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明末去当兵 >

第215部分

回到明末去当兵-第215部分

小说: 回到明末去当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传庭借这个机会把这次西流河战役的情况详细说了一遍,大赞林毅的功勋,说自己今后恐怕不能再侍奉皇上了,他要请辞养病,推荐林毅接替己任,并把他在路上写好的奏折拿出来,呈给崇祯。

    崇祯皇上也非常感动,看到孙传庭骨瘦如柴,病入膏肓,还为他荐贤举能,想着他的江山社稷,因此崇祯皇上当场就准奏了,准许他辞官一心养病,加封他为光禄大夫,重修府院,并专门派了两名御医,住到孙传庭的府上,专门负责为孙传庭诊治。

    孙传庭感激涕零,谢恩不止。

    崇祯皇上回到宫中,几日之后噩耗传来,孙传庭归天了。

    崇祯皇上大哭,大明痛失一柱。追封他为忠义大将军,传下圣旨以侯爵的规格下葬,然后带着文武百官亲自致悼词。

    光这事折腾了一个多月。

    这个时候西边战报传来,李自成杀出商洛山,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占领了安康、潼关和渭南等陕西南部和东部大片地区,直接威胁到了西安府和延安府,这些地方的明朝官员,挂印封金闻风而逃,有些甚至开门迎贼直接投降了,陕西各地求救的文书,像雪片一样飞到了崇祯皇帝的龙书案上。

    崇祯皇帝勃然大怒,拍案而起,立即下了一道旨意,加封林毅为督师,总督天下兵马,挂兵部尚书衔,赐尚方宝剑,立即开赴陕西,剿贼荡寇。

    旨意刷好之后,兵部主事李文海为天使官,带着这道旨意,一彪人马出了京师往河南而来……

第292章 李自成称帝() 
林毅让张华护送走了孙传庭,心里轻松下来,于情于理,这也算对得起他了。

    接下来的日子林毅就开始忙了,这次大战役一日三捷,很多战后事宜都还没有处理,战场还没有清扫,尸体还没有掩埋,伤病号还得救治,更重要的是战利品和俘虏。

    全军上下几万人马,整整忙了一个月。这几处战场光掩埋尸体就用了五六天,救治伤员自不必说,清点战利品入库又忙了好几天。

    然后是处理俘虏的事。

    这几仗光俘虏李自成的人马超过了4万。

    对这4万多人,林毅按照以往的政策,分类进行收编处理,该教育释放的教育释放,该收编的收编,经过一定的程序编入林毅队伍的有2万多人。

    再加上孙传庭给他的4000多秦军,林毅现在的人马已经突破了10万,是直接归他指挥的,一点水分没有的,实实在在的数量。

    然而这一战最重要的结果,是林毅得到了孙传庭的4000多名秦军,这些小伙子们营养跟上来之后,早就生龙活虎了。

    林毅为了感念孙传庭的恩德,把他这4000多人马独立编成一个营,并且起名为无敌营。这个无敌当然是孙传庭的外号,以示纪念和敬重,并没有贬低其他营兵将的意思。

    整编完成之后,林毅就地整训人马。一下子增加了这么多军队,必须得消化消化,就像吃东西一样,光吃到肚里还不行,须得经过消化吸收才能把它变成自己的能量。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军纪,这也是其他人的队伍与林毅的队伍最大的不同之处。既然现在被林毅收编了,当然得按照林毅的军队纪律执行。

    作为后世的一个特种兵,他当然知道军队纪律的重要性,这是军队的灵魂,是战斗力的保障。

    一支队伍战斗力可以差一些,但是纪律不能差。战斗力差了,可以通过锻炼来提高。但是纪律差的就是土匪,尤其是在这乱世。

    又经过十几天的整顿,新加入来的这些人马,无论是秦军还是李自成的人马,在纪律上都完成了到林毅的人马的转变。

    这一天林毅正在练刀,各营正在操练人马,包括女营。

    突然圣旨到了。林毅赶紧把天使官李文海接进了营中。

    一见面扑嗵一声,李文海先给林毅跪下了,把林毅吓了一跳。

    李文海好歹是兵部主事,而且现在他是天使官,天使官传旨,代表的是皇上亲临,哪有天使官抱着圣旨给接旨人下跪的,唱的这是哪一出?

    “李大人,你这是?”

    不只是林毅不解,在场的众将也都懵了。

    “林大人,接旨之后您就知道了。”

    李文海对林毅行使完了跪拜大礼,然后开始宣读圣旨,林毅排摆的香案,跪倒接旨。

    李文海展开圣旨,高声宣读。这道旨意崇祯皇帝,首先是褒扬了林毅西流河战役的功勋,接着加封林毅为督师,挂兵部尚书衔,又赐给他尚方宝剑,让他总督天下兵马,立即起兵到陕西讨贼。

    等听完这道旨意,林毅才明白了李文海为什么刚才先给自己行礼。

    他这是先私后公,先拜见自己的上级。李文海是兵部主事,对林毅这个兵部尚书,当然得用对待上级的大礼参拜之。

    李文海把旨意宣读完之后,把圣旨合起来,恭恭敬敬的递给了林毅,然后向林毅道喜,众将也都道喜。

    在大明督师的官可真是不小了,官居一品,有尚方宝剑,总督天下兵马,再加上太子太师,林毅现在可不再是一个总兵官了。用权倾朝野来形容,一点儿也不为过,就是内阁首辅,也得对他敬畏三分。

    但是还是那句话,林毅对荣誉看得很淡,尤其是这种末代王朝的荣誉,那不过是一时的荣宠。

    按照原来的历史发展,再有三四个月,大明朝就完蛋了,到那时官再大有什么用?身为大明的军人,他现在关心的是大明朝的万千生灵。

    他的内心深处,别人当然不能理解。

    林毅当即表示一定按旨意而行。

    紧接着李文海带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那就是前任的督师大人孙传庭数日之前已经归天了。

    林毅得到这个消息后,非常沉痛,冲北京的方向拜了三拜,默默的悼念孙大人一路走好,自己一定会不负所望,带好他的几千秦军将士,为国报效。

    李文海在这住了两天,回京复命去了。

    小颖和哲哲都建议林毅赶紧调兵遣将。

    因为现在林毅可以调动天下兵马了,他现在有10万兵马也不算多,再从其他部队调个十万二十万的,兵力就更足了,对贼人也是个威慑,倘若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岂不更好?

    林毅一笑,总督天下兵马说的好听,现在有实力的就是山海关的吴三桂,再就是武汉的左良玉,像什么刘泽清黄得功高杰刘良佐,你还真没有把他们摆在眼里。

    但是吴三桂和左良玉能听他调度吗?根本不用费那事了。

    还好林毅现在手中有10万大军,可以指哪儿打哪儿了。因此林毅抱着天子剑,挂着兵部尚书的名,编外的军将他一兵一卒也没有调动。

    只是让附近的地方官跟他筹备粮草。准备了几天之后,打算起兵兵发陕西。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下起了鹅毛大雪。这是已经到了1643年的11月份,在几百年前的明末,这个时候,河南和陕西已经进入了天寒地冻的冬季,第一场大雪飘下来了。

    接下来天寒地冻大雪封山,根本没有办法行军打仗了。

    林毅一看,没有办法这是天意,崇祯皇帝再着急也不行,人算不如天算,必须得等到明年开春才能够打仗。

    到明年开春,也就是1644年的三四月份,那岂不正是李自成在山西称帝之后打进北京的时间吗?

    看来崇祯皇上吊死在煤山这一劫是躲不过去了。

    到明年开春,按照崇祯皇上的旨意,他得从河南打往陕西,而李自成人马肯定从陕西打到北京。

    看来这个历史宿命是躲不过去了。

    自己有心回防京城,挽救崇祯,挽救大明,但是没有旨意,他这个督师也不敢擅自行动。

    后来又一想到崇祯,算了,林毅也不再努力与天斗了。

    就这样,林毅在原地休兵歇马,开始过冬,三个月之后,也就是到了1644年的2月份,仍然是天寒地冻。

    这时传来了陕西的消息,李自成攻下了西安府和延安府占领了整个陕西,手下兵马超过30万。并且于一月在西安府称帝,建立了大顺政权。

    现在天刚刚暖和,也就是刚刚进入阴历的2月份,李自成派出两路大军,进攻大明。

    一路兵出潼关,另一路兵出朔州,一南一北20多万人马,像两把尖刀,直插大明的京师而来。

    别看中间隔着一个山西省,但是大明朝的旧官员和兵将闻风丧胆,死走逃亡,投降的不计其数,李自成的人马势如破竹,以摧枯拉朽之势没出一个月就过了山西。

    崇祯皇上得报之后吓坏了,立即调兵遣将守卫京师。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林毅,令人立即用12道金牌把林毅招回来。

    此时的林毅带着10万人马正走在迎击李自成南路人马的路上。他的副将祖克勇带着荆州的1万人马,带了2000的新式火枪,装备了林毅的卫队营。

    此时林毅这10万人马兵强马壮,但是他们没长翅膀,距离李自成的人马还有几百里地,便一连接到了12道金牌。

    林毅只好改变路线,兵发京师。

第293章 崇祯死,大明未亡() 
面对咄咄逼人的李自成的大军,崇祯皇帝下12道金牌急召林毅入卫京畿。

    12道金牌令下去之后,提督东厂的大太监曹化淳跪倒在地,“皇爷,林毅在外征战多年,每一次胜仗他都恩化俘虏,收编为己有,据说手下的人马现在已经超过了10万,而且此人放荡不羁,反对过朝廷,让他守卫京师,万一他有不臣之心当如何?”

    曹化淳这番话正说到崇祯皇帝的心窝里了。崇祯皇上最大的心病就是,既想用人,又怀疑人。

    曹化淳说的太对了,林毅万一再反他,如何是好?他心里早有这样的阴影,这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现在无人堪此重任。

    曹化淳这么一说,崇祯皇帝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那你说朕当如何?”

    “皇爷圣明,依奴婢之见,应该再下一道旨意,林毅的人马守卫京畿可以,但绝不能深入京师重地。另外可再调一支人马也来守卫京畿,以制衡林毅。”

    “哪里还有兵马可调,谁堪当此重任?”

    “皇爷,您怎么忘了?那就是驻守山海关的吴三桂啊。吴三桂现在有雄兵5万,听说他私下里和林毅不睦,而且他对皇上忠心耿耿。”

    崇祯皇帝听到这里,心里的疙瘩解开了。对呀,朕怎么把他忘了?

    从宁远总兵到山海关总兵,当年松锦会战,各路总兵都打了败仗,而唯有他傲立群雄。他的舅舅祖大寿,虽然投降了鞑子,但是他的父亲还在京师为官,说他忠心耿耿,崇祯皇帝深信不疑。

    崇祯皇上立即用拟了两道旨意,一道是送给林毅的,另一道旨意是送给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加封他为平西伯,急令他带兵入卫京畿。

    这两道旨意送出去,崇祯皇帝心里觉得舒坦多了。

    但是这样的舒坦日子,没过五天,崇祯皇上又愁眉不展了。原因是李自成的两路人马,已经逼近了京师。

    北路军在刘宗敏的带领下,拿下了居庸关,取下了昌平,昌平是北京的北大门。

    南路军在李自成的亲自带领下,已经公下了保定。而此时林毅的人马和吴三桂的人马却迟迟没有踪影。

    崇祯皇上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大明朝朝野震动,人心惶惶。北京城外的州城府县,老百姓开始逃难,当官的开始逃跑,这些当兵的当然也跟着跑,不管是老百姓当官的还是当兵的,大都往李自成的队伍中跑。

    又两日,李自成两路大军在北京城外会师了,30多万人马把北京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李自成来时只带了20多万人马,在一路上攻关夺寨,伤亡的人马也不算少,但是打到北京城下以后,他的人马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急剧增加。

    北京城下,李自成横刀立马,让崇祯城头对话。

    李自成提出了一个条件,那就是你在北京当你的大明皇帝,我在西安当我的大顺帝王,我们井水不犯河水,和平共处,谁也不征伐谁,一解百姓的刀兵之苦。

    就这一个条件,只要你崇祯皇上答应了,我李自成就立刻退兵。

    崇祯皇上一听,什么?你想搞国中之国,这怎么可能?我大明泱泱大国近300载,朕贵为一国之君,岂能和你一个贼头讨价还价?不准!

    崇祯皇上断然拒绝。

    “开炮攻城!”李自成悍然下令。

    炮声轰鸣,几十万大军驾着云梯蜂拥而来。

    崇祯皇上带着文武百官,包括太监在内亲自守城,他还拿起了三眼火铳,发誓要与北京城共存亡。

    但是抛开北京城的老百姓不说,手下的文武百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