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哉大明 >

第242部分

大哉大明-第242部分

小说: 大哉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者再加上自己生存技巧,来维持自己的生命了。

    在一两个月之前,当皇太极刚刚开始纠集兵力,扬言要对东江军进行彻底的打击的时候,已经陆续有些大明的先遣人员,从海上分批陆续登上了朝鲜半岛。

    他们只有几十人,其中要么本人就是朝鲜人,只不过迫于生计、或是干了一些该干不该干的事情,被朝鲜官府列为了要缉拿的案犯,无奈才从家乡朝鲜半岛跑到了辽东,跑到了大明。另外一些人,差不多就是像李成梁那样,祖上是从朝鲜迁居到大明的。

    因此,把他们这些人挑选出来,做为第一批潜入朝鲜之人,就是因为他们在朝鲜还有亲人或故旧,以返乡探亲、求事等等的各种名义,很容易就能够潜伏下来。

    只是,当初他们离开时,多是数年、或是十数年之前的事情了,当他们此次返乡时,环境肯定已经或多或少发生了变化,周围的人群也会有所改变。因此,为了不引起周围人们的注意,进而引起朝鲜官府的警觉,当他们返回朝鲜时,只是随身携带了符合他们身份的或多或少、或奢或俭的行李。而那些属于大明狂飙的、比较显眼的标志性的特有装备,肯定是无法随身携带。

    他们这些人,在出发之前,参军部的人已经把他们要执行的任务,仔仔细细、清清楚楚地讲给了他们听。

    这次的任务,其中有些,对于朝鲜来说,是有着很大很大的破坏性的。因此,参军部的人员,把他们的任务讲解非常细致,并没有刻意隐瞒。讲解完了之后,又问他们能否做到,并且给他们一两天的时间考虑清楚。若是经过仔细考虑之后,他们感到自己做不到,朝廷也并不对他们进行别样的歧视。

    因为登陆朝鲜之后,他们几乎就要各自为战,任务执行的好坏,也几乎完全取决于他们自己的心态。因此,若是不能确定他们能够坚定地执行命令,那还不如及早换将,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为他们未必是有意泄露,可态度若是不坚定的话,言谈举止间就会透露出蛛丝马迹。

    但是,有一点是必须的,若是他们自认无法胜任这项任务,朝廷虽然不会歧视他们,可他们却也暂时不能返回原来的建制,而是要集中起来,参加参军部组织的一次培训,培训的期限,是到这次任务的结束时为止。

    这样做法,是为了不至于提前泄密,因此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但是,令参军部人员、或是也令皇帝陛下感到稍稍有些意外的是,这些挑选出来的人员,在听了详细的解释之后,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坚决表示,自己能够完成此次任务。

    这倒不是他们的觉悟有多高,而是他们都认准了一个道理――若想最后打败后金,这样做是值得的,暂时的牺牲也是必须的。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与以往的类似情形相比,这一次他们感觉自己更像是一个人,而不是被呼来喝去的、没有生命的生命东西一样。

    另外,对于后金的仇恨,也是他们做出这样决定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后金对于朝鲜的鄙视,对于朝鲜人的残酷压榨和迫害,他们大多都曾亲身经历过,因此,只要是对于打败后金有利的事情,他们也都非常乐于接受。

    时间过去一个多月了,他们这些先遣人员,应该已经潜伏了下来。

    ――――

    经过残酷的训练,李成梁的子孙,李庆、李瑞、李庠等人终于咬牙坚持了下来。

    执行了几次任务之后,他们的执行力和忠诚度也是得到了认可。

    而此次深入朝鲜半岛充当信使、以及随后的一系列任务,几乎就是为他们量身定做。

    令李家众位子弟感到尤其自豪的是,这次的任务,是皇帝陛下当面向李庆等三人亲自布置,更为重要的是,这次任务,是以他们李家子弟为主。换句话说,若是此次任务圆满完成,他们李家子弟就当居首功。

    皇帝陛下的话尚未说完,李庆、李瑞和李庠已经将头重重地磕在地上,同时哽咽有声,不能自己。

    皇帝陛下的信任是何等珍贵,李家也已经多少年没有享受这种“待遇”了!

    皇帝陛下给了他们李家机会,这个机会是李家苦待了多少年才盼来的。李家能否重振往日荣耀,能否光耀门楣,就看他们这些人的表现了。

    这个任务,其实是需要付出千辛万苦的,而且其中也还充满了凶险,况且他们的人数毕竟处于绝对的劣势,前后两批人员加在一起,尚且不满两百之数。与皇太极动辄投入的十余万兵力相比,根本就不是一个数量级别。

第454章 坚壁清野() 
    因为王朝内部各种不利因素积重难返,若想有一个比较彻底的改观,即便英明睿智如皇帝陛下者,短时期内恐怕难能如愿。。访问:。。

    因此,以大明目前的境况和实力,也只能与后金形成僵持的局面。而对于后金施加在朝鲜、或者之后很可能也会施加在察哈尔‘蒙’古林丹汗身上的压力,大明暂时也只能采取牵制的办法,尚且无法出动大军予以彻底的阻止。

    因此,对于此次皇太极出动大军,磨刀霍霍向朝鲜,大明王朝首先能够做的,也只能予以善意的提醒。

    李庆等人所承担的信使,就是要完成这样的任务。

    李成梁的祖上是由朝鲜内附辽东,他的名头,是为“镇守辽东总兵官兼太子少保宁远伯”,在朝鲜也都深远的影响。因此,身为李成梁的嫡系子孙,李庆等人是完全有资格承担起沟通大明与朝鲜的重任的。

    但是,有资格,并不意味着有成功的把握。

    李庆等人的任务,首先是要朝鲜仁祖李倧及其朝中大臣认识到,后金的此次出兵,是以将朝鲜所有的粮食等物资搜刮殆尽为最终目的,因此也就意味着他们将要灭绝朝鲜,而不是像之前的那样,仅是满足于签订、或在更为严苛的条件下,威‘逼’朝鲜签订城下之盟。即便有所劫掠,也是有限度的,或是在一定区域内的。

    认识到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只有朝鲜人认识到了这一点,才能在接下来的抵抗后金的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战斗中去。正所谓殊死相搏、不共戴天是也。

    其实,对这种境况的认识,本来最好是由朝鲜人自己看清那是最好。免得大明好心好意派出信使,可朝鲜人却以为,大明是在怂恿、撺掇朝鲜人与后金进行殊死的对抗。

    的确,后金在朝鲜搜刮粮食等物资的失败,肯定对大明王朝是非常有利的。但那是在今后一段时间之后才能够体现出来,而若是对后金的此次出兵毫无准备的话。朝鲜人首先就要遭受灭顶之灾。

    后金是大明和朝鲜共同的敌人,两家共同对敌,才是最好的方法,助人以自助,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况且当后金大举进攻朝鲜时,大明也是开始出兵进攻建昌城的‘蒙’古人,自然是为了牵制‘蒙’古人。牵制后金‘女’真。

    因此,大明也并非是派出了信使刷刷嘴皮子功夫。也并非是口惠而实不至,而是也的确付出了很多。

    可是,一贯软弱的朝鲜,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实在是没有什么把握。

    因为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就意味着朝鲜人要拿出勇气,与后金决一死战。而这种大无畏的民族‘精’神,又是朝鲜始终缺乏的。无数的历史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或许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朝鲜人也始终似乎是故意回避这个问题。直到、兵临城下、屠刀加颈了,他们才惊慌失措起来。

    因此,李庆的第一个任务,就不是那么容易完成。

    好在有着前次的故事,后金有着卑劣的“前科”,所以在这方面似乎不用耗费过多的口舌。

    那次是后金第一次大规模入侵朝鲜,阿敏已经在盟誓上签字了。他还要纵兵掳掠三日……何况如今后金所面临的形势,比那个时候要严峻的多。所以,在经过李庆等人苦口婆心的条分缕析之后,朝鲜当局终于认清了形势,终于开始了全国‘性’的总动员,终于开始了进行全面的坚壁清野运动。

    但是。尽管朝鲜当局认清了这个严酷的形势,可究竟能否在最短时间之内、在尽可能广的范围之内顺利地实行坚壁清野政策,则是一个大大的疑问。

    官府的府库积蓄,肯定是要随着军队而转移。下层的民众中,对这项政策也没有多大的阻力,因为他们本来就身无长物,没有什么可“坚壁清野”的物事。

    最难以接受这项政策的。就是那些城镇中的富煌农村的大小地主,他们是有着一些积蓄,可所谓的自保力量对付一些‘鸡’鸣狗盗、或是小股的‘乱’民尚且可以,若是对上了穷凶极恶的后金部队,他们也只有引颈就戮的份儿。

    若是在和平时期的话,这些城镇中的富煌农村中的大小地主,是可以借助本身和官府的力量,来保护他们的财富的。可是,如今若是动员他们将积蓄实行坚壁清野,他们恐怕就会觉得是有去无回了。

    说实话,他们的这种担心,也并非毫无缘由。而在实际的草果过程中,他们的财富中的一部分、或是相当一部分,都会被分散给周围的穷苦之人。因此,他们的损失是在所难免的。

    但是,这样的损失,总比送给后金要强着千万倍吧!

    最为关键的是,如今后金的大军毕竟尚未杀到他们的家‘门’口,血淋淋的屠刀也尚未横架在他们的脖子上,在这样的情况下,单单凭借着三言两语,就想让他们乖乖地将他们积攒起来的财富拱手相让(他们肯定就是这样认为)……这,这让他们听到耳中,绝对是以为在跟他们开玩笑呢!

    这样的人,不是很多,但也不在少数,而且每个地方、每个城镇和乡村,几乎都会有类似的存在。

    若是一个一个地去做工作……不只是时间根本来不及,恐怕越是对他们好言好语,他们或许会更加的有恃无恐,会更加的难以说动。

    而朝鲜仁祖虽然也是向全朝鲜发布了命令,可总得要各级地方官府的大力推动,庶几这些政策才能全面施行起来。而众所周知的是,凡是地方官府,几乎都是与地方上的富焕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指望他们大力推动坚壁清野,无异于与虎谋皮,肯定是处处掣肘。

    如此,已经分批潜入朝鲜半岛的那些大明狂飙,就有了用武之地。

    不是有些地主富户的库房积攒过于丰盈,数年、甚至十数年都吃用不尽,让他们散财,基本上就等于是要他们的命吗!那好,你就等着吧,若是连这些人都治不了,岂不是辱没了大明狂飙的名声了吗!

    等着吧,会有办法的。

第455章 赶死队() 
    除了李庆等十数人,一踏上朝鲜半岛,就可以表‘露’出大明信使的身份,其他的大明狂飙却是隐匿了行踪的。……

    而且隐匿了行踪的,也并不只是他们这一些人。

    他们之所以“潜入”朝鲜半岛,本来为的是一旦朝鲜当局执‘迷’不悟,不接受大明的忠告,完全以一副懵懂无知的面目来应对后金的入侵,势必会使后金大有收获,进而使大明对后金的坚壁清野缺失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若是这种现象,当然会使大明的整个坚壁清野政策大打折扣。而一旦让后金度过眼前的这道难关,至少会使他们再延续数年时光的猖狂,因此也当然是大明要极力避免出现的。

    可是,朝鲜是如此重要的一环,肯定不会完全寄托在李庆等人的三寸不烂之舌上。若是万一劳而无功,大明却没有后手,或即便还有巧妙的后手,却因为时间问题,无法及时展布,那也是足以令人扼腕的事情。

    实际上,与李庆等人一起登陆朝鲜半岛、并且隐匿了行踪的那些人,以及在更早些时候分散潜入朝鲜半岛的那些人,就是大明准备的后手。

    若是朝鲜当局执‘迷’不悟,那些潜藏于暗处的大明狂飙们,就可以按照参军部事先的布置,撇开朝鲜当局而“自行其是”了。

    他们的任务或目的,就是想尽任何办法,也要将后金的如意算盘彻底打破。在这个过程中,肯定是要对朝鲜现有的秩序和社会财富进行一些“必要的”重新分配、甚至是破坏,因此一旦施行起来,他们所面临的环境恐怕会非常的恶劣,甚至演变成一场殊死的搏斗也并不意外。(。。l)

    如今朝鲜当局接受了大明的忠告,针对后金的入侵,也下令了全国实行坚壁清野对策,因此,本来做为暗子的那些大明狂飙们,就可以由地下解脱出来,进行一些公开、或半公开的活动了。

    如若哪家城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