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蜀汉帝国 >

第58部分

三国之蜀汉帝国-第58部分

小说: 三国之蜀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末将有奏”就在刘备正要决定北伐路线时,这时诸葛乔站了出来。

第一百一十三章 子午奇谋 二() 
子午奇谋

    诸葛乔见众将都没有魏延的战略,刘备也即将拍板做定夺;似乎一切都很明显了一般,众将心中也默认了北伐走祁山大道而攻取陇右之地。

    只是在这时诸葛乔却站在了魏延的身旁,众将皆众目睽睽的盯着他;

    “伯松,有何事奏!”看着诸葛乔站了出来,刘备惊讶的问道。

    诸葛亮也盯着诸葛乔直看,揣摩着他会提出怎样的战略;魏延则更是好奇的盯着诸葛乔,心中肯定已经默念千遍希望诸葛乔是自己的,因为诸葛乔虽然年幼,但是在军旅之中还是具有一定的分量。

    “陛下,末将认为魏将军的子午奇谋可行,末将请命与魏将军同行,共袭长安陛下恩准”诸葛乔沉声应道,表情也如同魏延一般异常的镇定。

    原本已经决定的北伐路线,在这一刻刘备却迟疑了,因为诸葛乔给了他太多的新意他对诸葛乔似乎已经产生了一种依赖,但是这一次却不同于之前。

    这一次是丞相诸葛亮,刘备最为信奈的人所提出的战略;刘备开始犹豫了,并将目光转向了诸葛亮,似乎在说‘你儿子反对你,你是不是该争辩一下’。

    盯着刘备的眼神,诸葛亮立马就会意了,其实诸葛亮也没有想到自己很久未见的儿子,一出现居然会跟自己这个老子唱反调;“哈哈,骠姚校尉此言差矣,子午谷变数太多,曹魏只需要一千士卒便可以至我军于死路;即使能够走出子午谷,之后便是关中平原,不知骠姚校尉如何藏身于平原之中,而进攻长安城”诸葛亮笑道,而言语之中似乎也带有几丝嘲讽的意味。

    “丞相,延早已想到妙计;我军可携带百姓服装,将大军分散开来,白日里躲藏,夜里急行军,只需三日便可以到达长安城下”魏延急忙回应道。

    “也罢,即使你能行军至长安城下,五千步卒又怎能攻取高城长安”诸葛亮不依不饶问道。

    “丞相以为,若是我的大军夜里突然围攻毫无防备的长安城,加之陛下大军正在陇西与曹魏决战,那么城内的守城兵马又会怎样看待城外突然而至的大军”魏延争辩道。

    “若是你能攻占长安城,那你又如何抵挡住各路曹魏大军的围攻”

    “末将,已力破之”魏延咬了咬牙狠狠的说道。

    “你真当认为曹魏没有能人,只有一个环节没有把握好,大军就将全军覆灭,你能担当起这个军令吗”诸葛亮眉锋微微皱起,严峻的说道。

    话音刚刚落下,众将都将目光转向了魏延,注视着他接下来会不会僵持;毕竟若是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能够拿下长安城,那么整个战局将会得到翻天覆地的改变,主动权就将由蜀汉掌握。

    “敢问丞相,汉、魏两国相比之下国力如何”诸葛乔见魏延败下阵来,自己立马又补了上去,好像要证明诸葛亮舌辩的能力。

    “汉室十三州,曹魏占据十州之地,而汉只有益州一州兼荆州三郡,国力自然无法比拟”诸葛亮没有多想,缓缓的答道;他也好奇诸葛乔会引用什么计策来说服自己。

    “既然曹魏国力强于我,那我军又为何一定要与之硬抗,即使胜想必也是惨胜,何不出奇制胜,或许可以占据优势”诸葛乔接着魏延争辩着。

    诸葛亮摇了摇头“大军北伐路线陛下已经有所定夺,又何须你再多言”

    “陛下,末将甘愿立下军令状,协助魏将军奇袭长安城,若长安城不破,可斩末将头颅”诸葛乔见无法说服自己的父亲,索性心一横,向刘备立下军令状。

    诸葛乔下跪的那一刻似乎的人都蓦然怔了怔,魏延死死的盯着跪在地上的诸葛乔,表情异常的复杂,他不知道为何自己未曾谋面的人,会如此帮助自己,甚至敢立下军令状,扪心自问就是自己也不敢下这样的赌注。

    不过,此时的情况似乎不同于之前,有着诸葛乔拿出性命的相助,魏延也颤动了;“陛下,末将也甘愿立下军令状,取不下长安城,可斩末将头颅谢罪”魏延沉沉的跪下了膝盖,义正言辞的向刘备请命道。

    只是这一刻却把的争端抛向了刘备,的人也着他的回应,毕竟他才是最后的决定者。

    看着此时跪在地上的二人,刘备的心里也很不是滋味;一个是自己亲信的一方镇守大将,一个是自己骠姚校尉;只是还有一个却是自己最信赖的人、也最可靠的人。在这三个人之中刘备不停思量着,走不走子午谷其实刘备在内心深处一直着魏延,长安于他而言,可谓是先祖定都所在,取长安也等于完成了毕生的心愿,对于一个六十有二的人来说,已经不敢再期盼收复整个汉室江山。

    若是走祁山大道只能占据陇西、收复西凉、平定诸戎、在与曹魏相持;只是这样不知道又会消磨多少时日,自己又还能在世否;或许这已经是自己最后一次征战了,若是还不能坐进长安城,那么自己征战一生,到头来又有什么建树呢。刘备沉思着。

    “朕意:加封汉中太守魏延为平北将军,领军一万,于大军之后出子午谷、袭长安城,诸葛乔随军出征”刘备用几乎颤抖的声音宣布着任命。

    诸葛亮直直的望着刘备,似乎不敢相信刚刚的军令是刘备下达的,毕竟在此之前已经同刘备商讨了行军路线以及随行将军,这一刻却突然改变了之前的战略。

    看似只是多了子午谷这一支奇兵,其实已经改变了整个战局的布局,因为在之前诸葛亮的方案只是涉及了陇西战局,但是现在却必须得考虑关中地区,若是魏延一旦有机会得手长安城,魏军必然全军后撤救援长安,蜀汉大军必将朝长安开进,之前的战略也将付诸于水,转而将战场转移到了关中之地,也让曹魏形成东西夹击之势。

第一百一十四章 汉中誓师() 
汉中誓师

    “末将领命”魏延与诸葛乔齐声应道,只留下诸葛亮一脸无奈的神情,却又无可奈何。

    之后诸葛乔、魏延缓缓起身退入武将行列,整个过程没有一点因为战略被采纳而喜悦,反而显得有些深沉,因为子午谷充满着未知,他们却已经赌上了自己的性命。

    片刻之后,一个侍者拿起了刘备刚刚手写的诏书“曹丕篡汉,汉室蒙难,朕身为大汉皇叔,今继承汉室,只为有朝一日能中兴大汉江山;今益州已定,兵甲已足,当北进中原,匡扶汉室,还于旧都。

    诸将听令;军师——丞相、武乡侯诸葛亮;前军都督——中坚将军张翼;左军领兵使——奋威将军张南,副将裨将军王平;右军领兵使——飞卫将军廖化,副将扶戎将军张嶷;后军领军使兼管运粮——镇北将军黄权,副将定远将军吕义;中军领军使——骠骑将军马超,车骑将军张飞;中监军——杨武将军邓芝;前将军——都亭候袁琳,左将军——高阳侯吴懿,右将军——玄都侯高翔,后将军——安乐侯吴班;帐前左护卫使——龙骧将军关兴,右卫护使——虎翼将军张苞;参军——征南将军刘巴,中郎将胡济;行军从事——邓艾,行军令史——马谡;平北都督——平北将军魏延,副将骠姚校尉诸葛乔;全起蜀汉倾国之力二十万将士,五日后出师北伐。

    又在商谈了一些琐事之后,朝会拉下了帷幕;诸葛乔跟在诸葛亮身后,缓缓退去!还故意保持着一段不该有的距离,也似乎是在躲着诸葛亮似的。

    走着走着诸葛亮却停了下来,转过身来摇动着羽扇,直直的盯着诸葛乔!

    “爹,我错了”诸葛乔没有多想,便脱口而出。

    “你何错之有”诸葛亮轻摇着羽扇缓缓问道。

    “我不该与爹争辩,不该违背爹的意思”诸葛乔像一个犯了错了孩子,低着头应道。

    诸葛亮摇了摇头,笑道“蜀汉的骠姚校尉可没有认错的这一面啊,那你会改错吗”

    “不会!陛下已经下达任命了”

    诸葛亮笑道“好一个认错,不改错!其实爹也没有怪你的意思,朝堂之上你我是臣子,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无需计较私下的关系”

    诸葛乔听着诸葛亮的回答,也松了一口气,看来千古留名的诸葛武侯,果然不同凡响“那爹你认为子午谷成功的几率有几层”

    “这个取决于平北都督和你,与我没有多少关联,我既不知道你们用兵,也不知道曹魏用兵,又怎能预料;其他刚刚在陛下身前已经都说了,只是让我意料不到的是你居然会立下军令状,你可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诸葛亮说到这里也显得有些气愤,毕竟军令状在军中是具有最高的威严所在。

    “孩儿也不是没有办法了,谁让爹你这么能够辩论呢”诸葛乔眼皮一翻,就把这个责任推到了自己的爹身上。

    诸葛亮摇了摇头,一脸无奈的表情“既然你选择了这条路,也将有所背负;记住一旦大军夺得三郡之地,无论你是否攻占长安城,我都会让陛下派遣偏师来长安救援。”

    “那就期待两军会师长安城”诸葛乔笑着附和道。

    突然,诸葛乔似乎想到了什么,脸色立即转换了过来“若是大军攻占三郡之后,爹觉得谁能镇守街亭”

    被诸葛乔这样一问诸葛亮却是被惊住了,“伯松居然也知道街亭之地,若是我大军过阳平关出祁山大道,则街亭是要道,街亭若失,我军有倾覆之险;所以街亭必须守住,至于派何人镇守,还得由陛下决断;只是我没有想到你走子午谷居然还关心其祁山战事,难得啊”

    章武三年九月十三日;这一日刘备在汉中的校场聚集了此次北伐的将士,准备为北伐誓师,二十万将士列阵战于校场,也将的目光聚集在了刘备的身上,或许这也是刘备这一生领军最多的一次;蜀汉的战鼓伴着战歌《汉士》在这一刻响起,‘赳赳大汉,共赴国难,血不流干,死不休战、、、’只是相比之下比当日的阅兵增添了几分雄壮,与几分豪迈;

    按照古人的习俗,刘备开始祭祀天地神灵,已助大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信念。五虎上将的三将在这个时候紧紧的贴在刘备身后,由着这个时代的超级战将压阵,校场上的将士越加显得斗志激昂。

    仪式即将结束,大军也将奔上战场,时间却又是这么凑巧“陛下,营门口有一老者,特意从江阳郡赶来送一个包袱给他儿子”邓艾突然走到刘备身前,抱拳道;

    原来就在北伐誓师正在校场进行的时候,营门口迎来了一个步履蹒跚的老者,背着两个包袱直直的就朝营门走来。

    “这里是军营,非军人还请离去”守门的士卒对着老者轻声说道。

    “没有错,我终于到了!小将军我孩子正在这个军营里面,我有一件东西要交给他,还请小将军能让我进去寻找我的孩子”老者声音带着有些颤抖,但是吐字却很清楚。

    “军营有规定,我等也不能做主,还请老人家离去,大军马上就要开拔了”士卒轻声劝道。

    怎奈老者却是一句也听不进,“我一定要进去,我有东西要交给他”

    “发生—什么事了?”就在营门显得有些混乱的时候,邓艾却刚刚为诸葛亮办完事回来碰见了。

    “从事大人,这位老者一个劲要进军营找他儿子,我们怎么劝告他都不听”士卒直接应道。

    “大人,小民听说大军要出征了,特意从江阳郡赶来,已经走了大半个月,只为着能将这个包袱交给我那刚刚入军不久的孩子”老者见邓艾似乎在这里具有话语权,便立即上前求诉道。

    “军营里面什么都不缺,你着包袱里面又装着什么”邓艾好奇的问道,毕竟一位老者能从江阳郡徒步赶到汉中,这之间必定需要一顾强大的信念支撑着,而那信念所在必定在包袱之中。

    老者缓缓打开包袱将里面的东西去了出来,是一块白布,但是上面沾了黑色的字;邓艾稳稳的接过这块白布,缓缓的将它打开。

    白布在这个时候被完全展开,看上去极像一面旗帜;只是邓艾似乎被这旗帜惊吓住了,站在那里一动不动,身后的士卒也如同邓艾一样,似乎中邪了一般。

    ;

第一百一十五章 白旗死字() 
白旗死字

    刘备死死得盯着邓艾,他不知道邓艾为何在这个时候,会做出违反常理的事;一个探亲的事锁居然需要向自己询问,不禁摇了摇头,“大军开拔在即,打发老者回家吧”刘备沉声说道,那淡淡的眼光射来的也是几丝无奈的失望。

    邓艾看着刘备的神情立马反应过来的了,只不过手中的包袱还是必须得交给刘备,“陛下,末将以为这包袱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