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哉大明 >

第240部分

大哉大明-第240部分

小说: 大哉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上述的一个恶果之外,这件事情也在光海君的心里造成了巨大的阴影。(。。l’)

    李珲即位为朝鲜国王之后,或许是因为恼怒无从发泄,神经就有些不太正常,行为就有些乖戾……按照朝鲜官方史书的说法,是“昏乱日甚,幽废母后,屠兄杀弟”。

    这种表现,当真可以用“丧心病狂”、“泯灭人伦”来形容了。

    从事实来看,后两条倒也确实,并非完全的恶意杜撰。李珲即位后不久,即宣布仁穆王后(就是他爹宣祖的大老婆)为废妃,囚禁在西宫(庆云宫)内,自己则搬到新修复的昌德宫(东阙)去住。而对其王位威胁最大的两个人——其同母兄宣祖长子临海君,和年仅两岁的弟弟,宣祖嫡子永昌大君,则分别于一六零九年和一六一四年被害。

    实际上,除了对待自己的骨肉亲人,或者是对于有可能影响自己即位的那几个人,光海君李珲有着“急欲除之而后快”的偏执心理,但是其他方面,他的表现还算是正常。自即位起,他也曾励精图治,对内实行改革,为稳定民生而努力。而迫于国力的式微,对外则实行双向外交,争取实际利益,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他颁布大同法,免除没有土地的人民向国家交纳粮食,从此只有地主才必须向政府缴纳粮食。由此可见,大同法是一项救济贫民的革新法案。

    但是,因为有着“得位不正”的“隐疾”,光海君李珲的朝鲜国王之旅,并没有得到“善终”。

    下面发生的事情,就是所谓的“仁祖反正”了。

    天启三年(公元一六二三年,光海君十五年,朝鲜仁祖元年)春天,在李珲左右任事的亲侄、绫阳君李倧,见李珲身患疾病,于是令心腹陪臣商议对策。有人建议,将西人党的平山节度使李贵所教练的兵马五百人,调入京城“防御”。

    同年三月十二日,朝鲜发生宫廷政变。李贵、李适、金自点等人,在仁穆王后和新崛起的南人党势力的协助下,召集军队在绫阳君(后来的仁祖)的别墅内会合。

    当晚,仁穆王后手下在庆云宫内举火为号,李倧率领李贵等人以救火为号打入庆云宫,发动宫廷政变,将李珲绑缚,押到仁穆王后面前接受训斥,然后宣布废黜其王位。

    此次政变,史称为“仁祖反正”。

    宫廷政变后的第二天,即三月十三日晨,二十八岁的绫阳君李倧即位于庆云宫之别堂,是为朝鲜李朝仁祖。

    朝鲜仁祖李倧(一六二三年至一六四九年在位),字和伯,号松窓。李氏朝鲜第十六代君主,庙号仁祖,谥号宪文烈武明肃纯孝大王。

    令本人稍稍有些疑惑的是,朝鲜仁祖的得登大宝,几于篡位。而史书也未见李倧如何请求大明王朝的册封,也未表明大明王朝熹宗皇帝陛下朱由校,对于李倧几近篡位的行为是如何的反应,这实在是不可捉摸之处。

    ————

    不管是“得位不正”,还是涉嫌“篡位”,对于外敌的入侵,后来的仁祖也与前任、或者与朝鲜历任国王有着一脉相承的“行为规范”——在得到后金大军南下、定州失守的消息,仁祖惊恐万状。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将后妃送到江华岛避难,以为自己下一步的行动准备好了归宿。

    有这样的“主子”,“臣下”是如何的表现也就不难猜测了。

    朝鲜将士无心恋战,几乎一触即溃。阿敏所部乘胜前进,势如破竹,很快就先后攻占了安州、平壤,至中和乃停止前进,安营扎寨下来。因为,此时仁祖也已经循着老婆孩子的足迹,逃往了江华岛,并命使臣到后金营中投书求和。

    双方经过一个多月的谈判,朝鲜迫于后金的军事压力,基本上答应了后金提出的入质纳贡、去明年号、结盟宣、约为兄弟之国等要求,惟有永绝明朝一条不同意。

    最后阿敏让步,向朝鲜表示“不必强要”。同年三月初三,仁祖率领群臣和后金代表南木太等八大臣在江华岛焚书盟誓。虽然阿敏在盟誓上署名了,但是对朝鲜誓文不满意,便令八旗将士分兵掳掠三日,使朝鲜京畿道海边一带“尽成空壤”。

    随后后金撤军到平壤,就奉皇太极命令不再后撤,扬言“大同江以西,不可复还”,又逼迫朝鲜签订了平壤誓约,其中包括在中江、会宁开市、索还后金逃人、追增贡物等等条款和事宜。

    这次后金的入侵,在朝鲜历史上被称为“丁卯胡乱”或者“丁卯虏乱”。

    丁卯胡乱之后,后金和朝鲜虽然“约为兄弟”,但这种盟约肯定不会那么的“和睦”。本来嘛,这种刀枪威逼之下达成的所谓“盟誓”,向来就没有和睦的可能。

第450章 老奸巨猾的皇太极() 
    后金军一退,朝鲜马上向大明王朝“疏奏被兵情节”,就是向那个自己遭受屈辱时袖手旁观、而又貌似庞然大物般的老主人哭诉自己被那个强人痛扁的经过,兼以表明自己与那个强人,虽然同‘床’共枕了一下下,可那完全是出于被‘逼’无奈,根本毫无快*感可言。。访问:。。后金行径,与强*‘奸’一般无二。

    而此时的大明王朝,掌舵人已经换成了那位具有“专业水准”的“业余木匠”。而由于大明王朝皇帝陛下过于专注于他所钟爱的专业,因此心态自然是非常的“平和”。

    大明王朝在答诏中,对朝鲜被迫与后金媾和的行为表示谅解,同时表彰朝鲜“君臣大义,皎然日星”。其实,这也是无奈,小弟被别人痛扁,自己这个名义上的大哥无力找回场子,也只能对小弟的“屈从”表示谅解了。

    而在此后与后金的‘交’往中,朝鲜也的确多次表现出厌恶、不情愿的情绪。

    边境开市,被朝鲜以边地残破、百姓乏食为由一再拖延,定期‘交’纳的贡物,朝鲜也找一切机会削减其数额。

    这种种行为,都是后金皇太极无法忍受的。

    因此,此次皇太极大兵指向朝鲜,也并非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他早就打定了主意,一定要借这个机会,将朝鲜彻底打怕,如此今后不仅可以予取予求,而且也让后金再无后顾之忧。

    ————

    后金大军跨过鸭绿江之后,就进入了朝鲜。

    鸭绿江的东侧,就是朝鲜境内了。(。。l)

    沿着鸭绿江,分布着咸镜道和平安道。

    北边是咸镜道,中间一条线分为咸镜南道和咸镜北道。南面就是平安道,中间也有一条线,将其分为平安东道和平安西道。

    咸镜南道和咸镜北道多是苦寒之地,物产不是多么丰盛,皇太极自然没有多大的兴趣。

    平安东道设有宁边大都护府,是朝鲜境内距离鸭绿江最近的一处军事重镇。如今后金大军剑及履及,朝鲜李氏仁祖也似乎早已得到了风声,调集了咸镜南、北道的兵力,向宁边大都护府集结。

    平安西道境内,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大城,那就是平壤。

    平壤是朝鲜北部的经济和政治的中心,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它所处的位置,也正好与宁边大都护府遥相呼应,扼守着朝鲜西向的‘门’户。

    后金大军压境,平安东西道的兵力,自然也要向宁边大都护府东南方向的平壤府集结。

    经过名人的指点之后,朝鲜人终于接受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后金皇太极气势汹汹杀奔而来的目的,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要捋清以前的一些“恩怨”,其实他最主要的真实意图,无非就是粮草。

    朝鲜仁祖李倧,脑筋不算是多么的不开窍,他也知道后金一直在觊觎朝鲜的粮草,以前是“索求贡物”,现在是直接动手“自‘肥’”。类似的事情也并非没有发生过,几年前阿敏在京畿道附近的那次“几成空壤”的“杰作”,仁祖李倧也都还记忆犹新。

    只是最近后金皇太极刚刚与大明在宁远城发生了‘激’战,如今才过了这么点时间,皇太极就这么的亟不可待?!

    大明派人从海上送去消息时,李倧起初还有些不太相信。

    其实,李倧对后金面临的麻烦局面,也是多有耳闻。对于大明送来的消息,一开始他只是“下意识地”不去相信,因为他实在不想刚刚有所恢复的朝鲜,再次遭受残暴的蹂躏。

    可再怎么有意回避,也终究不能阻止事情的发生。

    李倧犹豫了几天之后,终于从幻想中跳出,接受了大明的忠告,也接受了大明提供的坚壁清野的建议。

    在李倧的心里,最好的结果,自然是御敌于国‘门’之外。因此,李倧一方面在朝鲜南部比较富庶的京畿道、江原道、庆尚道、忠清道和全罗道等地,下令进行全面的坚壁清野。若有逡巡瞻顾者,以涉嫌资敌论处。

    另一方面也调集了一些兵力,屯集在宁边大都护府附近,第一是要在朝鲜北部最重要的城市平壤的前面设置一道屏障,第二,若是实在不行,就将宁边大都护府和平壤一起做为一道屏障,把后金与朝鲜南部各富庶地区隔绝开来。

    李倧的用意十分明显——能够阻击后金的入侵那是最好,若是不能,也可以为南部各地的坚壁清野争取一些时间。

    ————

    李倧打的什么主意,老‘奸’巨猾的皇太极没有看不透的道理。

    老‘奸’巨猾之所谓,就是不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能够直接看到事情的本质。皇太极率军度过鸭绿江之后,对于集兵数万的宁边大都护府视而不见,直接挥军向平壤‘逼’近。

    朝鲜仁祖李倧得报,一下子慌了手脚。

    宁边大都护府集结了数万的兵力,几乎将咸镜南北道的青壮搜刮殆尽,就是等着后金来攻。可是皇太极偏偏置之不理,竟然挥军直‘逼’平壤。

    平壤虽然也是将附近的青壮搜刮殆尽,凑集了数万的兵力,可李倧的真实意图,却没有想过这么早就与后金碰面。他的想法,是借着宁边大都护府这数万兵力,希望阻挡一下后金,消耗掉后金的一些兵力,磨损一下后金的锐气,即使这数万的兵力全部牺牲掉,也算是为平壤争取了一些时间,后金推进到平壤时,士气也不会那么高涨、不会那么强盛了。

    但是,没想到让皇太极这么轻巧的一‘弄’,宁边大都护府那里的一切,一下子就等于了无用功。

    是的,当后金度过鸭绿江直‘逼’平壤的时候,理论上屯集在宁边大都护府的数万兵力,是可以从侧面、或者后面袭击、‘骚’扰后金部队的。

    可惜的是,之所以说是“理论上”、或者说“理论上”的另外一种含义,就是在现实中不太“可能”。

    因为屯集在宁边大都护府的兵力虽然有数万,可真正经过一定训练的人员,在其中只占很少的比例,往大里说,数量也就是近万,其他的基本上都是刚刚丢下锄头的农人。

    这些人根本没有上过战场,组织‘性’和纪律‘性’,以及战斗的经验和技巧基本等于无。若是做为守城来用,庶几可以勉强支撑,但若是做为出城野战,甚至进击敌军的部队,恐怕就难以胜任了……甚至,别说是攻击敌军了,面对后金骑兵凌厉的冲击能够保持住不瞬间崩溃就是万幸了。

    。。。q

451。第451章 大兵压境() 
    临时拼凑起来的军队(之所以将他们称之为军队,完全是出于道义上的原因)是没有多少战斗力的,不管是朝鲜人还是后金,对此都是心知肚明。'。。l'

    也别说是他们这些乌合之众了,就算是朝鲜的那些经过了一定训练的所谓正规军,能够敢于与后金对冲的,能够抵挡住后金骑兵冲击的,又能够有多少?!

    因此,屯集在宁边大都护府的数万兵力,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是绝对不敢放出城来的。

    可接下来就有另一个问题了:这数万的人员,聚集到一起,若是不能善加安抚,也并非没有自己窝里乱的可能!因此,在这两处储备一些粮草就是必须的了……至少得让他们吃饱肚子吧!

    而李贵和金自点两人,完全是从龙之功、是因为“拥戴”才飞上了高枝儿、才成为镇守一方、麾下拥有数千、数万兵马的“重将”。而他们自己而言,在仁祖反正之前,他们也只不过是平山节度使之类的小角色,手下的兵也不过是五七百,一下子交给他数万兵马,对他们的驾驭能力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不能否认他们两人有着成为不世名将的潜质,因为及时搭上了仁祖的便车、抱上了李倧的大腿,也似乎可以肯定他们有着超出常人的审时度势的能力,可从一个有着五七百手下的平山节度使,一跃而为拥兵数千上万的重将,而中间基本上没有什么过度,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