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哉大明 >

第33部分

大哉大明-第33部分

小说: 大哉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种眼神。那种眼神很是清澈,没有情意,没有爱意,没有家人般的感觉,似乎是毫不相干的两个什么人。

    如此腹诽皇帝陛下,几无人臣之礼。曹化淳也只是自己在心里暗自评论,自然不会为外人道,可这是他的最真实的感觉,这却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否认的。

    此前的皇帝陛下,虽然不好色,但并不是不能。他虽然不像其他人那样,需索无度旦旦而伐,可也算是勤勤恳恳地尽着“为人夫”的责任。而且不会厚此薄彼,尽量做到了雨露均沾。

    可是,最近几个月来,皇帝陛下不仅与皇后娘娘共寝的时日大为减少,那两位爱妃的玉坤宫和永宁宫更是绝少踏入。

    或许是因为最近的烦心事着实有些多,陕西、辽东、贪官污吏、江南士绅,每次提及,皇帝陛下的眉头鲜有舒展的时候。可总是愁眉苦脸的,不仅于事无补,而且长此以往下去,身体很可能就会出现郁积不畅,肝火上升,没病也得憋出病来。

    皇帝陛下毕竟年轻,不知道有些事情做起来……也不失为缓解压力的方式。做为一个近人,曹化淳觉得自己有责任、有义务积极主动地为皇帝陛下安排、或者操持这些事务。

    刚才曹化淳也是灵机一动,才大着胆子替皇帝陛下做了主,“去玉坤宫吧,”结果皇帝陛下不是就应承了吗。如果还像此前那样,“去玉坤宫,还是去永宁宫?”虽然看上去选择权交给了皇帝陛下,可兴许万岁爷就会否了。

    “这位爷的习性……还真得慢慢摸,”自认从小看着信王长大的曹化淳,此时似乎在皇帝陛下身上有了新的发现,也因为只有自己了解这个发现而禁不住有些小小的得意。

    需要慢慢熟悉万岁爷习性的,不只是曹化淳一人。

    就是连皇后娘娘也算上,袁妃对自己的容颜也是充满自信。皇后娘娘太过拘谨,田妃太过瘦削,而自己却是精灵活泼不胖不瘦,更合皇帝陛下的意。

    不过,那都是几个月之前的事了。最近这段时间,皇帝陛下竟一次也没有招幸自己,令人好不郁闷。她反复回忆思索自己的言行,不知道是什么地方惹皇帝陛下不高兴了。

    爹爹还一直说,要争取第一个为皇帝陛下、为大明王朝诞下龙种,可照这样下去,何时能够如愿?

    好在让贴身宫女月夕打听了一番之后,才知道不只是自己,田妃那永宁宫也是好些日子没有迎过驾了。

    皇后娘娘……唉,毕竟是皇后娘娘,没法儿攀的。

    “今儿个……今儿个会不会……”袁妃轻抚着自己的胸口,暗暗祈祷着。

    “玉坤宫的人哪儿去了,赶快准备接驾。”袁妃正在暗自幽怨,就听见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紧接着一个尖利的嗓音就响了起来。

    “月夕,快,给公公赏,”听到这个声音,心绪正左右不定的袁妃喜心翻倒,自己的祈祷真的应验了诶……她赶紧让贴身宫女拿了一锭不小的银子,出去塞给那个前来报信的小太监。

    其实自从曹化淳曹公公亲自前来通知今晚准备迎驾之后,玉坤宫的上上下下就都眼巴巴地等着了。正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此时不论大小宫女太监都是一副心思。估计永宁宫那儿也不例外。

    那个小太监恐怕也已经看到了,几名宫女虽然身在玉坤宫的宫门里面,可不时闪出远望的小宫女,是不可能视而不见的。

    小太监也就是因为看到了玉坤宫门口的几个宫女,才故意大声吆喝的,似乎不如此就显不出他的重要性似的。

    玉坤宫的宫女们也凑趣儿,叽叽喳喳围上去,一边好似众星捧月般道着辛苦,一边有几个就开始用手没头没脸地挑弄起来。小太监此时却露了怯,“好姐姐、好姐姐”的连叫了数声,宫女们这才放过了他。

    “丫头们,别欺负人家孩子了,还不快去侍弄自己的营生。”月夕此时也从里面出来,宫女们也随即各忙各的去了。

    “皇上驾到,玉坤宫接驾,”随着王承恩王公公的声音,正主儿这才算是真的来了。

    玉坤宫里里外外、上上下下一通忙活之后,皇帝陛下坐在了梨花木的椅子上,接过袁妃亲手奉上的一盏菊花茶,慢慢地缀饮着。因为刚刚沐浴,身子蒸发了一些水分,因此菊花茶液入喉,皇帝陛下感到很是惬意。

    “还有吗?再来一盏,”一盏菊花喝尽,皇帝陛下意犹未尽。

    “有,有,”一直侍立在旁的袁妃,马上伸手接过茶盏。当手儿与皇帝陛下的大手相触之际,似乎受了惊吓,竟要赶忙缩回。

    “怎么?还冷吗?”皇帝陛下却用另一只手,一把将她的小手捉住,“生了这么多炭火,应该不会冷吧,”一边说着,一边就把两手合拢,将袁妃的小手握在了掌中。

    室内特意增加到六个硕大的铜盆,此时都是燃的通红的炭火,室内可谓温暖如春。不仅谈不上丝毫的冷,而且还有些热,否则不仅袁妃的手心何以湿漉漉的,粉嘟嘟的脸蛋儿因何红扑扑的,鬓边鼻尖因何还微微有些汗湿。

    此时,皇帝陛下有了一种家的感觉,身边的正是自己的小娇妻,紧张,忐忑,而又满怀期待,期待自己的夫君给予怜爱,期待夫君给予力量和生命。

    此时众人都早已经退下,室内只有袁妃的贴身宫女月夕。

    按规矩来说,月夕也是有资格在旁边侍候的,只是皇帝陛下有些不太适应罢了。

第1卷 第六十五章 皇帝陛下精神焕发() 
次日早朝时,皇帝陛下神清气爽精神焕发,自己都觉得格外精神。与阁臣商议朝政,思维敏捷,言语更是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曹化淳是掌理内外章奏及御前勘合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因此在朝仪时,是有资格在御前伺候的。在旁边看着皇帝陛下那激情四射的样子,曹化淳很为自己昨晚越粗代庖的英明决定而沾沾自喜。

    今天的事情稍微有些多,因此早朝结束的时候,已经是巳正两刻(上午十点半)时分。

    当御前太监刚刚喊出“无事退朝”时,皇帝陛下已经转身出了皇极殿,并且快步向中极殿走去。

    张玉、王嵪、李庚和赵都四大护卫都在中极殿的一间暖阁中等着了。暖阁中非常暖和。王承恩也在,他的身后还有抱着两个大包袱的两个小太监。

    “快点儿,快点儿,”皇帝陛下一进中极殿,就冲着王承恩说道。

    其实不用他吩咐,王承恩就一直在门口张望,一见万岁爷走了过来,他就已经在示意两个小太监打开包袱,将里面的衣服和靴子一件件拿出来了。

    将龙袍脱下,换上一身阔少的打扮之后,再汇合上骆养性,一行人就从东华门出了紫禁城。

    皇帝陛下现在的身份,是一位王爷。至于是哪位王爷……还没想好,反正皇帝陛下的派头,扮演个王爷那是绰绰有余,绝对能把那个胡商任大华唬的一愣一愣的。

    若是任大华非要打听仔细,那……就跟他翻脸,“怎么着,你还不信是不是?王爷这么忙,日理万机,出来见你就是给你偌大的面子,你还疑神疑鬼的,什么玩意儿,不识抬举的东西,我们走……”

    当然了,估计是到不了这一步。

    大明王朝的王爷,不说是多如牛毛,反正几十个是有的。老朱同志别的方面……不好说,几百年之后都还在为此争吵不休,在此不予褒贬了。而他单是为人类的繁衍所做的贡献,阅尽历代皇室,还真鲜有出其右者的。

    据统计,大明王朝二百多年三百年不到,老朱同志的子孙竟然高达十万之数。

    十万,这是一个怎样的数字……一个两个的数……太慢,一千两千的数,也得数到一百。

    若是老朱同志一直活下来,恐怕他自己都无法将每个子孙都叫上名来,何况一个从万里之外而来的胡商。

    那个什么伊格莱西斯,那个任大华他不就是一个胡商吗,只要满足他的要求不就行了吗,打听那么清楚干嘛!届时就以王爷的身份不易泄露为由,保持一种神秘感,应该更真实一些。

    果然,在京城最著名的酒楼盛福林最高级的套间一见面,任大华就认出了这位王爷就是在直营店铺中遇到的那个“销赃”的人,他恍然大悟之后,根本一点儿疑心都没有。

    原来这是位王爷,怪不得派头那么大,谱摆的那样足!原来直营店铺的真正老板就是这个王爷,怪不得能把销赃的生意都做的这么嚣张!换了别人,即便有这个胆量,可不一定有这个能力不是。

    不用任何解释,任大华自己就化解了心中所有的疑问。

    张王李赵四大护卫,门里两个,门外两个,一言不发,肃手而立。

    虽然四大护卫的目光不再专注于室内唯一的外人,可任大华还是感到犹如芒刺在背,显得格外拘谨,以至于菜都上了好几个了,他依然不知招呼客人。

    今天可是任大华主动要求请的客,主人不动筷儿,客人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先开吃的。

    “怎么?任老板……”骆养性一看不是办法,要是一直如此冷场下去,他可撑不了多少工夫。因此他就边说,边用眼睛示意任大华,那意思至少先吃起来,然后慢慢的话题就有了不是。

    按理说,有皇帝陛下在场,骆养性是不敢、也不能就坐的。可事前皇帝陛下竟然也注意到这点小事,特意嘱咐他要有职业精神——演戏的职业精神,今天他不是一个王爷吗,那就像对待一个王爷那样就成了,不必拘泥,免得露了马脚。

    话是这么说,可骆养性还真不敢那么实在,就真的听了皇帝陛下的话。要是让什么御史知道了,还不得参上自己一本。虽然自己眼下圣眷正隆,皇帝陛下自会卫护自己,可自己也不能太不拿皇帝陛下的卫护随便挥霍不是。

    因此,骆养性是不会一屁股就实实在在地坐在椅子上的。他好歹是微弓着身子,以一个近似蹲马步的姿势陪“坐”在旁。他心里老后悔了,就这个姿势,还不如站着呢,这可坚持不了多一会儿,赶紧吃,赶紧散了吧。有什么话,你们俩再找别的地方谈吧,我可绝对再不搀和了。

    “哦,对了,看我,实在是……实在是咱们大明的饮馔太过精美,”经过骆养性的提醒,任大华终于醒悟过来。他一边说着,一边抬手指了指桌上那个硕大的盘子,“令人不忍动箸啊,”

    那是个很大的、方形的盘子,里盛的不过是些萝卜、胡萝卜再杂以些许火腿什么的熟食,但是摆放的形状却恰似一只百鸟朝凤的孔雀。这个凉菜,也就是所谓的看菜,就是可看不可吃的意思。你要非得吃……也可以,只不过你肯定得准备好遭人的白眼就是了。

    到底是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商人,转瞬间就让任大华找到了打破尴尬局面的话题,而且还顺便恭维了一下客人。由此可见,这个任大华也是思维敏捷言语便给的人物。

    其实,这也一点儿都不意外。如果不是心思敏捷八面玲珑的人,根本不会在大明王朝混的像模像样的。

    在任大华刻意的烘托下,席间气氛由此逐渐热烈,话题逐渐增多,宾主之间也逐渐融洽起来。

    其实今天任大华请客的目的,也只是叙一下宾主之宜,建立起牢固关系的基础,表达一下各自的愿望,展望一下合作的美好未来。这次会面,完全属于务虚,所以话题涉及山南海北。任大华又是经历颇丰的,尤其是异域风情,讲来如数家珍。皇帝陛下自然听的如醉如痴,他最需要的,就是对于这个时代的外部世界的真实情况,今日可谓小小的得偿所愿了一番。

    至于双方合作的细节,按照一般的流程,此后还需双方派出各自的副手,进一步的协商,也不敢保证最后就一定能够达成令双方都满意的结局。

    这差不多是一般的商业合作流程,可惜因为目前双方并不在一个层面上,因此接下来的就不可能照着一般的流程、或者规矩来了。

第1卷 第六十六章 不是我干的() 
任大华是个商人,因此他当然知道经商是必须遵守一些规矩的。任大华是个大商人,因此可他也当然没有把这些规矩太当回事儿。因为,所谓的那些规矩,其最大的用处,本来就是用来被打破的,或者是用来玩弄的。

    目前自己面临的是怎样一种局面,任大华心知肚明。要不是自己几乎走投无路,这次大明王朝的京城之行,本来就属于子虚乌有。

    而对方却是一位王爷,竟然是一位王爷。

    任大华虽然在大明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澳门、广州等南方地区度过的,接触的也多是大明的商人,几乎从未与地方官府打过交道。

    他是听说过,大明王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