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明末做皇帝 >

第42部分

重生明末做皇帝-第42部分

小说: 重生明末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江欢的账本供出了众多武官,但这只是沧海一粟,还有很多官府不知道的军田贩卖,曹大人,你有何良策,能把被侵占的土地全部收回来呢?”李烁轻声道,实际上关于这件事情李烁心中早就有了章程,此时问问曹德章,也只是看看曹德章有没有与他不同的办法,取其长处。

    “军田私卖,当然不止这一处,不过朝廷成立军需司,眼看着来自东面的粮食会进入我陕西长安府内,在此紧要关头,下官觉得应该缓上一缓。”曹德章劝道,军需司的事情在整个大明朝都不是秘密了,而曹德章作为陕西的布政使当然在第一时间就得到了来自京师的消息。

    实际上,早些天李烁与曹德章的想法一样,自己刚来陕西,根基不稳,无可用之人,这个关头逼着富商交田地,交粮食,只怕下面的人也会消极怠工,把自己的命令当成耳旁风,可当李烁得知朱由检成立军需司,往长安运粮的时候,他便下定决心,要在年前定下军田私占案,把富商多年侵占所得粮食全部充为官库。

    李烁不是穿越过来的人,当然不清楚,崇祯元年,陕西会因为灾荒而造成民变,他以为皇帝成立军需司目的便是与圣旨所言一般,一心用于军队,他清楚皇帝的难处,在年前完成军田私占案,一方面可以为皇帝分忧解难,另一方面也能证明自己的能力。

    故在听完曹德章的话后,李烁摇摇头道:“此时拿下了众多千户百户,借着这场风波,趁热打铁,彻查境内所有的军田私占,而皇上成立军需司便是为前线将士筹粮,我陕西虽不同辽东,但仍与蒙古接壤,若是有朝一日,发生变乱,本官可不想听到军中无粮的消息。故,这次一定要查到底。”

    曹德章看着李烁如此坚决,也不好在说什么,沉思一会儿道:“既然抚台大人下了决心,本官这便调出我陕西境内所有的军田亩数与所在地,让下面的府衙彻查有哪些田地在千户所手中,又有哪些在财主手中,列出名单,在让抚台大人观看。”

    曹德章所说的是笨法子,也是最容易蒙混过关的法子,谁不知当地官府都会庇护当地的财主,若把调查的权利交给他们,那岂不是又给了他们一个贪赃枉法的机会。

    李烁点了点头道:“曹大人,你我都明白一件事情,这让各府县的官府去调查军田私占,调查的结果定是虚假。”

    曹德章轻声说道:”虽是如此,但一时半会,下官也想不出什么好法子,不如把宋大人请来,让他与我们一同谋划一番。”在这个关头曹德章又提起了宋明义,当然这次倒不是有什么坏心眼,一人计穷,宋明义在陕西境内多年,保不齐能提出什么不同的建议。

    内阁训斥宋明义的旨意已经到了陕西,这时候的宋明义被内阁责令在家中幽闭十日,不准外出。

    “宋大人此时正恨着本官,若想让他来帮本官,只怕难于上青天啊。”

    “抚台大人此言差矣,虽然宋大人与抚台大人对处理孔胜毅的事情上政见不和,但他还是朝廷命官,为朝廷做事,天经地义,何来难处?”曹德章接着说道,说到这里,曹德章又改不掉本性了,挑拨意味十分明显。

    李烁从未有过让宋明义帮助自己的想法,在来陕西的时候,李烁便清楚的认识到,这宋明义之所以在阉党当政的时候,稳稳的坐在陕西左布政使的位置上,就是因为地方的豪强鼎力相助,若是想要宋明义帮助他对付地方豪强,那简直有些痴心妄想。

    “本官心中已有思量,这便说出来,让曹大人看看,可否。”李烁也不想在宋明义身上牵扯过多,没有接着曹德章的话说。

    “抚台大人快些道来,下官洗耳恭听。”

    “本官想让徐孟朝戴世辉二人,协同提刑按察使朱成,与府衙官员设置军田私占调查司,后上奏朝廷,由朝中兵部,吏部,户部官员一同进驻军田私占调查司,专案调查,后广发文书与各地,告知侵占军田的财主富户与贩卖军田的军户,立即到当地府衙被录在案,不然若是查到,便少不了一场牢狱之灾,若肯坦白,从轻处置,发告示与民间,号召百姓举报军田贩卖,若是所查属实,有五两银子的奖赏。本官要在年前把这件困扰我陕西多年的顽疾,清除干净。”

    曹德章站起身一躬身道:“下官愿助抚台大人一臂之力。”

    李烁敢这样大举动手,也有为全国上下做表率的意味。

    今日的开封府与往日大不相同,关卡之处兵丁比往日多了两三倍,来往车辆都要经过搜查,而开封城外张贴了官府告示,说皇上为前线将士筹备粮草,近日之内,开封府所有的粮食不能外出,而在告示下面还张贴者内阁关于购粮的章程。

    这张告示引来了许多民众观看,这些普通百姓对着告示指指点点,有人说道:“看来我们又要遭难了。”

    “对啊,朝廷又要打仗了,苦的都是我们这些普通百姓啊。”一个老者说道。

    一个年轻人听到老者的话,指着告示说道:“老人家,这内阁诏令上说的清清楚楚,要买那些大富大贵之家的粮食,跟我们这些普通百姓没有丝毫关系啊。”

    老者看了一眼年轻人,叹口气说道:“哎,年轻人,你还是不懂,这朝廷的旨意上面说的好听,可那些大富大贵的人家,谁肯把粮食卖给朝廷啊,最后这官府想要完成上头的旨意,也只能拿我们这些无权无势的平民百姓开刀。”

    “可这内阁诏令上明明说,禁止强买强卖,若是官府逼迫,我们便去锦衣卫那里告他们啊,这一告,皇上可知道这件事情了。”

    “这锦衣卫下来后,就不会被我们这边的官府给收买吗?”老者说完后,摇了摇头走出人圈。

    这也是大明朝现在的症状,民众对官府朝廷已经不在信任,故在李自成闯出陕西后,他从不缺士卒,就是因为受到官府迫害的百姓太多了。

    今天很早就下班了,但坐在电脑前,一点灵感全无,苦啊,希望书友们多多支持,多多推荐,多多收藏,我的收藏又狂掉了,真想知道原因

第七十一章 议设“西北大营”() 
可这名年轻人却不是普通人,他就是从京师来的锦衣卫千户李世超。

    田尔耕虽然辞官离京,但他往日的心腹却没有受到什么不公平待遇,李世超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动。

    而骆养性在抽调锦衣卫的时候,便调出了五名千户出京,在购粮的地区秘密巡视,这李世超便是在开封府的负责人。

    他看到百姓对官府与朝廷的不信任,心中有些担忧,回到自己在开封府住的客栈,与他一同前来的有两名百户,还有数十人锦衣卫随从,都在房间中等候着他。

    众人看到李世超回到房间,都站起身来。

    一名百户询问道:“千户大人,您一早便离开客栈,去了哪些地方?”原来这李世超没有告诉任何人便离开了客栈。

    李世超摆摆手示意他们坐下。

    “我打听了一下关于官府购粮的事情,百姓对此极为惶恐,又在知府衙门中的衙役口中得知,昨天晚上这开封知府吴可信,宴请了开封府大大小小的富商财主百人之多,逼迫他们签下了官府购粮的文书,这些事情,我都要一一记录下来,写成书信递交给指挥使大人。”

    “看来这吴可信确实有些胆量,竟敢逼迫富商卖粮。”一名百户说道,言语之间对吴可信有些敬佩之意。

    “现在说还为时过早,若能从那些富商手中拿到粮食,才算他吴可信的本事。”李世超看了一眼这个百户轻声说道。

    说完后,李世超便让一名手下,拿出纸笔,把开封府的见闻全部写了上去,后交给一名锦衣卫让他快马加鞭送往京师。

    这日,京师上空万里无云,天气极好。

    朱由检在养心殿中召见了袁崇焕,商讨军务。

    袁崇焕来了后,朱由检便开门见山的说道:“袁崇焕,你与朕都清楚,卫所制已腐朽不堪,将不是将,兵不是兵,李烁到了陕西后,对朕说,即便在整治卫所,卫所的士兵也都变成不了洪武永乐年间的虎狼之师,担当不起守土卫疆的重责,他想在陕西训练新军。”

    “皇上,万万不可,虽然你我都清楚,李巡抚所说的皆是实情,即便训练新军,也应由朝廷兵部负责,虽说李巡抚对皇上忠心耿耿,可绝不敢开这个先例,遥想晚唐,藩镇割据的原因便是把军权交给了地方管辖。若陕西先例一开,各巡抚都上奏说他们境内的卫所也无战力,为国着想,整练新军,朝廷该如何自处呢?”实然袁崇焕说的也是实情,整练新军,只能在朝廷手中,若是被当地官府负责训练,招募,时间久了,定会造成不稳定因素。

    朱由检当然清楚袁崇焕的意思,轻声说道:“爱卿说的话,朕也明白,朕从未想过取缔卫所制,整练新军,朕在刚刚的登基的时候,便有此想法,不过日子久了,总觉得有些力不从心,现在想来,李烁在陕西想要整练新军,朕想准了他,不过,正如爱卿所说,朕还要考虑藩镇割据的风险,让爱卿前来,便是想询问一下爱卿的意见。”

    袁崇焕深思一会儿,轻声说道:“皇上可曾想清楚,先例一开,后患无穷啊。”袁崇焕的这句话不像上一句那般坚决,是因为他与李烁有一样的想法,但他与李烁的位置不同,所考虑的事情也不一样。

    朱由检点了点头道:“朕想要准了他,他在奏章上对朕说,所有花费由陕西一地承担,朕不愿如此,朕要自己掏出这笔银两,训练新军之事,朕也不想让李烁主事,而是让兵部主办,在陕西长安府境内设置西北大营,允许募兵五万,异族人皆可入伍参军,马匹刀枪火炮一干物品都要兵部过问,军需司安置在长安府内的粮草优先供应西北大营。爱卿,你看朕的这个想法如何?”

    朱由检对于军事不如政务那般了解,虽有了想法,但兵家大事,仍需万分谨慎,故才让袁崇焕过来一同商议。

    袁崇焕沉思一会说道:“皇上,设置西北大营,乃是大事,微臣想应该把黄阁老也一并叫来,共同商议啊。”

    朱由检摆摆手道:“不急,等到你我二人把事情推敲清楚后,在告诉黄立极也不迟。”

    袁崇焕听完朱由检的话,心中一动,皇帝对首辅不满意的这个传闻,在满朝文武中间沸沸扬扬,看着朱由检的这般表现,袁崇焕才知道传言不虚,皇帝对首辅果然没有什么好感。

    “设置西北大营,由朝廷任命西北大营提督,总兵官,监军,这样与地方扯不上半点关系,微臣看确实可行,此时当务之急,便是选出这三个职位的人选,不知皇上可有人选。”袁崇焕轻声问道。

    “西北大营由兵部负责,爱卿觉得满朝文武之人,谁能担当西北大营提督,又有谁能够担当总兵官的职务。”至于监军太监,朱由检连说都没有说,那是因为这个人选只能由他来定。

    袁崇焕想了一会儿说道:“即是李巡抚提出整练新军,便让李巡抚兼任西北大营提督,总兵官由兵部在历年考核中选出。”袁崇焕不是痴傻之人,既然皇帝让自己提人选,何不投桃报李。

    “陕西多事,李烁政务本就繁忙,朕不想让他在担此重责,爱卿在说一人吧。”朱由检根本就没有想过由李烁担当西北大营提督,这说白了,还是对李烁有种不信任,想当年赵匡胤黄袍加身,便是掌握的权柄太重造成的,这李烁本就是封疆大吏,若是日后陕西****,西北大营越战越勇,人数越来越多,战斗力比之朝廷大军也要高上许多,那李烁会不会有反心,谁都不敢保证,作为帝王的朱由检不想冒这个险。

    在他的规划中,他可以在紧要的地方设置军大营,但地方的卫所也只会减少,不会被取缔,便是想要让他们相互辖制。

    袁崇焕听完朱由检的话后,倒是摸不清皇帝的意思了,心中想到:“难不成皇上连他一手提拔的李烁都不相信吗?”

    实然,帝王的道路注定是孤独的。

    “即是如此,微臣心中还有一个人选。”

    朱由检没有说话,示意袁崇焕把话说下去。

    “微臣举荐兵部侍郎付伟为三大营提督。”

    “兵部侍郎付伟,他可有能力?”

    “皇上大可放心,付伟定能把西北大营五万大军变成虎狼之师。”

    朱由检看了一眼袁崇焕,轻声说道:“他有什么过人之处,让爱卿如此夸奖。”

    朱由检对袁崇焕的话,十成只信五成,在上个时空中,袁崇焕虽是鼎鼎大名的袁督师,但在历史界中还有一个外号,便是袁大嘴,他可是敢喊出五年复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