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天子 >

第60部分

大唐天子-第60部分

小说: 大唐天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则天是儿孙满堂,就没有一个儿孙上过战场,若是李隆基上了战场,这让她脸上有光。若是李隆基能立下大功的话,那她就是大大的风光一次。

武则天眼中精光闪闪,眉头一挑,道:“只是战场太过凶险。”

她已经心动,却是为李隆基的安危担心。

“祖母,阿卜杜拉那么厉害,都不是我对手,你就莫要担心了。”李隆基笑嘻嘻的道:“若是祖母不放心,就把千骑给我百八十个就成。”

“你还真敢要。”刘幽求一脸的肉疼,眼睛一翻,叫嚷起来。

上次,李隆基去千骑,把他的心尖儿肉挑走了那么多,现在竟然狮子大开口,要百八十个,他跟防贼似的看着李隆基。

“王孝杰,你看呢?”武则天眉头拧着,沉吟一阵,冲王孝杰问道。

“楚王虽是年幼,却是机灵多智,上战场的话,不会有问题。”王孝杰赞赏的打量李隆基,声若洪钟的支持李隆基。

“那好吧。”武则天见王孝杰同意了,也就下定决心,道:“只是,三郎初次上战场,这军队不能给你,你得自己招蓦。”

李隆基虽然机灵多智,毕竟只有十三岁,缺乏战阵经验,若是把训练好的军队给他的话,不是不可以,就是不太好,这样的军队应该由久历战场的人来统领才会发挥出更大的威力。

而且,李隆基没有威望,就是把军队交给他,他也未必指挥得动。

若是由他自己招蓦,自己训练的话,那就没有这种顾虑了。

“太好了!我也是这么想的!”李隆基在心里暗道:“我要培植自己的势力,建立自己的军队,还是自己招蓦自己训练的好。”

自己招蓦,自己训练的军队,比起接手已经训练好的军队更加可靠些。这对于才开始培植势力的李隆基来说,是无上美事。

“陛下,你也太偏心眼了吧。”李隆基却是装出一副很委屈的样儿。

“就这么定了。”在这事上,武则天没有商量的意思。

“那我能招蓦多少呢?”李隆基嘟着一张嘴,鼓着腮帮子,好象他是天下间最为委屈的人似的。

在唐朝,每个将领统兵数目是固定的,不能超过。超过了,就要治罪。

“你能招多少就多少吧。”武则天摇摇头,有些惋惜,李隆基年幼,又没有上过战场,没有威望,他能招到千儿八百就不错了。

“真的?三五五万十万八万都可以?”李隆基眼睛一亮,一脸的兴奋样儿,叫嚷道。

“噗。”武则天失笑出声,指着李隆基道:“你能招到三万五万?”

李隆基没有任何根基,要是能招到三五万,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更别说十万八万了。

“你要真能招到那么多,那是你了得,你统领就是。”武则天脸上泛着笑意,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儿。

“陛下,你可不能反悔哦。”李隆基忙敲定脚跟。

“朕是九五至尊,说话算话。”武则天重重点头。

“我有的是办法!”李隆基在心里暗道,他真想放声大笑,武则天这是给他大开“方便之门”,他就可以放手培植势力了。

第十一章跟屁虫

第十一章跟屁虫

武则天打量李隆基,大为欣慰,怎么看怎么顺眼,这个孙子孝心可嘉啊,知道自己不能上战场,他就代自己去打,要给自己挣脸。

“三郎,你要多向王孝杰讨教讨教兵法。”武则天微微颔首,叮嘱李隆基。

这话无异于把李隆基推荐给王孝杰,要王孝杰教李隆基兵法。

王孝杰是硕果仅存的老将、名将,他征战一生,战阵经验是何等的丰富,由他来教李隆基兵法,这等美事儿,放眼天下间,又有几人有如此幸运?

李旦、武三思和武承嗣眼里一片火热,恨不得与李隆基换换。

“欠我的人情,回报果然是大呀。只是,我不太需要。”李隆基在心里暗道:“不过,可以趁此机会与王孝杰走得很近,可以拉拢王孝杰。”

王孝杰的威望不需要说的,要是他能支持李隆基的话,这对李隆基有着莫大的好处。

“陛下言重了,讨教不敢。我们两个可以好好切磋切磋。”王孝杰捋着胡须,满意的点点头。

每一位名将,都想找到一位好的传人,继承自己的兵法。

比如李靖,他的传人是苏定方,隔代传人是裴行俭,这两人都是唐朝著名的战将,立下不朽的功勋,把李靖兵法发扬光大。

要是李隆基成了王孝杰的传人,王孝杰的兵法就有人继承,就能发扬光大了,纵然比不了李靖,那也是无上美事,由不得王孝杰不欢喜。

“还请大帅多多教我。”李隆基长身而起,身子躬成九十度,向王孝杰见礼,要多恭敬有多恭敬。

“呵呵!”王孝杰欢喜难言,双手扶住李隆基,笑眯眯的看着。

“王孝杰,朕这孙儿就交给你了。”武则天笑眯眯的,冲王孝杰道。

李隆基能得到王孝杰的赏识,武则天也是觉得荣耀,放眼整个天下,有几人能入得了王孝杰之眼?

她这话的言外之意就是说,要王孝杰照顾李隆基,危险的地方就不要李隆基去了,可以立功的地方不妨让李隆基多去,多立些功。

“武则天其实挺有亲情的。”李隆基当然明白她的意思,大为感动。

“陛下请放心,臣明白。”王孝杰年老成精的人物,哪有不明白的道理,当即拍着胸脯保证。

“好!好!好!”有了王孝杰这番话,李隆基此番必然立功,为武则天大大的挣一回脸,她也脸上有光,不由得大声叫好。

武三思把李隆基瞧瞧,把武则天瞧瞧,眼中精光闪闪,脸色变幻。猛然间,他一咬牙,噌的一下站起身,冲武则天见礼,道:“陛下,臣请命去边关打突厥。”

“甚?”一片惊讶声响起,上自武天则,下至一众大臣,个个惊讶莫铭。

就是李隆基也是一脸的惊讶,难以相信的打量着武三思:“这孙子甚时间有这狗胆了,敢于上战场了?”

“陛下,臣请命去边关打突厥!”武三思头一昂,胸一挺,激昂昂而言。

“我没听错?”李旦他们个个一脸的惊讶,出声相互询问。

武三思是个没有胆识的人,更不懂战阵之道,他竟然请命去打突厥,太出人意料了。

“三思,你说的是真的?”武则天好半天这才确信,她没有听错。

“陛下,臣说的是真的。”武三思重重点头,很是笃定。

“好!好!好!”武则天大声赞好,一脸的欣慰,红光满面,赞道:“这才不愧我们武家的男儿,有种!”

李隆基请命打突厥,已经够让武则天欢喜的了,武三思再来请命,她就更加高兴了。

李隆基是她的亲孙儿,代表她去打突厥;武三思是她的侄儿,是武氏子弟,他要上战场,这让武则天是喜上加喜,倍感欣慰。

武三思听在耳里,得意非凡,高昂着头颅,冲李隆基扬扬下巴,意思是你能得到陛下的夸赞,我也能。

“三思,你想过么?战阵凶险,刀枪不长眼呐。”武则天提醒一句。

“陛下,臣是武氏子弟,不能是孬种,我不战场,谁上战场!”武三思昂头挺胸,激昂昂而言,好象他代表武氏似的。

“好!”武则天大是满意,重重点头,道:“准!”

“谢陛下。”武三思打量李隆基,眼里闪过一抹怨毒。

“李隆基,你给我记住,你踩我脸这仇,我一定要报!若是有机会,我不介意杀掉你!”武三思在心里杀气腾腾的想。

李隆基上次踩他脸的事儿,让他脸面丢尽,成了天大的笑话,使得他见人矮一等,为了找回这脸面,他只能强忍着害怕,去战场上走一遭。

“武三思,你知道你这次去北方打突厥,是多么的愚蠢么?”李隆基也在心里转念头,道:“你招蓦不到兵,打了大败仗,被狄仁杰拿来说事,这是武则天最终立子为太子,而不是立侄为太子的重要原因。”

历史上,武三思去北方招蓦军队,费时数月,才招到几千兵马。而李旦轻而易举就招到了十万人马,狄仁杰当作证据来使用,说“人心向李”,最终逼使武则天立儿子为太子。

“嘿嘿!”李隆基在心里发出一阵阴笑声,道:“我会让你更加难堪的!”

“陛下,战阵上刀枪无眼呐,万一有个闪失……”王孝杰忙向武则天道。

“无妨。”武则天打断王孝杰的话,道:“三思既入军旅,自当听从你的调遣,若有不从,你尽管行军法便是。”

“谢陛下。”王孝杰的笑容有些勉强。

武三思是武则天最为器重与信任的人,是内定的武则天继承人选之一,他要是仗着身份不听从调遣,那怎么办?总不能真的拿他行军法吧?

真要行了军法,天知道武则天会不会找王孝杰算帐。

“三思,你给朕记住,你得听从王孝杰的调遣!”武则天扭头,冲武三思沉声道。

“请陛下放心,臣谨记在心。”武三思忙道。

“我入了军中,当然是要拉拢一帮人,若我能掌控一支大军,太子之位我就是十拿九稳。”武三思在心里暗道。

“王孝杰,朕把三思交给你了。”武则天冲王孝杰道。

“陛下放心,臣明白。”王孝杰的笑容有些勉强。

武三思是什么样的人,他很清楚,武三思会不会听从他的调遣,只有天知道。

“武三思心慕王大帅,想向大帅学些兵法,还请大帅赐教。”武三思虽然没甚才能,也是知道,若是能得到王孝杰的支持,他的地位就会大涨,脸上泛着笑容,有些讨好的道。

“好说,好说。”王孝杰淡淡的道。

谁都听得出来,王孝杰这是在应付他,武三思脸上的笑容不变,在心里暗道:“王孝杰,你给我记住,到了边关之上……哼!”

只要离开了武则天的视线,以他武氏子弟的身份,他就能呼风唤雨,到那时,他就能让王孝杰难受。

“陛下,能不能借给臣仪卫。”武三思扭头,冲武则天道:“臣如今没有爵位,没有仪卫,这有损陛下威严。”

武氏本就不得人心,若是没有这些仪卫的话,他就更加不得人心了,武三思不得虑。

“嗯。”武则天点点头,道:“三思,朕就封你为假梁王,给你梁王仪卫。若你能立功,朕就封你为梁王。”

“谢陛下!”武三思大喜过望,冲武则天谢恩。

“武三思,你咋跟跟屁虫儿似的,我走哪儿你跟到哪儿。”就在这时,一个突兀的声音响起,不是别人,正是李隆基在奚落武三思。

第十二章张说罢官

第十二章张说罢官

武则天亲口承诺,只要武三思立功,就重新封他为梁王,这令他万分欢喜。虽然现在还是“假”梁王,离真的也就一步之遥了。

他正高兴着,李隆基突兀插话,犹如当头一盆冷水,把他的欢喜之情浇灭,心情极度之糟糕。

狄仁杰、王孝杰他们拼命忍笑,把武三思瞧瞧,再把李隆基瞧瞧,一脸的古怪。

这两人真是命里犯冲,到哪里都不消停。武三思刚刚得到武则天的承诺,李隆基就来破坏他的好心情。

“老子就知道武则天舍不得你,要阻止武则天给你恩德,那是不可能的事儿,但老子可以恶心你。”李隆基把武三思那副不爽的样儿看在眼里,特别开心。

谁都看得出来,武则天对武三思仍然信任与器重,要阻止武则天给武三思假梁王的封号,那是不可能的事儿。不能阻止,恶心你总成吧?

“三郎,真是太会说话了。”李旦听在耳里,笑眯眯的,万分受用。

武三思越是倒霉,他越是欢喜,李隆基不放过一切打击武三思的良机,他特别欢喜。

“三郎,你怎生说话的?”武则天一愣,脸一沉,冲李隆基喝斥。

李隆基如此说话,如此损武三思,太不把武氏子弟放在眼里了,她有些不悦了。

“陛下,李隆基口出狂言,侮辱朝廷大臣,理应治罪。”武三思忙向武则天进言。

他不仅在进言,还冲武承嗣打眼色,要武承嗣声援他。

然而,让他意外的是,武承嗣如同没有听见似的,木桩般坐着,一动不动。

“李隆基虽然可恨,这话却是说得挺好。”武承嗣在心里暗道:“你都当上假梁王了,离真梁王只有一步之遥,你太得意了,让李隆基整整你也好。”

武承嗣和武三思二人虽是同出武氏,却是有着心病。两人都想当太子,把对方视为眼中钉,眼下只是因为还不知道武则天究竟是立侄子还是立儿子为太子,他们还有共同利益,这才不得不同进共退。

如今,武三思离恢复王爷的爵位只有一步之遥了,武承嗣心里特别不是滋味,想要落落武三思的脸面,又没有机会,更不宜由他出面。李隆基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落武三思的脸面,武承嗣打从心里赞成。

“陛下,我可没乱说。”李隆基却是昂头挺胸,振振有词,道:“我不去边关,他不去边关,他不是跟屁虫儿还能是甚?”

“闭嘴。”武三思如同被踩了尾巴的猫儿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