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天下珍玩 >

第527部分

天下珍玩-第527部分

小说: 天下珍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瓷都的这个鬼市,和潘家园的鬼市,还有以前津门沈阳道的开市时间不一样。潘家园是周六,以前沈阳道是周四,而瓷都的这个鬼市,是在周一。唐易和冯青山正好赶上了。

    鬼市,而且是一周一开,这和天天都能逛的古玩市场就不一样。首先就是人肯定多,再就是虽然也有很多假货和做局的卖家,但是这攒了一周的劲儿,真东西好东西它也相对多一点儿。

    唐易和冯青山都是圈里常逛摊儿的老人,能把持得住,第一次来,却逛得不紧不慢。

    这鬼市不光有瓷器瓷片,其他古玩类别也有,比如铜器木器书画玉器杂项等等,只不过以瓷器为主罢了。而且瓷器占据一条“长线”路面,其他类别区域相对短一些。

    初次逛摊,唐易和冯青山先总的观察了一下。鬼市上的摊主,看起来还是以农民和小贩样貌的人居多。货源呢,应该也是四下收购的。当然,也有很多出自包括瓷里村在内的瓷都几个高仿村子的瓷器。

    唐易看了几个摊子,发现瓷片里真品还是不少的。

    这也不奇怪,有什么小区改造,河堤工程,挖掘疏通之类的基础设施建设,在瓷都这样的地方,很容易就能见到瓷片。其中还有不少明清官窑。

    同时,还有一些宋元时期的瓷片。宋元时期,瓷都还没有那么高的官方地位,但是窑口和名气已经都有了。宋元时期的瓷片,主要是出自郊区。

    大致看得差不多了,两人开始找摊看东西。不一会儿,冯青山就发现了一件宣德青花鸡心碗,顺手拿起来看了看。

    每个人逛摊问话的习惯不一样。比如很多人看上一样东西,喜欢先拿别的指东打西一番;还有的人呢,喜欢先拿看上的东西问,价儿不合意,再拿看不上的干扰。

    冯青山有个习惯,这习惯不太好,就是一边拿起东西,还没看透呢,一边顺嘴会问上一句:“什么价儿?”

    当然,这个习惯虽然不好改了,但还不算毛病。因为他不轻易还价。

    问价之后摊主给价,没看懂就轻易还价,这才是毛病。

    人家摊主已经说了个价儿,你要不想买,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就是这么说:“又仔细看了看,不喜欢!”不喜欢,这个东西谁也不能勉强,不喜欢当然不要了!你要是说因为有毛病或者怀疑不老,摊主还会跟上一堆话,麻烦。

    但是有的人,他偏不这样,他会还一个自认为摊主无法接受的低价,然后让摊主摆手说不行。但是,有时候你觉得是低价,没准儿摊主就同意了。你买还是不买?不买,你耍人哪?有时候摊主较真,都不容易走脱。

    瓷都的古玩市场上发生过一件这样的事儿,和问价儿有关,最终竟然闹出了血光。

    当时是有个外地游客,算是古玩爱好者,不过入行不深,很多东西算是似懂非懂,来瓷都逛古玩市场。在一个地摊前,看到了一件定窑白釉大碗,有一眼。

    这人就用脚尖虚点了一下这只碗,“多少钱?”

    这的确是太不懂事儿了,你问价就算不蹲下和摊主平视,你也不能拿脚尖点啊?

    摊主是个四十多岁的坐地户子,老练,没拿这个说事儿,却站起身来,平视游客说道:“这可是定窑白釉,少了二十万不卖!”

    这游客一听,嘿,地摊上还能出这价儿?本来拔脚想走。摊主却一直盯着他,追问了一句,“你说多少钱合适?”

    “我看,两千吧!”游客回了一句。

    两千,不算个小数了。其实,就是这游客就是回二十,摊主也挑不出毛病来。可问题是,这摊主一开始开得太高,无形中在心理上影响了游客。而且,他之所以问,也是觉得这东西不错。

    摊主一下子就逮住了这个机会。你以为你拿脚这么点点,就能这么轻松过去了?二十万就是冲你喊得,追问出价也是顺着这个来的!

    “好!拿走吧!”摊主干净利索地说道。

    这下游客傻眼了。一时没说出话来。

    摊主把东西包好,递向摊主,“掏钱!两千。”

    “你说两千就两千啊?”游客咽了口口水,终于说道。

    “两千是你说的!”摊主突然提高了声音。这时候,旁边接着冒出了两个壮汉,站在了游客身边。

    “怎么着?还想在这里耍人玩儿啊?你自己还的价儿,谁逼你了吗?”其中一个壮汉叫道。而另一个壮汉,则活动了一下手腕,一言不发。

    游客也不算笨,想了想,认栽了,从手包里拿出了两千,点给了摊主。

    当然了,他心里有气儿是难免的,临走时,低声骂了句:“土匪窝!”同时心里打定主意,特么的待会儿就去报案,就说摊主敲诈,有民警在,估计退东西拿回钱还是有戏的。

    他想的是不错,当时忍了,接着去报案,也是个好办法。可是他不该叫那声“土匪窝”。一听这个,摊主立即叫道,“你说什么?”接着,两个壮汉又把他夹住了。

    “没什么,没什么,我说我以后得上心学!”游客连忙说道。摊主这时候也是来劲了,竟然上前拍了拍游客的脸,“以后长点儿记性,别没事拿脚对着宝贝!”

    这一拍,结果拍出了大事儿了。这游客本来就憋着气,这种欺辱之下,再也憋不住了。他钥匙扣上,挂着一把折叠小刀,不长,十公分左右。他一下子从腰带上解下钥匙,起开小刀,一刀就捅在了摊主肚子上!

    不幸中的万幸,这刀只捅在了肠子上,最终算是没闹出人命。可是这事儿闹的!本来就是一买一卖的身份,最终一个重伤,一个进班房。

    当然了,冯青山没那个游客那么不懂规矩。他问了价儿之后,摊主应得也不低:“十万!” 这一听,冯青山没有再还价,而是拿起手电筒仔细看了起来。

    唐易不用手电筒也看明白了,这是件高仿!不过,冯青山不是新手,他比较放心,而且正在用手电筒仔细看呢。所以唐易也就没多嘴,就在这旁边观察着摊主。

第1079章 搭个漆盒

    摊主却在紧盯着冯青山,上来就问价了,买卖没准儿能成。

    冯青山用手电筒仔细看了之后,也觉得不对了。不过这件高仿水平不低,总体上还是不错的。不然这摊主也也不会叫这么高的价儿。而冯青山只是感觉上不对,但一时之间也说不出问题具体在哪儿。

    于是,冯青山又看了看唐易。唐易自然给了他一个否定的眼色。

    冯青山便把这青花鸡心碗给放下了。

    “怎么样?”摊主一看放下了,连忙问道。

    “不太喜欢。”冯青山笑笑。

    “老爷子,价儿好商量!不喜欢您会看那么久?您看,能出多少?”摊主接口道。

    “算了吧。”冯青山起身。

    “哎?您看您,好歹回口价儿啊,做买卖嘛,不着急!现在好东西可不多了!”

    唐易此时看了看摊主,压低声音说道:“你这个米糊底子,做的太硬了,还有这青花上的铁锈斑,是点上去的。总的来说还不错,可我们不要这路东西啊!”

    “嘿!”摊主一愣,心想还以为这小伙子是跟着老头儿来的,没想到他在旁边就这么瞅了几眼,居然针针见血!“走眼了走眼了,这位先生是高人啊!”

    随后也压低了声音,“这东西成本大几千,您要是喜欢,我进价给您!”

    “我说了不要这路东西。你要不是老追着我朋友问,我也不说这么多。生意兴隆,回见!”唐易说完,便离开了。这下,摊主没有再问。

    不管是哪一行,遇上高人,那都得敬着点儿。

    来瓷都逛鬼市的人,大致有四类:一类是专家收藏家,这类人通常都是有的放矢,对于摆摊的老油条来说,那种范儿一眼就能看出来。一类是资深玩家,懂行,有眼力,不过表现各不相同,通常都是含着半分,游刃有余。一类是古玩商古玩倒爷,低买高卖,做生意来了。

    最后一类,就是普通的古玩爱好者。这一类人,是摊主们最喜欢的,因为眼力差着火候,而且经验也不足,容易打眼,也不是很了解行情。

    至于唐易,这摊主琢磨了下,觉得哪种都不是,但又形容不出来,总之是从他身上讨不到便宜,走了也就走了。

    捡漏了,鬼市就是天堂,打眼了,鬼市就是地狱。幽暗的环境,闪烁的手电筒灯光,仿佛一时间与世隔绝,各种各样的故事交错上演。退市之后,那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早些时候,鬼市讨价还价,都是一块一毛的说,一块就是一百,一毛就是十块,不过现在不少人也不讲究了,都明白了,就那么回事儿,无所谓了。

    而且现在,不管是鬼市还是寻常地摊,想捡漏儿,的确是撞大运的事儿。看来看去,唐易也没看上什么好东西,冯青山倒是问了几件,不过也都没成交。

    不过,唐易和冯青山也不着急,仍是不紧不慢地看着。

    走到一处拐角的摊位前,唐易还真发现了一样东西。

    这是一只摆在一件红色漆盒里的盘子。漆盒本来就不大,直径20厘米出头,有个七八厘米高。这盘子呢,直径也就是十六七厘米,算是个小盘。

    唐易站着看了一会儿,又蹲下身来,拿起了盘子。五彩龙凤纹,看了看底款,双圈内楷,大明万历年制。

    “万历五彩。”唐易轻声嘟囔了一句。

    这个摊儿位置不好,生意相对冷清,摊主一看有人看东西了,立即掏出烟递给唐易一只,“可喜欢?”

    “带着呢,谢谢。”唐易自己掏出烟点上,“这盘子有点儿意思。”

    “那可不,万历的瓷器,五彩最出名,小盘又不多。我店里也是头回见。”原来,这个摊主在古玩市场还有间小店,这是趁着周一鬼市出来“活动活动”。

    唐易一听,心想这摊主算是个不折不扣的圈里人啊。如此想着,便把盘子倒扣着放回了盒里,然后伸手在盘底点了点。

    摊主一看,哟嗬!这是个圈里的高手啊!

    古玩行里有些老规矩,现在不大讲究了,但是真正的行里人,基本还是知道的。唐易这个动作,看了瓷器之后倒扣,那就是说这东西不真。不真不能说出来,就用这个动作来表示。

    面对这个举动,摊主要么自己说出来问题,要么不说,等着买家说。但是,你要觉得买家是虚晃一枪,没有真本事,让买家说了,人家又说出个子丑寅卯来了,那你多少就折了面子,挺不好看。

    摊主一看唐易这么年轻,心说本来这东西来得就不高,且看他怎么说,“您有什么指教?”

    “不要说万历官窑了,明代官窑的底款儿哪有加双圈的?”唐易抽了一口烟,直指要害。

    是这儿回事儿。

    摊主点点头,“行,您厉害。这是仿的,我认了。不过,这可不是这些年的东西,这是清末的老仿,人家是光明正大地仿,那时候底款就愿意加双圈。这么着,您要是要的话,不能白让您说,我给您个实在的低价儿。”

    摊主挺利索,一开始还叫万历的,但遇上行家,接着就改了口。

    唐易笑道,“不是老仿我费这劲干嘛?我要。”

    “这东西摆店里,少了五万肯定不能出。既然让您开口了,三万,不能少了。”

    “两万吧,三万还是有点儿高,东西不错,但也不不算是精品。”

    “真不能再让了。”摊主想了想,“这样吧,这漆器的盒子,也是我收来的老东西,三万,漆盒我一并搭给您!”

    唐易面上不露声色,心中却是大喜,好比正口干舌燥呢,有人送西瓜来了!

    不过,他还是拿起了那个直径20多厘米的漆器圆盒,看了看,“漆器这东西,我不懂啊!”

    “嗐,保准是个老东西,你看包浆就知道了,怎么不值个三千五千的!”摊主其实也不懂,他就是做瓷器的,这东西是一起收来的,大小正好差不多,所以一就用来放这件五彩小盘了。

    ps:今天周一,事儿实在太多了,回来就快21点,这一更太晚了,抱歉。接着熬夜还有一更,因为周二事儿也很多,保不齐。

第1080章 永乐剔红

    而且这件漆盒,保存得不算太好,虽说没有什么裂纹或者长过毛的痕迹,但却也够脏的,盒面的图案都看不太清楚了,红漆雕纹里,布满了黑色的污垢。

    唐易又仔细看了看,内外都没落款。这漆盒面上,雕刻的好像是一处宅院,里面有两人喝茶赏花,有类似小童的仆人的人在忙着伺候备茶。

    漆层很厚,雕工其实相当细腻,不过被污垢掩盖了罢了。

    冯青山一看,唐易居然按照行价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