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之重铸山河 >

第321部分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321部分

小说: 大宋之重铸山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到不久之前蓝圭推荐的这位陈老先生,确实有两小子,至少恢复了往日雄风,甚至更胜往昔。

    至于子嗣,还需假以时日,顺其自然。

    赵构知道,皇后和大臣们都颇为微词,因为自己过于放纵,可是有谁真正理解自己呢?

    身为至尊,却没有男人最基本的兴致,却没有子嗣,又有多少意义呢?

    士大夫们要的是一个所谓的仁义之举,朝野上下需要的是一个国之储君,至于是不是自己的儿子,是关系有多遥远的族侄,并不重要。

    只要姓赵,只要有资格继承皇位,只要将来能给他们加官进爵就行,谁在乎自己的想法呢?

    所以,让他们说出去吧,赵构不在乎那些风言风语,但求子嗣有望。至于身体,虽有些许虚弱,但陈先生说了是思虑过多,加之舟车劳顿之故。

    那方面并未出现力不从心的状况,只是嫔妃们的肚子为何不见动静呢?赵构不免有些着急,陈老先生所谓的顺其自然,以待喜讯说服力似乎越来越弱。

    到底是医术不精,还是天不赐福呢?

    想到这些,赵构嘴角不由浮出一丝苦笑。

    韦氏瞧在眼里,问道:“吾儿有什么难处吗?”

    赵构这才意识到自己有些失神了,摇头道:“没事”

    这等事情颇为难为情,他自然是不愿意说与母亲知晓,徒增烦恼,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哦!”

    韦氏看得出儿子是在敷衍,可既然儿子不愿意多说,也不好再刨根问底。今日初归,正是欢喜之时,没必要闹得不开心。

    更何况,韦氏下意识会错了意,自以为猜到了儿子的心思。

    “吾儿放心,适才商讨之事为娘已经了然于心,为娘懂得何为大局,谁亲谁疏。”

    韦氏满心欢喜,本来还正在为柔福帝姬的事情发愁,不知道如何向儿子开口,没想到儿子主动提出,自然是求之不得,一拍即合。

    “哦!”

    赵构点点头,这才完全回过神来,下意识深呼吸。这会顾不上其他,待会这件事才是重中之重,如果运作好了,效果非同凡响。

    徐还,等着我釜底抽薪的杀手锏吧!

    赵构暗自冷哼一声,起身对韦氏恭敬道:“母后,那走吧,宗亲和大臣们都在等着呢!”

    “好!”

    韦氏欣然点头,今日这场夜宴,自己不仅要荣光万丈,还要一语惊人

第六四五章真假公主() 
扬州行宫,前殿。

    显仁太后韦氏接风赐宴就摆在这里。

    受邀的宗亲、勋贵、大臣已经就坐,宫娥侍女如穿花蝶一般,往来于席位之间,添加酒菜。

    “太后、官家驾到。”

    听到内侍的唱喏,众人纷纷起身,迎接太后与皇帝。

    韦太后满面含笑与大臣们打招呼,在赵构的指引下在主位落座,然后请宗亲、勋贵、大臣们落座。

    “诸卿平身。”

    韦太后笑道:“老身南归,得诸卿相迎,甚是欣慰,请入席吧!”

    “太后南归是大宋之幸,恭迎太后是臣等本分,亦是荣幸。”秦桧代表群臣,自然是一番恭维逢迎之语。

    “家国蒙难,幸得诸卿协助吾儿,坚守祖宗基业,保全江山社稷,老身敬诸亲。”

    到底是宫中嫔妃出身,又有太后身份给予自信,韦氏几句场面话说的倒是不错。

    “谢太后,此乃臣等本分,臣等受之有愧。”

    “好了,今日母后南归,乃是高兴事,就不要多言其他了,诸卿畅饮吧!”

    赵构挥挥手,宫娥侍女立即上添酒加菜。

    赵构与邻近的宗亲、勋贵也有意无意和韦氏闲聊起来。

    “母后,临安慈宁宫已经收拾妥当,等您回去便可立即入住。”

    韦氏装模作样道:“嗨,有个住处即可,如今国家仍旧艰难,吾儿千万不可为老身靡费。”

    “儿无能,未能早日接回母后,累您受苦多年,自当以天下养,好生侍奉。”

    赵构擦了擦眼睛,续道:“临安山清水秀,是个好地方,想必母后会喜欢的。尤其是那西湖,便是当年苏子瞻修堤赋诗之处,风景宜人,待闲暇时儿臣奉母后去游览。”

    “好好好!”韦氏笑着连连点头,身体却已经略微紧绷,重点马上来了。

    “若是母后喜欢,儿便在西湖边建一座行宫,供母后居住。”

    韦氏佯作训诫道:“刚说了,国家艰难,不可靡费”

    “是是”

    赵构悻悻,旋即笑道:“既如此,倒是可在柔福家中小住,她与子归在西湖孤山有好大一片宅院,景致甚好。”

    “柔福?”

    韦氏放下酒杯,顿时眉头一皱。

    “是啊!”

    赵构继续笑道:“王娘娘的季女,朕的二十妹,闺名嬛嬛的柔福”

    “吾知道”

    韦氏皱着眉头慢悠悠道:“可是柔福已经死在北地了啊!”

    声音不大,却宛如平地惊雷,猛然敲击在所有人的心头。

    刹那间,殿上一片安静,落针可闻。

    蓝圭微微错愕,一时间有些怔住了他久在赵构身边,早就知晓官家和秦桧在酝酿对付徐还的计策。

    没想到竟然是这一招,从柔福帝姬的身份下手,可谓是釜底抽薪,不可谓不歹毒。

    作为宫廷内宦,他当然知道,柔福帝姬身份没有问题。但是话从刚刚从北方归来的太后口中说出,权威性与影响非同小可。

    更可恨的是赵构,无论如何柔福帝姬都是他的亲妹妹,如今却为了争权夺利,打击徐还,不惜致自己的妹妹于死地。

    无情最是帝王家,果然一点不假!

    当真是额恶毒啊!

    蓝圭悄悄瞟了一眼韦氏和赵构,心中不禁泛起一阵阵恶心与失望,最终目光瞟向了不远处的秦桧。

    他才是罪魁祸首!

    秦桧表现的格外淡定,脸上甚至没有太多惊讶,毕竟一切早就了然于心。此时此刻,他甚至连伪装的心思都没有。

    只是默默地闭上了眼睛,仿佛如同老僧入定一般。

    韩世忠也在场,听到韦氏所言,他顿时心头一震。他与夫人梁红玉与公主府走得很近,儿子与徐家小女还有婚约。

    那么,这件事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对朝廷,对天下,对自家

    一时间太多的念头浮上心头。事到如今,恐怕再也没有办法置身事外,也许是时候做出选择,做一些事情了

    张浚是宰相之一,韦氏的话宛如惊雷一般,让他有种五雷轰顶的感觉。

    真的?

    重要吗?在场的只要是明白人,都不会去想这等无聊的问题。

    重要的是有人想让此事板上钉钉,能不能铁证如山

    或者,这些也已经不重要了。

    此言一出,大宋表面上看似平和的局面彻底被打破,从此之后必将剑拔弩张,风起云涌

    在这个时机出手,真的好吗?

    张浚看了一眼御座上的韦氏与赵构,心中暗自发问。从交锋胜负的角度而言,确实是个不错的机会,秦陇出了叛乱,西夏正在入寇,徐还正忙于西线交战,无暇他顾。

    这个时候,柔福帝姬若身份存疑,徐还的驸马,以及郡王身份也就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名不正言不顺啊!

    如此釜底抽薪之举,徐还必然手忙脚乱

    可是,这对大宋而言,正是危机之时,这个时候内乱真的好吗?北边金国人虽然退过了黄河,但仍旧虎视眈眈

    身为皇帝,权力斗争、自己的地位真的比社稷安慰更重要吗?

    张浚有此疑问,其他人也有。

    在座的宗亲、大臣都觉得耳中嗡嗡作响,他们也许想到了这个;也许想到的是大宋未来的局面,也许想到的是自己未来的前程和选择。

    总而言之,所有人都赶到了前所未有的不安。

    赵构目光扫过群臣,然后好像没事的人一样,转身看向韦氏,讶然道:“母后,柔福南归,宫中多名年长宫娥与内宦都曾辨认,确实是柔福无疑”

    “是吗?”

    韦氏不以为意道:“可是柔福死在北地确为事实,金人都嘲讽你买了假货,被人蒙骗。”

    “竟有此事?”

    赵构紧握拳头,装出一副既惊讶,又恼怒的表情。

    “南北消息闭塞,你不知道也情有可原亦不会想到,这天下还有人胆大包天,冒充皇家公主。”

    “官家,兹事体大,还是慎重为宜。”张浚再也坐不住,作为宰相,他有必要提醒皇帝。

    “没错,慎重!”

    不等赵构多说,韦氏便抢先道:“这样好了,等回了临安,让吾见见这个所谓的柔福后庭公主,难道吾还不认识吗?”

第六四六章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韦氏说的轻描淡写,但群臣心中却格外沉重。

    太后来辨认公主,似乎没有问题。

    赵构一个在外开府的王爷,不认识养在深宫里的妹妹,不足为奇。宫娥与内宦倒是可以辨认,但似不够权威。

    身为贤妃,同样身在后庭的韦氏必然认识柔福帝姬;如今他身为太后,完全有这个资格,足够权威。

    可是,有失公允。

    明白人都知道,结果已经是注定的。

    身在临安的柔福帝姬会因为冒充公主而下狱问罪,两个孩子也会被拘押。

    身在洛阳的徐还自然也就不再是驸马都尉,即便王爵是因军功而言,如今也变得名不正,言不顺。

    柔福帝姬是他一路护送回来的,那么冒充公主到底是谁的主意呢?甚至还可以扣上敌国奸细的帽子。

    徐还是抗金名将,说他与金国人有勾结估计没人信,但是契丹呢?

    高阳王府还有位契丹公主与萧氏贵女,契丹人对他死心塌地,联系紧密,天下皆知。

    毫无疑问,这是釜底抽薪的狠招。

    只要动摇了柔福帝姬的身份,那么徐还的身份地位,名誉威望,乃至军心民心都会动摇

    毕竟这是大宋王朝,天下百姓对赵氏仍旧心怀敬畏与拥戴。

    张浚颓然坐在在原地,痛苦地闭上了眼睛,仿佛是不愿意看到即将出现在眼前的腥风血雨。

    韩世忠紧握拳头,心中盘算着能够做点什么,帮帮柔福帝姬和徐还;以及必要的自保之举,自家与公主府走得太近了

    秦桧则睁开了紧闭的眼睛,眉头略微舒展,一件谋划许久的大事总算是完成,结果颇尽人意

    当真如此吗?

    就在秦桧即将露出笑容的时候,大殿之外,禁军校尉匆匆来报。

    “官家,临安张枢相急报。”

    所有人心中都是一震,临安发生什么大事了吗?

    赵构顿时眉头蹙起,问道:“何事?”

    “福国长公主携二位公子谒陵,返回途中遭遇行刺,座船起火”

    “什么?”

    大殿之上,顿时一片哗然。

    秦桧几乎第一时间站起身来,问道:“人呢?”

    “长公主与两位公子生死未卜,不知所踪”

    此言一出,又是一片哗然。

    这个结果,让所有人始料未及。

    包括秦桧,刚到嘴边的笑意生生咽了回去,顿时手足冰凉,脸色铁青。

    韦氏似乎没有搞明白状况,既然认定了是假公主,死活似乎没什么区别,何必如此呢?可看到儿子、秦桧等人的表情,她突然意识到,事情可能比想象的严重,复杂。

    赵构的眉头紧皱,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刚刚还是满心兴奋,宛如飞上云端,顷刻之间便跌落到了谷底。眼看着就要成功,柔福帝姬却偏偏失踪了。

    无论死活,只要人在,都可以认定她是假的。

    可是现在,没有经过最后慎重的辨认,单凭韦氏一面之词,哪怕贵为太后,亦有些不足。

    毕竟,还差了个定性的重要一步。

    失踪的时候,她仍旧是大宋的长公主。

    徐还一口咬定,拒不承认,你又能怎样?

    更严重的,天下人会怎么想?你这边刚说公主是假的,那边人便失踪了,会不会有什么猫腻呢?

    猜疑是必然的,那么先前煞费心机的指正就大打折扣,这个局面,是他们断断不想看到的。

    赵构确认,所谓的行刺并非自己安排,这个当口,完全没有必要。

    是徐还自导自演,暗中接他们母子离开的戏码?

    没错,极有可能。

    那么,也就意味着,自己手中最要紧的一张王牌——丢了!

    此时此刻,赵构很想知道,临安到底发生了什么?

    在场的大臣们也想知道,长公主母子的失踪与韦氏所言到底有没有关系?

    换言之,究竟是官家的手段;还是高阳王府的自救?

    张浚略微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