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762部分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762部分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参谋们还没从这件事的复杂中回过神来,这件事,确实是让人出乎意料,他们这些参谋们,制定各种方案,制定各种策略,都是以打仗为主,很少考虑到这种情况,即便是能考虑到这种情况,也没有到假设黄台吉负荆请罪,让出城池的地步。
“回阁老,学生只觉得此事扑朔迷离,真真假假,难以让人捉摸,再,此事似乎牵涉颇多,似乎不好轻易下结论……”一个平时表现不错的参谋,认真的说了一大堆。
孙承宗倒是点点头。眉目舒展了不少。
得孙承宗鼓励,参谋们的胆子又大了些。
“回阁老,学生以为,此事应该是黄台吉的诡计,黄台吉诡计多端,不可轻信……”另外一个参谋也说道。
孙承宗又点点头。
参谋们开始纷纷议论起来。虽然未必议论得有多到堂,但也能说到一些问题。
孙承宗听着参谋们的议论,不住点头,培养一个参谋,特别是一个合格的参谋,不容易,特别是培养一个高级参谋,更不容易。
普通的参谋,倒是无需太多的面对朝堂上的纠纷,倒是不必太了解朝堂上的过往,只需专注战事即可。但要想做一个高级的参谋,要想参谋和指导方面大战,就必须得熟悉和了解朝堂,就必须把朝堂上的纠纷,争斗和战事联系起来,对于大明来说,战事从来都不是一场简单的战事,特别是和朝堂纠纷挂上钩的战事,更得分析和明晰战事和朝堂纷争的关系,只有理顺了这其中的线索,才能当一个很好的参谋,才能参谋指导某方面大战。这些参谋们还年轻得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打仗,从来不是简单的打仗,参谋,也从来不是简单的参谋。
“都说得不错!……不过,此事,已经超出了战事本身,已经不是你们参谋们可以简单定论的,也不是参谋部可以简单下定论的,此事,还得上呈陛下……”孙承宗总结到。
参谋们很想说什么,不过,见孙承宗面目严肃,也不敢贸然开口。
“……此事也就到这里吧,你们依旧各就各位,时刻注意各方的动态,此事,交给本阁来处理。”孙承宗教育过了参谋们,也就准备去处理这件事了,这件事,还得他自己来处理,参谋们并不能给什么谏议,更不可能给什么帮助。
孙承宗交代了参谋们,自己就把自己关进了书房。
孙承宗知道,此事,黄台吉以身为诱饵,打算挑动大明朝内乱,实际,这件事的结果,主要还得看皇帝的威望能不能压下群臣的躁动,如果皇帝的威望够高,此事就比较容易解决,如果皇帝的威望压制不住朝堂上的其他声音,那这件事可能就麻烦了。
孙承宗又仔细的思索了一下皇帝的威望能不能压下此事,孙承宗觉得,简单来说,是能压下的,陛下在对付辽东关外的诸事上,一直都还没有什么大的失误,积累起来的威望,已经够高了,前不久更是又彻底的瓦解了蒙古右翼,将沃儿都司收入囊中,声望更是高到一定的程度,可以说无人能及,说是无以复加也不为过。朝堂上要想在关外的战事上和皇帝争辩,只怕还没有谁有这么高的能量。但孙承宗也怕,正是因为如今陛下的武勋过盛,如今武人的地位水涨船高,很多文臣们倒是暗地里不喜这种结果,对陛下也算是颇有微词,只是碍于皇帝的威望,不敢有所表示罢了,除了战事方面,陛下在其他方面所做的,虽然也为陛下竖立起了偌高的声望,可也暗地里,让不少大臣心生不满,未必没有微词,这种种加起来,虽然未必会对陛下造成什么大碍,可也是麻烦,如今又遇到黄台吉这招毒辣的诡计,不少人只怕是按奈不住,要跳出来的。
孙承宗知道,光靠皇帝的威望还是不够的,还得做好一些预防措施,自己还得给皇帝提些建议才好。
仔细的思索了半响,孙承宗又仔细的对比了此前的战略,实际总的来说,事情的推进,还是符合整体战略的,辽阳城还拿下了的。至于黄台吉的这个毒招,孙承宗觉得,目前,他也只能给皇帝提个醒,给点建议,他现在也远离京师,鞭长莫及,还得靠皇帝自己应变。他能做的,就是在朝廷对这件事争论出个所以然之前,尽量的稳住战线,尽量的把兵锋推向东虏老巢,尽量的消磨东虏的实力,其他的,也就只能等消息了。
孙承宗思索过了,开始细细的给皇帝写奏报,将情况尽量的写清楚,将自己的推测尽量写情况,将黄台吉的意图尽量写清楚。希望这些能给陛下一些帮助。
写过了给皇帝的信,孙承宗又仔细的给秦良玉回信,吩咐秦良玉不要被这件事干扰,该做什么的继续做什么,不要理东虏。黄台吉耍诡计耍得再厉害,在没有接到陛下新的指令之前,依旧继续、坚定不移的执行此前的策略,要秦良玉相信陛下。
……
辽阳城外。
驻扎着大明大军的大营。
明朝大军虽然开到了辽阳城下,但,却并未急着进城,而是在野外扎营。
秦良玉安排了各种事物,这才得了片刻空闲,这才静下心来想今天的事情。
自从陛下即位以来,她也算是两次和东虏虏酋交手了,第一次或许是黄台吉大意,她赢得比较轻松,没有遇到这种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事,是直接以战事论输赢,倒是简单明了。这一次,却不一样了,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明里暗里的各种手段,光是思索起来,就很费力,还要理清这其中的来龙去脉,预防、识破、对付里面的阴谋诡计,实在是够叫人头疼的。
秦良玉暗叹一声,这件事超出了她的能力范围了,她能做的,就只能等待,以及做好自己该做的。其他的,她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
同样是辽阳城外,也驻扎着另外一个大营。
这正是后金的大营。黄台吉力排众议,让出了辽阳城,在远离辽阳城十数里的地方安营扎寨。
夜幕遮盖了一切,只有营火点点,以微弱的光芒点亮着草原。
黄台吉汗帐。
范文程已经知晓了白天事情的来龙去脉,正带着敬佩,惊讶和意外的目光看着黄台吉。
范文程确实和黄台吉提及西进草原牧场恢复实力的事,提及过辽阳失守,对战事其实还有帮助的说辞的,但,从来没想过让黄台吉主动让出辽阳城,范文程对黄台吉的气魄,感到敬佩,不是什么人都有这种气魄的。
“大汗确实高明,此一来,确实起到了搅乱明朝朝堂的作用,一旦明朝内乱,朝堂之上起了纷争,就是大汗的机会,只要明朝内乱,乱了阵脚,这数万大军,只怕一夜之间,就会灰飞烟灭,明皇的声望必定急转而下,颜面扫地,再想组织起大军和我大金对峙,只怕就难了,经此役,我大金的士气必定如虹,对付士气低落的明军,简直易如反掌,大汗,此招确实妙,确实高……”范文程确实对黄台吉充满着竞敬佩,马屁是远远不断的送上。
黄台吉默默的不作声,任范文程将马屁送上。
“大汗!臣弟还是那句话,让出城池,臣弟赞成,可大汗如果要去明朝请罪,臣弟是万万不认同的,大金没了大汗,只怕走不了多远,大金万万不能失去大汗,大汗,臣弟愿意代大汗去明朝请罪……”多尔衮也在黄台吉的汗帐里。依旧提起的是这件事,依旧反对黄台吉到明朝去请罪,于公于私,多尔衮都不希望黄台吉去明朝请罪。
黄台吉也有些感动,打破了沉寂,道:“十四弟的心,本汗的是知道的,本汗不是说了吗?这不过是个说辞罢了,去不去还是两回事呢,真的要去,明皇不给我大金一个很好的待遇,本汗如何能去?不给一个让本汗满意的答复,本汗能去吗?给本汗满意的答复,这还不知道要扯皮扯到什么去呢……”黄台吉挤出一些笑容说道。实际,黄台吉并不是没想过自己万一真的要去明朝的这一天。他也在想,他如果真的去了明朝,这大金,谁来做大汗,谁来掌舵的问题,黄台吉遍观大金,个个都是莽夫,聪明点的都是汉人,真的让他能看得上眼的,有谋略,又能打仗的,就属这个十四弟多尔衮了。黄台吉虽然不想自己真的去明朝请罪,可也想过,或许真的有那么一天,或许多尔衮就是自己的接班人,即便他不当大汗,也要让他做大金的主,没有一个聪明的人带头,大金恐怕连林丹汗都对付不了,更别提和明朝过招了,为了生存,黄台吉不是没有一点这种心思,所以,对待这个十四弟,黄台吉的心里,格外的怪异。


第700章 各种疼
四月,天气已经变得暖和起来。
紫禁城。
文华殿
杨改革正在忙碌这一天的政事。
“诸位卿家,从各地报上来的情况来看,今年的大旱灾已经成了定局了,灾情波北方数省,大部分地方都要欠收,有一些地方恐怕要绝收的,诸位卿家都议一议吧……”杨改革开头就是这几句话。
如今已经是四月中旬了,各地的旱情开始凸显,已经可以判定,灾情成了定局,许多地方本该是苗木青翠的,现在却是干裂了地,别提庄稼了。
一个大灾之年已经成了定局。各地州县也都学乖了,有了灾情立刻上报,倒是没有想掩盖灾情的,因为那是完全是费力不讨好的事。
皇帝发过了话,大臣们都开始议论起来。
今年年初的兆头就不好,皇帝早早就说过,今年有大灾情,现在来看,确实是个大灾年,不少大臣的眉头皱了起来。
众臣议论了一阵,杨改革压压手。众臣安静下来。
“诸位卿家都说说,有什么办法应对吧……”杨改革说道。
“回禀陛下,臣以为,应当大力推广番薯的种植,番薯乃是对抗旱灾的利器,高产且易活……”施凤来立刻第一个站出来,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对于推广番薯,施凤来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
“嗯……”杨改革暂且不置可否,点点头,嗯了一声,算是在听。
“回禀陛下,既然今年有大旱灾,朝廷也应该提前应对,臣以为,应该以工代赈,该想办法先让百姓活下去……”韩爌也跟着说道,他的办法倒是简单,以工代赈,做工程。
“嗯……”杨改革依旧是不置可否,点点头。
“回禀陛下,臣以为,该继续加强移民,万万不可使百姓流离失所……”毕自严说出了第三个路子。
“嗯……”杨改革依旧是点点头,表示在听。
大臣们又说了一些办法,包括让张显庸求雨,包括告天地,祭四方神灵,包括君王百官省身,还有兴修水利,免除田赋,税等。
杨改革一直在认真的听,这些都是有效的对抗干旱的办法。杨改革本来可以一口答应下来,可杨改革却统统的不置可否,都以“嗯”来答复。
对于如何抗灾,杨改革是有经验的,朝臣们说的这些也是没错的,可这些手段,无一不是要钱的,而且是要大笔的钱,北方九边打仗就不说了。南方的移民,每年开销大几百万两。各种各样的工程,各种各样的开销,累计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尽管现在杨改革有钱,可面对如此的开销,也不得不头疼。
不仅是头疼,更是心疼。
南方移民的钱,是万万不能少的,除了南方移民,实际还有北方移民,这个钱也是不能少,南方移民主要是针对陕西,山西,河南等地的灾民,而北方的移民则主要是针对京畿,山东,山西等地,都是只能不断投钱的工程。
以工代赈,实际就是各种工程,包括陕西的石油工业,修路,包括兴建上海新城,包括其他等等,都是以工代赈,这都是需要大笔银子的,每年也是几百万两。
再比如什么种番薯,办学什么其他七七八八的开销加起来,就是一个恐怖的开销。杨改革稍稍的一算账,那是头也疼,脚也疼,所以在小朝会上,是“嗯”“嗯”“嗯”的,说话都不敢大声。
“诸位卿家说得都不错……”杨改革给了一个评价,却不把原本很利索就该确定下来的事确定下来。杨改革有些犹豫了,是不是该节省些?是不是该砍掉一些项目?虽然自己从盐商那里弄了不少钱,可也经不起这样花啊!如今花钱,花得杨改革是心也疼,肝也疼了,再这样下去,要不了两年,自己又得重新过饷帝的日子了。
“呃,这个……”杨改革在开这个“抗旱”会议之前,不是没合计过自己要怎么做,不是没合计过要花什么钱,可临到头了,杨改革又舍不得了,实在是手头有些紧了。
杨改革咂咂嘴,若不是靠着银行和纸币的放大器功能,实际从盐商那里弄的银子,已经见底了,这一段日子花钱太大方,花钱太洒了。银钱像流水一样的往外洒,杨改革感觉,日子不是这般过的,自己也是有家有室的人,手应该紧一些,不然这日子是没法过了,这一年又一年,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之间,这银钱就在某种程度上见底了,这就是一个警钟了,若是还不引起注意,日后会有大麻烦的。
群臣也都等着陛下发话,不少人的脖子都等长了。
杨改革尽管花钱花得心也疼,肝也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