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之重铸山河 >

第323部分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323部分

小说: 大宋之重铸山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不久,平江方向也发现线索

    秀州方向,疑似线索

    绍兴上报,似乎有刺客潜藏

    线索很多,鱼龙混杂,一个夜晚便收到了十多条。

    大规模追查,发现线索是必然的,其中或有真实,或有疑神疑鬼甚至下层兵丁杜撰之嫌。

    十几条线索里,可能只有一半条是对的,但张俊来不及,也顾不上甄别。

    时间紧迫,他必须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枢相,公主府长史裴元衍已被控制,不若审审,从他口中看能不能”

    属下人提醒了,但张俊却摇头拒绝了。

    自打知道裴元衍没有逃跑,是主动“束手就擒”后,他便知道,短时间内无法让此人开口。

    一个视死如归的人,怕什么呢?

    至于动刑,或者是其他手段,没有得官家明确旨意之前,张俊不敢。

    现如今局势敏感,稍有不慎便会贻人口实,到时候谁来背锅呢?

    而且万一裴元衍开口,说出点出格的,或者什么辛秘之事,自己是听还是不听?

    张俊虽是个武将,但是和秦桧在一起近墨者黑,在朝堂混迹久了,俨然已经是个人精。

    有些事,还是不知道为妙。

    裴元衍,先看管起来,直接交给皇帝处置便是。

    至于自己,眼下主要还是等待,等着各处搜寻的结果。

    然而等到次日中午的时候,各处的消息均返回来了,大都是谎报军情,并非真正目标。

    柔福帝姬母子、宋五娘母亲仍旧下落不明,踪迹全无。

    随着时间的推移,逃离江南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大。

    张俊既失望又有种情理之中的无奈,失望的是自己恐怕要空手交差,承受龙颜大怒了。

    怎么说呢,关乎妻儿安危,徐还定然策划周密,准备充足,抓不到人也在情理之中。

    一时间,张俊看着沙盘上标注出来的江南道路呆呆出神。

    然而看着看着,张俊隐约看出点端倪。

    自从昨晚出现的各种线索,可谓是涵盖了江南各个方向的交通要道。很多线索并非无稽之谈,而是却有踪迹。

    只是追查之后,却并非目标。

    然而如今详细分析对比,张俊确认,这其中有不少并非偶然,而是有人可以安排的。

    换句话说,是有人故意制造烟雾,调虎离山,分散兵力,拖住官军搜捕的脚步。

    那么,真正逃离的方向,自然恰恰与之相反。

    在沙盘上盯了半天,张俊在恍然大悟,西北南都有踪迹,唯独东边

    而东边,恰好是茫茫大海!

第六四九章首当其冲韩世忠() 
秦桧回来了。

    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他自然坐不住了。

    若非赵构是皇帝,要顾忌身份,还要侍奉太后,恐怕也会马不停蹄地赶回来。

    皇帝不能动,只能秦桧这个宰相出马,赶回临安坐镇,处理紧急状况。

    走在路上,秦桧暗自希望张俊能够有所进展。

    虽然他知道可能不大,但还是免不了有所奢望。

    然而结果并不理想,进入枢密院大堂时,他瞧见了一脸落寞的张俊。

    不过数日不见,张俊憔悴了许多,似乎也苍老了不少。

    看得出来此事的严重性,以及对他造成的压力,不过张俊眼眸里多少还有些神采,可见也并非全无头绪。

    “情况如何?”

    见到秦桧,张俊轻轻松了口气。

    莫大的压力总算有人帮自己分担了,而且秦桧先回来,赵构后归,那么中间就有转圜的余地,自己的处境应该能好一些。

    当然了,少不得更加仰仗秦桧,甚至为牛马走。

    张俊叹息道:“我以为布置了天罗地网,谁曾想忽略了一道缺口,鸟恐怕已经飞出去了。”

    “哦?”

    秦桧归途之中曾见到官军四处搜查,多情况也算颇为了解,他自觉张俊的安排已经足够严密,即便换了自己也不见得能够更好。

    只是人还是走了,那么缺口在哪里呢?

    张俊指着沙盘道:“秦相公,我忽略了这里。”

    看着张俊的手指落在大海的方向,秦桧也讶然无语。

    是啊,这个年代大海是让人望而却步的,当初赵构从海路南逃,也是迫不得已。

    如果有选择的余地下,没有人愿意走海路,风急浪高,着实危险,但是徐还为妻选了这条路。

    他足够大胆。

    确定?

    “应该是错不了,审问过沿江的渔民,当日有数条船驶出钱江口。”

    “那么你觉得,他们出了江口会怎么走?”

    “最好的当然是进大将,溯江而上到武昌。”

    “还有呢,一路沿海北上,在哪里登陆就无从得知了。但有一点,凡大宋境内,沿海州县俱在我们掌控中。”

    “那是后一步的做法,当前若能拦截最好。”

    秦桧沉吟片刻:“才出钱江口,走的并不算远,也许还来得及。”

    “拦截?这是要出动水军战船的。”

    “是,近海搜索,沿江封锁盘查。”

    张俊沉吟道:“可是,水军精锐都在韩世忠手里,他和徐家会不会”

    “哼,官家诏书,焉敢不从?”

    秦桧冷哼道:“现在,能否抓到人且先不说,就当是死马当活马医吧!

    反倒是江南之地,有多少徐还的内应和耳目,若能尽早清除,刻不容缓。”

    张俊顿时反应过来,秦相公果然棋高一招啊!

    柔福帝姬出逃是危机,却也是机会,可以借机清洗江南的亲徐势力,韩世忠自然首当其冲。

    自从黄天荡之战后,大宋的精锐水军便落入了韩世忠手中。

    试问有谁比他更有资格率领水军,如果说有,恐怕也只有徐还一人。

    不过徐还率军在西边作战,韩世忠自然当仁不让。

    诏书到了,蓝圭亲自送来了。

    皇帝侍奉太后南归恰好经过镇江,而镇江正是大宋水军的大本营,韩世忠的驻地。

    “韩将军,还请立即奉旨办理,切莫延误。”

    “遵旨。”

    目送蓝圭离去,韩世忠沉默了。

    前脚扬州城里,韦氏宣称柔福帝姬是假的,后脚柔福帝姬便失踪了。

    是的,失踪!

    虽然对外说辞是遭遇行刺,下落不明,诏书上也说是让自己派出战船,于江海上搜寻刺客。

    韩世忠略微一想,便确定柔福帝姬等人是经过海路出逃,朝廷这是让自己出动抓捕呢!

    不得不说,徐还还是很有想象力的,海路确实容易被忽略,可以赢得逃离时间。

    韩世忠捧着诏书,犹如一块烫手山芋。

    怎么办?

    他现在担心的是,柔福帝姬到底逃出去与否,如果已经走远,全然无妨。

    再者,他们会选择哪条路,是沿海还是沿江?

    这些问题都关系到他的决断,搜寻的范围多大,力度多大,甚至要不要私下里帮帮忙。

    当然了,风险绝对不小。

    但到了这份上,似乎已经顾不得这些,不做点什么,韩世忠绝对过意不去。

    然而梁红玉却有不同的看法。

    “夫君,遵旨行事便是。”

    “遵旨?”

    “是!”

    韩世忠讶然看着妻子:“可是,倘若”

    “夫君应该了解高阳郡王吧?”

    梁红玉道:“他做事向来妥帖,计划周密万全,既然他并未传讯于我们,请求帮助,那就说明”

    “说明什么?”

    “不需要。”

    梁红玉道:“你想想,这边韦太后刚刚质疑公主身份,那边人便失踪了,可见王府早有预料。

    是何缘故已经不重要,依照王爷的能耐,向来是未雨绸缪的,定然有万全准备,想来长公主母子,宋夫人和明珠都能安全离开。”

    “果真?”

    “我相信。”

    梁红玉罗光落在丈夫手中的圣旨上,笃定道:“相比起他们,夫君你才是真的危险。”

    “怎么?”

    “这道圣旨,是差事,也是试探,又何尝不是催命符!”

    韩世忠神情凛然,目光顿时凝重起来。

    “咱家儿子与明珠有婚约,天下皆知,现在长公主母子走了,他们鞭长莫及,再也无法挟持高阳王。

    所以肃清身边,防止有人里应外合是当务之急,夫君你首当其冲啊!”

    梁红玉道:“今次搜捕,你大张旗鼓,消息传到洛阳,势必会引起高阳王府的不满,关系从此有了裂痕。

    若是暗中相助,消极对待,官家和秦桧可就有了把柄来问罪于你,有苗刘之变的护驾之功,牢狱之灾,杀身之祸倒不至于,但罢官削职是必然的。”

    “其实为夫并不在意”

    “不,你得在意。”

    梁红玉道:“握紧你手中权力,有大用,将来对高阳王府雪中送炭好过今日锦上添花。”

    “可你不是说,大张旗鼓搜索”

    “迫不得已,必须这么做,但你可以趁机探查沿海、江南各处航道,水陆码头的驻军、粮草储备。然后,登记成册,秘密送交洛阳。”

    “啊?”

    韩世忠微微错愕,旋即轻轻点头。

    “倘若长公主尚未安全逃离,该当如何?”

    “随机应变。”

第六五〇章裴元衍的选择() 
韩世忠遵旨行事。

    上百艘战船出动,从镇江到江州,设立了好几道封锁线,检查过往船只,追捕刺客。

    与此同时,船只出海,沿着海岸线搜索,希冀可以发现可以船只。

    数日下来,一无所获。

    韩世忠长出了一口气,夫人梁红玉所言果然有道理,徐还准备确实充足,并不需要自己帮忙。

    那么这个时候,自保尤为重要。

    临安朝廷里,还需要有人秉公说话。

    将来一战之时,还需要有人为马前驱。

    五日搜索毫无斩获之后,秦桧、张俊等人不得不承认,徐还的家眷已经成功离开江南,再也抓不到了。

    从扬州迎接太后返回的赵构一脸铁青,这个结果是他无论如何没想到,也有些难以接受的。

    原以为这一次,可以一下子抓住徐还的痛脚,彻底动摇他的根基,谁曾想竟会是这样的结局。

    赵构很疑惑,徐还难道提前知晓了自己的计划?

    可此事只有极少数亲近之人知晓,准确说在去扬州之前,只有秦桧和自己

    当然了,金国应该也有几个知情人。

    那么,到底是哪里泄露了消息呢?

    当年辽阳城外驿站的事情,韦氏自然不会透漏给儿子,所以赵构不知道,徐还因此,以及未卜先知之能,早早预判到了危险。

    当然了,临安的消息也是一方面。

    赵构猜得没错,他身边有徐还的耳目,即便他此刻已经察觉,却尚未料到究竟是何许人也。

    这种步步被人料敌于先的感觉,让赵构很受挫,很失落。

    更为糟糕的是,一个极为尴尬的局面摆在了他的面前。

    扬州宴上,韦氏是当众说出那番话的,很快便朝野人尽皆知。

    太后公然质疑长公主的身份有假,然后长公主便失踪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时间朝野众说纷纭,猜疑与流言自是不断。

    相信要不了多久,洛阳便会收到消息,到时候高阳王府一定会要个说法。

    事态将会升级,该当如何应对呢?

    赵构有些发愁了。

    韦氏的态度很坚决,既然话已出口,就不可能更改动摇,坚持柔福帝姬乃是冒充,如今失踪是为出逃。

    太后的权威性不容置疑,这也是他们最初的方向和目的,唯有如此才能动摇徐还的根基。

    只是,效果已经大打折扣。

    毕竟韦太后和柔福帝姬没有见面,没能当众戳穿,这其中就有了转圜的空间,也正是舆论猜疑之处。

    骑虎难下啊!

    秦桧思索了很久,支持了韦太后的建议,必须一口咬定。

    到了这份上,已经没有退让的余地。

    韦氏是太后,从北方归来,又是至尊长辈,加上朝廷正统背书支持,本身具有权威性。

    即便过程不完美,中间存疑,仍旧有巨大的杀伤力,对柔福帝姬和徐还的身份地位产生动摇。

    大宋立国一百余年,虽然对外战争总是受挫,给人积贫积弱的印象。但是对待百姓,尤其是士大夫,读书人广施仁政,多有厚待。

    所以整个天下都念叨着赵家的好,民心所向,赵构之所以能够继位,各地义军之所以坚持,南渡朝廷才能坚持到今日。

    徐还之所以能有今日声望和实力,除了赫赫战功之外,赵宋驸马的身份占了很大便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