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圣唐之天策神将 >

第151部分

圣唐之天策神将-第151部分

小说: 圣唐之天策神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求安身立命。也是夫君退路,伴君如伴虎,此番回京夫君必然会遭受牢狱之灾。夫君在朝中没有根基,少有援手,如果被小人构陷,恐难以翻身。

    妾身有两点叮嘱,其一,力陈六诏统一的好处,妾身会上书唐朝称臣配合夫君。其二,联系朝中重臣为自己求情,一旦夫君被押入狱,难保没人作梗,务必上下打点,一定要保证你的话语直达天听,免得被人污蔑难以自明。

    如果此番遭遇严惩,望夫君切勿气馁,更不可生愤世之心,不可表露。只需韬光养晦,夫君有将帅之才,将来必有重用。妾身也劝夫君,官场沉浮终究不是夫君归处,夫君胸中丘壑远大于朝堂,借此机会也可沉心自省,希望夫君找到自己的归途。

    晴儿拜上,万务保重。

    晴儿眼光长远,心思细腻,已经为李善想好了处事要点,李善也不禁感叹,有个聪明的老婆也是见好事儿,最起码不用自己整天动脑子。只不过这聪明的老婆不听话,倒是每次都把自己耍的团团转,也是苦恼。

    龙雪灵看李善看完信之后感叹的神情,道:“晴儿是真心替夫君着想的,虽然我不懂你们的事情,但是我感觉的出来,当官有什么好的,每天愁眉苦脸担惊受怕的。依我看这官儿不当也罢,你就带着你的家人来云南,这里好山好水,生活多么惬意啊!”

    李善确实也很心动,说真的,这里的生活确实非常的悠闲,苍山洱海孕育着恬静而氛围,让李善心驰神往。

    但是现在还不是时候,李善放不下,或者说还是心有不甘,他感觉自己还没有改善过唐朝人的生活,没有影响道唐朝的命运,她不想看到安史之乱,不想看到唐朝的覆灭。唐朝虽然强大,但是隐患颇多,李善如今已经有所了解,他觉得自己有能力改变这一切,他不能坐视不理。

    李善抚着龙雪灵洁白的脸庞微笑道:“再给我点时间,有些事情我还没有做,我不甘心。我答应你,一定不会让自己出事儿的。等过了这段时间我就把你接到长安去,再过几年我把我想做的事情做完了,我就辞了官职陪你们来云南,咱们就住在洱海边上过隐士的生活,好不好?”

    龙雪灵点了点头,但是眼神中还是有隐隐的担心。在龙雪灵的目送之下,李善带着申时行等人离开了姚州,往京城赶去。以前李善过的太顺心了,所有人都捧着他,护着他,但是这一次,很难有人能再护着他了。(。)

第二百三十四章 朝堂辩论() 
李善赶回长安,进大明宫复命。但是皇上并没有直接召见李善,而是告诉李善明天早朝再议。

    李善回到自己府上,张九龄得知李善回来了,也是闻讯赶来。

    见到李善,张九龄披头就骂:“你,你,你,你这孩子,怎么如此的糊涂?你为什么要抗命不遵,皇上连下三道诏令才将你召回来,你可知道你这是犯了多大的罪过?如果皇上追究起来,就是砍了你我们也拦不住,你知道吗?”

    柳如烟和苏瑾夕听了这话都是一惊,她们还不知道李善出了什么事情,李善更是担心的问道:“善儿,到底怎么了?出了什么事情,你快告诉为娘。”

    李善心里惭愧,让母亲她们如此担心是李善不愿意看到的。

    “伯父,侄儿实在是有难言之隐,此番南诏统一六诏对我朝并没有坏处,相反南诏有意归顺我朝,这对我朝反倒有利啊。”

    张九龄眉头紧皱,叹道:“侄儿啊,你还是太过冲动了。无论你这么做是对是错,对我朝有利还是不利,都不是你违抗皇命的理由。皇命难违你不明白吗?你这样公然挑战皇上的权威,皇上怎么能轻饶了你?”

    李善也皱起了眉头,他何尝不知道这一点,只不过心存侥幸,如今看来恐怕真的要受到严处了。

    “张伯父,我今日回到京中本来要去面见圣上,但是皇上去拒不见我,说明日上早朝再议,这又是为什么?”

    张九龄道:“你刚从姚州回来,自然不知道,你违抗皇命的消息一传到长安,朝中就有一些大臣纷纷上书要求对你严惩。不过也有一些大臣为你求情,早在你没回来之前就已经在朝堂上辩论了多次,一直没有下定论,所以明日上朝一定会对你的行为做一个了结的。”

    看来皇上也是在试探百官的心思,不知道皇上是不是已经自己拿定主意了。李善想到了晴儿信中说的话。

    “伯父,侄儿这次恐怕会有牢狱之灾,无论如何抗旨不尊都是大罪,就算是我再有道理也难逃惩处。伯父一定要帮我斡旋,如果我被受压入狱也要给我向皇上解释的机会。”

    张九龄拍了拍胸脯道:“这你就放心吧,老夫在皇上面前说话还是有不少分量的,这次一同保你的还有李方正等一众武将,以及宋璟大人。不过张说以及李林甫却是主张对你严惩,而李林甫是刑部尚书,一旦你被收监入狱,恐怕少不了吃苦头。”

    李林甫,李善与李承威结了梁子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没想到今日李善会栽倒他手上,真是风水轮流转,看来得更加小心才行啊!

    第二天一大早,

    早朝之上,李善自然成了所有人的焦点,

    李林甫此时凶相毕露,咄咄逼人:“李善,你公然抗旨不尊,将火器教给了南诏又派兵出击六诏地区。完全违背了圣意,简直是目无皇上,置国家利益于不顾。你是仗着皇上的赏识才能有这样的权利,如今却一点不把皇上放在眼里,必须严惩以儆效尤。”

    李善也不能就这么认罪了,道:“臣自知违抗圣意,确实罪责难逃。但是李林甫大人说臣目无皇上,置国家利益于不顾,这臣实在不敢领受。臣以为当时南诏的情形,并不存在三诏与南诏东西并立的情况,两方已经势成水火。而六诏地区民族众多信仰不同,很容易被挑起事端,如果南诏不能一鼓作气拿下六诏,那么相信不就南诏就会被其他三诏瓦解,到时候南诏很有可能被三诏吞并,那么六诏地区就没有我朝的地位了。如今南诏一统,归顺我朝,我朝对六诏的控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臣并非为自己开脱,只是臣所做所谓一片赤子之心日月可鉴,并非目无皇上。”

    李林甫冷哼一声道:“好一张伶牙俐齿,李善大人果然能言善辩。但是你千言万语终究是你一面之词,姚州刺史上书陈情,李善大人在接到皇命之后依然独断行事,而且放出狂言说什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可是你说的?你这不是目无皇上是什么?我看你居心叵测,一定是南诏许诺了你什么好处,你才会违抗君命也要帮南诏的。”

    李林甫倒是猜的不错,不过幸好他没有证据,南诏离长安相隔数千里,除了李善谁也不知道那边的情况,所以要论实情,没人说的过李善。不过,说到底还是要看唐玄宗选择相信谁。

    “启禀皇上,臣沐浴圣恩才有此地位,臣的一切都是皇上给的,臣焉能不知?为了区区一个边陲小国,臣于情于理都没有必要违抗君命。臣这么做,完全是为了皇上的江山社稷着想。李林甫大人口口声声说臣是为了自己的私利,那么我请问李大人,为了边陲小国的一点私利违抗君命,这是明智之举吗?”

    “哼,我看是皇上之前对你太过器重,以至于你恃宠而骄,做事不考虑后果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皇上,臣觉得有必要对李善进行严密的审查,并且派人去南诏了解情况,如果南诏与李善大人有往来,那么就可以断定李善图谋不轨,请皇上明断。”

    唐玄宗看着李善与李林甫,思忖了半晌道:“即日起,免除李善军火处尚书之职,收押刑部大牢候审,着朕禁卫去南诏调查此事,待事情查明再做定夺。”

    收押候审,确实不是什么好消息,但是李善知道也既只能这样了。此番李善触及了唐玄宗的底线,吃些苦头是应该的,看唐玄宗的样子似乎并不打算杀自己,只要留着性命就可以了,至于削官降爵,随他高兴吧,老子不稀罕了。

    虽然张九龄等人有心为李善开脱,但是李善此事确实非同小可,这样的处理已经是唐玄宗在给李善机会了,只要李善没有与南诏有私下交易,就有转机。这已经是最好的处置了,所以也不敢再替李善求情。

    而李林甫则一脸得意的样子,看着李善,收押刑部大牢,这就是进了李林甫的手掌心了。李善也是心中苦笑,看来这次免不了受罪了。(。)

第二百三十五章 说情() 
早朝退散,李善被直接脱去了官帽官服收押道了刑部大牢。

    张九龄将事情回报给李家,李家上下乱成一团。

    李家最有主见的是柳如烟,不过此时柳如烟也是慌了神,想不出办法能去救李善。倒是李云舒比其他人更加镇静。

    “两位嫂子,依我看这件事情还有的缓。虽然哥哥犯的抗旨不尊的大罪,但是皇上并没有当场治哥哥的罪,想必实在等。”

    柳如烟问道:“等什么?”

    “我也不太清楚,应该是等南诏那边的消息吧。依我看,皇上爱惜哥哥的才华,但是哥哥又公然为抗了皇命,所以皇上不得不处罚哥哥。但是心里又不想失去哥哥这个人才,所以需要一个理由堵住悠悠众口。”

    张九龄倒是很惊讶李云舒这么小的孩子竟然有这样的见识,对柳如烟等人道:“皇上确实派人去南诏调查了,说要等到调查之后再做定夺。”

    柳如烟心中一喜道:“那是不是如果南诏那边没问题李善就没事儿了?”

    李云舒摇了摇头道:“处罚还是要受的,只不过应该就不会那么严重了,违抗圣旨可是杀头的大罪,此番如果能想办法保住哥哥的性命就算是大功告成了。既然皇上的意思要看南诏那边情况,那么眼下也只能等南诏的消息了。昨日哥哥就已经有所预料,知道自己难免牢狱之灾,看来在南诏哥哥也早有安排,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帮哥哥求情,不能让想害哥哥的人趁机污蔑他了。”

    张九龄看着李云舒这小丫头分析的头头是道,不禁感叹,李善这小子哪里找来这么一个鬼精灵。“老夫这就联系朝中的好友,一起上书,帮他求情。”

    李云舒确实摇了摇头道:“不,这样做反而会引起皇上的反感,还是要找皇上亲信的人,求情要做的不露声色,不然恐怕会适得其反。”

    “那找谁合适呢?”张九龄没想到竟然被个小丫头说服了,不过李云舒却是是说到了点子上。张九龄为人刚直不阿自然想不到这些歪门邪道,李云舒惯会揣摩人心,才会看的如此透彻。

    李云舒板着手指头道:“这个恐怕得是皇上身边的人了,高公公,皇上的宠妃,以及王爷、皇子等人。”

    紫宸殿,唐玄宗坐在龙椅上,下面空无一人,

    “你说这李善此番公然抗命到底是为了什么?你之前就告诉过朕,李善此人天生反骨不服管束,目无君上,如今看来到确实是这么会事儿。”

    袁天罡又悄无声息的出现在了唐玄宗身边躬身道:“皇上,臣还是那句话,李善此人留之有用但是害大于用,还是尽早除去的好。”

    唐玄宗眯着眼睛,手中拿着李善刚退还的虎符,仿佛是自言自语道:“如今看来这人将来肯定是个祸患了。先皇曾经告诫过朕,做事要小心谨慎,冒险的事情不做,危险的苗头要及时扼杀。但是想朕出生一来,什么时候不是身处险境,凡事要因势利导方能始终让自己处于得利者的一方。”

    袁天罡还想再说:“皇上,臣以为”

    唐玄宗似是有些不耐烦了:“好了,朕问你,如今的先天八卦可还能应验?”

    袁天罡神情一震,半晌才道:“臣已经是死过一次的人了,如何还用的起先天八卦。但是李善此人命格异于常人,福祸难料,皇上千万要留神此人。”

    此时高力士从殿外道:“皇上,该用膳了。”

    唐玄宗挥了挥手,袁天罡闪身消失了,对高力士道:“摆驾,今日去武婕妤那儿。”

    武婕妤已经生下来孩子,不到一个月时间。唐玄宗密切观察,始终没有发现武婕妤和外人的联系,武家如今也是销声匿迹。

    本来唐玄宗就对武婕妤非常喜爱,前一段时间冷落了她,如今见她添了龙种,是个男孩,样子非常喜人,唐玄宗一下子就对武婕妤改观了,现在不仅对武婕妤宠爱有加,而且还准备封她为惠妃。

    “皇上,您来了。”武婕妤躺在床上,现在还是坐月子的时间,武婕妤身子虚弱,皇上特地不让她下床接驾。

    武婕妤这边早就准备好了晚膳,因为武婕妤不能下床,所以唐玄宗特意将餐桌摆到了床边用膳。

    武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