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清坑你没商量 >

第217部分

大清坑你没商量-第217部分

小说: 大清坑你没商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时代,没有老蒋做运输大队长,更没有老美替他们生产武器,一切都得靠自己。

指望西北政府这点可怜的生产能力,是根本无法满足战争需要的。

王烁也深深知道,打仗就是烧钱,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想彻底消灭满清是不现实的,他必须把精力放在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上来了。

他现行的这套政府管理体系,与现代管理体系相比,还是过于粗糙了。改革,必须从上层建筑开始。

首先,他决定改革最高常委会行政系统。设政务委员会和军事委员会,将原来决策委员会的军事委员,从决策委员会中分离出来,单独成立军事委员会,专管军事。

而剩余的决策委员会经过重新增补委员,形成政务委员会,专门议论政务。

两个委员会仍旧由过去的常务委员会统一领导。

要发展经济,就得增加流动性,没有货币,靠银两周转的办法过于陈旧了。

他开始成立国家银行,发行货币。聘请钱庄的好手做副经理,专门商务学校培养的优秀财务专家做正经理,做到理论与实践经验有机结合。

货币还是先以银本位制开始,待以后再逐渐转入金本位制。

以国家银行为基础,同等价位收购市面流通银两,换为元、角、分纸币。同时,设农业银行、商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吸纳百姓存款,发放贷款,增加流动性。

有了水泥的出现,建造商品房成为可能,他已经成立专事建造商业、民居房的房地产公司,以此为样板,允许私人成立相同公司参与竞争。

所以,必须有为之提供先期启动资金的建设银行来推动住房商品化。

经济发展,货物就得流动,修路是必须的,因此,交通银行不能少。

农业要迅速摆脱传统模式,开水渠,建水库,培养优良种子,都需要钱,农业银行更不可或缺。

商业银行就更不用说了,没有商业,任何行业的积极性都带动不起来,必须把商业放在第一位。

在现代的时候,王烁就是学经济的,对这个可谓轻车熟路了,大家不明白都会来找他,他会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讲解,让所有金融干部们茅塞顿开。

一通不分昼夜的忙活,他的金融帝国开始运作。

接着就是企业体制的建立。军工体制需要保密,王烁是宁可高成本投入,也不会允许私有和商业化,不能让别人把他靠着吃饭的先进东西学了去。

但民用产品的制造,可以商业化,甚至股份化。

你比如说,生产水泥、砖瓦、陶瓷、肥皂、牙刷、服装、农具、甚至铧犁、播种机、水车、风车,纺织机械化等等,都可以凭他的现代理念,将个人的,作坊式生产工厂化。

他首先找人办国有化工厂,工厂讲究协作,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率。

待他的工厂盈利之后,就肯定会有商人看着眼红,想加入进来。

这时候,他就把这些工厂股份化,允许私人购买工厂的股份,加入进来分享红利。

待这些股东有了相关经验,他就完全股份化,采用董事机制,把国家资本逐步撤出来,让利于民。

其他私人看着好,也可以搞民用工厂,也可以股份化。一个利于技术研究提高的工业竞争机制就这样不知不觉形成了,他的商业银行也就变为工商银行了。

到这时候,那些私营的钱庄也就明白了银行是干什么的,也可以办成银行,由国家银行统一规定、监管存款准备金,统一施行利率机制,一个完整的,具有竞争机制的金融帝国就显露雏形了。

这些东西运转开来,还可以解决农村的土地问题。

那些过去拥有众多土地的大地主,由于政府土地法偏向于佃户,现在已经获利甚微,到了租给佃户无利可图,自己种不过来,卖又不值钱的地步,撂荒土地又违法,够年限国家就会强行收回,你一分钱也没有了。

关键还是地主把土地卖了,换回钱坐吃山空不划算,再说让国家来收购,这得花多少银子?

有了工厂,地主可以把土地做为股份入股,每年有红利可拿,地主就觉得划算了。

大批的地主开始把土地换成股份,成为工厂的股东,王烁没花一分钱,土地基本国有化了。

有了流通股本,祁廷谏也有的忙了,除了开在边境上的茶马股市,他又有了在根据地以内的真正的股票市场。

不过这时候祁廷谏已经从这些市场里撤出来,成为监管者。他的部门改叫证券监管部了,单独运行,不受财政部领导,便于股市的自然发展和进化。

一个金融帝国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需要漫长的时间来演化。

但王烁有了合适的上层监管部门,有了允许这些商业模式存在的机制,他又率先进行带头示范,金融帝国的模式可以迅速形成,对他根据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经济发展已经与根据地以外的小农自给自足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和一个速度了。政府的收入也在成倍的增长。

有了经济做保障,王烁就可以借机发展军事。他要做三件大事,一,淘汰冷兵器,步兵军三十万人全部换装火枪。

当然这时候凭生产基地的技术和能力,制造半自动步枪已经没有问题,但那需要花更多的钱和消耗更多的资源、人力、物力,政府承担不起。

目前,能给部队半数人马换装火枪就已经竭尽全力了。

剩下的三十万人马,是骑兵军,仍旧配备马刀和开花弹。

二,给每个火枪军配备四十门大炮,炮弹充足,至少能够完成一次中等战役。后方在战役打响到结束,炮弹打光之前,必须能够生产出相应基数的备用。

三,战舰建造不能停,明年年底,五艘铁甲战舰,必须交付使用!

要完成这些任务,就需要扩大他的所有军工生产基地,甚至要建造更多的生产基地,又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

反正满清已经没有了对他形成威胁的能力,他就慢慢等着这些计划完成吧。

就在他四处巡视,督促大家干这干那的时候,又有事儿找上门来了。

第487章 定国立志要富民 任嘛不懂瞎折腾

江南的李定国和郑成功,看着江北的集市贸易如火如荼,绿油油的庄稼布满大地,百姓们脸上洋溢起了笑容,他们着急呀。

两家虽然签订了和平条约,但李岩也说了,等到将来看谁发展的好,百姓拥护谁,那时候再来谈统一问题。

照这样发展下去,江北会越来越好,将来肯定百姓要拥护王烁呀。

不成,他们也得发展农业,让百姓过得舒服一点,要不然将来让王烁比下去了,他们人就丢大了!

连国家都治理不好,你还好意思和人家平起平坐呢?

李定国从礼部将钱谦益调来工部,任工部尚书,让他想办法把农业搞上去。

钱谦益有学问啊,有学问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好,就能让百姓都有余粮,安心生产生活。

钱谦益这大学者还真不含糊,集合手下侍郎、清吏司诸有司官吏,翻阅了自黄帝以下各朝治理农业之法,什么王莽王安石,什么井田制、田租法,青苗法,乱七八糟一堆,当然主要还是参照西北政府的办法,并以其为主,这是晋王预先定的调子,谁敢违背?

总之吧,参考了许多所谓先进经验,并取其长补其短,制定了一套发展农业的办法。

这钱谦益学问可以,但为人滑头,又有些胆小怯懦。

当年满清下南京,其夫人柳如是要投湖自尽,誓死不做亡国奴。

钱谦益觉得夫人说的对,也去跳湖,可跳下去又爬上来了。

夫人柳如是问他为何又上来了?他答道:“这水太凉,冻的慌啊,咱们还是别死,投降算啦。”

柳如是哭笑不得。由此也可见其为人之一斑。

当年顾炎武先生因事获罪,钱谦益给顾炎武捎话说,只要他肯认自己当座师,自己就出面说情,免掉顾炎武的罪责。

顾炎武先生是宁肯坐大牢也不愿意认这位钱先生当老师,可见明末清士也瞧不起这位钱大人。

不管钱老爷子制定了什么办法来鼓励生产,也不管这些办法管不管用,总之,李定国投入了不少银子,都打了水漂了。

百姓依旧贫困,那些土豪富户依旧吃喝不愁,仍旧是前明那番“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老样子。

李定国就恼了,特么老子整这么多银子也不容易呀,扔到井里还能听个响呢,怎么让你钱谦益花了,连个响都没听着?

他现在是晋王了,国家大吏,不是流寇,“打土豪、分浮财”那一套流寇作风是不好再拿出来用了,吃了哑巴亏还不好发作。

他没找着人家钱尚书的毛病啊,人家学问大,说古论今弄一大套理论来证明自己没错,还是你晋王投入不够,您想好,还得往里投!

特么我还往里投?美死你!再投多少也填不满你这个无底洞!

李定国这个郁闷啊,照这么搞下去,穷百姓没得着好,反倒让这帮土豪劣绅发了。

农业没搞好,商业也不咋地。他在六部之外,专门成立一个商部,任命大才子冒僻疆为尚书,试图恢复自己管辖地盘内的商业贸易。

冒僻疆填词作诗凑合,如何发展商贸就外行了,结果还没人家钱老爷子弄的好呢,笑话百出,越弄越乱。

关键是李定国在南京成立一个部门,各地也得增加这些部门的相应官吏,光支付这些新增官吏的俸禄,他就得多拿出不少银子来。

银子拿出去不少,效果没见多少,甚至连增加官吏的费用成本都没收回来,净瞎折腾了。

李定国施行什么政策,当然郑成功也有份了。但郑家好赖的做过海盗,见识多一些。

郑成功后来一看,这么折腾还不如不折腾呢,他就跟李定国商量,咱还是赶紧叫停,原来怎么样还怎么样吧。

人家王烁搞的好,是因为人家有先进的思想理念啊,你什么也不明白,包括你任命的这班才子们也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那你还不瞎折腾吗?

北宋王安石的土地改革为什么行不通?不是他的办法不好,而是在于北宋的上层建筑,在于它的行政体制,根本就没法有效执行王安石的法令。

好好的法令下来,让下面落后的官吏体制执行了个似是而非,而法令就变成了官吏“扰民,滋事”的工具了。

这就是咱们常说的,不是经不好,而是让念经的和尚给念歪了。

想把这好经念好,你得先改变旧朝廷体制,换念经的和尚才行啊。

没办法,李定国只得废除所有新法,还是沿用前明旧法。

恢复前明旧法,虽然不那么乱了,可还是无法让百姓富裕,国家富强,将来你还是整不过王烁。

李定国不甘心又没有好办法。郑成功就给他出主意,听说王烁那边的制度、法令都是王烁自己首先提出来,然后施行的。从这一点看来,王烁不光会打仗,还是个治国的人才。

要不,咱还是跟王烁学得了。

李定国一拨楞脑袋,跟他学,那多难为情啊?那不等于咱们认输了,承认他比咱们厉害了吗?不成!

郑成功说,你别那么死心眼儿呀?你非得明面上说跟他学呀?

你不号称小王烁吗?说明你们有缘分,你可以找他切磋武艺,顺便打听他治国的办法。

等你慢慢从他那里偷师成功,咱们回来依样画葫芦,不就成了吗?

谁号称小王烁啊?那是四川百姓这么叫的,我没承认过!

你承认不承认的吧,反正这是个和他交往的理由。你们混熟了,他也好接受咱们。将来咱们实现你那三家共同主政的愿望,也容易不是?

将来他接受了咱们,他可以专管政务治国,咱们管军事,东征西讨,省得让这政务缠的焦头烂额,那多好?

郑成功这个主意,李定国当时碍于面子,没有答应。

但他确实不是个治理国家的材料,在政体上没有自己的见识,用人上也稀里糊涂。

钱谦益、冒僻疆这些人还算是好的,其他官吏更是没法提。

刑部尚书金维新是个大贪官,还是个小人。

他看出李定国不懂治国,胆子一天比一天大,在刑部拉帮结派,排挤异己,收受贿赂。

整个国家律法和审判系统让他弄了个乌烟瘴气。最后到了穷人无论有多大冤枉都告状无门,富人只要有钱,可以随便杀人,草菅人命的地步。

你只要有钱,杀人也没事,银子递上去,自然会有人替你疏通,连牢房都不用坐。

您想,这刑部是掌管国家律法,主持公道正义的地方,连刑部都好坏不分,只认银子不认人了,这国家的基本道德,还能存在下去吗?

第488章 东施效颦全乱套 王烁闲着大家愁

李定国的官吏,不止刑部如此啊。

吏部尚书马吉祥,人送外号马屁精,专事溜须拍马,在这方面,那是顶级高手。

李定国被孙可望压着,做了多年千年老二,如今成了老大,根本抵抗不了马吉祥之流的溜须拍马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