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圣唐之天策神将 >

第152部分

圣唐之天策神将-第152部分

小说: 圣唐之天策神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婕妤这边早就准备好了晚膳,因为武婕妤不能下床,所以唐玄宗特意将餐桌摆到了床边用膳。

    武婕妤精心的给唐玄宗剥好了虾仁,道:“皇上,臣妾看皇上似乎有些愁色,莫不是朝堂之上有什么烦心之事?。”

    唐玄宗一愣,笑道:“是吗?朕看起来很烦恼吗?嗯,也没什么大事儿,就是那个李善,太过狂妄,竟然公然抗旨。”

    武婕妤剥虾仁的手顿了一下,随即笑道:“竟然有人敢违抗皇上的旨意,这也太过大胆了,莫非是某党篡逆之辈?还是贪赃枉法之徒?像这样的人皇上哪里有的着烦恼,直接论罪处置了不就是了。”

    唐玄宗吃着武婕妤剥好的虾仁,笑道:“你懂什么,此人倒也并非某党篡逆、贪赃枉法。倒是去年白云山救过朕的性命,凉州又立过战功。”

    武婕妤这才衣服恍然大悟的样子道:“难不成就是那个做的一手好诗,又能带兵打仗的秀才将军?”

    “秀才将军?你这是哪里听说的?”唐玄宗倒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号,反而有些感兴趣。

    武婕妤道:“臣妾是听三皇子说的,臣妾听说此人年纪轻轻不但才思非凡而且精通谋略,是当世难得的文武全才。年轻人难免冲动了些,有才之人又多有些傲气,难免恃才放旷。只是不知道这次是怎么的竟然敢违抗皇命?”

    唐玄宗道:“倒也没什么,这次朕并没有眀旨下诏,只传过口谕。但是南诏那边的事情,李善确实处置过当。朕也觉得此人才干不俗,就这么杀了未免太可惜了,但是如果不好好教训教训他,朕也怕后人效法。”

    武婕妤笑道:“原来是这样啊,那皇上是不想杀他咯。臣妾倒觉得,可以小惩大诫,这样既能维护皇上的威严,又能让天下学习看到皇上的爱才之心。岂不是一举两得?”

    唐玄宗也点头笑道:“你倒是说的轻松,还得看他这次到底犯的什么过错,如果犯的过错太大,朕也要顾及这悠悠众口。李善最近风头打胎,很多老臣都看他不顺眼呢。”

    武婕妤哼道:“依臣妾看,那些嫉贤妒能的老臣反倒是该罚,自己做不得功绩反倒眼红别人,这样反倒使得想为皇上做事的人畏手畏脚,到头来便宜了谁啊?”

    唐玄宗静静的看着眼前的虾仁,夹了一口放进嘴里,没有说话。(。)

第二百三十六章 探监() 
李善这还是第一次坐牢,古代的监牢可比现代的更差劲。而且李林甫明显公报私仇,作为刑部尚书,让李善吃点苦头还是很简单了。

    因为没有提审,所以李林甫不能明目张胆的拷打李善,而且李善还是朝廷命官,自然要单独关押。

    但是关押的地方却是李林甫说了算的,阴暗潮湿的角落里,一个几乎见不到阳光的监牢。四处散发着发霉的臭味,而且还有老鼠四处乱窜。

    各处悬挂这蛛网,看样子是鲜有人被关押在这里,地上撒着一层干草,角落里有个便桶,散发着恶臭,对角是一张草席。

    两个官差押着李善来到了他的牢房:“嘿嘿,大人,可别怪小的们心狠,这是上边交代的,您必须得关押在这儿,回头要是您放出去了,也别怪罪小的们。”

    李善也刚换上了囚服,脏兮兮的臭烘烘的,不知道这囚服是哪里找来的,总之不是新的。好在李善不是有洁癖之人,要不然这下子不被杀死也被恶心死了。

    自从万州那次见到瘟疫的村子,这算是李善见到的第二差劲的地方了,但是以现在的情况来看他还是要在这里待上一段时间的。

    “随遇而安吧。”李善苦笑一声,找了个稍微干净点的地方收拾了一下,躺下休息。

    “相公,相公。”迷糊中李善听到柳如烟的声音。

    睁眼一看,张九龄带着柳如烟进来了。柳如烟看着李善住的地方惊叫了一声,随即捂住自己的嘴,眼角的泪已经流了下来。

    李善赶紧起身上去想替她擦干眼泪,突然醒悟到自己的手上尽是灰尘,及时收住了。

    “如烟,你怎么来了?”

    张九龄也是直皱眉头,怒道:“这李林甫也是欺人太甚了,怎么能让贤侄主这样的地方呢?”

    柳如烟道:“相公,你受苦了。你告诉我我该怎么做,我怎么才能帮你?”

    李善笑了笑,宽慰如烟道:“没事儿的,这种地方我也住的多了,野外行军打仗的时候,多恶劣的环境没见过,这些小意思。只是我这里的情况还是别告诉家里人了,免得她们担忧。至于帮我,还是的靠张伯父了。”

    张九龄将李云舒的一番话给李善说了,李善笑着挠挠头道:“这小妮子就是个鬼精灵,心眼儿比咱们还多。就是这样,其实我这一番苦也是免不了的,皇上应该还不至于要杀我。”

    张九龄沉声问道:“贤侄,你告诉我,你在南诏是不是有什么隐情?我想你不会无缘无故抗命不遵的。现在皇上已经派人去南诏调查了,如果被皇上知道了什么隐情,恐怕事情就不好办了。”

    李善并不想说实话,毕竟关系到晴儿。李善相信晴儿会把南诏的事情处理的滴水不漏的。

    “伯父,侄儿一片丹心,就是为了大唐着想。当时的情况确实难以维持两边的平衡我才无奈之下帮助南诏的,这一点伯父尽管放心。还请伯父帮我在皇上面前多多斡旋。”

    张九龄点了点头,看着柳如烟欲言又止的样子道:“我去外面看着,你们小两口有什么悄悄话就说吧。”

    柳如烟知道李善其实这次去南诏是为了龙雪灵,而这次李善从南诏回来并没有把龙雪灵带回来,柳如烟冰雪聪明,猜到了此事不会这么简单。

    看着张九龄走远了,柳如烟眼色含羞带怨的道:“你说,这次是不是为了龙雪灵?我不相信你是单纯的为了江山社稷,难道跟我你也不说实话吗?”

    李善见柳如烟问道了,心知装不了傻了,笑道:“哎,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这件事还是比较复杂的,说来话长了。确实和龙雪灵有关,不过也不完全是因为她。”

    柳如烟气的跺了下脚道:“果真如此,你这是不要命了,为了个龙雪灵就要抛弃我们一家人吗?你要是有个不测,你让我和瑾夕怎么活?娘亲怎么办?还不完全是因为龙雪灵,难道你还有另一个相好的不成?”

    不得不说,女人的第六感真的很准,这都猜到了。

    李善不置可否的挠了挠头,笑道:“也没那么严重吧,你放心吧。皇上不会就这么把我砍了的,最多也就是罢官免职,让我在牢中吃些苦头。没关系的。”

    柳如烟看李善倒是从容,也相信了李善的判断,小嘴嘟着,不满的道:“你就为龙雪灵开脱吧,我看为了她你就是死也心甘情愿了。”

    李善嘿嘿一笑道:“为了你们哪一个我都可以献出生命。”

    柳如烟不买账道:“你又有几条命来?你要是有个闪失,伤心还不是我们,就会说好听的,一点没把我的话放在心里过。”

    张九龄过来道:“有人来了。”

    然后就听到一个得意的笑声:“李善啊李善,没想到你也有今天,我看你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竟然敢违抗皇命,看这次还有谁能救你。”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李承威。自从荆州与李善结下梁子,李承威没有一天不想杀了李善而后快,可是李善偏偏就越混越好。

    最后竟然官至三品,一介穷小子就这样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让他一个堂堂官二代怎么能看得下去。但是李林甫却一直不让他轻举妄动,要他学会忍耐,忍耐了这么久,终于让他等到了这一天,看到李善倒霉了,他简直比自己当了大官还要高兴,赶紧过来看看李善的样子。

    李善冷眼看了一下李承威,就是一个跳梁小丑而已,早就不在李善的视野之中了。但是不得不说,此番李善的牢狱之灾有一半的功劳是李承威了,要不是李承威,李林甫也不至于如此落井下石。

    柳如烟看着李承威非常愤怒,她知道李承威是李林甫的侄儿,李善住在这里一定是他从中作梗:“李承威,你这小人,太卑鄙了,有这种下作的手段。”

    李善劝道:“如烟,算了,跟这种人没必要计较的。伯父,您先带这如烟回去吧,这里乌烟瘴气的,不宜多待。”

    李承威看李善竟然无视他,恼羞成怒,指着李善道:“你算个什么东西,死到临头了还敢嚣张?我倒要看看等你被砍头的时候,还笑不笑的出来。”

    张九龄上前一巴掌直接抽在了李承威脸上,将李承威抽了一个跟头,怒声道:“你个小杂碎也敢在这里张牙舞爪的?回去告诉李林甫,既然他想结仇那就想好了,有什么把戏尽管使出来。别只会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让人看了笑话。”

    李承威自然不敢对张九龄怎么样,挨了一巴掌,怨毒的看着李善忿忿的离开了。

    张九龄叹了口气道:“侄儿,我会将此事如实禀报皇上的,你就在此暂且忍耐吧。”

    李善道:“多谢伯父,你带着如烟回去吧。李林甫也不敢把我怎么样。”

    柳如烟万分不舍,还是被张九龄带着离开了。(。)

第二百三十七章 针尖对麦芒() 
接下来的这些天李善的日子可是非常的不好过,住的地方破烂不堪,吃的东西更是难以下咽,带着馊味的窝窝头和几片半生不熟的菜叶子就是李善一天的干粮了。

    吃的李善天天闹肚子,茅厕就是自己牢房的一个便桶,弄得臭气熏天,李善自己都有些忍受不了了,心中暗骂李承威,这小子闷声作大死,老子出去得好好整治他一番。

    柳如烟又来过两次,看着李善狼狈的样子又是心疼又是生气。不过李善倒是得到了几个好消息。

    张九龄请动了姚崇帮李善说情,姚崇是唐玄宗的肱骨之臣,辈分高资历老,如今虽然是闲职不管朝政了,但是说话还是很有份量的。

    此外,三皇子也来李善府上探望了一番,告诉柳如烟一定会帮李善说好话的。

    紫宸殿中,皇上派去南诏调查的使臣已经回来了。

    “启禀皇上,南诏此番统一六诏,将其他王族剿灭殆尽,六诏之中已经再没有能够威胁南诏通知的贵族。而且短短几个月,南诏就将六诏整饬一新,如今的南诏政权稳定,民生也很好。而且南诏现在流行一种叫科学教的宗教,以汉文字编写,在南诏教众日益增多,现在南诏全民心向我朝。南诏王阁罗凤改国号为大理,并上书称臣,并且愿意以自己的儿子为质。这是阁罗凤的书信。”

    唐玄宗看着调查团呈上来的奏章,以及阁罗凤的上书。如今南诏不仅一统,而且大有依附唐朝敌对吐蕃之势,这让唐玄宗非常高兴,如此一来倒是解决了唐朝南部的心腹大患。

    “朕明白了,你们下去吧。”

    高力士道:“皇上,宰相宋璟、户部尚书张说,礼部尚书张九龄和刑部尚书李林甫求见。”

    唐玄宗道:“这几个人来的倒是快,让他们进来吧,朕倒是想听听他们的说法。”

    四人进了紫宸殿,宋璟是张九龄拉来的,而且宋璟对李善的印象也一直不错,所以此番来帮李善说好话的。

    而李林甫和张说则是主张严惩李善的,说与李善并无瓜葛,不过张说看不惯李善这么平步青云的上位,而且张说素来与张九龄不和。既然张九龄与李善是叔侄关系,张说自然要打一棒子了。

    李林甫则是完全为了他侄儿李承威,虽然他之前一直对李善隐忍不发,主要是没有找到何时的时机,如今时机成熟,他是不会轻易放过李善的。

    四个都盯着南诏的调查团呢,一听到调查团回来的消息就立马进宫了,正好碰到了一起,针尖对麦芒,自然谁也不肯想让了。

    唐玄宗将手中的奏章扔给他们道:“你们先看看吧,看完了在说说你们的看法。”

    宋璟看了一遍道:“皇上,臣以为李善虽然此番有抗旨不尊之嫌,但是实属事急从权,李善本意是为了皇上的社稷着想。而且李善也并没有公然派兵支援南诏,更被有与吐蕃军发生冲突,臣恳请皇上宽大处理。”

    张九龄道:“李善此番虽然有过,但是姚州练兵效果显著,如今南诏有向我朝称臣,这也是李善的功劳,臣认为李善既有功又有过,功过相抵也可。”

    张说道:“非也,功是功过是过。南诏一统,是李善之功吗?是皇上真知灼见,策划有方,李善只不过是带兵执行而已,虽然眼下南诏称臣但是难保他没有虎狼之心。如果能够维持三诏与南诏并立,那局面才是我们最想看到的,此番李善不但抗旨不尊还拒不认错,实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