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穿越晨光里 >

第314部分

穿越晨光里-第314部分

小说: 穿越晨光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养歌舞妓又要喝酒还得时不时的吃美食,觉得家中的井泉浊而咸,必须喝雨水,而且接雨水的还必须是美女。否则你便不肯喝。家里光养着为你接雨水的仆妇都是三个,这一年是多少钱?苏轼被训的极为尴尬,无可奈何的接受了。

幸好王弗大度,只是卖出去了几个,没有全部卖光。否则苏轼请朋友来家里吃酒。就无歌舞可赏了。

苏轼是经常去陈家做客的,看到陈家只有家仆和小厮,连个歌舞妓也没有。便有些遗憾,将家里的歌舞妓给陈琦送过去了几个,气得邹晨跑到了苏家将王弗大骂了一通。王弗转过身就教训苏轼,让他不要再往陈家送美女。

可怜的苏轼目瞪口呆,他长这么大还没有见过象邹晨这么彪悍的大娘子,居然因为几个歌舞妓就能跑到他家来骂人的。

从此之后,邹晨得了一个悍妇的称号,京官之中尽人皆知,却再也没有人敢往陈家送美女了。

王弗曾埋怨过邹晨。说恶名声都让我背完了,你倒和陈琦过着快活日子,邹晨便嘻嘻地笑。

苏辙看到大兄如此镇定显然是不知道今天学士院里的传言,便将自己听到的消息说给他听。

苏轼看了一眼弟弟,笑道:“此事定是有假,嘉禾正如日初升。岂能随手放弃?更何况现在新政变革已经到了成熟之际,正是名利双收时,他怎会自请到地方?”

自从陈琦利用几万份传单将韩琦给拱下台之后,苏轼便有些瞧他不起,觉得他行事过于阴险。所以这几天便借着身体不舒服在家里休息,实则是向陈琦做无声的抗议。你自愿做小人,我身为君子不陪你玩这样总可以了吧。

“是真的!今天学士院里都传遍了,称中书省已经接了嘉禾的奏折,说是不日就将其调往江东路……”苏辙和陈琦的感情较好,虽然他也认为陈琦拱韩琦下台有些不光彩,可是他没有象苏轼一样进行抗议,而是采用了规劝的办法,只可惜陈琦一意孤行。

苏轼听到弟弟这样说,才抬起头,沉吟道:“空穴来风,未必无因,既是都传遍了,因何嘉禾却不对你我明言?”

“我的好大兄!”苏辙有些着急了,心想我都急成这个样子了,你怎么还是一副事不关已的模样,“……你可知嘉禾推荐何人主持此事新政?”

苏轼淡然一笑,道:“何人主政与我何干?我只管在家中养花种田既可。”言语之中,颇有一番寞落。

苏辙有些懊恼,“大兄你怎可如此?那嘉禾推荐了大兄主政,韩师朴做副手!你因何还对他有微辞?”

“子由说甚?”苏轼有些微怔,前一段和陈琦不合只差当堂和他翻脸。陈琦也并未挽留他,给了他一个养病的借口让他归家休息几日,可是众人皆知,陈苏两人就差明着翻脸了。他怎么会举荐自己主政?这可是天大的功绩啊……

“哎呀!”苏辙看到大兄还在发愣,着急的说道,“大兄,你还不整理衣冠随我往陈家去?既是有了这个风头,我们必是要往陈家去询问嘉禾,因何在如此当口他放弃新政变革?这可是他提出来的……”

苏辙的一句话惊醒了苏轼,他急忙站起身,就往内院走去,让王弗服侍着他换了一身会客服,带着苏辙往陈家而去。

陈琦这时在锦墨居里和邹晨一起收拾着女儿和儿子的玩具。

“眼见得我们在京城才住了几年,这次又要搬家了。”陈琦看着这个被自己亲手建立起来的小家,无限感慨。

邹晨举起一架风车,记忆里这还是陈琦送给自己的,使劲吹了吹,只见上面已经不再鲜艳的风轮呼呼转动了起来。听到陈琦的感慨后笑道:“心若安处是故乡!不管是在京城,还是在江东路,又或者在宛丘,只要我们一家人在一起,那么就是一个完整的家。”

陈琦听了这话,突然笑了,站起身揽住邹晨的肩膀,轻轻念叨着这一句‘心若安处是故乡’。吓得邹晨激灵了一下,差点就把苏轼的诗词给剽窃出来了,还好苏轼的原文是‘此心安处是吾乡’。

转念又想,苏轼以后官运亨通,少了岭南的贬谪,会不会就此少了许多佳词佳句。所以自己就是剽窃一下,想必苏轼也是不知道的,谁让他敢往自己家送歌舞妓呢?想到这里,又觉得理直气壮起来。准备等到从江东路回来时,就把定风波写出来给苏轼看,非得恶心一下他不可。

正胡思乱想间,却听到杜昭在窗外禀报,说是二苏刚到。正在前厅等着郎君。

陈琦闻言笑道:“想必这头犟牛得了消息。前来道歉!”

邹晨却笑,“我猜却不是,子瞻定是来骂你的!”

“因何骂我?”陈琦哈哈大笑。显然不相信邹晨的话。

“你若不信,咱们赌十两银子!”邹晨跟着笑。

陈琦不信邪,便大笑着出去。可是刚到前厅,便听到一阵破口大骂声,苏轼指着陈琦的鼻子,称他临阵脱逃,非大丈夫所为。不过就是把韩琦给拱下台了吗?你至于就这么谢罪吗?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你虽是用此法向韩氏一党谢罪,然则你要知道。新政为你一手主导,你若远走地方,其他人怎能挑起这重任?”苏轼闭口不谈陈琦要把新政交到他的手中,却大谈特谈当初新政刚施行时是多么艰难。这些人不眠不休,就为了能够让新政完美的施行下去,当初受了这么多的苦。你怎么可以轻言放弃?

“不是有子瞻兄吗?”陈琦大笑,客客气气的将苏轼和苏辙请到椅子旁坐下,和他们说了一番话。

“我年少轻狂,朝廷许我主持新政多年,已是厚待。我怎可由宠而生骄?此时新政逐渐稳定,正是可以打开最好局面的时刻。我去江东路,正好可以督导那里的官员配合新政。你也知,这些年来,并不是所有的官员都对新政满意。”

“那为何要交与我?”苏轼说了半天终于说出了心里话。

“此政不交子瞻兄手中,天下还能交与谁?”陈琦微笑。

一句话,说得苏轼心中羞愧不已。他自问学富五车,有经天纬地之材。虽然跟着陈琦,可是自觉并不比陈琦的能力差多少。所以这次和陈琦争吵,也有一点为自己叫屈的意思。陈琦不计前嫌,将新政这么大的摊子交给自己,而自己居然为了韩琦的事情和陈琦闹别扭,实在是有负君子之名。

站起身来,认认真真的向陈琦揖了一礼。

陈琦急忙扶住他,笑道:“我正好有公事要和子瞻兄交待!只可惜今日师朴不在,否则我们几人定可以大醉一场。”

说完,引着他们去了书房中,将所有有关新政的东西都交给了苏轼,认真的和二苏讨论着下一步的走向。

邹晨在锦墨居里,听到了陈琦和二苏进了书房,便摇了摇头,心知他们一时半会的是不会出来了,派人去请了丁贤之让他去书房中做陪。

心里却在想着,父子不可在同一处为地方官,陈琦既是要往江东路去,想必阿翁便会被调往他处,也不知会往何处调。希望朝廷顾念着陈琦和父亲多年未见,能许他们父子在江东路见上一面。

最好让陈琦专门为此事写一个奏折,一来可以宣扬一下陈琦孝顺之心,二来也可以让朝廷知道一下陈十三陈博远在江东路多年,却未得重用,此次又要避儿子锋芒,希望朝廷能够给他一个好的去处,最好能将他调到京城中做京官。

想到就去做,她立刻喊了一声石竹,却想起现在她已经嫁了人,做了管事婆子,如今不在锦墨居侍候。

重新喊了白苏白果进来,让她们帮着自己砚墨铺纸,她仿着陈琦的口吻替他写了一份奏折,准备等陈琦进来后让他看一下。

ps:

有朋友问我什么时间完结,为什么现在很少写男女主角的互动了。这里一并回答,因为我没有办法再写了,每一次想到这个问题,都觉得心里很痛,没办法落笔写下去。我大纲里有好多东西,我现在给删除了,全部是有关男女主角互动的,尤其是邹晨生儿子那几章,原定计划是写十几章,其中有一半是陈琦和邹晨之间的感情,最终考虑了许久,还是删除。

其实看到这里大家都明白,本文真的没办法再写下去了。因为最重要的主线,我不敢去碰,一旦碰触我的心里就会象火焰一样燃烧,烧的我全身剧疼,恨不得立刻死去。

我会尽快的完结,有关情爱的方面全部剔除了之后,十几章或者几章就会结束了。

下一本书,不会再有一丁点的情爱,也不会再有第二主角。总之,就是一个人。

本文会有一个出人意料的番外。

 第四百一十三章买舟南下

陈琦将苏轼苏辙兄弟送走,已经过了一个多时辰。回到锦墨居,看到邹晨所写的奏折,十分的欢喜。

“多亏有晨儿,不然的话我就会忘了这件事情。”陈琦真心实意的感谢。

邹晨抿嘴而笑。

自从二苏往陈家去了一趟之后,苏轼便恢复了上值,每日早出晚归,一有空闲的时候就会和陈琦坐在一起商议。负责新政的一些人,看到主副两位上官言归于好,均觉得松了一口气。

至于学士院里流传的陈琦将辞去参知政事的职务往地方而去的消息,只是在暗地里议论着,并没有人敢摆到明面上去说。

这几天,最焦急的人就是韩忠彦。他很想去问问陈琦提升他做新政的副手这件事情是不是真的,可是碍着面子,他又不好登门。他到底是韩琦的长子,陈琦刚刚将他父亲拱走,他却为了一个官职主动去找陈琦,深怕会失了面子。

韩忠彦不来找陈琦,陈琦也乐得轻闲。由于朝廷中有了这个传言,这一段时间韩氏一派对他的干扰也少了许多,他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做想做的事情。

丁悟学和曲正这两个人都不会跟着下地方,需要帮他们安置一下,想必有苏轼在,倒也不必太过担心他们会被边缘化。他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几个舅兄,几位舅兄都通过了学士院的院试,现在做了侍书和待诏,自己走了怕是以后就没有照顾他们的人了。

于是,他找了一个机会和苏轼暗示了一下,苏轼心知肚明,便向他保证自己定会关照几位邹家的兄弟,陈琦这才放下了心。

很快,两府的相公令就下到了学士院。

这时,众人才知道原来传言是真。正自惋惜中,却听到他知江宁府。都是暗自吃惊。此人回到朝堂之时,将如虎啸山林,前途不可限量。

江宁府(今南京市)属江南东路,江东路辖江宁府和宣、徽、江、池、饶、信、太平七州,有南康、广德二军。共四十三县。宋真宗封皇子赵祯为昇王。兼江宁府尹、建康军节度。仁宗对自己称帝前的封地江宁府非常重视, 多次选派亲信大臣作江宁知府。

这些大臣包括龙图阁直学士包拯、刑部尚书王钦若、工部尚书集贤院学士马亮、平章事张士逊、龙图阁直学士吏部郎中梅挚等。仁宗一朝有个大家皆知的秘密,那便是做过江宁知府的官员。回到朝堂后都会被重用。

两府给了陈琦半个月的上路时间,于是那些得到消息的官员们便纷纷带着礼物和程仪来为陈琦贺行,并称等他往江宁去时,众人会在十里长亭外为他送别。

紧跟着这一份相公令之后,又有一道相公令下到了学士院,陈琦做为宣旨官将会带着这份任命往江东路而去。这份任命是给他的父亲陈博远的,上面写着将陈博远调回京城中任登闻鼓院签判。

陈琦利用这半个月的时间往各府中拜别,又吃了无数的酒宴。宋朝虽然不许学士们和普通官员过于结交,可是当一个官员要外放时。是准许他们在京中四处拜别的,哪怕就是官员醉倒在路边,也不会有人嘲笑他,反而会称赞他‘思慕故旧’。

苏轼和苏辙更是高调为陈琦送别,苏轼曾数次宴请陈琦,有一次席上吃的醉了。搂着陈琦嚎啕大哭,称自己舍不得,幸好在座的人都知道这两人没有龙阳之好,否则真是要误会了。

和那些人高调送别不同,风五娘和仇九来了几次。都是等到没人之际才来。风五娘曾是皇家的郡主,自然是知道陈琦想要再进一步是必须要主政地方的,所以只是抱着邹晨哭了几次,并没有说其他的东西。倒是仇九大大咧咧的,埋怨陈琦为什么要往江东路跑,江东路再好能有京城好吗?生怕陈琦和邹晨路上受了委屈,要让自家的兄弟在路上保护他们。

陈琦知他一片好意,便生受了。

韩忠彦来了陈家几次,陈琦将自己历年所总结的新政经验一古脑的全交给了他。并且诚挚的说,自己将韩相公逼走,实在有不得已的苦衷,韩相公对新政多有抵触,而且又以一党之私随意攻诘他人,容易造成两党的党争。

如今韩相公走了我也走了,朝中又恢复了平静,以后各位官员可以心平气和的坐下来谈事。这样的氛围比什么都好!可以有不和,可以有争论,甚至可以翻脸,但是不会有人拿着手里的权利去打击别人,拿着国家和百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