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一个广告人的江湖 >

第10部分

一个广告人的江湖-第10部分

小说: 一个广告人的江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帕格索斯时,公司每年都要进行一次体检。公司一般把时间安排在年底,员工自己预约时间。年前我和几个同事一起去慈铭体检,在检查时一同事被发现有点毛病,慈铭的大夫建议他去专科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原本公司安排他出差去深圳的,看样子得换别人了。 
大医院的片子拍出来后,发现情况不好,那个同事必须住院手术。于是,全公司一下子都有了些慌慌的感觉,有的同事甚至跑到大医院把某些项目重新检查了一遍,以求心安。 
2007年11月2日
  有年无假
不晓得“年假”制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实施的。十几年前我来北京玩儿,接待我的朋友刚好在休年假。我也是从那时候才知道,原来还有这么一个可以不用扣钱、在家一休就是好几天的“年假”制度。头两年都在讨论是否取消黄金周,一些专家就曾建议,要完善和落实年假。这个想法不错,只是后来就没有了下文。 
可是对于广告行业来说,这个制度就形同虚设了。没完没了的加班,甭说年假,周末不加班就万幸了。不过据说在4A里的要好一些,因为经常有公司找外援,替休假的美术或者文案做他们留下的活儿。 
自从进了广告行业,我几乎没有休过年假。待的最长的那家公司,到我辞职时,年假累积到了九天。万幸的是,人力资源部的总监挺通情达理,帮我折合成人民币,老板也痛快地签了字。心里那个美呀,那可差不多是小半个月的工资。 
很多人都在MSN上问我下一步想干什么,还有人当时就给我介绍公司,我一时间忙得不可开交。下午早早就离开了公司,天还很亮,我极不适应。到家扔下东西就去买菜,在市场里闲逛。忽然觉得,这才是生活,每天那么加班忙碌,究竟是为什么呢? 
2008年在帕格时,终于把倒休和年假都攒到一起休了,加上周末近两个星期的时间。本来是很开心的一件事,不过没想到正好赶上四川遭受地震灾害,自己也没有了Happy的心情,也更不好意思去约朋友Happy了。 
2008年6月1日
  低头不见抬头见
据说目前北京的广告公司有一万家,假设总数不变,每天换一家公司,大概要三十年才能轮完一圈。这些公司又分外资的、本地的、国营的和私有的,有综合的、有做媒体的、有做影视的、有做制作印刷的,等等。 
刚入行的新人,会觉得这个圈子目不暇接、深不可测。但你在这个行业里认真地混上几年后就会发现,在这一万家公司里,为人所知、值得一去的,不过就那么百十来家。并且自己周围的熟人,也差不多都在这几家公司里转来转去,到哪儿都能碰到一两个。加上互联网的兴盛,你觉得这个圈子其实并没有多大。 
所以做人和做事,就显得很重要了。如果人品欠佳,不努力上进,混过几家公司后,你的恶名就会被人所知,再想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就难了。反之专业过硬、做事靠谱,不但公司抢着要,朋友间有事也愿意找你帮忙。因此,不只是刚入行的新人要注意为人处世,老鸟也一样。否则,你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名誉和威信,也会慢慢消失殆尽。 
现在广告公司招人,很多时候都是靠熟人推荐,因为这样子会觉得靠谱一些。即使你去一家陌生的公司面试,没准你以前待过的公司就有这边老大的熟人。他打个电话过去,你的情况差不多就了解一二了。或者你在某公司待过,有人想去求职,之前就会向你打听公司怎么样。 
所以一个公司如果不规范,压榨员工、拖欠工资、老板很抠门、说话不算数,等等,就会臭名昭著,被列入谋职的黑名单。经常网上就发现这类爆料的帖子,警告同行们不要误入火坑。 
作为广告公司的客户也一样,压款、欠广告公司钱、做事没谱、不好伺候,等等,大家也会互相转告:某某公司的招标千万别去接啊,接了就上当。 
2007年6月12日
  今天中午吃什么
N早以前A网上有个帖子,大意是为中午饭吃什么发愁。按理说这么无聊的帖子应该没有人回,可是回复者竟然成群,帖子顶在首页好久沉不下去。 
当然,我也是那些回帖者中的一个,中午饭不知道吃什么的人之一。 
人是铁饭是钢。本来很多人早上都没吃早餐,因此中午肚子可不能再没食儿了。虽说北京有很多美食馆子,但是在写字楼扎堆儿的地方,却很少有物美价廉的饭店。就算有,也架不住人多排队。并且就那么几家馆子,天天吃也会腻的。所以每到中午饭点儿,就有人开始张罗吃饭,可是一到讨论具体吃什么,就会因为每个人的口味和心情不同而定不下来。 
早些年我待过的公司,大都是行政部给大家定盒饭。盒饭的配菜是统一的,有人爱吃有人不喜欢。于是,每天都有人因为对伙食不满而去行政部提意见。结果最后改成了中午给补助若干钱,自己爱吃什么就吃什么,超额的部分自己埋单。 
在HY的时候,有个外号“猪头”的胖子同事巨能吃肉,对盒饭里肉菜不喜欢的人,就把肉全给他吃,而他也来者不拒、照单全收。“猪头”面前就经常出现两个饭盒,其中一个装满了各种肉菜。后来一段时间,他忽然开始拒绝同事们的赠肉了。原来他女朋友嫌他胖,他决心瘦身。“猪头”起初还真有毅力,愣是坚持拒肉,也瘦了若干斤。不过后来还是没有扛住“肉惑”而开戒,也不顾什么身材了。 
在DS的那段时间,中午饭吃得最不爽。周围不但饭馆少,而且都不那么可口。不过我们创意部的几个同事想出来一个办法:像值日一样,每天由一个人指定一家地方吃饭,其他人必须无条件服从,当然这个人当天没有点菜的权利。 
于是一到中午,就看到当天要指定饭点的那个人撕了几张纸条,写上几个饭馆的名字开始抓阄,抓到哪家就去哪家。后来DS搬到艾维克,周边吃饭的地方和以前一样少且贵。大家为了省事,就跑到大厦食堂吃午饭。虽然难吃些,但却省了脑子和跑路的时间。 
在帕格时,公司所在的建外SOHO虽说有很多吃饭的地儿,可是大都是快餐,不经济也不实惠。少有的那么两家性价比高的,天天门口都有人排队等座。据说二区那边的底商,开了很多著名的连锁食府,只是没往那边去过。和同事曾经去旁边的招商大厦和中福大厦内部大食堂吃过,虽说伙食便宜,并且是自助,但是要经过乱糟糟的国贸桥。听说旁边的中环世贸也有间大食堂,没去吃过不知道如何。 
窃以为北京这些写字楼中,大食堂最好的是丰联和泛利大厦。或许是因为想竞争到更多的客源来吃饭,食堂的伙食不仅物美价廉,而且花样繁多,在那儿附近上班实在是一种福气。
“非典”之后,很多女同事开始自带午饭了。虽然自己带饭,不用每天发愁吃什么了,但是比较麻烦,因为头天晚上要事先做好,或者得起大早做饭炒菜。特别是夏天,公司有冰箱还好,否则没到中午呢,饭就馊了。 
2007年4月28日
  窝边草
六七年前刚去某公司上班,第一天下班时,在楼下遇到了正往里走的客户总监和一PL女AE。直觉告诉我,这俩人关系不寻常。于是打电话问介绍我来这家公司的前同事。同事很惊讶:你刚来第一天就知道了,谁告诉你的?我说是自己看出来的。她说:我在公司待了好长时间才听说,你眼力可以啊。我笑了:是啊,要不我的学生找BF,都是先把照片发来让我给把关呢。 
时间长了渐渐发现,客户总监和女AE的特殊关系已经尽人皆知,成为公开的秘密,甚至老板本人也晓得。当然大家也都知道,总监已经结婚,媳妇在某国际广告公司任高级主管。
大家在一起工作久了,觉得PL的女AE,远比善于玩弄权势、拉小圈子的总监单纯可爱,她也没有因为这种特殊的身份而对别人颐指气使,反倒在专业上很虚心和认真,所以大家的关系维持都还不错。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婉转地问了她的感受,女AE似乎无所谓,其实带着些许的无奈和听天由命。 
我离开公司好久后,在一次同事聚会上听说,某天总监媳妇儿找到了女AE,对她说:你长得的确很PL很年轻,但是你要知道,××现在的一切都是我给的,这些你给不了他,他不会离开我和你结婚。俩人现在的状况不得而知,我只是偶尔分别遇到他们。 
我不知道这家公司是否有传承养小三儿的基因,听说某副总也在公司安置了那么一位美女AE。她在公关那边,但是因为一些业务关系,两个部门曾经合作过几次。他们的关系我是在离开后才知道的。副总的老婆跑到公司大闹了一场,你想不知道都难。唉,副总的老婆曾是我很早前的同事,印象中是很文静的一个女孩儿。 
前些天和那家公司的前同事相约去簋街吃饭,一同事忽然向我打听某部门的一个女孩儿。后来我才知道,原来那姑娘居然是公司老板的媳妇儿。那同事我还有印象,似乎并不属于天生丽质。据说若干年前,老板就要和他的女朋友结婚了,没想到这个窝边草太有手段了甩不掉,结果窝边草就变成了他现任媳妇儿。同事说这件事是某次公司搞活动时,女孩儿喝多了自己说出来的。不过大家都觉得,喝醉了是一方面,没准儿女孩儿是故意让大家知道的。
其实吃窝边草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于是话题一转,同事纷纷说某天他(她)和某某去见客户,一起坐地铁回家,或一起干什么,结果被她(他)的朋友撞见,于是闹出了什么什么大小别扭。 
一男同事说他一次和女同事去外地出差,结果在那边居然遇到了老婆的熟人。我插话说:这可太麻烦了,像我这种人,认识我的人那么多,实在没法和女孩子单独在一起了,指不定有什么小道消息传到老婆的耳朵里呢。 
另一女同事回应我说:没关系啊,你可以每次都和不同的女孩子在一起,这样时间长了反倒没有什么了。大家听了哈哈大笑。 
可见,现在的婚姻多么需要回归传统啊!专一、忠贞是一个人一辈子都不能中断的必修课。
2009年4月12日
  江湖论剑 广告有趣,是因为那些有趣的人
连郁燕 洪泽广告地产事业部副总经理创意总监 
许多年来,广告被描述成为一个光怪陆离的行业,广告人也恨不得被形容成一群奇形怪状的“衣冠禽兽”。 
许多新入行的童鞋,一群群地被“意识形态”,“W+K”,“陈曾黄梅”迷得神魂颠倒,前赴后继。若干年后,未老先衰的童鞋们又一群群地离开这个行业。或甲方,或乙方,总之不要再做这个伤透心,耗费太多青春,太多体力的工作。 
童鞋们为什么伤心?广告路为什么这样难走?改革开放都三十年了,中国广告也快三十岁了吧?这三十年来关于广告大师的专著无数,创意杂志无数,江湖小说层出不穷,却没有一本能为草根出身的童鞋们指点迷津,点拨玄机,传授经验,拓展职路。 
幸好,我们还有博客可看;幸好,广告花痴黄大,一个博客坚持了十多年(那时还不叫博客)。
定期去探路的童鞋们有多少受益的,我不晓得。我只知道,在他的博客上发个招聘信息,不多时就找到好几个广告新星。 
广告之所以有趣,是因为那些有趣的人。在我所认识的广告人里,黄大肯定不是最聪明、最富有、最英俊的,但却是最有趣的一位。
试想:从业十几年的老枪,比稿加班、客户刁难、同事钩心斗角、老婆吵架等种种社会生活的艰难,麻木很正常,变态是常态。而他,还能有这样平和的心,在博客上十年如一日地写这样有趣的文字,不厌其烦地谆谆指导后生。 
现在,博客上的文字终于要成书了,童鞋们终于有了教科书以外的课外阅读可看。开卷有益,多读无妨。
  
╭╮
 
  
  ╭╮╭╮  ╭╮╭╮  
    ⌒     ∨    
  (﹏)。。 (﹏)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