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清坑你没商量 >

第177部分

大清坑你没商量-第177部分

小说: 大清坑你没商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通乱,看着就没有成事的样子。

尽管这俩活宝怎么看怎么不像成大事的料,但是他们的反正却产生了巨大影响,宛如平静的水面上猛然投入一块巨石,掀起了惊天波涛。

毕竟大清刚来,又是异族,南方的百姓和官兵还是心向大明的。

两人反正之后,江西义军纷纷追随,接着,湖广西部和福建沿海的官员也重新归顺明朝,湖广的义军也再度活跃起来。

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手握重兵的李成栋。

南方多地造反,大清统治岌岌可危。清军统帅博洛急忙四处调兵镇压反叛。

首当其冲的,就是兵多将广的李成栋。他的决策,关系着南方这次反清高潮能否延续下去。

李成栋会怎么做呢?

第403章 李成栋反清投明 永历朝乱七八糟

南方多地反水,佟养甲奉博洛之命,令李成栋率军入援正为金声桓、王得仁两人急攻的赣州。

李成栋没有出兵。

他也腻歪满清了。特么老子抛汉人同胞的头颅,洒大明志士的热血,为你大清立下汗马功劳。

你大清对老子如何?用不着老子的时候,把老子当臭狗屎,踢一边理也不理。

这会儿大家都不待见你,要造你的反了,你玩不转了,想起老子来了,早特么干嘛去了?

老子这奴才也当够了,老子还不当了呢!

这时候,他认为反正的时机成熟了,立刻决定,反正易帜,老子也反了!

四月十五日,李成栋在广州发动兵变,剪辫改装,用永历年号发布告示,宣布反清归明。

那位总督大人佟养甲傻了。他官倒是不小,可手里没有兵啊,兵都是人家李成栋的。

没办法,先跟着李成栋,剪了辫子留住命再说吧,他也反了。

广东全省都在李成栋的部将控制之下,各州县官员望风归附。

与此同时,广西巡抚耿献忠也在梧州同梧州总兵杨有光、苍梧道陈轼率部反正,并且立即派使者去找永历帝朱由榔报到。

李成栋一看,噢,你先去报到当然你是首功了,我不能吃这个亏落后面呀,将来论功行赏,你再排我前边去。

这事不成。他也立刻派使者带着正式贺表和奏疏,去觐见永历。

永历这会儿是要兵没兵,要将没将,整天只惦记着四处逃窜,别让满清给逮着,惨大了。

这一会儿的功夫,太阳就从西边出来了,四下里都向他递表称臣,永历都晕了。

开始他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经过几天探听,特别是原已降清的广西巡抚曹烨、高雷,巡抚洪天擢等人前来朝见,说明原委,永历才信了。

真是老天开眼,天佑大明啊!老朱家祖坟上冒青烟啦!

满朝上下,顿时一片欢腾!大家喜笑颜开,纷纷收拾逃难行装,准备重返故都,重整河山。

永历立刻下诏,封李成栋为广昌侯,佟养甲为襄平伯,升耿献忠为兵部尚书。不久,又晋封李成栋为惠国公。

李成栋也不含糊,立刻派使者来迎请永历帝去广东。

大家收拾收拾,这就准备要去广州呀。

这个时候,大学士瞿式耜还算冷静。

李成栋是个什么东西?嘉定三屠,破仙霞岭,杀隆武,杀绍武,屠东莞,这些事儿不都是他干的吗?

他杀这么多汉人,杀这么多朱家子孙,应该对鞑子忠心耿耿才对,他为啥突然变幌子了呢?

听说鞑子在陕西吃了大亏,让王烁打的找不着北了,这南方才开始都造反,不跟着鞑子混了。

是鞑子要完,李成栋才改旗易帜,要跟着咱混。

这样看,这小子不是什么好东西。咱要是到了广州,还不变成他李成栋的傀儡,让他给操纵了?

瞿式耜强烈反对去广州。永历身边几位大臣也开始明白过味儿来,几经商讨,最后才决定,还是以永历帝即位的肇庆为暂时行在,那样保险,省得让人把自己好不容易混到手的权力给夺了去。

1648年(永历二年、顺治五年)六月初十日,永历帝由广西南宁起程,前往肇庆。

但凡坏到家的人,脑子都好使。永历为什么不把行在放在广州城,李成栋心里跟明镜似的。

刚投了大明,他得好好表现忠心,得到永历信任,将来才能在朝廷里有自己的位子。

他先派养子李元胤到梧州迎接。八月初一日,永历帝乘船到达肇庆,李成栋郊迎朝见,在行宫中预先准备白银一万两,供永历帝赏赐之用。

你光坑丁魁楚的黄金就八十四万两,才拿出这么点钱来,也真够抠的。

为表示对永历帝的忠诚,尊重朝廷,恪守臣节,尽管广东全省和广西梧州等地是他的辖地,他主动让朝廷任免这些地方的官吏,而不由他自己掌控。

为此,他特意嘱咐布、按二司:“皇上到,造册一本送部。各地官员或用,或不用,或更调,听部为之。”

听听,下了血本了。

可是,好心没得好报。没有过多久,他就发现永历朝廷“从上到下窃权弄私,几无功过是非可言”。

特么这还不如满清呢!老子还是自己日子自己过吧,不跟你们瞎掺和。

他拥兵广东,窥觑广西,只要老子手里有兵有地盘,老子就是爷,管你什么满清永历,老子谁都不待见!

那个被迫造反的佟养甲,永历朝廷封他为襄平伯,挂了一个管理中军都督府事的衔,这只是个空衔,实权在人家李成栋手里呢。

这下李成栋又爬他脑袋顶上去了,他还不服,上疏永历朝廷道:“疑臣则杀之,不疑则任之,何能郁郁居此耶?”

在永历这儿,实权都是自己打出来的,谁叫你没兵没地盘呢?

你以为还是满清呢,凭着你是辽东人就能升官发财,吃香的喝辣的?美死你!

佟养甲一瞅,自己在这儿不受待见,就又怀念满清给他的好日子了。

他暗中派人送消息给清廷,说明两广事变的情况,请求派清军南下,他自己充当内应。

人算不如天算,那个送信的在路上被李成栋部卒给逮着了。

李成栋养子李元胤当时担任锦衣卫都督同知,提督禁旅,也就是御林军。

他立刻告诉了永历。

永历一听,这可咋整?

这李元胤还挺有办法,他给永历出一主意,让永历帝以祭祀兴陵(朱由榔之父,老桂王朱常瀛墓)为名,派佟养甲前往梧州。

李元胤预先在佟养甲的座船必经之处设下伏兵,擒杀了他。

随即,李元胤赶到佟养甲住处,将他的全家老少,包括所有亲信,全部屠杀了个干净,省得以后留下后患。

然后佟养甲的一妻四妾三媳二女就都归李元胤了,脱光剥净等他受用。

有其父必有其子啊。虽然这李元胤是李成栋在当流寇的时候,从好人家抢来收养的干儿子,但整日跟着他,耳熏目染,心狠手毒也不亚于李成栋了。

至此,整个南方沿海已经完全重归大明,尽管永历朝廷依旧还是多方争权夺利,乱七八糟,可也实实在在动摇了满清在南方的统治。

多尔衮想平定了南方之后,再抽兵对付王烁的想法,就无法实现了。

第404章 骨头进嘴不肯吐 不信肱骨耍聪明

南方金声桓和李成栋的反正,极大影响了多尔衮的战争布局。

多尔衮本来就不信任那些投降的明军和顺军,这会儿更不敢相信他们了。

原本的历史,是多尔衮为此大开军事会议,他认为汉将多不可相信,派出了一支完全由旗兵组成的军队,在满族和蒙古将领的带领下,从北京直奔广西,剿灭这帮反复无常的汉军。

这支军队的统帅,就是正黄旗护军统领,固山额真谭泰。

可历史就在这时候发生了改变,他在京的八旗主力,让王烁给拖在了潼关以东,无法动弹了。

而且,谭泰也让王烁在褒斜道给宰了。他让蒙古人去骚扰王烁根据地后方,结果蒙古人根本就没听他招呼,他连蒙古人都不敢相信了。

这时候,他南北都一塌糊涂又无法兼顾,问题严重了。

他问在军中的洪承畴该怎么办?

洪承畴能怎么办?事情明摆在那里,顾头顾不上腚。

以大清目前的实力,两头兼顾,那是作死的节奏。

但洪承畴是降臣,又是汉人,不敢把话说的太直接了。

思索许久,他道:“为今之计,当集中我大清所有兵力,在南方和王烁之间,先解决一个,则此危局即可化解。”

从作战实力来看,王烁是块茅厕里的石头,又臭又硬,不好对付。

南方叛军大多是乌合之众,仓促反叛,还处于混乱之中,解决起来应该快些。

但从和王烁打的这几仗来看,这小子在军事指挥上绝对不容小觑。

你集中兵力去南边,王烁不可能老老实实呆在西北这疙瘩,等着你解决了南方再回来打他。

他一定会先发制人,趁你北方兵力空虚,打你个人仰马翻,满地找牙。

一旦王烁打出陕西,占领河南,兵出山东,就把满清主力断隔在长江以南了。那时恐怕连北京都要受到威胁。

显然,先解决南方的办法是不现实的。洪承畴的意思,无非是要多尔衮放弃南方,先把大军抽回来,解决掉王烁这个心腹大患。

可是,南方富庶,是鱼米之乡,满清要维持战争,放弃南方,国力必然大受影响。

再一时半会解决不掉王烁,粮食、物资必然会发生困难。

到那时候,多尔衮也得学李自成,靠抢掠为生,那就离失败不远了。

他不愿采取洪承畴的主意,留阿济格和多铎在怀庆一带继续监视王烁,严命不得进攻,只许防御,自己则带着洪承畴返回北京,和他的内阁大臣们重新商议对策。

范文程看的比其他人远一些,他已经直觉到王烁的崛起不可避免。如果大清和王烁死磕,最终的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

到那时候,大清失去了军事优势,不仅南方会反叛,就是北方众多已经投降的汉人官吏和军队,比如姜瓖、吴三桂、唐通之流,也都会有异动,不再和大清一条心。

这些人,必然会为自身利益,重新做出选择,每一个人都会变成反清的火药桶。

鉴于这些隐患,范文程提出了一个更为保守的策略:

大军全部退回黄河以北,巩固黄河北岸防御的同时,将汉军绿营现有编制拆散,重新整编,对军队中那些不坚定分子进行清除。

派满人或者早在辽东归附的汉人将领担任绿营主帅,后归附汉人只能为副。

待三年五载,军队稳固,钱粮有余之后,再图重新过黄河,和汉人争夺天下。

他道:“往昔,中原无明主,大明失其鹿,我大清算是白白捡来了中原。

如今已有不同,汉人中出现了明主,这个明主,就是西北的王烁。

其除明弊,爱百姓,得民心;属地归心,万民拥戴。中原众生,望王烁大军,如婴儿盼母;各方百姓,纷纷投效,有如江河归于大海啊!虽刘玄德再生,亦有不如也。

出此英明之主,我大清应平等视之,如昔日对之强盛时期大明一般,与之交往,不可与之为敌。非如此,不能化解眼下之危局。

待我大清自身稳固,有黄河为界,又不与王烁为敌。则王烁兴许会考虑与江南前明相处之法。

从目前探听所知,王烁非久居人下之主,久之必生去明自代之心。

倘如此,其或下江南与前明争夺天下,我或可在此时过黄河,一举收复江北。

然后,我或过江取鹬蚌相争之利,或以江为界,与王烁划江而治,则视王烁与前明之争若何。”

范文程出的这主意,与李自成北京失败之后,宋献策给李自成出的主意,如出一辙。

有高瞻远瞩能力的聪明人,看问题总是多看许多步,所以往往正确。但这种人实在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

所以,伟人经常说,真理,往往会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多尔衮如果听从范文程的主意,就要把江南、江淮甚至河南南部,山东南部全部让出来。

吃到嘴里的骨头,你再让他吐出来,那根本不可能。

多尔衮虽然聪明,却绝对不会有那么大的胸怀和远见。

他觉得,这老家伙出的这主意,还不如洪承畴呢,标准就是一馊主意。

中原百姓盼王烁,还特么如婴儿盼母,那我大清算什么,爹吗?还是在你范文程眼里,我大清是异族,强盗,百姓盼着王烁来把我灭掉?

范文程说这话,做为大清臣子来说,确有不忠之嫌,极易被人抓住话把。

他也是为大清前途担忧,过于激动,说话嘴上没了把门的。

多尔衮这时候用得着范文程,没有计较,但这话把他已经记在心里了。

最终,多尔衮还是考虑,金声桓、李成栋刚刚反叛,人心不稳,易于剿灭。

只要博洛行动迅速,在这股反叛的火苗刚刚燃起来的时候,及时出击,将火头浇灭,南方就还是他大清的。

于是,他在不增派兵力,严令博洛进军剿灭叛乱的同时,派出使者和王烁谈判。

他试图利用谈判拖住王烁,在他平定江南之后,再回过头来收拾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