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761部分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761部分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黄台吉,确实是个厉害的人物,敢做敢当,城府极深,总指挥,几位大人,我等还是得小心为妙啊!……此战的目标不过是取辽阳,而鞑子又有意让出辽阳……,这……,全力一击而落在空出,不好受啊!”洪承畴“自省”了一会,忽然说道。
“……要不,下官这就领着人马先去冲一阵再说……”满桂实在憋不住了,说了句。
这话一出口,秦良玉,几个主官都瞪着他,满桂这一冲上去,皇帝的策略全打破了,还落下一个不顾惜士卒性命的名声,明明别人都要归附了,都要投降了,都说要让出城池了,你为了一己之私还要去打,不是想功劳想疯了?不弹劾你弹劾谁?
又沉默了一会。
“此事,说起来,也是本指挥失误了,这样吧,既来之,则安之,鞑子愿意让出辽阳也好,还是要假归附也好,总之,我等还是按照先前商定的,先把辽阳拿到手再说,拿到了辽阳,再依托辽阳城展开斥候战,进行战场遮蔽,威逼鞑子老巢……”秦良玉郁闷了半响,也瘪气了半响,最终还是下定决心,不管鞑子如何蹦达,总之,要按照实现预定好的路子走。
“总指挥说得在理,虏酋黄台吉的离间计,暂且不管他,相信有孙阁老,有陛下,虏酋的奸计不会轻易得逞的……”毛文龙跟着表态道。现在说起来,此事已经超出了他们这些人处理的范围了,他们无权处置,如今也只能相信皇帝了,想起如今朝堂里的各种风声,毛文龙又不禁有些担心,担心皇帝和大臣们起剧烈的争执,最后各方掣肘,最后连累这进攻东虏的大军,朝堂里有些人做事不怎么样,但是论拉后腿,则是高明得很,毛文龙算是深有体会。
“毛帅说得对,相信以陛下的智慧,一定能识破其中的诡计,我等还是静待消息吧……”洪承畴也跟着说道,这件事,他把希望都交给皇帝了,以他对皇帝的了解,觉得这事根本不算什么事。
满桂没有任何意见……
……
后金军阵里。
黄台吉正在遥望着南方。
那边,是明朝的大军。
“什么,让出辽阳城?不行,绝对不行,你这个狗奴才,生的好大的胆子,居然敢把我大金的辽阳城拱手让给明朝人,你这个吃里扒外的狗奴才,本贝勒一刀劈了你……”阿敏是个火爆脾气,一听说要把辽阳城让给明朝人,脾气立刻爆发,要一刀劈了说把辽阳城让给明朝人的使者。
“大汗救命,大汗救命啊!……”那个刚才还在明朝军阵里说得头头是道的使者,此刻,只能不住的向黄台吉求助,这可都是黄台吉让他说的。
“住手……”黄台吉喊道。
阿敏这才住手,将刀收了回去,怒目瞪着那个使者,也把怒火对准了黄台吉。
“怎么可以把辽阳城送给明朝人?这辽阳,是我大金好不容易才打下来的,如今一下就要送给明朝,我不服……”阿敏恨恨的道。
“不服?难道你愿意去守辽阳城?如此也好,辽阳城就拜托给你了……”黄台吉平淡的说道。
“……这……”阿敏瞬间语塞,阿敏尽管是个莽夫,脑子不太好使,可也知道,辽阳城守不住,明朝那种会升天的东西给了阿敏太深的印象了,一想到那种可以升天的东西兵临城下,阿敏心中的那一丝守城的勇气,迅速消磨干净。
“既然辽阳守不住,让给明朝人又何妨?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人没事就好,如今我大金最缺的就是人,和明朝硬拼,损失不起……”黄台吉解释道,实际,黄台吉也不愿意给阿敏这个莽夫解释太多,话不投机半句多,和阿敏说这些,完全是牛头不对马嘴,不过,阿敏是二大贝勒,有着极重的权利,有时候也不得不跟他解释。
“承先不用害怕,起来吧。”黄台吉对着那个跪在地上告饶的使者说道。
“谢大汗的救命之恩!”那个使者这才害怕的起来。
“大汗,让出辽阳,或许是一步不错的棋,可如果要大汗负荆请罪,而且到明朝的京师去负荆请罪,臣弟还是觉得不妥,大汗,这去不得……”多尔衮忽然插话问道。大汗和二大贝类发生争执,他有意打断。
“无妨的,此不过是拖延时日罢了,在没有商议出个子戊寅丑来,本汗又如何去明朝?十四弟啊!我大金如今缺的就是时日,去年在林丹汗那里得了不少牧场,今年刚刚返青,正是恢复实力的好机会,如果一直这么打下去,我大金自己就受不了了……盛京已经再筹不到什么粮草了……”皇太颇为无奈的说着实情。
多尔衮听闻,也无可奈何的把脑袋垂下来。这几年,几乎就是年年打仗,就没停过,又遇到干旱,生产出来的东西,根本不够吃,好在在林丹汗那里抢了不少东西,才勉强熬过来,如今,确实到了灯干油尽的地步了,盛京的后妃们,甚至都要亲自参与劳作了。
“不行,不行!……不打一仗就这么让出辽阳,我阿敏不甘心,没了辽阳,那明朝人不是可以直接打盛京了?盛京怎么办?……”阿敏依旧大声嚷嚷着。
“让出辽阳,未必不是件好事,明朝的战线也就越发的长,倒是需要更多的兵力维持,补给战线更长,更方便我大军寻找机会,只要找到一次机会……”黄台吉恨恨的说道。
“……那盛京呢?盛京呢?也不要了?”阿敏大声的问道,可不管黄台吉是不是大汗。
“盛京也一样,如果能守则守,守不了,就拱手相让,本汗说过了,人要紧,本汗宁愿失地,也不愿意失人……”黄台吉咬牙切齿的说道。
黄台吉恶狠狠的模样,倒是把阿敏吓着了。
……
正说着,那名使者又回来了。倒是满面的春风。
“见过秦老夫人,见过毛帅,……这位想必就是新任的辽东巡抚洪大人了,幸会幸会,见过洪大人,见过满将军……”这个人一来,倒是自来熟的和众人打招呼。
毛文龙,洪承畴,满桂都细细的打量这个使者,说是鞑子使者,不过看上去,更像是一个汉人。心里纷纷鄙视。
“使者有话就说吧……”秦良玉说道。
“本使要祝贺总指挥了,经过本使努力的劝说,我家大汗最终是同意了让出辽阳城,以体现求和,归附的诚意……”那名使者说的是让出城池,脸面上满面风光,似乎送的是别家的东西,似乎是自己的胜利。
“……”在场的几个主官心里,无不犹如吃了苍蝇一般难受。
不知情的部将们倒是有些欢呼雀跃了。
“哼……”满桂狠狠的朝着自家的大小将领瞪了一眼,吓得正想欢呼的大小将领们个个闭嘴。
……
秦良玉拿着黄台吉给朝廷的国书,很是郁闷,毛文龙等几个主官更是无奈。


第699章 真诚的黄台吉
东虏战场求和的消息,连夜就传到了三岔河孙承宗这里。
孙承宗一直都在等待前方的消息,根本就没有出过作战室。
“阁老,前方来人了……”一名参谋,也是比较警醒的。知道按照布置,今日就是大军进攻辽阳的日子,是成是败,今日总归是要有消息的,知道孙阁老一直呆在作战室就是为了等消息,故,一有动静,就立刻提醒孙阁老。
孙承宗正凝神看着沙盘,目光注视着辽阳这个地方,似乎在考虑问题,听到说有消息了,立刻抬起来,问道:“人呢,在那里?”
话刚落音,一名传递消息的校尉就喘着粗气进来了。
“参见阁老……”这名斥候努力的控制着自己的声音,尽量不让自己粗重的呼吸出声。
“前方如何了?成了还是败了?”孙承宗紧张的问道,这个斥候,他熟得很。
“回禀阁老,这……,估摸成是成了,不过,却没打仗,这……,阁老,鞑子求和,主动让出辽阳城,这是秦总指挥给阁老的信,还有鞑子送上的国书,小的回来的时候,秦总指挥还在向辽阳进发,如果不出意外,傍晚就大概能到辽阳城下了,如果顺利,今日就可以入辽阳城,最迟也在明日,如果是鞑子耍花招,这就难说了……”这名斥候说话的时候,有些结巴,他要传回来的消息,实在是太乱了,这其中的信息,太复杂,斥候也不知道该如何具体描述其中的利弊,也只能简单的叙述事实。
孙承宗赶紧接过斥候递上的信,还有什么国书。
参谋部的人,面对这个消息,都有些意外,本以为会有一场大战的,那里知道,鞑子居然主动退让了,还送上国书,真的不知道当时是发生了什么事。参谋们都放下手中的事,不由得看其孙阁老了。
孙承宗听了消息,立刻皱起眉头来,从这个斥候话里得到的信息,孙承宗就知道事情不好,和预想的有很大出入。
拆开秦良玉给自己的信,眉头更是皱得老高。再翻开那所谓的国书,孙承宗更是将眉头拧了起来。
那名斥候也并没有立刻离去,大概也知道,这个事情比较离奇,阁老可能还要问他当时发生的情况,所以,也站在那里等侯。
孙承宗看了半响,终于是松开了目光。
参谋们都眼巴巴的看着孙承宗。
“唉……,黄台吉果然难缠,这回有麻烦了……”孙承宗开头就是这句话,从秦良玉给他信件里,孙承宗已经大致知道了事情的原委。
“阁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心急的参谋们连忙问道。
“虏酋黄台吉阵战之前,说要求和,说愿意归附我朝,送上了国书,请求停战……”孙承宗叹息一声,解释道。
“阁老,怎么会有如此的好事?想起来就打仗,打不过了就求和,天下那里找这好事去……”
“……是啊!阁老,天下那里有这般的好事?我大军根本不必理会,直接开战就是……”
参谋们倒是立刻纷纷说起来。
孙承宗心里也是无奈得很,苦笑着看着这群年轻的参谋们,这群人,还需多磨练,日后才能成为大明的中坚,现在,都还嫩得很。
“虏酋愿意负荆请罪,而且还愿意进京负荆请罪……”孙承宗又说道,心里无奈得很。
“啊!……”参谋们很是意外。
“虏酋也愿意以让出辽阳城来体现求和的诚意……”孙承宗又说道。
“啊!……”参谋们集体惊呆了。这个消息,确实出乎了众人的预料。
孙承宗的内心也颇为无奈,更有些焦躁。孙承宗不是不理解黄台吉这么做的意图,可明知,却也没办法阻挡,也只能看着黄台吉达成他想要的结果,
黄台吉表现出了如此“真诚”的诚意,确实有着莫大的杀伤力,孙承宗知道,朝中肯定有人会觉得黄台吉确实有了足够的诚意,可以考虑让东虏归附这件事。一旦朝堂上出现这种声音,黄台吉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大明在对付辽东东虏的事上,实际内部从来就有着莫大的争歧。远的到萨尔浒之败,到熊廷弼传首九边,到高第,王之臣督边,到袁崇焕死守宁远,实际,在朝堂上,一直都有着不小的争歧,实际辽东之事,就是朝堂之上一个争斗的“武器”,很多人关心朝堂之上的攻伐胜败超过了关心辽东之事的胜败。
大明在辽东战事上的变化,实际就映衬了朝堂上的争斗,朝堂上的争斗,激化和催化这这些事的发生。
孙承宗知道,黄台吉的目的也很简单,重新激发朝臣对辽东之事的争论,最好能引起大明朝堂上的争斗,重新搅乱大明高层的纷争,让其出现内乱,以浑水摸鱼。
孙承宗知道,辽东的事,其实,也只有到了这两年,陛下以绝大的威望压下此事,朝堂上关于辽东的争论,才逐渐平息,“武器”辽东,才逐渐淡出朝臣们的视线,以后的事也都是按照皇帝的意思在办,没有了朝堂上的争斗和掣肘,辽东的事变成了一件单纯、纯粹的事,这辽东的事才算是逐渐的好转。可如今……,黄台吉以莫大的勇气和决心,准备以身为诱饵,重新挑起大明内部的争斗,孙承宗也不得不暗叹黄台吉有勇气和胆识。
孙承宗也知道,辽东之事虽然被陛下的威望压着,朝臣们不敢对辽东的事指手画脚,可心里未必不想,只是没有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而已,如今黄台吉以身为饵,就是给了那些人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孙承宗不得不承认,这一手,确实毒辣。
有些人未必真的不懂这其中的利弊,也未必真的不能识破黄台吉的计策,可知道归知道,有些人,是只想利用这个机会,达成自己在朝堂上争斗的目的而已,不过是要利用黄台吉这件事而已,未必真的就是愚蠢,未必就真的是看不透。
很多时候,明朝败,其实还是败在自己手上。
“你们都有什么看法?”孙承宗见参谋们惊讶了半响,问道。给了这样久的时间,估计参谋们也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了。
孙承宗知道,这些参谋还很稚嫩,和老辣的黄台吉比,还不够看,不过,却还值得培养,孙承宗倒是有意培养这些人。
参谋们还没从这件事的复杂中回过神来,这件事,确实是让人出乎意料,他们这些参谋们,制定各种方案,制定各种策略,都是以打仗为主,很少考虑到这种情况,即便是能考虑到这种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