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天子 >

第59部分

大唐天子-第59部分

小说: 大唐天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朝全盛时期,也才五十三万多军队,出动四十万大军,这也太多了,唐朝还真没有这么多军队。

“王孝杰说得没错。”武则天点点头,道:“朝廷要是能有四十万大军,朕就是倾尽家产,也要把突厥给灭了。”

话锋一转,一脸的遗憾,道:“只是,朝廷没有这么多大军呀。”

府兵制已经败坏,唐朝的兵员很成问题,四十万大军就是武则天把脑袋想破了,她也凑不出这么多军队。

“哼!说得好听,你还能有办法?”武三思终于抓住机会奚落李隆基。

“孙子,你说对了,我就有办法。”李隆基头一昂,胸一挺,激昂昂而言。

第九章王孝杰挂帅

第九章王孝杰挂帅

李隆基的声调并不高,却是笃定,让人不敢怀疑,众人的眼睛一亮,目光齐刷刷落在李隆基身上。

要是真能拿出四十万大军,就能彻底解决突厥,北方就再也没有威胁了,这是天大的美事。可是,唐朝拿不出这么多军队,也是枉然。

“三郎,何法?”武则天身子前倾,有些急切。

她这话正是众人心中所想,无是重重点头。

“想我天朝,拥有口众三千多近四千万,莫要说区区四十万大军,就是百万大军也不是问题。”李隆基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来了一句很振奋人心的话。

武则天统治时间,唐朝人口有三千七百多万,这么多的人口,竟然拿不出四十万大军,还真是让人难以置信。

究其原因,就在于府兵制败坏了,使得兵员减少。

“话虽然有理,可就是没有四十万大军呀。”武则天作为皇帝,对唐朝的现状最是了解,坐拥近四千万人口,却连四十万大军也拿不出来,说出来都没人会信。

“我有两个办法,可以得四十万大军。”李隆基伸出两根手指。

“两法?”不是一个办法,还有两个办法,这也太多了点,众人更加期待了。

“不会是真的吧?”武三思和武承嗣对望一眼,有些难以置信。

他们是最不想李隆基有办法解决这事儿的,可把李隆基如此笃定的样儿看在眼里,信心有些动摇。

“第一个办法,就是从驻守西北,防御吐蕃的军队抽调。”李隆基道。

“不行!坚决不行!”李隆基话还没落音,就是一片反对声,众人齐声反对。

“嗤!”武三思和武承嗣失笑出声,一脸的得意,冷笑道:“这就是你的良法?真是良法呀。驻守西北的大军要是能调动,还用你说?陛下就不知道么?”

“是呀。”武则天点头赞同二人的讥嘲。

吐蕃是唐朝的大敌之一,唐朝驻守西北的大军是十几万,用来防御吐蕃。就是这样,吐蕃一个不好就要犯边,西北吃紧。

要是抽调走军队的话,还不把西北之地拱手让给吐蕃?

“陛下,优素福为了不让天朝插手波斯事务,派穆拉古出使天朝,愿给珠宝愿割地,他这是在买时间,我们也可以仿效他嘛。”李隆基如同没有听见武三思和武承嗣的讥嘲话似的,侃侃而言,道:“我们可以与吐蕃和谈。”

“和谈?”武则天的眉头拧着,思索着道:“这不失为一法。钱粮好说,这土地不能让。”

“是呀。”狄仁杰他们大声附和。

钱粮,对于实力雄厚的唐朝来说,不是问题。只是割让土地,他们绝不会答应。

“割让土地固然让人心疼,却不是不可以。”李隆基笑得有些贼,道:“那些险要之地,我们不能给,坚决不能给!可以把那些易攻难守之地让给吐蕃。”

“你这等于没割让。”武则天笑道。

只要掌握了险要之地,割让与没有割让有啥区别?只要唐朝腾出手来,大军一到,还不立时收复?

“不过呢,却不失一法。”武则天紧接着就是点头认可。

“还有,我们可以拖嘛。”李隆基扳着手指头,细数道:“谈的时候可以慢慢谈,多拖些时间。就算谈成了,割让土地时,我们同样可以拖嘛。”

声调转高,大声问道:“拖,会么?”

“噗哧。”武则天他们轰然失笑。

这个李隆基,真是个坏小子,这种办法他也想得到。

“这倒是个好办法。”狄仁杰点头,道:“真要不得不割地的话,可以多割些易攻难守的土地给吐蕃,吐蕃很可能会动心。”

“不一定非要与吐蕃谈成,只需要稳住吐蕃就行了,我们就能抽调军队。”张柬之眉头一挑,重重点头,道:“此事可行。”

“臣也以为可行。”张说大声赞成。

“国老以为呢?”武则天脸上泛出笑容,冲狄仁杰问道。

“这事儿得看王大帅打突厥需要多少时间了。”狄仁杰没有回答,而是冲王孝杰问道。

拖,也是有限制的,不能无限制的拖下去,只能在短时间内有用,时间长了,吐蕃就会失去耐心。

“嗯。”王孝杰紧拧着眉头,沉思道:“要彻底解决突厥的话,少则一年,多则两年。”

“两年时间的话,还真有可能从吐蕃那里争取到。”狄仁杰的眉头一掀,道:“可这需要一员能说会道,精明强干的能员去和谈。”

“陛下,臣愿往。”宋璟立时请命。

“宋璟才干非凡,有你前去,此事必成。”武则天欣慰的笑了。

宋璟的才干不需要说的,他去的话,都放心。

“嗯。”众人也是赞成这话。

“和谈只是一种不得已的办法。”李隆基接着道:“吐蕃进攻的话,我们无力反击的话,防守总可以吧?若是防守,我们能守多少时间?”

“若只是守的话,五六万大军,就能守上三两年。”王孝杰主要就是防守吐蕃的将领,对西北太熟了,想也没有想,脱口而答。

“这也是一法。”武则天脸上的笑容更多了,点头道:“如此一来,就能从西北抽调七八万军队,也就是近三十万了,还差十万,这要如何解决?”

要想彻底解决突厥,没有四十万大军想都别想。若是想要胜算更高的话,更多是最好。

“陛下,臣有策,可解此难。”张说冲武则天道:“可以用招蓦替代府兵制。”

“招蓦?”一片惊讶声响起。

在这一时期,唐朝的府兵制已经败坏了,而解决兵员的新办法还没有确立,这是导致兵员不足的根本原因。招蓦虽然时有实行,却是并不多,不占主流。

直到开元年间,张说向李隆基进谏,这才用招蓦替代了府兵制,解决了兵员问题。

“啪!啪!啪!”李隆基击掌赞赏,道:“张说所言,正是我所想。”

李隆基也是想用招蓦来解决兵员问题,给张说先说出来了。

“陈玄礼就曾写奏章,向朕上奏,说府兵有问题,要朕寻找新的替代之法,朕一直在想要用何法来代替。”武则天眼睛放光,大声问道:“招蓦可行么?”

“可行!绝对可行!”李隆基大声力挺。

狄仁杰、张柬之他们低声议论一阵,齐齐道:“可行!”

“只需要赏罚随之变更就可。”王孝杰也认同。

“那好。这事就由国老和张柬之来做,务必要在第一时间把赏罚之事做好。”武则天笑道:“这军队之事解决了,谁挂帅出征?”

刷!

众人的目光齐刷落在王孝杰身上了。

除了他,还有谁更合适?

“陛下,臣愿望。”王孝杰当即请命。

“好!”武则天欣然同意,道:“这一战,就由王孝杰统帅大军。”

第十章请命击边

第十章请命击边

王孝杰是武则天朝硕果仅存的老将、名将,他率兵出征是众望所归,谁都没有异议。

“有王孝杰率兵出征,朕无忧也。”武则天对王孝杰还是很信任的,大为欣慰。

狄仁杰他们对王孝杰同样信心十足,大为放心,重重点头。

“我在这次议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让武则天洞悉了默啜的阴谋,我现在请命去边关打突厥,应该要容易多了。大事议定,是我请命的时候了。”李隆基心里转念头。

“大事议定,你们退下去准备吧。”武则天挥手,就要众人退下。

边关军情紧接,既然议定了,就应该去准备。

“祖母,孙儿愿去边关打突厥。”李隆基站起身,冲武则天道。

“甚?”武则天好看的眉毛一挑,宝石般美丽的眼中尽是诧异,一副听错了的表情。

“三郎,你说甚?”李旦也是一副没听清的样儿。

狄仁杰、王孝杰他个一脸的诧异,目光在李隆基身上溜来溜去。

李隆基请命击边这事儿,太出人意料了,谁也想不到,要不诧异都不成。

“三郎,你再说一次,你要做甚?”武则天明明听得清清楚楚,却是不敢相信,目光在李隆基身上溜着。

“祖母,孙儿请命去边关打突厥。”李隆基头一昂,胸一挺,激昂昂而言。

“噗哧。”武则天还没有说话,武三思和武承嗣就是失笑出声,二人不住摇头,一脸的讥嘲之色。

“你去打突厥?你象那块料么?”武三思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儿,冷笑着讥嘲:“你也不撒泡尿照照,你是甚样儿。”

“没错。”武承嗣忙接过话头,道:“就你一小小童子,若是上战场的话,还不被突厥笑话死!笑我大周无人!”

“嗯。”所有人,包括武则天、李旦在内,都是重重点头,大为赞成这两人的话。

李旦对武三思和武承嗣只有恨,就没有好感,也是不得不赞成二人的话,谁叫他们说得在理呢?

“三郎,休得胡闹。”武则天脸一肃,冲李隆基道。

武则天不同意,这在李隆基的意料之中,一点也不意外,道:“祖母,我这不是胡闹呀。你想想,我年纪虽小,我可是立下大功了呢。大食行刺泥涅师,不是我识破的么?”

阿拉伯帝国行刺泥涅师,只有李隆基发现端倪,最终识破了其阴谋,救下了泥涅师,这还真是他的大功,谁也无法否认。

“可战场上刀枪无眼,一个不好就会丧命,你不能去。”武则天一愣,紧接着摇头。

她很喜爱李隆基,自然不愿让李隆基去冒险,她这是一番好意。

“祖母,我身手了得,我不怕。”李隆基昂头挺胸,道:“阿卜杜拉不就是被我亲手擒下的么?阿卜杜拉是大食的好手,万中无一,都不是我对手呢,我去边关的话,足以自保。”

“又没人看见,谁知是不是你手下擒住……”武三思对李隆基特别不爽,就要讥嘲。

“闭嘴!”然而,他的话才说到一半,就被武则天喝斥,武三思一个哆嗦,只得把到嘴边的话咽回去。

“三郎光明磊落,怎会做此等下作之事?”武则天兀自冲武三思喝道:“休得有小人之一心度君子之腹!”

李隆基生擒阿卜杜拉一事,那么多人亲眼看见的,哪会有假,武则天当然不会容许武三思在这事上给李隆基抹黑。

“武三思,你这孙子,你要是不信,我们两个来比划比划,谁输了谁是孙子。”李隆基冲武三思一扬下巴儿,挑衅道。

“你……”李隆基虽然年岁不大,却是勇猛过人,真要与李隆基比划比划,武三思肯定不是对手,武三思哪敢自取其辱,只得把脸扭到一旁。

“真是个孙子。”李隆基露出一口雪白的牙齿,骂一句武三思。

武三思把这话听在耳里,只觉怒气直冲顶门,要是他真有过人的身手,肯定要与李隆基比划比划。

“祖母,你还没上过战场吧?”李隆基扭过头,冲武则天道。

“三郎,祖母是女儿身,怎能上战场?”武则天白了李隆基一眼。

女将上战场,不是没有,就是太少,武则天虽是女皇,也没有上过战场。

“祖母指点江山,气吞四海,愧煞多少男儿,登基称帝,更是开一代先河,却没有上过战场,不觉得遗憾么?”李隆基笑呵呵的道。

“是有点遗憾。”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的唯一的女皇,俯视群雄,指点江山,令多少男儿自愧不如,就是没有上过战场。每每想到这事儿,武则天自己也觉得很遗憾。

“祖母,这遗憾孙儿帮你弥补,由我去打。”李隆基拍着胸脯道。

“这……”武则天有些心动。

皇帝不一定非要上战场,只要坐镇中枢,驱使群雄就成。不过,若是能上战场,建立天大的军功,那是大大的美事。看看唐太宗,十九岁起兵反隋,一生南征北战,一手创建唐朝,美名万古传,那是何等的美事儿。

武则天听了李隆基的话,不能不动心。

“祖母,我们是一家人,孙儿打了胜仗,就是祖母打了胜仗,岂不美哉!”李隆基抓住机会大下说词。

“嗯。”武则天重重点头。

“祖母,你儿孙满堂,却没有一个儿孙上战场,这多不好。我上了战场,祖母脸上也有光啊。让天下人都知道,祖母的儿孙不是孬种!”李隆基再下说词。

武则天是儿孙满堂,就没有一个儿孙上过战场,若是李隆基上了战场,这让她脸上有光。若是李隆基能立下大功的话,那她就是大大的风光一次。

武则天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