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一个广告人的江湖 >

第9部分

一个广告人的江湖-第9部分

小说: 一个广告人的江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了东北的一句俗话:一瓶不满、半瓶晃荡,窃以为很贴切地表达了某些人装×的状态。 
2007年8月5日
  江湖论剑 剪去了长发,那是他的青春
老白 墨点创意沟通机构创立人 
黄冶的简称是黄大,全称黄大花痴,据说这个名号是他自己起的。那时的他正年轻,长发飘飘,胸怀理想。第一眼看上去他不是个坏人,顶多是个骚人,我理解为:他用伪装的文艺气质来释放内心的饥渴和力量,因为他一定是想改变什么。 
这些年来,他浸淫在广告圈,经历了很多,也剪去了多年的长发,那是他的青春。突然间,成熟的他带着成熟的思想和体验,扑面而来。我一愣神,才发现我们的青春都远去了,还好有人留下了什么。 
这家伙不再是我认识的黄大,以后,要在简称后面加个“师”字了。 
  喜欢扎堆儿
A网在2001年搞的第一次聚会可以说是很失败,因为几个组织者根本没料到会去那么多人,现场一片混乱,网友怨声载道。那时我刚在A网注册,跟谁都不熟,没有去凑热闹。
2002年圣诞节聚会,现场陆陆续续去了一百七八十人,虽然这次组织者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但还是低估了人数,结果预备的自助餐被一抢而光。 
2002年到2004年是A网玩得最疯时期,各种名目的大小聚会,按痛老师的话来说,他买车的存款都变成了小龙虾、啤酒和打车钱。不过后来A网上这些老鸟都没有再冒泡,如今的A网好像没有了什么生机。 
A网的Happy,每段时间都喜欢盯上一个地方,无论吃还是玩;而且奇怪的是,但凡让A网扎堆儿的地方,都逃不脱关门的结局。 
最早好像在西边展览路有家饭店,那时我还没有加入凑热闹的行列。随后是湘江春,发起第一次网聚的锦瑟无端如今已经退出广告行业,跑到茶叶街开店卖茶去了。 
马店的家乡菜。是痛老师比较喜欢去的地方,在那儿我们曾欢送晃晃悠悠去广州,也是在那一次次的饯行中,有一次遇到了我媳妇儿。 
几年前在建国门附近有家叫硬盘的酒吧。起初是A网的人在那儿玩,后来陆续有其他网站的人加入,人气最旺的时候楼上楼下人满为患。 
有次我生日,向南提前一个月在A网上发帖,开玩笑说我当天要请客吃饭,跟帖的有好几十位。这要请客非把我吃破产了不可。我就约大家晚上去硬盘玩杀人游戏,记得去了二十多人。玩的是六警六匪的游戏,我当了一次法官。一会儿就乱了,根本记不住谁是谁。 
说到杀人游戏,A网玩得最久的据点就是安贞附近的新航线水吧,好像两三年的样子,有一段时间听说那儿停业装修了,去年夏天特意过去看了一眼,发现换了招牌。 
几年前A网上就有人想开一间饭店或者广告人酒吧之类的场所,我还曾看过不知谁写的一个策划书,不过一直没听说谁真的做成功了。 
某周五晚上,李和李广告公司邀请我去参加一个伦敦广告节作品展映的活动。起初并不知道谁是活动的发起者,一打听才知道,这家李和李广告竟然是大旗广告李建的“创意弟联盟”之一。大概活动发起者也没有料到广告人比较爱扎堆儿,预备的座位根本不够。 
李和李广告公司的位置选在了交道口南大街,虽然晚上屋内灯光昏暗看不大清楚,但是明显能感觉到是老房子改装的,如同李建那家胡同人文化旅馆。公司内的格局与一般所见的广告公司有所不同,楼上正常办公,楼下有书店和餐厅,朋友也可以过来吃饭、谈事儿,比较有新意。中间休息时,尝了厨子做的创意套餐,从形式到味道都还挺不错。 
前两天在痛老师的博客里看到,他那家坐落在东四的“1968”就要装修好了,某人留言说痛老师收集的那些“破烂”终于有地方搁了。而我比较郁闷,因为和哥们儿上官铭谋划已久的去痛老师家顺物件的计划,再也无法实施了。 
2007年12月9日
  少一些谩骂,多一些宽容
有些时候,在网上写博客发帖子,尤其是上传照片,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有的人不仅会评头论足,还会直接地谩骂,而且是毫无道理缘由地谩骂,甚至进行恶劣的人身攻击。不管对方是一大佬还是一无名小卒,不管对方说的是否在理,总之是一顿狂骂。 
有人做过调查,想知道在网上骂人的都是什么人。出乎意料的是,这些骂人者平时并不是那种野蛮粗野、没教养的低级之人,反倒大都是斯文稳重、懂礼貌的正派人物。有专家分析说,也许这些人平时在文明礼教的约束下,因为工作压力、社会的不公正以及长期压抑等因素,到了网上就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露出了心底劣根的一面。 
早先A网BBS火爆时,这种骂人的现象极为常见,一个本来谈专业的帖子,被那么几个人变成了一场口水战场。现在A网没人气了,骂人的都跑到“广告门”网站了。 
广告门里的信息,无论是找人的、广告案例、行业信息,还是简历示例、美女自荐照片,都有人留言装甚至谩骂。 
搞不懂,找人信息能帮一些同行提供换工作的机会,是一件学雷锋的好事,有人也会对公司甚至信息里的某句话,大放厥词——要不你也提供点信息,觉得人家文案不好,你写个好的发上去啊。 
女孩子敢把照片传上去让人品评,也是需要勇气的。人无完人,再漂亮的美女也不会十全十美,包容些行吗?说些淫言秽语还不算什么,那种上来就一通乱骂的,不知出于何种居心,嫉妒羡慕恨?吃不到葡萄就说酸?你自己照照镜子,也许比猪八戒长得还对不住观众呢。
广告案例能称得上伟大、经典的并不多,所以或多或少都有些不足在里面,也许是文案也许是表现,但只要能给我们启发就值得学习。你把那案例骂得一无是处,似乎你做过的东西都是经典,那你传上来一个嘛。如果没有,以后就闭上你的嘴。 
行业里众所周知的大佬不多,有些你没听说过的,并不代表他没有资历,也许他很低调,也许是你孤陋寡闻,所以不要那么目中无人。 
一名创意总监,他不仅仅要从方向策略到最后执行把关,还要负责一个部门的管理,让一台创意机器有效地运作起来。不是能做出好创意的人,就一定可以坐上这个职位的。很多时候,管理要比创意更难。你现在七个不服八个不忿的,等把你放到那个位置上,你可能会更糟糕。 
广告是个高发展高淘汰的行业,你能做到什么程度,三五年就可见分晓。愤青、偏激、眼光高、装、清高、骂人等都没什么,就怕摆不正自己的位置,眼高手低,光会练嘴,一直觉得自己很牛的话,到时候混不下去走投无路了就傻B了。 
2008年9月7日
  训练有素
我们整个小组的训练基本结束,只有一个女同事还在半空中抓着器材架子不上不下。不管下面的同事如何劝说和鼓励,她就是不肯迈出一步,只是抹眼泪。教练实在没办法了,上去把她抱了下来。 
其实我也恐高,因此很理解和同情她,那种悬在半空中的滋味很不好受。中间断了一段的独木桥,虽说离地面只有四五米高,可是站在上面往下看,还是让人两腿发软,心跳头晕。中间的一小节距离,在地面上看是那么轻而易举的一步,可是站在上面感觉就不同了。就算身上拴着保险绳,也不敢迈出那一步。不过最后,我还是勇敢挑战了自己,第二个爬上并越过了独木桥。 
这是几年前发生在公司拓展训练上的一幕。 
在我印象中,这种野外的拓展训练头些年比较流行,很多公司都组织过。拓展的目的是为了强化团队协作和彼此信任。不过最终的效果有多大,好像做拓展训练的公司并没有给出很具体的数据,大概只有公司内部自己知道了。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如果公司很大,部门很多,那么这种混合分组的拓展训练,能让各个部门之间陌生的同事快速认识和熟悉,对以后彼此间的协作起到衔接和润滑作用。这或许从另一个角度,验证了培训的独特作用。 
说到培训,虽然我没有做过市场调查,但从自身经历和听闻的直观感受上,觉得大致分基础知识、方式方法和心智启迪这几种。基础知识不用说了,这是最普遍的培训内容;方式方法一般是技术技能方面的训练,譬如广告创意的实战、提案的技巧等,通常会通过一些模拟实战或者游戏的方式进行;心智方面的培训,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所谓的“洗脑”,培训师通过给受训者一些心理和体力的“摧残”,把受训者之前已经形成的心智“外壳”剥掉,再重新给他们灌输新的思想,就像一台电脑,先把硬盘格式化,再重装操作系统和软件。 
心智培训的最初阶段,受训者往往很难受,产生抵触情绪,想通过各种方式逃避或者进行激烈的反抗。因为自己原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被否定,本来很隐蔽的、心理层面上的东西,被培训师一点点地剥开,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不过随着这种军训般的强化培训的不断深入,受训者的体力和意志力防线会渐渐麻木,直至被摧毁,然后抵触情绪慢慢消失,逐渐接受培训师疏导的观念,最后变成自己思想的一部分。最典型的心智培训就是那些传销之类,大家可能都在网上看过相关的视频,那种疯狂的状态,简直让人目瞪口呆。
培训的方式有多种。很多公司做到一定阶段后,就需要对各种不同层面和职位的员工进行培训,以适应和促进公司的发展。但对培训的效果而言,我个人觉得,这完全取决于培训课程、受训公司的类型以及相关人员是否契合等方面。其实“培训”也是一种产品,有它自己的定位和目标人群——即受训者,如果课程和受训者很吻合,效果肯定明显,否则就适得其反。 
我以前呆的一家广告公司,隶属于某公关传播公司,只针对公关行业的特点进行培训。因此,自己虽参加过几次公司组织的培训,却收效甚微。此后再组织这类的培训,就几乎不参加了。我也曾向公司人力资源部提出,培训要针对广告专业的特点。只是大家都明白,公司不会只为了我们几个广告公司的人,单独花精力和金钱。还有,从没有在广告行业任过职的人力资源部的同事,当然也不知道给我们组织些什么培训才靠谱。 
也许做广告做得久了吧,我逐渐养成了对一种事件进行分析和洞察的习惯。譬如在培训过程中,我就会琢磨培训师讲这节课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达到目的采用了什么手段;培训课程有哪些缺陷和不足需要改进等等。这么一来,我自己就很难被培训师“洗脑”。不过,觉得比较有道理的观念,我还是会吸纳的,同时也会去反思一下从前已经形成“壳”的一些东西。 
其实我打心里佩服那些培训师。他们面对台下的受训者,不但能激情昂扬、循循善诱地进行教授,而且还能说哭就哭、涕泗横流,对自己的灵魂进行一番忏悔。这一点我真的做不来。前几年自己也曾接受邀请,去高校做广告讲座。如果我有培训师的能力,肯定能把教室里几百号学生,都忽悠得热血沸腾,一门心思投入到广告行业。 
所以被洗脑也没什么不好。看着培训师身边几个助教那仿佛“弱智”般的眼神,也许我们永远都感受不到,他们那种仿佛很简单但却充满激情的快乐。
2010年2月4日
  体检
大学新生报到时都要进行体检。当年我上学时,班里一个女生因为体检没合格,只好休学一年,等着下届入学。2004年的时候,一同事去应聘某4A,所有关卡都过了,最后还是没去成,因为体检结果有问题。 
现在好多公司在招新人入职前,都要提交体检报告,并且会把这个作为福利,每年为员工体检一次。如果发现了谁有健康问题,特别是传染性疾病,那就意味着,这个人要被公司辞退了。前一段时期,媒体上曾因企业员工入职“乙肝歧视”展开讨论,强烈呼吁取消相关限制。 
我以前待过的几家公司,都没有给员工体检的程序和福利。记得在DS时,唯一一次全公司规模的体检,是因为创意部一女同事得了肺结核。某副总非常有洁癖,他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把所有员工拉到怀柔一个体检中心,挨个儿查了一遍。忘了那个体验中心叫什么,不过环境和服务特别舒适。 
那次体检有些同事就查出了问题,还好都不严重。只有一个以工作狂著称的AM消失了几天,我们私底下都说是她查出了问题。等她重回公司后,相关的业务一下子少了很多。直到去年我才偶然得知,她当时居然被查出了粥样动脉硬化。 
在帕格索斯时,公司每年都要进行一次体检。公司一般把时间安排在年底,员工自己预约时间。年前我和几个同事一起去慈铭体检,在检查时一同事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