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蛇吞象 >

第24部分

蛇吞象-第24部分

小说: 蛇吞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结构不能及时调整的问题。通过这次再造,使宏基集团的实力大大地增强,奠定了它在世界IT业的地位。    
    现在施振荣把每一次失败都交代得清清楚楚,我们没有必要说他的失败。而是要提倡他那种能够承担并改变败局的人所具有的持续不断的勇气、责任心和智慧。它们体现在企业发展的每一步,并非只存在于与失败的纠缠中。


《蛇吞象》 永不放弃《蛇吞象》 意志不可磨灭

    第四十五式 意志不可磨灭    
    [刘永行及其兄弟]刘永行、刘永好、刘永美、刘永言兄弟是土生土长的四川人。他们拥有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东方希望集团,其业务涉及饲料、有色金属等行业。据世界著名财经杂志《福布斯》公布的历年中国内地富豪排行榜,刘永行及其兄弟曾连续多次名列排行榜之首。2001年,刘氏兄弟的希望集团年销售额达83亿元。而2002年,刘永行个人资产则位居《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第8位。    
    在肥沃的土地上盛开着美丽的花朵,而那些枝拂天堂的参天大树,却生长在岩石缝中。美国的赖斯利指出:“人生的游戏不在于拿了一副好牌,而在于打好坏牌。”从人生的根本意义来理解,冒险失败胜于安逸平庸。轰轰烈烈奋斗一生,到头来失败了,他的一生仍然是伟大的、壮烈的。失败,是超越自我的动力,没有失败过的人,是从来没有尝试过的人。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超越的机会,逃离失败,躲避失败,就会把一个人的活力与成长力剥夺殆尽,形同行尸走肉。没有与艰难困苦斗争的经历就不是真正的人生。败者总想找捷径,卷起袖子来努力迎接挑战。    
    改革开放初期;陈育新(刘永美)、刘永言、刘永行、刘永好四兄弟以常人难有的勇气辞去现有工作,当起了专业户。经过近20年的发展,从当初的四川新津县新良种场到今天的希望集团,他们已成为拥有近百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达80多亿元的“中国饲料大王”。希望集团的成功见证了刘氏兄弟在创业途中不畏困难,失败后永不服输的精神。    
    1980年春节,二哥刘永行为了能够在过年的时候吃上一点肉,从大年初一到初七,在马路边摆了一个修理电视和收音机的地摊。短短几天时间,他竟然赚了300元钱,相当于10个月的工资!这一事件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兄弟们的心里炸开了花。刘氏四兄弟一商量:“既然能靠修理无线电挣那么多钱,我们是不是可以办一家电子工厂呢?”    
    中国历来就不缺乏有想法的人,只缺乏将想法付诸实践的人。说干就干,这是刘氏兄弟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对于学计算机的老大刘永言、学机械的刘永好以及会修理家用电器的刘永行来说,生产电子产品并不是难事。很快,中国第一台国产音响横空出世,起了个名字叫“新意音响”。    
    刘永好拿着音响来到乡下想和生产队合作。他们出技术和管理,人家出钱,工厂一人一半。没有想到,这个事情报到公社之后,公社书记一句“集体企业不能跟私人合作,不准走资本主义道路”就让刘氏兄弟们的美梦胎死腹中。    
    音响虽然没有做成,但是刘氏兄弟创业的强烈愿望却没有破灭。当“万元户”成了刘氏兄弟的新理想。搞音响投资大,还有那么多条条框框;而搞养殖业不需要很多投资,技术含量低,自己也熟悉,那就从养殖业开始做起。    
    没有运转资金,刘氏兄弟决定向银行申请贷款1 000元,但结果却是一盆冷水,银行不贷!1 000元钱对于银行不算个大数,对于刘氏兄弟们却不是个小数。困难再一次摆在了兄弟四人面前,但刘氏兄弟们不向困难低头,不想轻易放弃。于是四人分别卖掉了手表、自行车等物品,凑足了1 000元钱开始了他们的创业之路,建立了育新良种场。1983年底,兄弟们一盘点,这一年育新良种场孵鸡5万只,孵鹌鹑1万只,并带出了11个专业户。四兄弟兴奋异常。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84年4月的一天,资阳县的一个专业户找到他们,一下子就下了10万只小鸡的订单,这可是笔大买卖!被冲昏了头的刘氏兄弟马上借了一笔数额不少的钱,购买了10万只种蛋。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2万只小鸡孵出来交给这个专业户之后不久,他们便听说这个专业户跑了。他们去追款,发现交给这个专业户的2万只小鸡,一半在运输途中闷死了,一半在家里被大火烧死了,对方已经是倾家荡产。    
    下订单的人已经跑了,他老婆跪在地上,让他们饶了她。看到这样子,他们也没有什么好说的。最让人揪心的是,剩下几万只小鸡马上就要孵出来,而他们又没有饲料,这时候又是农忙时节,农民不会要,借的钱又要马上还,他们真的是绝望了。    
    走投无路之下,兄弟们一碰头,商量着究竟是从岷江的桥头跳下去,还是隐姓埋名远遁新疆。最终,他们决定留下来,不逃、不躲,正视并解决这个问题。想来想去,既然农民不要,就把种蛋和小鸡卖给城里人。于是,兄弟四人连夜动手编起了竹筐……刘永好带着鸡仔去农贸市场卖。本来一竹筐鸡仔加一个瘦弱的人,撑死了也占不了多大地方。但农贸市场上的商贩们一个个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彼此寸土不让。刘永好初来乍到,想在他们的身边安营扎寨,门都没有!折腾了一天,他也没有找到安身之处。但是,鸡仔不能带回去了,他晚上只好向一位好心的大爷借了一个板凳,坐了一宿。    
    刘氏兄弟连着十几天,每天都是凌晨四点就起床,风雨无阻,蹬3个小时的自行车,赶到20公里以外的农贸市场,再扯起嗓子叫卖。连他们也没有想到,虽然短时间内身上掉了十几斤肉,但8万只鸡仔竟然全部卖完了!    
    创业初期的第一次危机虽然化解了,但是兄弟们的士气却大打了折扣,他们消沉了几个月,业绩也停滞不前。关键时候,还是老大刘永言的一席话起了作用:“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内心的激情被重新点燃,他们重新鼓起斗志,决心养鹌鹑,将这条路扎扎实实走下去。    
    四兄弟大学生出身,专业各有所长,联手养小小的鹌鹑,“高射炮打蚊子”的效果自然不一样。他们用电子计算机调配饲料和育种选样,并且摸索出一条经济实用的生态循环饲养法:用鹌鹑粪养猪、猪粪养鱼、鱼粪养鹌鹑,使得鹌鹑蛋的成本降低到和鸡蛋差不多。    
    1986年,育新良种场已经年产鹌鹑15万只,鹌鹑蛋不仅贩卖到国内各个城市,而且冲出亚洲走向了世界。这时刘氏四兄弟决定用一个充满美好前景的词来重新命名自己的养殖厂——“希望”。    
    希望养殖场美名远扬,也有很好的效益,但是刘氏兄弟并没有就此停滞不前,而是寻找开发新的商机。早在1982~1984年办良种场时,刘永好负责采购饲料,这位有心人在南方采购饲料时就开始了对饲料经营的观察、调查与思考。刘氏四兄弟之所以后来把目光转移到饲料生产行业,也是有所考虑的:人们对鹌鹑蛋的需求远不如对猪肉的钟爱,谁家的饭桌上都离不开猪肉,而中国传统的养猪方法太落后了,农民喂猪用青草、大麦和红薯,每头猪一般要一年才能出栏。养猪业要想有飞跃,必须以饲料为突破口。    
    对此,四兄弟很快做出决策,开始饲料研制工作。他们建起一个有100多头猪的试验场,邀请省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共同论证饲料配方,积累研究成果。刘家四兄弟意识到:要想降低饲料成本,提高质量,关键是增加配方及生产工艺中的科技含量;而要与世界先进饲料一比高低,科技开发更是迫在眉睫。1988年,希望饲料公司取代了育新良种场,专业户发展成为私营企业。    
    同年,希望饲料公司在古家村买下了10亩地,投资400万元,建立了希望科学技术研究所和饲料厂,又投入400万元作为科研经费,并聘请了30多位专家、教授任专职或兼职研究人员。先后派人到国外各地考察,并邀请国内外专家来访交流。经过两年多的反复试验、筛选,从33个配方中优选出来的“1号乳猪饲料”脱颖而出。1989年,“希望”自行开发生产的“希望牌”1号乳猪全价颗粒饲料面世,质量可与泰国“正大”饲料相媲美,每吨价格却比泰国饲料低60元,一下子就打破了洋饲料垄断市场的局面。至此,希望饲料一举成名。    
    刘氏兄弟创业是我国改革开放20年中创业史上的经典案例。从拥有固定工作到当个体户是刘氏兄弟思想上发生的飞跃;从育雏鸡到养鹌鹑是刘氏兄弟经营空间的扩展;从搞养殖到开发饲料生产,则是他们从家庭作坊式经营向现代企业经营的跨越。    
    刘氏兄弟的迅速崛起,靠的不是运气,靠的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没有磨灭的意志。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仅有吃苦的精神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怎样在失败中长大,学会在失败后的一种不可磨灭的意志精神,正因为拥有这些宝贵的东西,刘氏兄弟用鹌鹑蛋孵出了希望集团。


《蛇吞象》 永不放弃《蛇吞象》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第四十六式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哈兰·山德士]“肯德基快餐连锁”业务的创始人。1952年,在美国肯德基州,年逾60岁的哈兰·山德士用仅仅105美元的社会救济金开始全心地投入专营炸鸡生意,发明了著名的“肯德基炸鸡”。这种“好到吮手指”的家乡鸡已成为全世界规模最大的零售食品之一。肯德基是世界最大的炸鸡快餐连锁企业,在世界各地拥有超过11 000多家的餐厅,以山德士形象设计的肯德基标志,已成为世界上最出色、最易识别的品牌之一。    
    人生的路不可能永远那么平坦,走过崎岖的弯路,才会变得更加坚强。放弃并非君子所为,但只要坚持便能通向胜利之路。每个人都要学会坚持,因为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世界著名的肯德基创始人山德士上校就是在失败中坚持到底,而最终走向胜利的。    
    肯德基是世界最大的炸鸡快餐连锁企业,光顾过肯德基快餐店的人们一定看到了店里随处可见的那位戴着一副阔边眼镜、和气地微笑着的白胡子老头。他就是肯德基的首任老板——山德士上校。山德士上校现已成为肯德基国际品牌的最佳象征。而当初山德士上校创业时却是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而最终取得成功的。    
    哈兰·山德士上校生于1890年。六岁那年,山德士的父亲去世,母亲外出谋生。年幼的山德士不得不挑起了照顾他三岁弟弟和襁褓中妹妹的担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七岁时,山德士就成了一个会烧二十个地方菜的能手。十岁时,山德士开始了他的第一份工作。此后,他尝试过各种工作,也吃了不少苦头。    
    1930年,年届40的山德士来到肯塔基州,开了一家可宾加油站,来往加油的客人很多,山德士看到这些长途跋涉的人饥肠辘辘的样子,就在加油站的小厨房里做了点日常饭菜,招揽顾客。在此期间,山德士推出了自己的特色食品,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肯德基炸鸡的雏形,由于味道鲜美、口味独特,很快炸鸡就受到了热烈欢迎,客人们交口称赞,甚至有的人来不是为了加油,而是为了吃可宾加油站的炸鸡。    
    为了保证质量,他关闭了加油站,系上围裙动手烧炸,并投资扩建了可容纳142人的大餐厅。这样,他就创建了一个初级的炸鸡市场。以后的几年,他边经营、边研究炸鸡的特殊配料,使炸成的鸡表皮形成一层薄薄的、几乎未烘透的壳,鸡肉润泽而鲜美。美味的炸鸡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顾客。肯塔基州州长鲁比·拉丰为了感谢他对该州饮食所做的特殊贡献,正式向他颁发了肯塔基州上校官衔,所以人们都叫他“亲爱的山德士上校”。    
    美味的炸鸡虽然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顾客。然而,传统的炸鸡方法却使顾客必须等待三十分钟才可享用美食。到了1939年,这个难题在上校参观一个压力锅展示时得到解答。上校购买一个压力锅回家,做了各项有关烹煮时间、压力和加油的实验后,终于发现一种独特的炸鸡方法。这个在压力下所炸出来的炸鸡是他所尝过的最美味的炸鸡。    
    50年代初期,一条新的州际公路将穿越他餐厅所在的科宾镇。山德士的炸鸡将被关闭,也就意味着他将失去主要的生活来源。    
    这时的山德士已经66岁了,所能依靠的只是自己每月105美元的救济金。但是66岁的山德士上校并没有就此沉寂下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