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清坑你没商量 >

第216部分

大清坑你没商量-第216部分

小说: 大清坑你没商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把它打趴下,把它那层老虎皮给它捅破,让它自己乖乖认输撤军,比什么谈判都有用。

第484章 想和谈自取其辱 欲拒敌无力防守

1651年底,西北政府和江南永历朝廷终于实现和平相处,双方以长江为界,将重兵都撤离长江各城镇百里以外,只留保安人员维持治安。

黄河以北的济尔哈朗,也想模仿李定国和王烁谈判。

大清打不过王烁,能和平相处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范文程闻听济尔哈朗想和王烁和平谈判,摇摇头,叹息一声道:“王烁是不会和我们和平相处的,他早晚会渡过黄河消灭我们。

我们主动去和他谈判,倒摆明了是我们怕他,助长敌军嚣张气焰,未免画蛇添足啊。”

济尔哈朗就不明白了,李定国可以和王烁讲和,为什么我们就不可以?至少应该试探一下吧?

范文程见无法劝阻济尔哈朗,再叹息一声道:“不可对此抱有希望,当加紧战备,随时准备对抗王烁进攻为宜呀。”

济尔哈朗仍旧是派出使者过黄河,试探王烁的意思。

果然,王烁根本没有谈判的诚意,提出了极为苛刻的条件:

一,满清撤出北京,撤到长城以北都不行,要回到他们的赫图阿拉老城去,撤帝号,去自己的官吏,等待西北政府接收,派员管理。

二,交出所有西北政府指定的战争罪犯,交出所有西北政府指定的汉奸,由西北政府按照律法,依法处置。

三,投降交接期间,满清政府和官吏、军队,不得杀害辖地内百姓,不得破坏辖地内一草一木。否则,杀人偿命,损坏赔偿。

济尔哈朗看着王烁的回信,心里这个气。这不是他同意谈判,他这是羞辱我们大清呢!按他的条件来,特么比投降还惨呢!

投降人家还得给点好处安慰安慰呢,他可倒好,直接把我们轰回老家去不说,还不许我们自己管自己,还得他派人来管我们。

你直接说不许谈判不就完了吗,干吗这么羞臊我们?

这真应了范文程的话了,画蛇添足,自取其辱!

这个范文程,他怎么就猜这么准?他还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不是范文程猜的准,是他看待问题的角度准确。

王烁和李定国,那是同胞,当然是不自相残杀最好。和满清那是民族之仇,这个仇,王烁是非报不可的,谁想拦着都拦不住。

范文程是吃透了王烁的心思了,他和李定国谈判,就是为了腾出手来对付满清。

当下,济尔哈朗召集几个内阁大臣,将王烁的回信让人读了,问大家的意见。

大多数人,包括索尼,都认为,既然王烁想打仗,那就打吧。

咱还有七十万大军,年青的孩子们正在长大,将来又是一批精锐,谁怕谁呀?

甚至有人提出来,与其坐在家里等王烁来进攻,倒不如打过黄河去,到王烁地盘上和他干。

那样,消耗的是他的人口和实力,比等着他打过来合算。

就像太宗皇帝皇太极一样,打到大明腹地去,来回折腾它,早晚把它折腾垮了。

这一点,济尔哈朗首先不赞成。王烁不是崇祯,他的军队也不是前明那帮草包军。

他武器过于厉害,清军过黄河只能是去送死。别说人家武器咱们没法比,就是武器一样,他的军队也不比咱们差,而且,有百姓帮着他,咱们根本没有取胜的希望。

如果当年崇祯有这样的军队,恐怕太宗皇帝能守住辽东就不错,别说打过长城了。

那既然没法打到人家地盘上去,咱就老老实实在家准备,造武器,修防具,准备人家来进攻吧?

这时候,鳌拜却出来泼冷水了。

他认为,以现在王烁军队的武器装备来看,咱们根本守不住黄河防线!

在东到大海西到潼关几千里的防线上防御,七十万兵力,实在是太少了,过于分散。

你知道王烁会在那个地方渡河?他如果偷偷集中兵力,在一个地方渡河,突破防线,实在是太容易了。

而他一旦突破黄河防线,凭着他火枪军犀利的进攻,咱们根本拦不住他,非让他把咱们的布置给全部搅乱不可!

那样,咱们的军队一时半会无法集结,而王烁就会利用咱们集结军队,黄河防守松懈之际,展开全面渡河作战。

如果形成这样的局面,大清可就真的要顾此失彼,遭遇惨重失败了!

鳌拜是参与过和西北军大战的将领,对西北军十分了解。

济尔哈朗知道,鳌拜如此说,绝对不是他惧怕打仗,而是他过于了解西北军的实力,真正说的实话。

他问鳌拜道:“依你看来,咱们应该怎么办?”

鳌拜犹豫半天,还是说道:“王爷,我这人说话不拐弯,说错了,您别和我一般见识。要是那样,我才敢说。”

济尔哈朗挥挥手道:“这是在自己家里,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吧,没人和你计较。”

哎,还是郑亲王宽厚,从不拿话把治人。多尔衮就不行了,你只要说话不小心,触怒了他,你不倒霉三年才怪!

当年索尼就是看不惯多尔衮大权独揽,欺负先帝后人,说话不中听,让多尔衮直接给贬为平民了,直到无人可用,才重新启用他。

当下鳌拜说道:“以奴才看来,咱们当集结兵力于狭窄面上,和西北军对抗。在宽大的正面和西北军对抗的话,咱们会吃大亏。

所以,奴才觉得,咱们最好放弃黄河防线,集中精兵于京师附近,依靠京师坚固城墙,将王烁阻挡于城下。

然后,咱们其余兵力分散于外围,骚扰敌军,令敌军无法安心攻城。

待敌军锐气消退,出现疲惫之时,咱们伺机反击,或可有获胜希望。

虽如此,敌军有会爆炸的大炮,京师城墙亦不见得可以抗住。咱们还得准备退到长城以北,回老家去和王烁对抗。

因此,咱们应将大部财物及物资先转移回辽东,做以长城为界的打算。”

济尔哈朗一听,啊?这就要放弃中原回辽东了?这哪儿行啊?咱们打下这江山也不容易,就这么轻易放弃,这不成!

鳌拜道:“不光王爷您不愿意放弃呀,大伙儿都不愿意放弃,可咱们对付的了王烁的火枪军吗?

原先咱们是骑军,善于平原作战,可人家手里有远距离就可以要你命的火枪啊,而且可以不间断射击。

你骑军对着人家火枪阵冲锋,在枪子面前,你有劲使不出来,有武艺也干挨着,跟送死也没啥区别啊!这仗没法打啊!”

第485章 满清定下绝户计 西北忧虑武器少

鳌拜是现在济尔哈朗可以指望的重要将领,连他都失去了对抗王烁西北军的勇气,济尔哈朗不由大失所望。

看来,这大清江山,危险了。

这时候,范文程发话了,他问鳌拜道:“以鳌将军看来,咱们退到辽东,就一定可以阻止王烁的进攻吗?”

鳌拜一愣,是啊,退到辽东去,王烁没准儿就会跟到辽东,可辽东是老家呀,咱们地形熟,一定会想出对付王烁的办法。

范文程看鳌拜的样子,笑道:“我知道,鳌将军是说,辽东是咱们老家,咱们占有地利、人和,加之王烁千里征战,给养难以保障,咱们获胜的把握大,是吗?”

鳌拜听罢连连点头,他就是这意思,可是他文化水儿少,心里明白,嘴上说不出来。

范文程接着道:“鳌将军所虑亦不无道理。论平原作战,咱们现在是劣势,且军队中蒙古、朝鲜、汉人都有,人员混杂,不似当年的八旗军。

在这大平原上,咱们的军队一旦被西北军突破,立刻就会溃散。

到那时,咱们的军队打没了,恐怕北京,辽东都无法防御,还请摄政王殿下三思!”

济尔哈朗脸色难看,半天方问道:“范大人的意思,是鳌拜的主意对了?”

范文程惨然一笑道:“事先做好最坏的打算,还是有必要。但也没有必要立刻就如此办理。

咱们还有七十万大军,在中原足可与王烁一战。只是,鳌将军顾虑的也不可不防。

咱们可以步步为营的抵抗,抵抗的时候,尽量保存自己,更不可溃散。如此步步消耗王烁的实力,何时王烁攻击不动,就应该是咱们反击的日子了。

这一年来,咱们善待中原百姓,百姓民心已大有改善,不会随意造反,跟随王烁。

老臣觉得,只要摄政王应对得当,中原还是可以保住的。”

济尔哈朗听了,许久没有言语。他已经明白范文程的意思了。

做退回辽东的准备,同时在中原消耗王烁军队的实力。

内阁会议之后,他赶去紫禁城,对顺治皇帝和大玉儿详细汇报了诸位内阁大臣的意见。

大玉儿还是知道范文程是老成持重之臣的,她没有说自己的看法,而是问济尔哈朗道:“我是个妇人,打仗的事不懂的,还是要听您的。摄政王打算如何应对王烁呢?”

济尔哈朗道:“臣在来皇上这儿的路上,仔细琢磨了范章京的话,他是对的。

臣打算分两步走。

第一步,征召民夫挖战壕,建防火枪防线。先以臣大本营真定为中心,一直往南到黄河,每五十里建立一道半圆壕沟防线。

壕沟用来抵御火枪枪子,骑军在后,步军在前。

待敌军接近,步军先以弓弩射散敌军,然后骑军冲锋,定可杀伤不少敌军。

待步军撤至下一道防线,骑军亦迅速撤离。

如此步步防御,直至真定失守。

巽亲王满达海在山西,亦须自黄河至真定,利用山势,选避让火枪子之法,建立层层防线,步步为营,退至真定。

如真定危殆,则走第二步。

那时,皇上和圣母皇太后可先行退回辽东,同时,将中原汉人,都强行迁入辽东,不走就杀,一个百姓也不留给王烁!

咱们辽东本就地广人稀,咱大清入关之后,大部臣民也随之迁入关内。

如今,关外盛京四周都百里无人烟了。咱们把百姓迁到辽东,才可生产粮食、器械,以供应咱们的军队与王烁抗衡。

待圣驾转回辽东,臣再以北京为中心,建第二道防线,层层设防,阻击王烁,直到不支,亦退入辽东。”

大玉儿仔细思考了济尔哈朗说的办法,似乎觉得有些不妥,却又不知不妥在何处?

她问道:“退入辽东以后,摄政王打算如何呢?”

济尔哈朗半天不语,最后一咬牙道:“仍旧如中原一般,层层抵抗,直到回到赫图阿拉。如若仍不能阻止王烁前进,臣只有以死以谢皇上与圣母皇太后信任之恩了!”

看来,除此之外,济尔哈朗已经黔驴技穷,再无他法了。

这回,轮到大玉儿不出声了。

许久,大玉儿似是下定了决心道:“即便退到赫图阿拉,摄政王也不必灰心,咱们还可以退到更远的山里去,退到通古斯去!

北边离着天边还远着呢,他王烁再有能耐,也不能把咱们赶尽杀绝!

叔叔不必灰心,我们母子就全依靠叔叔啊!叔叔当保重身体,与王烁周旋到底才是,再不要提死字。叔叔没了,要我们母子依靠谁呢?”

说罢流下泪来。

济尔哈朗想想大清的现状,也不由心中生出无限悲凉,老泪纵横,跪下叩首道:“皇上跟圣母皇太后保重!臣再不说死字!只要臣还有一口气在,王烁就休想灭了我大清!”

济尔哈朗在黄河以北大动土木,修建防线,调动军队的情报,很快传到了西北政府这里。

宋献策在地图上将济尔哈朗修筑的所有防线一道道都标注上,然后就看着地图,陷入了沉思。

济尔哈朗的这个办法,确实可以抵挡住火枪军的进攻。

士卒藏在壕沟里,火枪远了打不着。近了,清军的弓弩就可以用上了。最终,双方被迫打近搏战,西北军的火枪优势就没了。

王烁在电视里看过现代战争,他的主意是先用大炮轰,把战壕都轰烂,让清军无法在战壕中存身,然后再让火枪军前进。

王烁搞的那个50灭夷炮,相当于现在120口径的榴弹炮,大炮后膛加装助推发射火药块,还可以打的更远。

问题是,那得需要多少炮弹才能把这一层层的壕沟全给轰烂啊?

还有,因为限于生产能力,现在只配备了五个火枪军,五万余士卒,其余还都是骑军和冷兵器部队。

靠五万火枪军,能够战胜七十万清军吗?显然不能。

王烁也知道,他现在打的这场战争,不能和伟人的解放战争相比较。

解放战争是老蒋武器先进,伟人越打越富,现在恰恰相反,炮弹、大炮、火枪,本身数量严重不足,随着战争深入还会越打越少。

想不付出重大代价就把满清干趴下,恐怕无法做到。

怎么办?

第486章 财力不济无力灭清 王烁发展金融帝国

西北政府决策常委经过反复研究,最终还是做出了暂不对黄河以北满清朝廷发动进攻的决定。

这个时代,没有老蒋做运输大队长,更没有老美替他们生产武器,一切都得靠自己。

指望西北政府这点可怜的生产能力,是根本无法满足战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