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清坑你没商量 >

第178部分

大清坑你没商量-第178部分

小说: 大清坑你没商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试图利用谈判拖住王烁,在他平定江南之后,再回过头来收拾他。

多尔衮太高估他大清军的实力了,也太高估了自己的智慧。

第405章 再坑大清出潼关 两头兼顾两头乱

王烁的决策常委会五个人,没一个是白吃饭的,哪能上多尔衮的当?

这种集众人智慧与一体的常委制度,在大家不断结合胡琏器送来的情报分析、辩论的同时,多尔衮那点小心眼儿,就全部暴露无遗了。

谈判可以,以黄河为界不成,满清至少要退回长城以北去,至于满清退到长城以北以后,能不能和平相处,不是本次谈判的议题,那个放到以后再说。

以黄河为界多尔衮都不干,何况让他退回辽东?

双方分歧太大,鸡同鸭讲,根本无法统一意见。

多尔衮的目的,就是通过谈判拖延时间,根本也不指望谈出什么结果。

可是,王烁这边会上他的当,给他时间吗?

王烁既然知道多尔衮的小心眼,当然不会上他的当。

在西北政府和满清谈判的同时,白旺和梁建国从襄阳出击,迅速拿下南阳宛城,接着大军北指,逼向许昌。

白旺是带着五万部队走的,短短几个月,大军已发展到十多万人。

有他的威信在那里,有王烁西北政府成熟的政工队伍配合,襄京四府很快就稳定下来,成为王烁又一块坚实的根据地。

听说王烁大军逼近许昌,满清的谈判使者不干了。你们怎么不讲信用?这大家正商量着呢,你们怎么就动上手了?

王烁这面的代表早就得到王烁的指示了。我们谈判不代表我们不是敌人啊,我们什么时候承诺过停战了?

谈判是一回事,打仗是另一回事。

多尔衮这个气,这个王烁,忒特么损了。这不是我利用谈判拖住他,倒成了他利用谈判迷惑我,借机发展地盘,又让这小子坑了!

本来就是你一厢情愿你赖谁去,和谁讲理?

这还没缓过神来,辛思忠的陇中兵团已经翻越秦岭,占领汉中了。

四川守将原左良玉部下王尊坦、李国英一看和大清的联系被截断,直接去投靠南明永历去了。

这下好,四川又没了。

不仅如此,白旺如果再向北发展,河南黄河以南地区就守不住了,阿济格和多铎已经有被潼关西北军和南面白旺襄阳兵团包围合击的危险了。

白旺所过地区,降清官吏纷纷不战而降,他能不向北发展吗?

无奈,多尔衮只得命令阿济格和多铎撤退至黄河以北,避免成为孤军。

王烁机动兵团借机出潼关,迅速向东扩大战果,占领河南,与白旺的襄阳兵团汇合。

到1648年底,王烁收复河南开封,兵临黄河,成立河南兵团,李达任司令,王建国任政委。兵力发展至六十万,接近翻了一番。

在北方,多尔衮没鼓捣过王烁,算是彻底失败。南方能把反叛的汉军消灭掉,稳定下来也行啊。

可惜,南方也彻底乱了套,就没一样让他省心的。

没有王烁的历史,应该是谭泰率兵南下,先灭江西金声桓、王得仁,后杀湖南何腾蛟,再攻广东灭李成栋。

现在,没有了清军新增兵力支援,清军在南方兵力有限,捉襟见肘,无法及时扑灭各地反正的军队。

这就给了李成栋、金声桓这些人机会,让他们有时间整顿军队,形成战斗力。

最关键的一点,还是王烁在北方的节节胜利,极大的鼓舞了南方反正军队的士气。

原先,李成栋、金声桓反正之后,其部下许多人其实是被迫跟随的,担心满清大军报复,根本在心里就存在惧怕心理,甚至是想瞅机会重新归顺大清。

这样一种情况下,反正的军队肯定不堪一击,谭泰一来,便纷纷土崩瓦解。

现在不同了,凭空冒出个王烁。

他灭豪格,重挫阿济格和多铎,彻底打破了清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这一系列胜利,无疑给南方反正官兵注射了一针强心剂,有效帮助了南方反正势力迅速稳定住军心。

那些三心二意不真心反清的人,在这南北一片大好的形势下,也开始铁了心造大清的反了。

1648年5月,金声桓、王得仁南下攻赣州,困城月余,终于破城,从此势如破竹,占领江西全境。

这时候,何腾蛟在湖南亦与清汉军八旗孔有德接战,成功阻止了清军南下。

何腾蛟是天启元年举人,崇祯年间任南阳知县,凭借剿灭流寇,一步步成为湖南总督,对大明可谓忠心耿耿。

1645年李自成潼关兵败,弃襄京四府奔武昌,镇守武昌的宁南侯左良玉向南京求援。

南京君臣忙于享乐党争,不派一兵一卒。只驻守湖南的何腾蛟,率仅有的三千兵马北上支援左良玉。

左良玉由此十分感激何腾蛟,二人成为莫逆之交。

左侯爷无心和李自成抗衡,弃武昌沿江东下,要去南京“清君侧”。

国家都到了岌岌可危之地,你不打算保土安民,清什么君侧啊?分明就是窝里斗,自相残杀!

何腾蛟对此痛心疾首,力劝左良玉留下抗击李自成。

左良玉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又哪里敢和李自成打?可这话他也不好明说,明说多丢面子啊,他左侯爷可是个极要脸面的人。

因此,他没法听从何腾蛟的主意。不但没法听,他还打算拉上何腾蛟一块去“清君侧”。

不管怎么说,何腾蛟也是湖南总督,在南明算是十分有地位和名声。

有何腾蛟帮着他,他面子上更好看一些不是?

你看,不是我一个人看着朝廷那帮奸臣不顺眼吧?湖南何总督也是这意思。

这将来史官写历史,也能充分证明左侯爷是多么的伟大、光荣、正确!

何腾蛟能和他一块干吗?当然不能。

不干不要紧,我先把你的兵都收拾了,到时候你光杆司令一个,不干也得干!

这左侯爷也确实够混蛋!

他仗着兵多,迅速解决了不同意他去“清君侧”的异己和何腾蛟的三千兵马,胁迫何腾蛟上船,接着焚毁武昌城。

何腾蛟在船上大骂左良玉丧心病狂,与他划地绝交,誓不与反贼同船。

左侯爷一生就得着这么一个好朋友,再说他现在还有用,不忍心杀他,只把他囚禁在船上,大军继续向南京进发。

这何腾蛟也是倔杠头一个,万念俱灰之下,中途挣脱了看守士卒,纵深跳入了滚滚长江,以死盟志。

我就是不从你左良玉这个大混蛋!

第406章 可怜文人难掌兵 错了一步步步错

何腾蛟跳入长江,自以为必死,却神奇般随江水漂流上岸。

时值清军攻破江北四镇,弘光帝被俘,南京政权灭亡。

何腾蛟闻讯痛心疾首,哭干了眼泪。他四处寻找旧部,于长沙汇集部属,焚地告天,誓师抗清。

由此,也可以看出他对大明的忠心。

大顺军被阿济格在九江口击溃之后,李自成原来的属下李锦、郝永忠、袁宗第、蔺养成等人大多南逃,遁入湖南。军队没有粮食,四下里烧杀抢掠。

何腾蛟手里兵少,治不了这些流寇,无奈采取绥靖政策,费了不少劲,把他们招安过来,组成荆襄十三镇兵马。

十几万人,号称几十万,声势挺吓人。

这时候,唐王朱聿键已经在福州称帝,封何腾蛟为兵部尚书,定兴伯。

可这位何大尚书,和史可法史阁部基本一样,文人出身,根本统治不了手下这些闯王余孽。

李锦、郝永忠等虽然投了南明,可是没有人给他们发粮发饷啊,还是靠抢掠为生。

何尚书原来手底下还有一帮兵将呢,这些大明正规军出身的人,根本看不起那帮流寇。

于是彼此之间矛盾日深,甚至互相攻打。

何大尚书对此可以说是毫无办法,只能如史阁部一般,东奔西走,四处调停,以求安宁。至于抗清,实在是没有功夫啊!

郝永忠这些人,闯王在的时候就野性难改,如今没了闯王节制,更是无法无天。

抢劫杀戮还剥人皮,简直就是一帮披着人皮的禽兽!

搞的湖南湖北赤地千里,民不聊生。何腾蛟的清名,也尽数丧在这帮流寇手里。

当时的湖南百姓,实在是受老罪了,许多百姓主动迎接大清军,为大清军引路,去杀这些该杀的流寇。

您想,就这么一帮比土匪还土匪的家伙,指望他们抗清,那不做梦嘛!

隆武政权灭亡后,永历接任,加封何腾蛟为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子太保。

光封官没用啊,何大学士手里没有自己的兵,跟着一帮土匪流寇混,能混出好来么?

结果清军打来,他一败再败,败无可败,最后连永历帝也给撵到桂林去了,眼看就要玩完。

何腾蛟逃入广西,会同瞿式耜拼死守卫桂林,以求苟延残喘。

就在这个时候,老天,也或者是朱家老祖宗,大概不忍心看着大明就此亡了,给了永历一个翻本的机会。

江西金声桓、王得仁反正了,接着广东李成栋也反正了,整个南方一下就热闹起来。

孔有德在广西,有后路被截断的危险,他只好撤兵,先去对付金声桓。

瞿式耜、何腾蛟总算喘过一口气来,暗呼阿弥陀佛,“侥幸”!

于是,何腾蛟率领手下,现在已经被永历封了什么伯什么侯的刘承胤一般人,趁势反击,夺下只剩了几个文官的全州,这就是所谓的“全州大捷”。

接着,他趁清军撤退,全面反击,一举进入湖南。

那帮看大清军来了,立刻躲起来的流寇,这会功夫又都出来了,纷纷聚集到何大学士身边,拍着胸脯保证,忠于大明,誓死抗清。

何腾蛟没多少兵,手底下兵最多的刘承胤,嫌永历给他的官小,还整天聊骚满腹,不服他。

他也乐得这帮流寇回来制衡一下刘承胤。

于是,一帮牢骚满腹的明军,一群杀人不眨眼的土匪,跟在清军背后,又杀回湖南来了。

“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这能好的了吗?湖南人民不得不受二茬苦,遭二茬罪!

虽然清军也杀人放火不是东西,可清军比起流寇来,已经算是菩萨了。

何腾蛟这个人,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好名声,实在是形势使然啊。

尽管“胡汉三”们不得百姓待见,尽管官军、土匪矛盾重重,但清军这时候士气低落,湖南大部分地区还是落到了何腾蛟手里。

清军稳定住军心,主帅博洛奉多尔衮命令反击。

如果没有其他变故,估计何腾蛟还是会被清军击败,流寇们还是会跑到深山里躲起来。

可这个时候,福建那面又变天了。这下清军四面受敌,忙不过来了。

福建原来是郑芝龙郑氏的天下。郑氏家族出身海盗,对福建百姓怎样,从百姓像湖南一样,帮清军打他们就可以看出来了,也不是什么好鸟。

郑芝龙和兄弟郑鸿逵让洪承畴给诳北京去了,清军趁势疾进,占领郑芝龙老家泉州安平。

那时候,郑芝龙的妻子,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松还在安平,未来得及逃出。

后来,这位田川夫人在郑家大宅子里上吊死了。

至于为什么上吊,是受了清军的侮辱,还是怕被侮辱,因而上吊,历史上没有确切结论。

郑芝龙投降满清的时候,他的大儿子郑成功因为受隆武帝朱聿键的赏识,赐“国姓”,不肯降清。

郑成功率军杀回安平,见母亲上吊,大恸。

据传,他亲自剖开母亲肚腹,为其洗净,重新缝合下葬,从此与大清势不两立。

父亲和叔叔在清军手里,郑成功兵少将寡,难于抗衡清军。

他一面出兵收拢四周盗匪,增加实力,一面应付前来劝降的清廷使节,拖延时间,增加自家实力,以图再举。

湖南、广东反叛的时候,他已经在大陆无法立足,被清军逼到金门海岛上去了。

南方四下里叛乱,王烁又在陕西拖住了清军留守八旗,使得清军无法增援南方战场,节节败退。

郑成功看到了希望,立刻兵出金门,向福建进军。

大清已经不是原来的大清了,让王烁给搅了个天翻地覆,各地降清官吏也不傻,看苗头不对,谁也不愿意为大清死扛,纷纷反水。

郑成功这个人比他爹要强,有文化,不劫掠百姓。

福建官民听说郑成功杀回来,沿途秋毫无犯,纷纷前来投效。

自金门出兵的时候,郑成功只有几千海盗,待他收复福建,军队增加到十几万人。

不听范文程的良言,多尔衮是错一步步步不错,这下福建也丢了。

第407章 大西死灰复燃 兄弟心怀各异

郑成功轻而易举占领福建,永历帝闻听,大大褒奖,派出使节,封郑成功为延平郡王。

至此,大清在南方已经连丢广东、广西、江西、湖南、福建,整个南方,多半都又重新归于大明版图。

还不算完,大西军又从四川杀出来了。

大西不是被豪格给灭了吗?

豪格只是把北上的大西军给打回去,在凤凰岭射死了大西皇帝张献忠,大西军算是溃散了,并没有完全被消灭。

张献忠还有四个干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