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之重铸山河 >

第322部分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322部分

小说: 大宋之重铸山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换言之,究竟是官家的手段;还是高阳王府的自救?

    张浚略微分析,便觉并非赵构所为,从他的角度,此时光明正大问罪才是正途。

    那么,是徐还

    可是

    难道他知晓韦氏和赵构会突然发难,采用如此手段?是听到了风声,还是未卜先知?抑或者

    有那么一瞬间,张浚心中也有怀疑,难道公主身份真的有假?

    韩世忠则是深信不疑,宫中那么多的宫娥、宦官不会认错人。至于柔福帝姬母子的失踪,应该是徐还的安排。

    他相信徐还有这个能耐,或许是察觉到了什么,或许是什么不为人知的原因,提前做了安排。

    现在这个局面,算是恰到好处吧!

    朝廷措手不及,而高阳王府会有更多转圜应对的余地,接下来会是一场好戏

    现在,韩世忠只有一个想法,柔福帝姬母子,还有宋五娘,以及自己未来的儿媳妇徐明珠平安无事

    到底发生了什么?

    张俊也很想知道。

    好端端的一场谒陵祭奠,怎么会发展到现在这个局面,实在让人措手不及。

    事情还要从上午谒陵祭礼之后说起,从绍兴返回临安,途经钱塘江,有水路之间连通到临安城中。

    柔福帝姬提出车马劳顿,两个孩子受不了,故而要求乘船返回。这个要求,一点都不过分,合情合理,随行的官员自然满足。

    过钱塘江时虽有风浪,却是一切如常,反倒是快要进入运河之时,公主府的座船与一支运送货物的船队相遇。

    变故也就在此时发生,货船突然横插进了公主府的船队中,庞大的船身暂时形成屏障,让扈从失去了对座船的保护与控制。

    岸上随行保护的兵马清楚地看到,有刺客登上了公主府的座船,与侍卫激战。天空中还是不是有弩箭飞过,刀光剑影不断。

    不等他们前去救援,座船便起了大火。

    刺客好像得了手,见浓烟四起便立即撤离,乘坐小舟迅速潜入江南密集的水网之中。公主府扈从与张俊派出的兵马自然是救火为先,除了少量射杀之外,并未及时拦住分散而去的小舟。

    可惜尽管他们反映很快,终究还是晚了一步,没能灭火,座船便断裂,沉入了运河之中。

    至于船上的柔福帝姬母子,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第六四七章海天相接是归途() 
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着实是很尴尬的情形,也非常棘手。

    张俊第一时间便意识到,这绝非巧合,而是天大的麻烦。

    王府护卫和官军保护之下,仍旧遭遇行刺,太不寻常。

    而且行刺太突兀,莫名其妙,倒更像是一场自导自演的闹剧。

    也许根本不是行刺,而是潜逃。

    一瞬间,念头通达之后,张俊惊出一身冷汗。

    赵构和秦桧临走之前,千叮万嘱,一定要看紧徐还的妻儿,此中利害他一清二楚。

    现如今,柔福帝姬母子不知所踪,该如何交代呢?

    意识到自己犯了大错的张俊不敢耽搁,立即飞速向扬州报讯,与此同时,再也顾不上表面的和睦体面,直接派人突袭了西湖边高阳王府。

    宋五娘和徐明珠还在

    然而,晚了一步,等张俊的人赶到时,早已人去屋空。

    王府里但凡亲近些的人都走了,只余下一些不知内情,看家护院的仆从宫娥。

    一番审问之后,才知晓一大早宋五娘带着徐明珠去游西湖,再也没有回来。

    接到回报,张俊失望不已,却也终于确信行刺的真相。

    肯定是徐还的安排,他故意制造意外,想要接走妻儿。

    哼,可不能让你这么容易得手,否则

    张俊很清楚,自己犯了大错,现在唯有尽力弥补,才能平息官家的怒火,否则等待自己的将会是龙颜大怒。

    而唯一的弥补方式就是抓到徐还的妻儿,事发不久,他们应该还没有逃出临安,起码没有逃出江南地界

    从钱塘江到长江,西到太湖,一时间所有的交通要道,水陆码头,出现了大量了兵丁,往来道路与运河上搜查的兵丁差役也不在少数。

    临安城里,附近州县乡村,到处都是兵丁在搜查。

    当然了,所用的名义是搜捕刺客,在赵构没有明确下诏之前,柔福帝姬仍旧是大宋长公主。

    官府贴出了告示,发现异常,必须立即上报,如若知情不报,或者窝藏隐匿,一经查处便是死罪。

    当整个江南鸡飞狗跳之后,张俊颓然坐在椅子上,有气无力。

    此时此刻,能做的只有等待,听天由命吧!

    虽然江南已经成了一片铁桶,可谓是插翅难逃,但他总有种感觉,似乎疏漏了什么

    徐还做事向来滴水不漏,他既然在此时动手,岂能没有万全的准备?

    张俊的直觉是对的,他确实疏漏了。

    或者说,方向压根就错了。

    水面上的行刺当然是一场闹剧,目的只是为了掩人耳目,对外有个说辞罢了。

    实际上,刺客登船主要目的是接走柔福帝姬目的,燃烧沉没的船只上不过是些许迷惑人的替死鬼罢了。

    当那些所谓的刺客乘坐小舟逃离时,柔福帝姬母子实际就在其上,很快便消失在江南密集的水网中。

    张俊认为,如果是徐还安排救人,最终的目的地必然是长安或者洛阳。

    那么逃离的方向主要是西和北,当然了,暂时南辕北辙迂回也是有可能的。

    所以他派出的兵马从三个方向,第一时间封锁了道路和河道,甚至些许隐秘的山道、小径都没有放过。

    可是,人仍旧没有找到。

    那是因为方向压根就错了,接走柔福帝姬母子之后,小舟绕了几个圈之后,便将他们送上一艘大船。

    然后船只驶入了钱塘江,一路向东,驶向了水天相接处。

    是的,东海!

    张俊犯了错,下意识地灯下黑。

    这个年代,江海往往让人望而却步,被称之为天险。

    所以张俊下意识认为东方大海并无去路,故而忽略了这条要道。

    也许钱塘江边或者码头上曾有兵丁追查,可是等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座船早已出了入海口。

    钱塘江口,顺流直下,不需要多久便进了杭州湾。

    赶在天黑之前,船只停靠在一处海岛之上。

    柔福帝姬对此并不陌生,她知道此地正是昌国、定海一带(舟山群岛)。

    当年兀术搜山检海,烽火烧到长江以南,临安沦陷,赵构带着为数不多的宗亲大臣,经过山阴(绍兴)、明州(宁波)逃到了海上,以普陀山礼佛为名,避居昌国县。

    那段时间,柔福帝姬随徐还并肩作战,去了镇江和黄天荡围堵兀术。

    在地图上,徐还为她比划指点过很多次,并且时常看着那片岛屿发呆,柔福帝姬因而印象深刻。

    她一度怀疑徐还曾来过此地,因为那种眼神太像是勾起了某种回忆。可是徐还一个北方人,从未到过江南

    柔福帝姬不知道丈夫前世来过,所以疑惑了许久,直到此刻站在海岛之上,她想到了另一种可能。

    难道从那时候起,丈夫就在考虑退路,就选中了这里?

    “姐姐。”

    听到带着哭腔的呼喊,柔福帝姬转身看到了有些惊慌的宋五娘抱着明珠喜极而泣。

    “大娘娘。”

    徐明珠看到熟悉的嫡母,立即张开双臂,笑靥如花地扑了过来。

    将徐明珠抱在怀里之后瞧了瞧,柔声安慰道:“好了,没事了。”

    事实上,知道此时,宋五娘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当时她正带着女儿在西湖游玩,船只却突然驶出了西湖,进了附近的河道。在芦苇丛里,裴子俊夫妇让她们母女换了船只。

    说实话,宋五娘当时还以为是被绑架了。

    但想起柔福帝姬的叮嘱,裴子俊是裴元衍亲自调教,完全可信;再者,当时的情况,她一个带孩子的弱女子,也压根反抗不得。

    裴子俊夫妇声称是奉王爷之命,尤其是裴家新妇,原本看着娇滴滴的,谁知竟身手敏捷,成了她们母女的贴身护卫。

    到底发生了什么?

    宋五娘不明所以,只知道船只驶入了钱塘江,继而一路向东进了大海。那个时间,行刺尚未发生,张俊的主要目光都在柔福帝姬母子身上,故而西湖边的关注并不紧密。

    所以几乎一路畅通,平安出海,可是宋五娘心里却始终忐忑,不免担心自己和女儿,也担心柔福帝姬与两个孩子。

    直到此时,柔福帝姬也出现在这里,宋五娘悬着的心才彻底放下

第六四八章张俊的发现() 
“怪我,怕你担心,所以没事先告诉你。”

    柔福帝姬柔声安慰,宋五娘的心情也逐渐恢复平静。

    “姐姐,到底发生何事?”

    “徐郎要接我们去洛阳。”

    “哦!”

    宋五娘顿时欣喜不已,已经太久没见到丈夫,着实思念的紧。而且她是中原人氏,能够回到故乡,自然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是出了什么事吗?”旋即她便意识到,如此不同寻常的出行方式,多半是发生了什么变故。

    柔福帝姬解释道:“是的,三年两语说不出清楚。大抵就是,临安有昏君奸臣想要谋害徐郎,要以我们为人质威胁徐郎,所以”

    “我懂了。”

    “所以,我们要离开,而且是要走海路”

    “海路?”

    看着茫茫大海,宋五娘默然有些心惊。

    柔福帝姬道:“放心好了,徐郎早已安排精干船工,多次探路,除了有些颠簸外,安全不必担心。”

    “嗯!”

    “好了,天色不早了,快些带孩子们去休息,明日拂晓我们便要出发。”

    “嗯!”

    宋五娘知道柔福帝姬还有事情,立即带走了三个孩子前去就寝。

    这厢目送他们离去,柔福帝姬转身示意,裴子俊立即上前。

    “长公主,叔父他”

    “想必你也知道,这是裴先生自己的选择。”

    这一遭,裴元衍并没有跟着一起逃出来,一来是需要有人留下完成后续事宜,另外则是当时情况多有不便。

    如果裴元衍也有异动,很容易被人发现端倪,恐怕谁都走不了。

    “是,叔父交代过。”

    “裴先生大义,吾与徐郎铭记于心,会全力营救,倘若”

    柔福帝姬顿了顿,叹道:“放心,吾与徐郎答应过,绝不辜负闻喜裴氏。”

    “谢长公主、王爷。”

    裴子俊省得轻重,知道叔父如此选择的目的与意义,他不是书生意气的少年,懂得该如何看待,如何行事。

    “不必客气。”

    柔福帝姬叮嘱道:“去做好安排,歇息一会,拂晓离开后面一路上,还要多仰仗于你。”

    “子俊定竭尽所能,效犬马之劳。”

    裴元衍、裴子俊叔侄在效劳。

    冯五也不敢耽搁,这几年在临安城里被称作五爷,暗地里也没少做事。

    街头巷尾,城镇村落里都曾落下过他的身影,吸纳的人群也不在少数,城狐社鼠,三教九流都有。

    这些人中被精选出一部分,潜藏在临安,以及附近州县,在必要的时候发挥其效用。

    现在,正是必要的时候。

    听到行刺的消息,再看到街头巡回的兵丁时,冯五知道自己该动了。

    于是乎,消息被送了出去。

    入夜时分,每一个该收到消息的人都收到了讯息,然后全部到了相应的地方,开始了事先布置,暗地里演练过多次的行动。

    天已经黑了,临安的搜捕还在继续,可惜一无所获。

    张俊颓然坐在椅子上,已经两个时辰没有换过姿势,脸色则是一点一滴,越发冷峻起来。

    时间越久,逃离的可能越大。

    虽然自己的布置已经相当周密,几乎是天罗地网,按理说插翅难逃。

    可是,徐还的家眷好像人间蒸发一样,彻底失去了踪迹。

    难道已经逃出去了?

    还是悄然躲藏在隐秘之地?

    区别在于,如果是前者,自己将会面临非常严峻的后果。

    如果是后者,自己怕是没有时间去验证了

    到底去了哪里呢?

    一时间,张俊好像苍老了许多。

    直到午夜时分,有消息传来,在的临安以西的湖州方向,发现了刺客踪迹。

    湖州方向

    张俊顿时为之一震,有端倪是一件好事,于是乎立即派出人马前去追捕。

    又不久,平江方向也发现线索

    秀州方向,疑似线索

    绍兴上报,似乎有刺客潜藏

    线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