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哉大明 >

第241部分

大哉大明-第241部分

小说: 大哉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哪芰Γ纱右桓鲇凶盼迤甙偈窒碌钠缴浇诙仁梗辉径当贤虻闹亟屑浠旧厦挥惺裁垂龋挥懈橇粝卵蚪ソ幕帷

    而对于这种状况,不仅李贵和金自点两人没有丝毫信心,内心充满了忐忑,仁祖李倧更是不敢有丝毫的大意。(。。l)

    ————

    说实话,纯粹是因为自己的原因,皇太极悍然置侧翼宁边大都护府的威胁而不顾,采取了大军直逼平壤的策略。因为,皇太极是完全无意“破坏”李倧的既定方针。

    是皇太极强烈的饥渴的感觉,令他不得不采取直逼平壤的大胆策略。

    越过鸭绿江之后,越往朝鲜内部深入,皇太极完全可以想象那种日益加重的恐惧感。

    十万大军,深入别国境内,肯定是四面受敌,而若是再一旦断粮,那种境况……可不是争强斗狠就能化解的。

    别说是路途更加遥远,补给更加的困难,就是路程缩短上那么几倍,补给也同样是困难重重。因为,经过这么一段时间的折腾,后金腹地已经搜刮罄尽,再紧逼的话,恐怕要驱赶活人到前线“劳军”了。

    平壤是朝鲜北部经济和政治的中心,相对于北部其他地区,平壤有更多的人口,当然也就有着更多的粮食和其他资源。可以这么说,占据了平壤府这么一个地方,其“所获”,甚至要比占据了整个朝鲜北部还要巨大。

    这,才是皇太极采取直逼平壤的最根本的原因。

    ————

    发源于长白山南麓的鸭绿江,全长近一千六百里,并且拥有着浑江、虚川江、秃鲁江等多条支流。因此,若是试图在鸭绿江上东岸设置防线以阻止后金的话……尽管后金不善水上事务,可基本上也是不可能的。

    仁祖李倧派李贵镇守平壤,金自点镇守宁边大都护府。

    这两个人,再加上一个李适,三人都是仁祖反正的功臣。

    对于这三位出了大力的功臣,李倧得登大宝之后,肯定是要重重酬佣的。三人都是武人出身,李贵和金自点一个镇守平壤,一个镇守宁边大都护府,都是兵权在握,而李适却只得了个汉城府尹,他的心里不免就很是为自己抱屈。

    其实,这是李适有些不明事理了。

    汉城府尹虽然是个地方职位,没有镇守一方的大将那么威风显赫,可也不是个普通的地方职位。大家也都应该知道,首都地区的行政长官,对于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政权来说,其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李倧任命李适为汉城府尹,基本上就等于把自己一半的身家、甚至性命都交给了他,这是多么大的信任。

    但是,李适却并不认同这个“酬佣”。

    最坏的还不在于李适不认同,或者是因为自己掌控了首都地区的大权,一时膨胀到无以复加的程度,竟然弥生了反叛之心。在仁祖继承朝鲜王位之后不仅,李适就起兵反叛。

    反叛这碗饭也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吃的。仅仅过了三天之后,李适的反叛就被平灭了,他自己也是身首异处。与他同时殒难的,还有他所拥立的、仁祖李倧的叔父兴安君李瑅。

    ————

    后金大军,以代善率领一万兵马为先锋,皇太极亲率由蒙古人和女真人,以及部分强征而来的汉人组成的大部队随后而行。

    代善命鳌拜带领三千人马突击在先锋部队的最前面。

    在察哈尔蒙古林丹汗和大明边军的联合打击下,前次去大明张家口关外接应南来商队的后金巴牙喇,几乎被全歼。鳌拜命大,好不容易辗转逃出。

    说实话,虽然也知道林丹汗并没有彻底覆灭,可也根本没有想到这个黄金家族的丧家犬,竟然还能拥有、或者召集起来数万的人马。如此一来,皇太极又添了一件心事,朝鲜事了之后,恐怕还要料理清楚察哈尔蒙古的事情,才能考虑南下大明。

    林丹汗拥有数万人马,这个消息,就是侥幸逃回的鳌拜提供给皇太极的。

    三千对数万,虽败犹荣,何况还是事先毫无意料的数万人马——这个理由,足以让鳌拜在皇太极面前讨得自己的性命。

    其实,在这个问题上,皇太极也并没有真的就打算将大败而归的鳌拜,以军令处置的。他所要的,也是一个能够饶恕鳌拜的理由。这个理由,与其说是给皇太极自己听的,更重要的是给其他人看的。

    双方力量悬殊,又是事先完全没有意料到,这两个理由,完全可以饶恕鳌拜的失败之罪。

    但是,死罪可以饶过,一百军棍也可以暂且记下,以功抵过却是必须的。皇太极亲自点名,鳌拜为代善先锋的前驱,人马仍然是三千。

    此次出征朝鲜,皇太极还是非常非常的重视,甚至可以说是从未有过的重视。前锋一万、前驱三千兵马,而且全都是清一色的女真精锐,这些都是此前没太有过的事情,因此也足以证明了他的坚决的态度。

452。第452章 给个千户都不换() 
    皇太极对此次出征朝鲜是如此的重视,绝对不是举轻若重,更不是故弄玄虚。'。。l'他的的确确是将这次出征朝鲜,置于了无比重要的地位上,以至于用“此次出征朝鲜的成败,关系到后金生死存亡的命运”来解释,也都丝毫不以为过。

    总而言之,此次出征朝鲜,是只许胜不许败的,因此随同出征的女真人和蒙古人、以及不管其他那些什么人……总之人人都要倾尽全力,人人都不得疏忽大意。

    可是,不管皇太极如何解释,如何强调,跟随后金大军出征的苏布地等蒙古人,心里却是犹如明镜一般……皇太极如此做作,不过是为了掩盖他最真实的目的而已!

    朝鲜军队是如何的一副模样,战斗力是神马的一番景象,别说是女真人,就是蒙古人也不是没有见过,更不是没有交过手……不过,皇太极如此重视,也是情有可原,有着他自己的小算盘。

    因为,若是做为前锋的大贝勒代善所率领的兵力少了,如何能够将发现、或将搜罗出的、朝鲜人的粮食等物资,抢先尽数占据……这可不是一般的时期,女真人和蒙古人对于粮草等物资是何等的渴望,只有他们自己能够亲身感受到。

    若是蒙古人抢先发现、或搜罗出朝鲜人的粮食等物资,恐怕他们是不会轻易交出来的,而为了保持至少是表面上的“兄弟之情”,在这样关键的时候,后金也不会冒着割裂与蒙古人关系的风险,而强行拿走蒙古人的胜利果实。(。。l’)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如皇太极所多次宣扬的那样,以重要性为名,将搜罗、占据朝鲜粮草的主动权,牢牢地掌控在后金自己的手里。

    皇太极的小算盘,蒙古人其实也是看在眼里。可是,苏布地等蒙古人也都想开了。

    即便是蒙古人做为先锋,做为炮灰打下的朝鲜城池,难道其中的粮食等物资也会由蒙古人任意取舍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那么,就不如还是让女真人去做先锋吧,跟随的蒙古人,还是像以前一样,即便他们这些蒙古人冲杀在前,可到时候也未必就能够吃香的喝辣的,多半也是打发些残汤剩饭而已。

    现在这样也挺好,蒙古人觉得自己不冲杀在前,人马的损失自然就会少很多,那么他们的要求也就相应地降低……能够有点儿汤喝就可以了。

    还是先保存实力为重吧!

    反正你皇太极就是再如何霸道,再如何不顾他人的死活,可也总不能让人家饿着肚子跟着你上蹿下跳、东征西讨吧。

    不是有句话嘛,皇帝还不差饿兵嘛。

    可是,他们,苏布地等蒙古人似乎就忘了一点……目前的皇太极,还真就不是一个皇帝。

    ――――

    由杭州奔波数千里,至张家口,然后又伏击了后金派来接应大明南方那些资敌商队的巴牙喇之后,隆兴通商队的一半人员,就马上返回了浙江杭州,继续从事隆兴通的“商业活动”。

    而另外的那一半数人员,也马上收拾行装,千里奔行,由居庸关、喜峰口至山海关,在宁远城稍事休整,并接受了新的任务。然后奔向海边,坐小船到觉华岛登岛,然后又分别登上了两艘大船。

    这两艘大船,已经整装待发多时。他们上船之后,立即扬帆,但是他们却是分道扬镳,并没有朝着一个方向航行。其中,一艘船奔向鸭绿江以南的大同江,然后朔江而上……他们的目的地是平壤,以及平壤北面的宁边大都护府。

    另一艘船,从觉华岛起帆之后,方向虽然也是向东,可也稍微偏向南,绕过了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擦肩而过,然后的航向又稍微偏向北……他们的目的地,就是朝鲜的都城――汉城。

    时间卡的非常准。

    船只在夜间靠岸之后,他们每个人都背起百多斤的硕大背囊,弃船登岸,迅速地隐入了夜色之中。

    到底是经过了残酷的训练,他们也终于明白了,皇帝陛下一直强调的体能训练,对于他们这些执行特殊任务的大明狂飙来说,是何等的重要,要不然,就是这百多斤的背囊压在身上,迈动不了几步,恐怕就要气喘吁吁了……别说是被徙敌人了,就是让他们跑,恐怕也逃不过敌人的魔掌。

    这百多斤的背囊中,可不是可有可无之物。其中,既有维持他们生存的给养,也有杀敌的利器,更有那些皇帝陛下专门为他们精心设计、由刘宗敏和刘敏政等能工巧匠所精心打造的各种小玩意儿。

    可不要小瞧了他们嘴里的这些个小玩意儿,可以这么说,这个时代东西方人类灵感中最耀眼的火花、最先进的思维、最纯熟的打制工艺,都集中体现在他们所谓的小玩意儿上面了。

    这些小玩意儿中,最主要的有两件东西。一件就是小型的日晷,只要有阳光就可以准确地确定时间;在这个时代,对时基本都是看日头,所以能够精确校时,几乎就等于一项高新技术。

    另一件就是有各种刃口和锯齿状的组合刀具。若是平时不用的话,这种组合刀具可以收缩成一个沉甸甸的、方形的盒子,如果不知道机括的话,即便拿在手里,也是无法打开。

    更为珍贵的是,这种组合刀具,都是精钢打造而成。就是刘宗敏和刘敏政这样的顶级技师,打造一套也是需要两天的时间。所耗费的资财,更是令人扼腕瞠目。因此,每一套这种组合刀具的成本自然也是令人乍舌,竟然高达三十辆银子。

    在这个时代,三十两银子,足可以抵得过一名大明边军两三年的军饷了!

    这还只是一套组合刀具的价值,若是将背囊中所有的小玩意儿全都加起来,其价值真的会惊掉很多人的下巴。

    这还只是经济上的考量,若是再加上其中蕴含的科技含量,那就更是无法考量。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这些小玩意儿的价值,甚至都要超过携带者他们自己。而他们的身价,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给个千户都不换!

第453章 以小博大() 
    若是以这种换算方法,只是这一次两艘船运至朝鲜半岛的百余名大明狂飙,几乎就相当于十万大军了!

    这当然是玩笑话。

    但是,在皇帝陛下的眼里,这首批完成训练的四百余名大明狂飙,几乎就等于他的眼珠子,不到万不得已之时,是不会轻易拿出来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至少在皇帝陛下自己的眼里,这百多名大明狂飙的分量,是丝毫不亚于数万军队的。由此也可以看出,对于朝鲜的这场战事,大明王朝的皇帝陛下此次所下的本钱,也是极其丰厚的,绝对不输于正要明火执仗、真刀真枪杀作一团的后金和朝鲜两方的任何一方。

    ――――

    大明王朝派入朝鲜的这“十万大军”,弃船登陆之后,就要分作两处。

    因为在他们之中,只有极少数的十余人,是以大明王朝兵部参军部信使的身份,可以光明正大地行于道路之上,可以抛头露面,可以与朝鲜的地方官府和军方进行公开的接触。

    在朝鲜当局对待后金、或者也是对于大明的态度明朗之前,他们其他的人暂时还不能露面。因为,若是朝鲜当局做出了不利于大明王朝的选项,他们就会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别说是执行接下来的任务了,就是他们的生命恐怕都要受到威胁。因此,在短时间内,他们只能做为暗子潜伏下来。

    因此,登陆朝鲜半岛之后,他们就要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在寻找到此前已经潜入朝鲜半岛的那些同僚之前,他们基本上就要依靠身后的那个硕大的背囊,或者再加上自己生存技巧,来维持自己的生命了。

    在一两个月之前,当皇太极刚刚开始纠集兵力,扬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