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一个月学中医辨证(孙理军) >

第31部分

一个月学中医辨证(孙理军)-第31部分

小说: 一个月学中医辨证(孙理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八、辨湿浊上泛证
是指对湿浊上泛,神膏不清而致视物昏蒙,眼前有飞蝇之候的辨证方法。
本证是体内痰湿久踞不除而上泛,致使神膏不清而成。诊断依据:主症表现为视物昏蒙,自觉眼前有黑影如蚊蝇飞舞。次症表现为检视眼内玻璃体有尖状或点状浑浊,头重胸闷,面白或黄,食少痰多,神倦乏力,或心烦口苦,舌淡苔白。辨证要点:必须具备主症和一两项次症及舌象。
本法适用于云雾移睛病的辨证。
九、辨虚火伤络证
是指对阴虚火旺,热入血分,灼伤眼底脉络所致玻璃体浑浊病的辨证方法。
本证多为素有阴虚体质,虚热久积,入血灼络,致使眼底出血,渗于玻璃体内而成。诊断依据:主症表现为眼前黑花飞舞,视力下降。次症表现为检视玻璃体有点状或絮状浑浊,眼底有出血性病变,头晕耳鸣,心烦少寐,口咽干燥。舌红少苔,脉弦细数。辨证要点:必须具备主症及一两项次症和舌象脉象。
本法适用于云雾移睛病之辨证。临证应与湿浊上泛证鉴别。
十、辨风热火毒攻目证
指对风热火毒上攻于目,致胞睑、白睛红赤肿胀,眼球或眶内灌脓证候的辨证方法。
本证是风热火毒攻目所致,类似于化脓性炎性突眼病。诊断依据:主症表现为发病急,眼痛难忍,泪热如汤,视力下降。次症表现为检视胞睑,白睛红赤肿胀,眼球或眶内灌脓,睛高突起,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甚则昏迷。舌红苔黄,脉弦数。辨证要点:必须具备主症及二三项次症。
本法适用于突起睛高病的辨证,此病颇似化脓性炎性突眼病。
以上三节虽然从不同角度对眼病进行分析,但是三者相互联系,各有侧重,在学习和应用中不能截然分开,应当相互参照。
第30讲

常见耳、鼻、喉病辨证方法
肾开窍于耳,肺开窍于鼻,又主于喉。此节仅以耳病,鼻病,咽喉病为例,将本书所述的多种辨证方法运用于这些小科的辨证之中予以示范。
一、耳病辨证法
耳病辨证方法,是运用耳与脏腑经络密切相关的理论分析耳部疾患的辨证方法。(一)辨风邪热毒犯耳证指对风邪热毒或风寒郁久化热,循经络乘虚侵犯耳窍,气血凝滞所表现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
风邪热毒犯耳证又称外感风热犯耳证,为耳科常见证候之一,病变部位在耳郭、外耳道、中耳部位。诊断依据:主症表现为耳痛,耳鸣,耳聋,耳内胀闷或堵塞感。次症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或有分泌物流出,发热恶风,鼻塞流涕,咽痛,头痛。舌苔薄白或黄,脉浮数。辨证要点:必须具备两项主症和两项次症加典型舌脉。小儿易患此证,多发于春夏两季。
本法常用于对耳疖、耳聋、耳疮、耳胀、脓耳等病的辨证。应与
肝胆湿热犯耳证等相鉴别。(二)辨肝胆湿热犯耳证指对肝胆湿热,循经上逆,壅塞耳窍所表现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
肝胆湿热犯耳证为耳科常见证候之一。诊断依据:主症表现为耳内疼痛,逐渐加重,甚则连及腮部,耳鸣如潮,听力下降,口苦咽干,胸胁苦满,易怒易烦。次症表现为耳窍皮肤潮红,或呈弥漫性或为局限性,微痛微痒,或瘙痒心烦不安,耳膜鲜红,血络显露,或耳膜穿孔脓液外渗,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滑数有力。具有发病快、病程短之特点。
本法常用于对耳疖、耳聋、脓耳、耳疮、耳根毒等病的辨证。应与痰火犯耳证等相鉴别。(三)辨髓海不足伤耳证指对肾精不足,不能上荣于髓海,耳失所养所表现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
髓海不足伤耳证为耳科常见证候之一。诊断依据:主症表现为耳鸣,听力减退,眩晕。次症表现为精神委靡,腰膝酸软,心烦多梦,失眠健忘,遗精滑精,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辨证要点:必须具备主症和两项次症及典型舌脉。具有起病缓、病程长的特点,多见于年高体虚、久病、房劳肾亏之人。
本法常用于对眩晕、耳鸣、耳聋等病的辨证。应与肾阳虚、肾阴虚等证相鉴别。(四)辨热入心包犯耳证指对热毒炽盛,内陷心包,上犯于耳所表现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
热入心包犯耳证为耳科特有证候之一。诊断依据:主证表现为耳内流脓日久,突然脓量减少或无脓,壮热不退,头痛如劈,神昏谵语。次证表现为颈项强硬,呕吐,嗜睡或神志不清,舌謇,四肢厥冷或痉厥。舌红绛无苔,脉细数。辨证要点:必须具备主症和一项
次症加典型舌脉。具有进展迅速、病势凶险的特点。本法常用于对脓耳、窍闭等证的辨证。应与痰浊蒙闭心包证、热瘀窍闭证等相鉴别。(五)辨肺经风热犯耳证指对风热邪毒外侵,肺经受邪,邪热上蒸耳窍,脉络受损所表现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
肺经风热犯耳证为耳科常见证候之一。诊断依据:主证表现为耳内闭胀堵塞感,恶风发热,耳内作痛。次症表现为耳鸣,咽喉不利且痛,咳嗽吐痰黄稠,外耳道皮肤红肿,或耳膜充血,甚则穿孔,脓汁外泄。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有力。辨证要点:必须具备主症和两项次症及典型舌脉,具有起病较快、病程较短的特点。
本法常用于对耳疮、耳胀、脓耳等病的辨证。应与风邪热毒犯耳证相鉴别。(六)辨脾虚湿浊内困证是指对脾虚失运,水湿内停,湿浊滞留耳窍所致的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
诊断依据:主症表现为耳鸣声低,听力下降,或耳渐聋,或耳流清稀脓液。次症表现为头重胀痛,胸闷不舒,肢体困倦,纳呆倦怠,舌淡苔白腻,脉濡或缓。辨证要点:一项主症兼见一、二项次症及脉舌,即可确诊。
本法常用于耳鸣、耳聋、脓耳等病的辨证。
二、鼻病辨证法
鼻病的辨证方法,是运用鼻与脏腑经络密切相关理论分析鼻部疾患的辨证方法。(一)辨肺经郁热犯鼻证指对肺经反复受邪,郁热壅肺,犯于鼻窍所表现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肺经郁热犯鼻证又称肺壅热犯鼻证、肺经热盛犯鼻证,为鼻科
常见证候之一。诊断依据:主症表现为鼻前孔皮肤红肿、疼痛、灼热,鼻黏膜充血,微痒。次症表现为鼻干,鼻出血,血色鲜红,头痛咽痛,咳嗽痰黄黏稠。舌红苔薄黄,脉数。辨证要点:必须具备主症和两项次症加典型舌脉。多见于素有肺热复感外邪之人,常发于春夏二季。
本法常用于对鼻疳、鼻出血、鼻渊、鼻息肉等病的辨证。应与风热犯肺鼻息不利证相鉴别。(二)辨肺气虚鼻塞证指对肺气虚衰,外邪易袭,致鼻塞不利所表现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肺气虚鼻塞证为鼻科常见证候之一。诊断依据:主症表现为鼻塞,时轻时重,流清涕,或为大量水样涕,遇冷加甚。次症表现为
喷嚏,鼻痒,面色
白,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苔薄,脉弱。辨
证要点:必须具备主症和两项次症加典型舌脉。具有病程长、久治难愈的特点。多发于秋冬季节。本法常用于对鼻塞、鼻藁、鼻渊、鼻鼽等病的辨证。应与脾肺气虚证、肺肾两虚证等相鉴别。
(三)辨风热犯肺鼻息不利证指对风热之邪壅阻鼻窍所表现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风热犯肺鼻息不利证又称肺经风热鼻息不利证、风热袭鼻证。
诊断依据:主症表现为鼻塞,鼻前孔皮肤红肿,鼻内灼热,鼻痒,喷嚏,流黄涕,鼻痛,恶风发热。次症表现为头痛咽痛,口渴喜饮,咳嗽痰多,鼻腔黏膜红肿。舌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数。辨证要点:须具主症加典型舌脉。可散发或流行,常发于夏季。
本法常用于对鼻渊、鼻出血、鼻窒等病的辨证。应与肺经郁热犯鼻证相鉴别。
(四)辨胆腑郁热犯鼻证指对胆火上犯鼻窦所表现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胆腑郁热犯鼻证为鼻科常见证候之一。诊断依据:主症表现为鼻涕黄浊,黏稠或带血,量多味臭,鼻塞声重,嗅觉下降,头痛剧烈。次症表现为全身发热,口苦咽干,耳鸣耳闷,听力下降。舌红苔黄,脉弦数。辨证要点:必须具备两项主症加两项次症,具有发病急、病程短的特点。
本法常用于对鼻渊、鼻疳等病的辨证。应与脾经湿热犯鼻证、肺经湿热犯鼻证等相鉴别。(五)辨脾经湿热犯鼻证指对脾失健运,生湿化热,湿热邪毒循经上蒸鼻窍所表现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
脾经湿热犯鼻证诊断依据:主症表现为鼻孔痒痛,糜烂结痂,鼻塞不通,鼻涕黄浊量多,嗅觉下降,头重头痛。次症表现为脘腹胀满,食欲不振,肢体困倦,大便溏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辨证要点:必须具备主症和一项次症加典型舌脉。
本法常用于对鼻疳、鼻渊等病的辨证,应与胆腑郁热犯鼻证、肺经湿热犯鼻证相鉴别。
(六)辨肺经湿热犯鼻证
指对肺经湿热结于鼻窍所表现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
肺经湿热犯鼻证诊断依据:主症表现为鼻孔内痒痛,结痂流水,或持续鼻塞,嗅觉下降,鼻涕黄稠。次症表现为头痛头晕,咳嗽吐痰。舌质红,苔黄微腻,脉数。辨证要点:必须具备主症或后三项主症加典型舌脉。
本法常用于对鼻疳、鼻息肉等病的辨证。应与脾经湿热犯鼻证、胆腑郁热犯鼻证等相鉴别。
三、咽喉疾病辨证法
咽喉病证辨证方法,是根据咽喉与脏腑经络的理论进行辨证的方法。(一)辨风热犯喉证指对风热邪毒侵犯咽喉,内人于肺,肺失清肃,热毒循经上蒸,
搏结于咽喉所表现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
风热犯喉证又称外感风热喉证,为喉科常见证候之一。诊断依据:主症表现为咽喉肿痛,声音不扬,咽部有灼热感,发热恶风。次症表现为咽喉红肿,或喉蛾肿大,或会厌、声带黏膜红肿,甚至吞咽困难,红肿化脓,张口受限,咳痰不爽,头痛咽干口燥,喉干痒不适。舌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辨证要点:必须具备主症和两项次症加典型舌脉。具有发病快、病程短的特点,多发于春夏炎热季节。
本法常用于对风热乳蛾、喉痛、鹅口疮、急喉喑等病的辨证,应与肺胃热盛犯喉证相鉴别。(二)辨风寒袭喉证指对风寒外袭,肺气壅遏,气机不利,脉络受阻,气血凝聚咽喉所表现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
风寒袭喉证又称外感风寒喉证,为喉科常见证候之一。诊断依据:主症表现为咽喉微红微肿微痛,声音不扬或嘶哑,发热恶寒。次症表现为吞咽不利,咳嗽痰白,鼻塞,流清涕,头痛,无汗,口不渴。舌淡苔薄白,脉浮。辨证要点:必须具备主症和两项次症及典型舌脉。具有发病快、病程短的特点,多发于秋冬寒冷季节。
本法常用于对喉痹、急喉喑等病的辨证。应与风热犯喉证相鉴别。(三)辨虚火灼喉证指对脏腑阴津不足,虚火上炎,灼伤咽喉所表现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
虚火灼喉证又称虚火上炎喉证,为喉科常见证候之一。诊断依据:主症表现为咽喉微痛,咽痒,咽干不适,咽部异物感,声音嘶哑。次症表现为咽喉部黏膜微红、微肿、色暗,或表面有溃疡,有少量分泌物,干咳无痰,口干少津,手足心热,头晕眼花,耳鸣腰酸。舌质红少苔,脉细数。辨证要点:必须具备主症和次症中的阴虚症状两项加典型舌脉。具有发病缓慢、病程长的特点,多见于素体阴
亏之人及儿童。本法常用于对虚火乳蛾、阴虚喉癣、阴虚白喉、慢喉喑等病的辨证。应与肺肾阴虚犯喉证、阴虚肺燥证、气阴两虚证等相鉴别。(四)辨痰浊瘀阻咽喉证指对痰浊阻于咽喉,经络受阻,气血流通不畅所表现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
痰浊瘀阻咽喉证又称湿痰阻于咽喉证,为喉科常见证候之一。诊断依据:主症表现为咽喉梗阻不利,吐之不出,咽之不下,似有梅核梗阻于喉,纳食无阻,或声哑日久,逐渐加重。次症表现为口腻,痰黏,咽干,纳呆,困倦,胸胁胀满,精神抑郁。舌质暗红苔薄或腻,脉弦滑。辨证要点:必须具备主症和两项次症加典型舌脉。多见于妇女及嗓音工作者。
本法常用于对喉喑、梅核气等病的辨证。应与气滞血瘀犯喉证、气结咽喉证等相鉴别。(五)辨气结咽喉证指对情志不遂,肝气郁结,循经上逆,结于咽喉所表现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
气结咽喉证又称肝郁气滞咽喉证,为喉科常见证候之一。诊断依据:主症表现为咽部异物感,吐之不出,咽之不下,每因情绪波动而发作。次症表现为胸胁胀满,多疑善感,喜怒无常。舌苔薄白,脉弦。辨证要点:必须具备主症和两项次症及典型舌脉。多见于女性。
本法常用于对梅核气、乳蛾、暴喑等病的辨证。应与痰浊瘀阻咽喉证相鉴别。(六)辨湿热内蕴犯喉证指对过食膏粱厚味,醇酒炙煿,胃腑内蕴,湿热上蒸咽喉所表现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湿热内蕴犯喉证为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