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明末做皇帝 >

第43部分

重生明末做皇帝-第43部分

小说: 重生明末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由检对袁崇焕的话,十成只信五成,在上个时空中,袁崇焕虽是鼎鼎大名的袁督师,但在历史界中还有一个外号,便是袁大嘴,他可是敢喊出五年复辽的狂妄之人啊。

    “付伟乃是万历三十四年的进士,万历三十六年在京中户部任主事,万里三十八年任兵部员外郎,在天启元年担任陕西卫所指挥同知,天启五年才宠信回到兵部任左侍郎。付伟阅历丰富,在陕西呆上了五年的时间,对地方军政颇为了解,只要在给他寻觅一位智将相辅,那西北大营定能两三年之内,便成为一只虎狼之师。”袁崇焕径自说道。

第七十二章 昏迷() 
听着袁崇焕的话语,朱由检知道,这个兵部侍郎付伟确实有些能力,不然袁崇焕也不会这么大力举荐。

    “即是如此,朕便召见一下这个付伟,看看他有没有能力担任西北大营的提督。”朱由检说完后,便对着身边的小太监道:“你去把兵部侍郎付伟召来。”

    “遵旨。”小太监退下身去。

    朱由检与袁崇焕又聊了些边疆军事,等上大半个时辰,兵部侍郎付伟才姗姗来迟。

    付伟看到朱由检后,跪下身去高声道:“微臣兵部侍郎付伟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吧。”

    付伟站起身后,朱由检便开门见山的问道:“朝廷要在陕西长安府设置西北大营,统军五万,镇守西北,袁崇焕举荐你为西北大营提督。”

    “西北大营?”付伟有些疑惑,在兵部的备案中从未得知这件事情。

    “陕西巡抚李烁上奏,言道陕西卫所腐朽不堪,士兵不堪一战,陕西想要自行训练新军,皇上不同意,让我兵部负责此事,西北大营与南京三大营,京师三大营一般,粮草辎重刀枪火炮,均有朝廷负责,本官向皇上举荐你为西北大营提督,整练新军。”袁崇焕在一旁解释道。

    实际上袁崇焕十分看重付伟,故才在朱由检面前说了他那么多好话,便是想让他能一展所长。

    “微臣承蒙皇上,袁尚书看重,但总有些力不从心,还望皇上另选贤明。”出乎二人意料,这付伟竟然推辞道。

    朱由检脸色一变,道:“你不想去陕西训练新军吗?”

    “微臣想。”

    “那你又为何推辞。”朱由检声音增大一些。

    “增设西北大营,五万兵丁,朝廷每年便要为此付出五十万两白银,粮食更是不计其数,户部尚书郭大人便第一个不同意,增设西北大营,那陕西山西等地的卫所又该如何?难不成要全部取缔吗?这有违祖制,内阁也不会同意,内阁若是不同意,满朝文武都会随波逐流,若微臣在此领旨,愿意担任西北大营提督,到了最后,西北大营不能增设,岂不是成为满朝文武的笑谈。”付伟脸色不变的说道。

    朱由检听完后,对这个没有一点印象的付伟高看了一些,他所说的这些长篇大论总结成了一句话,那便是不是我没有能力,不想当这个西北大营提督,而是能不能增设。

    朱由检一摆手道:“你说的这些都无需你考虑,朕与袁崇焕考虑这些事情即可,朕想问你,若朝廷排除万难,增设西北大营,这个提督你做还是不做。”

    “为国效力,乃是臣子的本分。即是皇上圣意,不敢不从。”付伟坚决道。

    “那朕问你,这五万名额,你想怎么用?”

    付伟思量了一会儿,轻声说道:“设步兵前三营,每营一万士兵,设中军营两营,每营两千人,掌火炮,骑营五营,每营三千人。”

    听着付伟的话,朱由检觉得有些意思,笑道:“我看你想给西北大营改名字啊。”

    朱由检这话一说,袁崇焕与付伟都有些奇怪,看向朱由检。

    “这一会儿功夫,你把朕的西北大营变成了西北十营啊。”说完径自笑出声来。

    袁崇焕也陪着笑了几声。

    “皇上,西北大营乃是朝廷寄予厚望之所在,择将也是重中之重。”付伟又开口说道。

    '朱由检道:“总兵官的人选由你与袁崇焕一同商议决定,增设西北大营,朝廷势在必行,你准备好走马上任吧。”

    朱由检又与这付伟聊了些军务,发现这付伟还真的有些才华,不过是不是纸上谈兵,就未曾可知。

    聊上许久后,朱由检便让付伟与袁崇焕退下。

    就在今日傍晚,在上个时空中有着很大名气的孙传庭入京了。

    朱由检可一直在惦记着孙传庭,在李烁出京后,便下旨急召孙传庭入京。

    孙传庭这个人可有大才能,这在上个史学界也是公认的,他所提出的剿匪大政,被所有史学家公认可行。

    上个时空,时任兵部尚书的杨嗣昌,提出“四正六隅”的全面围剿方略,史称十面埋伏,并为完成这个围剿方略,朝廷赠兵十二万,不过当时任陕西巡抚的孙传庭却不同意杨嗣昌的这次部署,他认为常年征战,军乏民疲,若在这个时候,大力围剿,起不到预期效果,但朝廷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在这个时空中,朱由检不想把孙传庭放到河南陕西这两处地方,而是把他放在自己认为更重要的天府之国四川。

    孙传庭入京后,便有太监前来通报,朱由检得知消息后,十分兴奋,但也不着急见他,让孙传庭先休息一番,明日再行召见。

    到了中午的时候,看着奏章的朱由检感到一些不适,在养心殿中竟然昏晕过去,吓坏了在一旁侍奉的太监宫女,有人去喊御医,有人去叫王承恩,还有人去坤宁宫通知周玉凤,整个皇宫乱作一团。

    当朱由检在醒来的时候,已是深夜。

    朱由检睁开眼睛便看到了一脸担忧的周玉凤。

    “皇上,你醒了。”周玉凤喜极而泣。

    站在一旁的王承恩也十分雀跃,王承恩可知道这朱由检登上帝位后,多么劳累,当他住在养心殿的时候,几乎是一宿都不会合眼,内阁递交的奏折不管事情大小都要亲自批示,也只有在坤宁宫的时候,才能好好的休息一晚,王承恩不止一次的劝过朱由检,不应如此劳累,不过朱由检却都是笑笑不语。

    “都是朕不好,让皇后担忧了。”说着,朱由检半坐起身,才发现在房中满满的跪着十几位太监宫女。

    “他们为何跪在这里。”

    “皇上,御医说了,皇上这是太过劳累导致的昏迷,而这些太监宫女没有照顾好皇上,理应受到惩罚,本宫便罚他们跪倒皇上醒来。”周玉凤冷声道,不知为何,朱由检竟然在周玉凤的脸上看出有一些杀意。

    朱由检清楚这是周玉凤害怕所致,心中有些怜惜,伸手出握着周玉凤的纤手轻声说道:“朕实在不该让皇后为朕担忧,朕保证,绝不会有下次了。”

    “皇上日后一定要保重龙体,万万不能再像以前那么劳累。”周玉凤轻声说道。

    朱由检看向跪在地下的太监宫女,摆了摆手道:“你们都起来吧。”

    这些宫女太监抬起头看了看周玉凤,竟然没有一人敢起身。

    朱由检有些奇怪,看了看王承恩,不明所以。

    “皇上让你们起来,你们便起来吧。”王承恩对着这些太监宫女冷声道。

    听到王承恩的话后,这些太监宫女才敢起身。

    朱由检感觉自己现在也无大碍,便对周玉凤轻声道:“皇后,你已有身孕,快些回宫休息吧,明日,朕便去坤宁宫。”

    “皇上,本宫实在放心不下你,今日便让本宫陪着你吧。”周玉凤口气有些求乞之意。

    朱由检本想同意,可又想着,周玉凤留在养心殿,只怕会休息不好,便不同意,执意让周玉凤回坤宁宫,周玉凤无奈,只能回宫而去。

    明日两更希望书友多多支持,多多推荐,多多收藏

第七十三章 议政() 
周玉凤走后,朱由检让在养心殿中侍奉的宫女太监退下,只留下王承恩一人。

    “今日,删减太监宫女人数,你与王体乾办的如何?”

    不出王承恩所料,这朱由检一见他便问上了公事。

    “皇上,刚刚御医说皇上昏迷,是过于劳累,御医让皇上多加休息,不如皇上先睡,等到明日老奴在详细禀告与皇上。”王承恩轻声说道。

    “明日还有明白的事情要处理,今晚,朕便想知道,你这差事办的如何?”朱由检脸色一正说道。

    王承恩无法,只能扶着朱由检躺下身去道:“皇上,先躺着,容老奴向你一一禀告。”

    朱由检躺下身去后,过于疲惫让他不得不闭上眼睛,道:“你说吧,朕听着呢?”

    “老奴与王体乾一同察验了宫中太监宫女的人数,核实为太监八千六百五十二名,宫女四千七百三十三名,比之万历年间,少了三成。老奴又与王体乾共同商议,决定把太监削减到两千三百人,宫女一千二百人。”王承恩低声说道。

    朱由检迷迷糊糊中听完王承恩的话,又问道:“朕看可行,以后这些太监宫女只需在后宫,前殿无需太监宫女。”

    “遵旨。”

    “王承恩,今日着朕看着那些太监宫女那般恐惧,到底为何?”朱由检轻声问道,他真的奇怪,那些平日里十分畏惧自己的太监宫女竟然敢不听自己的话。

    “皇上,您在昏迷中不知道,皇后娘娘得知皇上昏迷,从御医口中得知,乃是平日休息不好,过于劳累所致,便要杖责在养心殿侍候的所有太监与宫女,并大发雷霆,若不是老奴劝谏,这些宫女太监只怕会被杖责,平日里面没有脾气的皇后娘娘这一发脾气,把这些太监与宫女吓住了。”王承恩解释刚刚为何那些太监宫女不敢起身的原因。

    “朕定会注意休息,不要再让皇后担心了。”说完这句话的朱由检便睡了过去。

    王承恩看着朱由检睡着后,便轻手轻脚的退出殿去。

    王承恩秉着周玉凤的谕旨责令宫中太监宫女,不准在宫中谈论皇帝昏迷之事。

    第二日,朱由检起床后,觉得自己精神头极好,用了些早膳,便坐到龙座上,拿起龙案上的奏章,开口对身边侍候的小太监说道:“你去把黄立极,李国普,,郭允厚,袁崇焕四人召来。”

    “遵旨。”

    朱由检只看了一会儿奏章,黄立极四人便一同前来。

    四人行了大礼后,朱由检便先开口询问郭允厚道:“郭允厚,军需司的事情可曾顺心。”

    “禀奏皇上,昨日军需司拟定的购粮数额已然下放到各地官府手中,御史与京师官员大多数已经到了分配的地区巡视、而购粮的银两也将在今日出库封箱,运往各地。接下面便要看地方的官府如何购粮了。”郭允厚如实禀报道。

    朱由检点了点头道:“郭允厚主持军需司之事,果然没让朕失望,朕心甚慰。黄立极,毛文龙已经从海上入了朝鲜,那朝鲜整军总督由谁担任,你可有人选。”

    “微臣近些天来一直关注着辽东的事情,也不止一次的与袁尚书商议,觉得杨嗣昌可但此大任。”黄立极开口说道。

    朱由检没有说话,听着黄立极的下文。

    “皇上,杨嗣昌乃是万历三十八年进士,颇有识人之能,奔赴朝鲜督导毛文龙整军,绰绰有余。”黄立极又接着道。

    朱由检看向袁崇焕。袁崇焕赶忙道:“臣也觉得杨嗣昌可行。”

    朱由检心中有些迟疑,因为他知道明末的历史,对杨嗣昌的禀性也有些了解,这个人虽有些能力,但好大喜功,不知兵事,在国家本就艰难之际,增兵十二万,派饷二百八十万两,使用十面之网的战略方针,以剿为辅,以安抚为主,最后却被张献忠牵制,病死沙场,朝鲜在以后的联合抗金的战略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把这个地方交给杨嗣昌,他还有些放心不下,不过杨嗣昌的举荐乃是袁崇焕与黄立极商议而定,自己也不能没有理由的拒绝。

    “杨嗣昌的父亲可是杨鹤。”朱由检明知顾问道。

    “是,杨嗣昌中举比之父亲杨鹤晚了六年。”黄立极如实答道。

    朱由检想了一会儿,轻声道:“朕准了。”朱由检答应让杨嗣昌出任朝鲜督军,也只是为了随后提出设置西北大营做些准备而已。

    “不过皇上,微臣还有一事想要奏请皇上圣裁。”黄立极又轻声说道。

    “何事?”

    “朝鲜虽是我大明藩国,但朝廷从未在藩国中设置总督一职,不知要给杨嗣昌的这个朝鲜总督定什么品级的官职。”

    朱由检想了一下道:“让杨嗣昌兼着兵部侍郎之职,出任朝鲜总督。”

    “微臣遵旨。”

    所有事情商量后,朱由检便开口说道:“陕西巡抚李烁密奏,说陕西卫所腐朽不堪,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