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

第6部分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第6部分

小说: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年仅8岁的小娃娃就能把一句话说成三个意思,如果是其他人呢?如果是别有用心之人呢?会不会曲解祖宗的意思?

    “孔师,孔师!?”李承乾看到孔老头被自己说的脸都白了,也吓的够呛,要是这老头被自己给说死了,只怕梦想中的纨绔生活就要和自己永别了。

    “哦,哦,太,太子殿下”一连被叫了七、八声,孔颖达才回过神来,哆嗦着对李承乾微一躬身说道:“殿下,老臣年老体衰,已经不适合再教导殿下,待老臣向陛下说明情况,为殿下另择明师。”

    “孔师且慢。”李承乾虽然这段时间被孔老头训的跟孙子一样,但也知道他是为自己好,而且见他被自己一句话说的了无生趣,也觉得心中不忍,不由开口劝说道:“孔师既知断句之重要,为何不重注五经?一为防止他人误解先贤,二也可为先贤正名,如此一来岂不更好?”

    “重,重注四书五经?”像是抓到了救命稻草一般,孔颖达原本已经暗淡的眼神重新亮了起来。

    “对啊,他人可以注释,为何孔师不能?”李承乾双目烁烁,心中暗道,老东西快点去注书吧,你去注书就没人总是揪着老子不放了。

    “殿,殿下且容老臣考虑考虑,今日授课就先到这里吧,老臣告辞。”言罢孔颖达也不待李承乾回礼,急匆匆起身离开崇文院。

    老师走了,学生自然也不用在学校待着,所以李承乾在孔颖达离开之后也准备回‘兰若寺’忙活自己的事情。

    或许是因为身休变小心理年龄也跟着变小吧,回‘兰若寺’这一路李承乾很干脆的放弃了已经被扫的干干净净的大路,专门挑一些没有清理过的雪地去踩,走过之后回头看着自己留下一串脚印哈哈大笑。

    “殿下,殿下您慢点,别摔了。”春晓追在李承乾的后面不断的叫着,却无力阻止他继续折腾。

    好不容易等到李承乾不在雪地里跳了,春晓才发现已经到了‘兰若寺’。

    春晓一直不知李承乾为什么坚持把宜秋宫叫成‘兰若寺’,总是感觉有一种和尚庙的意思,但总是拗不过李承乾的坚持,所以时间久了自然也就跟着李承乾一起把宜秋宫叫成‘兰若寺’。

    “殿下画的这是什么啊?”看着李承乾回到‘兰若寺’就趴在桌上继续昨天晚上没有完成的图画,春晓不由好奇的问道。

    此时皇宫里面已经普及了李承乾研制(剽窃)的桌椅,而且花样也比以前多了许多,李承乾这里当然也有一套,还是皇帝陛下亲自指定一套。

    但不知这大唐皇帝陛下是不是后世穿越来的,指定的桌椅简直和后世学校中给学生用的那种一模一样。虽然说材料是黄花梨木,放在后世很值钱,但这并不能掩盖这套桌椅奇丑无比的事实。

    这简直就是李承乾心中永远的痛,大唐王朝第一纨绔怎么可以独享这种待遇,所以在大唐帝国皇帝陛下那里丢下一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如此一来,李承乾心里平衡了,因为宫里宫外所有兄弟姐妹被他一遭拉下水,桌椅全都换成了和他一模一样的。

    “这叫炉子,煤炉子。”李承乾指指纸上类似于马桶一样的画对春晓说道。

    “炉子是什么?”和李承乾接触多了,春晓也不似以前那般小心翼翼,说话随意了许多。

    “炉子就是炉子呗,等铁匠制好了你就知道了。”将冻的有些发僵的手放在边上的炭火上烤着,李承乾扭头对春晓说道。

    就在李承乾和春晓讨论炉子或马桶的问题时,门外却传来侍卫的声音:“太子殿下,陛下招见。”

    完犊子了!这是李承乾脑中唯一的想法,这才刚刚从崇文院回来,马上就被皇帝老子招见,分明就是孔颖达那老小子把自己给供出去了。

    虽然心中十分不愿,但李承乾还是从椅子上爬下来,套上厚厚的皮裘,赶往丽正殿,皇帝老子和后世他亲老子不一样,敢不去绝对会被打折腿。

    别别扭扭,磨磨唧唧,磨蹭着到了丽政殿外面,被人告知皇帝老子已经催了好几次,这才甩开大步进了大殿。

    “儿臣见过父皇,学生见过孔师。”呼哧带喘的李承乾老老实实给李世民见过礼之后,再向一边坐着的孔老头见礼,表示自己已经用最快的速度赶来,同时心中哀叹,果然还是被这老东西出卖了。

    “嗯。来了就好,朕听孔爱卿说你对断句一道颇有些见解,不知可否给朕演示一下。”话中意思是询问,但语气却是不容质疑。

    对于李承乾这个儿子,老李同志也是颇为头痛,尤其是最近这几个月,简直是一天都没消停过,算学老师已经被气走三个,并且直言说教导不了。

    说话更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时不时冒出一句,都能发人深省,待要再问就死不开口,坚持说是从书中看来的,可问起是那一本的时候,却吱吱唔唔说不清楚。

    最要命的还是死不吃亏的性子,可以说是睚眦必报,而且做事从不按常理出牌,经常会搞出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闹剧。

    上一次自己安排给他一套普通桌椅,其他皇子则都是制作精美的华贵样式,原本是为了不让一国储君养成奢华的习惯,可谁知这小子立刻就找到自己跟前,非要让自己给他写一幅字,用以自勉。

    结果字写出来一看,竟然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身为大唐帝国皇帝陛下,老李同志如何能不理解这段话的意思,但无论如何他也不信自家混小子能写出如此可以传世的名言。

    奈何事后问遍所有文武大臣,竟无人一知道此言出处,更不是朝中大臣所写。

    要命的是这段话在询问的过程中透漏了出去,那些耿直如魏征的臣子竟然要明发天下,用以警示天下人。

    最后的结局不用说,魏征赢了,此一段话明发天下,只不过第一个说出此言的人变成了圣明的皇帝陛下。

    而老李同志为了以身作则,只好把所有皇子的桌椅用具全都换成了普通器物,惹的后宫嫔妃找他好一场哭诉。

    后来李世民和长孙说起此事,虽觉得啼笑皆非,但同时也为这个8岁儿子的妖孽所惊。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收藏推荐一下。

    (本章完)

第12章 不消停的太子爷() 
“父皇,儿臣只是读书时有些断句上的疑问,是以在课间向孔师请教,不想孔师为儿臣讲解时竟有所悟,所以此事确实和儿臣无关。”

    李承乾用了三个月时间总结体会,认为太子这个工作就是给老李同志当出气筒用的,其它一切都是扯蛋。

    所以只要老李同志找他,不管问什么,首先就是死不认帐,然后是努力狡辩,最后低头认错。

    “废话少说,快去写来。”李世民拿出当老子的威风,根本不理会李承乾的狡辩。

    三个月的时间,李承乾在总结经验,老李同志同样在总结自家大小子。往好里说,这混小子是烂泥扶不上墙;往差里说,那就是阎王爷操小鬼,自在一会儿是一会儿。

    “是,儿臣领旨。”老头子一瞪眼睛,李承乾就怂了,跑到一边找了笔墨,一挥而就。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李世民拿着手中的纸,低头沉吟:一体两意,果真是一体两意,为什么这么多年就没有人发现这个问题呢?

    等皇帝手中的纸传到孔颖达手中后,李承乾不出所料再一次得到训斥:“承乾,朕说过,要专心学业,莫要总耍小聪明,为何总是不听。”

    “是,儿臣知错了,今后不会再犯!”挨打要立正,有错要改正,每次被教训李承乾都会拿出认罪伏法的态度,错了就改,改了再犯,千锤百炼嘛。

    “陛下莫要错怪太子,殿下此次决非玩闹,老臣之言足以证明。”腐儒有腐儒的好处,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孔老头认为这次李承乾没错,哪怕是皇帝陛下认为太子有错,这老头子也敢直言相鉴。

    父子间的友好谈话被人打断,老李同志很无奈的眼了李承乾一眼,再也没多说什么,只是扭头看着孔颖达说道:“孔卿认为太子所说可行么?”

    “陛下,我华夏文字含义颇多,而我大唐对于断句又无定法,所以断句不对往往就会失去本意,所以老臣认为殿下所说极有道理。”孔颖达现在心里只有自家先祖的著作是否会被篡改,自然认为李承乾说的有道理。

    李世民坐在桌子后面沉思不语,一直没有表态,作为一国之君他有他的想法,岂能因为儿子一个念头和一个老头子说有道理就会改变?

    断句之法在李世民的思维中主要还是应用到行政方面,一条政令颁发出去,如果真的一体两意,那些世家一定会按照最有利于他们的方式去解读,最底层的那些民众就会被剥削。

    虽然他李家王朝就是大唐最大的地主,但地主也决不能容忍管家来剥削自家长工吧?

    良久之后,李世民睁开双眼,沉声说道:“好,既然如此,那孔卿就主持修定《五经注义》,同时由承乾辅助制定断句之法。其它细节,回去你写个折子呈上来。”

    “臣遵旨。”得到李世民允许,孔老头脸都快笑成菊花了。

    重注五经这种事情如果没有皇帝陛下首肯,你就是注一千次也没用,因为没有人会认同你所注释的东西。

    这事情就像我们现在去检车一样,厂家说汽车的排放标准是国五不行,必须要去国家指定的检车地点去检,人家那标准才算,否则你就是在美国检验合格都没用。

    所以孔老头得到李世民同意之后才会笑逐颜开,美的跟捡了金子似的,连走路都轻了几分。

    不过他同意了,杵在一边扣手指发呆的李承乾却不干了,这特么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嘛,本来就想离这老孔头远远的,没成想,还跑他跟前去了,这不是没活路了。

    不能接这活儿,绝逼不能接,所以当下李承乾就对高坐龙椅上的李世民说道:“父皇,儿臣,儿臣最近事情太多,忙不过来,辅助孔师的事情还是另选他人吧。”

    “嗯?你有什么事情忙不过来?”李世民对自家的混小子也是没啥好办法,身为太子却一身懒骨头,这是病,必须得治。

    “儿臣……。”李承乾瞅瞅站在一边的孔老头,实在是不敢说自己要回去作炉子、盘炕。

    如果被孔老头知道自己这学生竟然操持匠人这种贱业,只怕不被他喷上个把时辰,结束不了。

    “哼,又要回你的‘兰若寺’去鼓捣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么?这断句的事情就是你引起的,你不接谁接?”普天之下的老子好像都是这样,儿子干啥都是不误正业,除非去办自己交待的事情就OK。

    “可,可是儿臣才学疏浅,怕是担不得如此大任,如果注释的意思搞错了只怕有误人子弟之嫌。”挣扎,努力挣扎,李承乾只想当纨绔,不想作任何工作。

    坐在龙案后的李世民差点被李承乾气乐了,摇了摇头说道:“混账,你真以为是要你写《五经注义》呢?只是辅助孔卿断句方面的事情,记住只是断句!”

    “啊?”李承乾脸都快要揪到一起了,搞了半天特么自作多情了。

    用余光往边上站着的老孔头位置瞥过去,发现老头子胡子一抖一抖,虽然看不到脸,但老东西分明是在笑。

    这老家伙太过份了,谁烦谁不知道么?小爷要不是为了躲你,何至于给自己惹一身麻烦?

    不过想归想,老李同志还在上面盯着自己呢,当下只得顶着一张通红的面皮,弯腰躬身说道:“是父皇,儿臣明白。”

    “明白就好,回去温书吧,朕与孔卿还有事要谈。”李世民摆摆手,将李承乾打发出去,很多国家大事没办法让他参与,防止这小子嘴不严漏出口风,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殿下,今日又被陛下训斥了?”从李世民的办公地出来,李承乾就蔫头耷脑的往‘兰若寺’走,一副斗败的公鸡模样,引得春晓掩嘴轻笑着问他。

    “你不懂,本王今日可是丢了大人了。”李承乾横了春晓一眼,撇撇嘴说道,心中暗自发誓,今天这事儿跟谁都不说,连长孙都不说。

    看看春晓还要再问,连忙打断她的话头,摆摆手说道:“走吧走吧,快点回去,如果炉子今天做不出来,只怕本王就得染上风寒。”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收藏推荐一下。

    (本章完)

第13章 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李承乾果然感冒了,包着一圈的皮裘冷的瑟瑟发抖,想找棉被,发现棉花这东西在大唐只是观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