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明末做皇帝 >

第41部分

重生明末做皇帝-第41部分

小说: 重生明末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名御史当然清楚,皇帝与内阁首辅都同意的事情,即便自己把嗓子喊哑,也于事无补,此时这样说,也只是尽了些职责。

    朱由检摆摆手道:“朕思量许久,又与内阁商量了许久,当然不是草率决定,你先退下,听黄阁老把话说完。

    因为这些商议的事情孙承宗在奏折上面没有言明,听完黄立极的话后,朱由检也有些兴趣。

    这名御史无奈只能退下,这名御史闭口后,整个大朝堂上面竟然再也没有一人说话,这皇帝的权威让朱由检有些陶醉。

    黄立极在听完朱由检的话后,便接着说道:“孙承宗大人在于微臣的书信往来中,意见相合,拟出了无法退步的盟约五条,第一,当辽东防线受到后金侵犯之时,蒙古部落必须举兵东进,相反,若是蒙古部落受到后金侵犯之时,在我辽东防线可接受的范围内,调兵进攻后金,二,我大明自盟约签订后,每年给予蒙古刀剑火器,但蒙古必须给予我大明相应的回报,白银,骏马,牛羊代替均可。三陕西山西与蒙古接壤的边镇可开放通商,所有东西,可以黄金银两购置,又可以物换物。四,蒙古王庭不准西迁,五蒙古要派遣一位世子入京,接受大明王朝赏赐,并留与京师,我大明派遣一位公主前去,共为质子。”黄立极的五条说完后,当即便有人反对,反对的人地位不低,乃是新任都御史刘权。

    “皇上,万万不可,我大明与蒙古乃是世仇,虽说此时面对后金,无奈之下只能签订盟约,但派遣公主出关,有和亲祈求之意,对皇上的威名不利,还有损我大明朝国体。”刘全说出这些话,也是迫不得己,谁都知道,他可是皇帝在数十个候选人中选的一个都御史,实打实的乃是皇帝的人,而黄立极敢在朝堂上说出派遣公主出京,只要脑袋正常的便知道这也是皇帝暗中指使,但刘全身为都御史,职责便是劝谏皇帝,若这件事情办成,第一个要被天下读书人骂的是黄立极,而第二个便是他刘权。

    故即便是冒着让皇帝生气的风险也要阻止一番。

    朱由检听完道:“刘权,朕看你想多了,朕绝无和亲的想法,公主,让朕在宫女中选出个品貌皆优的出关去即可。”

    “那也不可,即便是宫女出宫,但皇上既已赐予她公主身份,那她便是我大明朝的公主,即便以前身份多么低微,也代表着我大明朝的颜面,西汉武帝之前,虽然富庶无比,但和亲之嫌,仍在史书之中留下浓墨一笔,我大明朝开国至今,从未有过此先例。”刘权反驳道,既然已经开口阻止,那便要阻止到底。

    刘权这话一说完,不管是紧跟着刘权的御史还是不跟随的都出声附和。

    “臣复议。”

    “臣复议。”

    “派出公主出关,万万不可。”

    “有损国体啊,皇上。”

    朱由检的脸色有些不好看,自从登基之后,即便是魏忠贤当政时期,也没有人敢在朝堂上面这么顶撞与他,没想到倒是他自己一手提拔的刘权造成了朝臣对自己的第一次冲撞。

    “那你们的意思便是不能与蒙古结盟?”朱由检冷着声音道。

    “微臣不敢有此分非议,但派遣公主出关,确实对皇上声望不利,更甚者,祖宗蒙羞啊。”刘权这话一说口,便就后悔了,他怎么能对皇帝说这么狠的话,祖宗蒙羞,那可是骂昏君时候的用词啊。

    说完这句话的刘权额头已有冷汗,他可是知道高坐在龙椅之上的皇帝权势有多大。

    但朱由检听完刘权的这句话后,反而没有发怒的表现,这是因为朱由检的内心已经安静下来了,他为何动怒,那是因为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可若是皇帝只手遮天,虽有无上权势,但对国家却无一点好处。

    正如王承恩劝谏的那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满朝上下都没有人敢质疑自己的权威,对与大明朝来说,绝不是一件好事。

    事实如此,一个人即便在聪明,百密而有一疏,文官敢质疑皇帝的话,那便是政治的一种进步,自己要打造的是一个强大的大明朝,而不是像上个时空中那般把奴役的种子种进民众心里的满清。

    朱由检平静了一下自己的思绪,后开口说道:“爱卿敢如此劝谏,朕心甚慰,即是公主出关,有和亲之嫌,那便不要让公主出关了。”

    朱由检这话一说,满堂的大臣们都有些惊讶,都觉得按照皇帝的禀性,这出口的御史们都没有什么好果子吃,可文武百官再看朱由检,竟然没有一丝生气的表现。

    当然朱由检的表现也让刘权愣了一下,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没想到皇帝竟然没有生气,呆愣了一会儿,赶忙恭敬说道:“皇上英明。”

    “吾皇英明。”刚刚开口说话的御史在刘权说完后,齐声呼道。

    这时候黄立极开口说道:”皇上,那不知这第五条,要如何修改,若我大明朝没有质子,蒙古也绝对不会派遣世子入京。”

    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多多推荐,你们的支持推荐就是我的动力

第六十九章 朱由崧() 
听完黄立极说话,朱由检沉思一阵,互换质子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与蒙古达成联盟,现在虽说有些阻碍,但朱由检有了一个不同的想法,自己没有子嗣,即便有子嗣也不能被派往蒙古此等危险的地方,那便从宗室之中选出一人,朱由检有个想法,便是福王世子,上个时空中的南明第一个皇帝朱由崧。

    上个时空中,在北京城熊熊火焰之下,这福王世子朱由崧在四镇拥护下,在南京登上帝位,在位时间不过一年,当时虽然北方如风中花絮,摇摆不定,但南方多省仍在大明手中,这朱由崧面对的局势比之宋高宗赵构要好上许多,但登基之后,却沉迷酒色,随波逐流,在扬州失守,兵围南京之时,率领随从私逃出京,后被部下献给清军多泽。

    在马士英等人要拥护朱由崧登基的时候,史可法曾写信给马士英对他说,福王不可立说他贪,淫,爱酒,不孝,虐下,无知,专横。

    朱由检对朱由崧没有一丝好感,当然其中还掺杂着各人的感情,那便是南明初期的假太子案,上个时空中朱由检读遍史书,也觉得那个到南京说是太子朱慈烺的定是假冒之人,可现在身份变了,此时想着,朱由检觉得被朱由崧下令缉拿的根本就不是什么王之明,而是真正的太子朱慈烺,当然这些事情也只是朱由检的推断,可于公于私,朱由检都不希望朱由崧在呆在大明的土地上。

    即便日后局势再乱,京师失守,朱由检也不希望这样的角色登上南京帝位。

    “众位爱卿,与蒙古联盟抗金,乃是大事,虽不能派遣公主出京,那质子当为何人呢?”坐于龙椅的朱由检沉声说道。

    朱由检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

    刘权虽不知道皇帝的心意,但他既然已经阻止了公主出京这件事情,那他必须提出不同的意见,只能出声道:“何不选一大臣出京。”

    朱由检摇了摇头说道:“这不行,为国之事,怎能让臣子冒险,朕于心不忍,即是为朕分忧,为国家解难,只能从宗室之中选人。”

    朱由检也不想在遮遮掩掩,开门见山。

    听完朱由检的话,臣子们大多交头接耳,后宗人府宗人令杨秀于出列道:“皇上一心忧国忧民,是为国家社稷之福,皇上虽不忍心让臣子冒险,但宗室皆是皇室宗亲,若是从中选择一人出关为质子,唯恐天下人非议啊。”

    听完宗人令的话后,朱由检一拍龙案,大声道:“朕让他们出关,便是为大明尽忠尽孝,为太祖太宗子孙,怎能畏惧不前,连一个蒙古都不敢去吗?”

    杨秀于吓了一跳,自己说的话只是尽了职责,没想到却惹得皇帝雷霆大怒。

    “微臣绝无此意。”

    “洛阳福王世子朱由崧,立即入京,一旦与蒙古达成盟约,出关赴蒙。”朱由检大声说道。

    “皇上万万不可啊,这福王世子朱由崧乃是光宗皇帝内侄,与陛下也是兄弟,虽说年纪已足,但福王绝不会同意啊,胁迫皇叔,对皇上的名声不利啊。”听到是朱由崧,这杨秀于又开口阻止道。

    朱由检猛地站起身来,指着杨秀于怒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要不,你来做这个皇帝。”

    杨秀于立即跪倒在地,头也不敢抬。

    “皇上息怒,万万不能伤了龙体。”李国普也出列说道。

    “李国普,内阁拟旨,让洛阳福王世子朱由崧立即入京,并告知洛阳府衙,若不想来,绑也给朕绑来。”

    “微臣遵旨。”李国普低声道。

    朱由检又看了一眼跪在地下的杨秀于,看他年纪已大,于心不忍,便轻声道:“杨爱卿起身吧,你也是一心为国。”

    杨秀于谢恩后,便就站起身,不过头顶上的冷汗却挥之不去。

    王承恩看着坐下的朱由检,心道:“皇上即便有如此手腕与魄力,但还是太年轻了,有些事情一旦不顺,就大发雷霆,等到皇上心情好了,老奴一定要劝劝他。”

    即是质子之事已经解决,朱由检又开口道:“后金猖獗,占我国土,害我子民,朕心实在不忍,每日安寝之时,便会想一想在辽东的子民,经常夜不能寐,朝廷正值艰难之际,但皇宫每年用度铺张奢华,朕愧疚与天下,从即日起,朕愿从自身做起,一切从简,王承恩,宣读圣旨。”

    王承恩对着朱由检行了一礼,便打开事先准备好的圣旨大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召曰,皇宫每年用度,触目惊心,朕每日思量,愿节俭治国,从即日起,大内皇宫每月花费削减六成,宫女太监让其出宫,一切事务由王承恩,王体乾二人安置出宫其太监宫女,并通报各地,责令官员与朕一同共赴国难,禁奢华之物,禁铺张浪费。钦此。”

    王承恩把圣旨念完后,所有的大臣都跪下身去,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道旨意没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见,因为这确实是好事,皇宫用度从万历之后便就超过了之前,但这都是皇帝的家事,皇帝不提,官员又不知该怎么禀奏,现在皇帝主动提出来,岂不更好。

    当然也有些忠直大臣心中十分雀跃,都想到当今皇帝乃是中兴之君。

    大朝会结束后,朱由检便回到了养心殿,而王承恩与王体乾也陷入了忙碌中。

    朱由检在养心殿中看了些奏章,把目光望向西方,现在军需司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陕西而努力,他知道,有一日那边会出来一个草莽英雄,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也会一一登上历史的舞台,虽然知道这三个人都有一颗反心,但朱由检根本没有想在他们羽翼未丰的情况下,把他们一一找出来杀死。

    历史已经发生了改变,这三人会不会出现都已经变得不再确定,即便凭借历史的惯性,造反的人还是这哥仨,但杀掉他们也于事无补,死了一个李自成,也会出现一个王自成,现在的大明民怨太深,内部爆发一场叛乱,已是无法避免,朱由检最需要做的事情便是让闯王闯不出陕西。

    当然征讨的将领朱由检已经选好了,那便是辽东系满桂,本来曹文诏是个合适人选,不过此时曹文诏被三大营给拖住,不能西进,而辽东常年与后金作战,人才众多,猛将如云,故在调来一个满桂,对辽东局势也没有什么影响。

    与满桂合作的人便是在上个时空中鼎鼎大名的卢象升。

    不过现在的卢象升可没有那么大的威望震慑三军,朱由检让卢象升与满桂一同领兵在外,只想锻炼一下这位对大明朝至此不渝的忠臣。

    卢象升,崇祯二年,为大名知府,后金入关,兵犯京师,他率军入京勤王,立了功劳,后进入大明最核心的统治阶层,为兵部左侍郎,总督陕西,山西军务,崇祯十一年,为兵部尚书,抗清巨鹿,战败身死。

    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多多推荐,多多收藏,不胜感激

第七十章 军田私占调查司() 
卢象升在历史中的名声比之洪承畴要好上许多,在原先的历史中,卢象升在陕西河南平乱,大明在那个时候本有希望彻底铲除乱贼,不过辽东却告急,无奈之下,无人可用的崇祯皇帝只能把卢象升从内部战场上调离奔赴辽东,当然这也给了乱贼喘息之机。

    巡抚府衙,李烁正坐在正座之上与曹德章谈论事情,谈论的这件事情便是军户私卖田地案。

    徐孟朝与戴世辉两人在得到江欢的账本后,便以此为证,一一传唤,涉案人员尽皆关入大牢,在各千户所掀起了一场规模庞大的清算运动。

    “虽然江欢的账本供出了众多武官,但这只是沧海一粟,还有很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