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一个广告人的江湖 >

第8部分

一个广告人的江湖-第8部分

小说: 一个广告人的江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问题他能差不多一碗水端平,并不厚此薄彼。你打心眼儿里敬重他并不是因为他的总监头衔,那么他就是值得你追随的好老大了,虽然这样的老大也凤毛麟角。 
2008年4月22日
  谁是老大中的老大
话说某天上午十点,萨奇、奥美和电通的客户总监分别接到了某国际公司的电话,电话的内容都一样:现在几点了。 
萨奇总监回答:现在是北京时间十点整。 
奥美总监说:“这个问题我不能马上回答你。”第二天客户会收到一份详尽的策略报告,结论是:当时是北京时间十点整。 
电通总监先对着电话九十度鞠躬,然后说:关于现在,您说几点就是几点。 
这是广告行业里流传的一个笑话,虽然有些搞,但是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不同广告公司的企业文化、服务客户的方式和态度、创意人员和客户人员在公司里的位置。 
以品牌推广策略见长的奥美,就算一个毫无意义的结论,也会经过缜密的推论,把客户一步步绕进去点头称是、心甘情愿地掏钱买账。而在电通,客户真的是上帝,说什么就是什么,客服这边只能“嗨嗨”点头鞠躬;客户走了,那边电梯门关上了,这边客服的腰才直起来。而客户部的老大至少要比创意总监高半个级别。好多由AE或销售人员开的本土广告公司就很有日系公司的影子,公司就是个作坊,创意人员就是一群工匠,根本没什么地位。 
好多创意人都喜欢去欧美系的广告公司打工,在那里环境比较宽松,创意部的人都是爷。客户部的AE,得看着设计和文案的脸色求着他们干活,工作单写得不到位拿回去重写,什么时候写清楚了这边再开工。所以客服都很委屈,那边被客户训不算,这边还要看着创意人员的脸色。 
一个曾在某4A混过的妹子说,他们公司的AE每次去他们老大那儿送Brief的时候都战战兢兢,弄不好就会被老大找个理由把单子扔回来重写。 
我一同事说,他有一次活没交就去打保龄了,AE电话追过来他根本不理,一会AM电话来了他依旧接着打球,最后客户总监电话打来了,他说等他打完这局吧。 
一个我以前的老大就更有范儿。一次把一个来下单的小AE活活骂哭,小AE只好去找她的头儿,她的头儿又找来了她的领导,领导觉得实力还是不够强,就把业务副总也请了出来,四个人一起来找我们总监,和颜悦色地说:单子还要下,活还要干。我们老大这才打个哈哈,拿起笔在工作单上签了自己的名字。那边小AE虽然眼泪还没干,但总算松了口气。 
2007年4月19日
#江湖论剑 黄大八客:一个广告人的茶中笔记
劳博 广告门网站首席执行官 
我非常喜欢《世说新语》,往往是寥寥几句大白话,就可以把一个时代的人物和世事风情刻画得入木三分。 
黄大同志原名黄冶,广告网名“黄大花痴”(可能是个植物爱好者),朋友都简称他为黄大。黄大曾担任北京华艺广告(加信奥美广告前身)、帕格索斯公关公司等传播公司资深文案、创意总监等职务。他现与合伙人经营着一家公关公司,是个有耐心之人。 
黄大的《黄大八客》博客,历时近七年,写下了超过30万的文字。他详细观察了这七年间广告业发生的大小事,把事件或者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他的博客成为了最近几年对广告、公关行业记录最细致的行业笔记之一。 
黄大投身广告、公关行业超过十年。因为文案出身,他对这个行业就多了一分深入、细腻的观察。作为一个优秀的文案,如果没有敏感的时代触觉,不对行业大事的变迁进行记录,可能就是自己的失职。很幸运,勤奋的黄大借助互联网博客,用他那细致的笔触,帮我们记录了下来,供我们反复回味,非常感谢。 
在下是个急性子,看不得时间和事情这样细水长流地发展和积累,加上琐事一堆,所以没有每天在黄大的博客上留下脚印,但这个博客却是业内八卦人士最喜欢扎堆儿的地方。 
先不说权威(本来就没有所谓绝对的权威),黄大的坚持,使他日积月累的笔记有了“历史”意义。一则则广告、公关常识和故事,在他的笔下,正如他的人品,恬静悠长、细致周到,能给你提供比较周密的参考。 
在书中,你能读到近几年发生的众多耐人寻味的广告事件和常识:如××小三事件、广告门诞生、数家本土公司的收购与被收购、广告公司的沉浮起跌众生相、CD的身份职能、广告人的娱乐、撮饭、集合地……虽然黄大自称本书为八卦体,但我认为,书中众多叙事绝对超越了八卦,可以入围行业高度,让新人们能从中得到营养。 
在书中你还能看到,广告和公关公司里的家长里短,人士变动、比稿趣闻以及所有你想象不到的各式趣闻轶事。黄大用这种非常笔记体的方式来记述,独具特色而又不失他娓娓道来的风格。 
当然,在书中你看不到江湖的腥风血雨,但冰山的重心在海中。如果你对这两个行业都有关注,就一定能看到不少让你会心一笑的信息和故事。另外,黄大对广告和公关行业的知识整理,也是本书的一大特点。 
传播行业的知识传递,最有效的方式是人与人之间的口述式传递。如果你是刚入行的人士,相信本书的众多知识点对你会很有启发。如何做创意、如何写文案、如何创造品牌这三个老话题,黄大用他超过十年的所见所闻所为进行述说。其独特的视角和答案,能让你感觉到传播老鸟的价值——作为北京某文案班讲师的黄大,在这个方面是拥有特长的。 
我宁愿把本书看做是一个资深广告、传播人对这个行业的草根笔记。如果黄大没有抽出宝贵的时间来集合成册,绝对是一个行业性损失。 
  从聆赏开始
1998年的时候,位于中华民族园附近的周口坊酒吧,经常在周五晚上举办广告讲座。那时我刚入行不久、对北京人生地不熟,曾大老远跑去听过两场。头一回是大佬窦仁安主讲的平面创意,那是我第一次见到窦大师,长发飘飘的样子,讲课过程中不时用手拢着头发。还有一次是北广的路盛章教授做的亚太广告节获奖作品赏析,当年路教授曾被组委会邀请,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位亚太广告节评委。那时的我根本不知道窦仁安是何许人,也不了解亚太广告节是怎么回事。 
据说周口坊的创办者是来自台湾的保罗,也是一位广告人,曾经在北京成功承办了第一届龙玺、纽约广告节获奖作品展。不过因为种种原因,周口坊的广告沙龙一直不大景气,我想大概除了与当年的广告大环境有关外,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周口坊的位置太偏远了些。据说保罗赔钱坚持了两年后,周口坊酒吧变成了周口坊火锅店。如今我有N久没去那一带了,估计周口坊只能在一些人的记忆里寻觅了。 
印象中北京从1998年到2002年那阵子广告作品展映活动特多,龙玺、亚太、戛纳、纽约、克里奥、莫比广告奖、饕餮之夜等等。虽然票价相对我那时薪水而言非常昂贵,可那时的我对广告充满了求知的热忱,还是尽量去参加。 
在那些广告作品展映活动中,除了能欣赏优秀作品外,还能见到诸多行业内的星级人物,除了前面提到的窦仁安,记得的还有庄淑芬、莫康孙、陈淑华、黄清河、许舜英等,那时因为对这些大佬很不熟悉,有的如今已经想不起名字了。 
印象中在展映出境率最高的大佬是莫康孙,几乎每次都能在台上见到他,一位让人感觉很和蔼的老大,操着不十分流利的普通话评析作品,讲解着他的看家理论——“旧元素新组合”。
许舜英是广告圈子里的一位传奇人物,备受文案们的推崇,有幸听过她的一次讲座,刚好那次展映作品中有意识形态的获奖作品。不过让我晕菜的是,虽然前前后后她说了很多,我一直没听明白她想表达什么,一如她所在的公司名字——“意识形态”。 
广告人很率性的一面,在每次获奖作品展映过程中都有充分的展现。一次在某届戛纳作品展上,组委会特地请来了凤凰卫视的某位当家小生作为现场的主持人之一。 
那小生在台上滔滔不绝地卖弄口才,风头直接盖过了其他两位大佬。起初我们还耐着性子听,后来终于忍不住了,只要小生一张嘴,台下就掌声一片。两轮过后,小生的发言变得极为简洁、热度降为零点,完全是《大话西游》前后唐僧的live版。估计这个小生受到的此番挫折会让他终生铭记。 
还有一次鼓掌是发生在某次亚太广告节的作品展映上。那次活动是苹果赞助的,组委会给苹果安排了大概二三十分钟的讲座。台上那个苹果公司的人还没讲到十分钟,掌声已经遍及全场了。组委会的人只好上台终止了苹果的讲座,向大家致歉,开始欣赏作品。 
当然每次参加作品展映的不都是纯粹的广告人,也有来自其他行业和层面的人,有的人水准低下得超乎想象,尤其是那些拿着贵宾票坐在前排的人。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每次的展映里都有提问时间,而获得提问机会的几乎都是坐在前面的人。 
记得某次戛纳奖上,有个人居然指着戛纳那个狮子问台上的大佬,说那个老头是谁,气得周围的几个同事想过去抽他。还有一次是陈淑华的讲座,赏析完左岸咖啡馆的作品后,前面有个男人站起来问陈大佬:孤独我看到了,可是我没看到享受。我当时真想冲过去告诉他:左岸咖啡馆就不是给你这样的人喝的。 
某周六去听了李欣频的讲座,N久以来我几乎没参加过什么类似的广告活动了。现场去了很多人,大都像是学生,我几乎不认识谁,好像也没有谁认识我。 
我不是李欣频的粉丝,只是喜欢她写的文案,读过她的几本书。李欣频不算什么大佬级的人物,不过她很随性的讲座,引发了我对广告、对做事的一些思考,这就是我此番最大的收获。 
最后的提问环节我本来没打算问什么,不过后来还是忍不住了,因为台下居然有人写条子问李欣频喜欢什么色彩之类的无聊问题。她不是什么娱乐明星,你也不是什么狗仔队啊!我要过话筒:我想知道曾身在其中的李欣频,怎么看待意识形态这家公司和中兴百货的广告。
我不知道这个问题和李欣频的回答,让台下那些人会有多大收获。在座的他们当中好多人,也许一如当年刚刚接触广告行业的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意识形态和中兴百货,也许他们心里充满了热情,只是暂时对广告还一无所知。
2007年12月19日
  不装A不装C
A呢,是中华广告网的简称;C呢,是中国广告网的简称;B网呢,我不知道有没有。有一次C网搞聚会,阿三拿C网的毕总开玩笑,说毕总姓毕,C网应该叫B网才对。 
不管是A网还是C网,以前人气旺的时候,BBS经常会发生口水战。本来好好一个讨论广告的帖子,跟来跟去就变成了彼此之间的人身攻击。没办法,不管是A网还是C网,有人专门会在BBS上装B。在装B人眼里,别人都是傻×,只有他才最牛。 
记得有人曾经在A网的创意无限版发了一个介绍北京房地产广告公司的帖子,开始聊得挺好的,忽然间跳出两伙装B的人,彼此骂得天昏地暗,把好端端的一个立题给毁了。 
如今BBS势衰,BLOG兴盛,装B的人又跑到BLOG上去了。譬如在劳博的博客里,经常有这样的人物出现,无论招聘信息还是作品点评,就连一个达彼思与英扬传奇合资的行业消息,留言都有可能变成了以某4A背景为YY资本的口水战。 
头些年,行业里有几个很能装B的人物,虽然没有亲眼目睹,但其强势早就灌满了耳朵。最近这两年没有听到他们的消息了,很纳闷。 
一次因一个项目比稿,凑巧遇到了其中一位,私下里打听了一下,此人现在虽然是某广告公司的CD,但不再是当年那么咄咄逼人,变得很平和。另一位进了奥美,据说也没有了当年的飞扬跋扈。 
我们公司对门是一家国际著名的公关公司。一天在电梯门口,对门的一位看起来很有身份的人士居然很绅士地向我礼让,当然我没敢接受,坚持请他在先了。过后一打听,此人居然是他们中方的大老板。 
因为公司的田总离职,上周五公司开了欢送Party。田总与公司的大、小老板都曾任职于奥美公关,职业素质和资历都颇为专业、深厚,而且任职四年间为公司作出了巨大贡献。 我虽说来公司时间短,与田总几乎没有什么直接的接触,但是却能感受到她为人做事的那种豁达和淡定从容。曾与田总共事多年,并有过多次合作的同事,对此有着更深切的体会。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了东北的一句俗话:一瓶不满、半瓶晃荡,窃以为很贴切地表达了某些人装×的状态。 
2007年8月5日
  江湖论剑 剪去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