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蛇吞象 >

第25部分

蛇吞象-第25部分

小说: 蛇吞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的山德士已经66岁了,所能依靠的只是自己每月105美元的救济金。但是66岁的山德士上校并没有就此沉寂下去,他不想就此了却自己的一生。如何能改善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这成了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他反复地思量。如果把炸鸡秘方卖了吧,卖掉的钱还不够付房租。而把炸鸡炸得好的技术教给餐馆,如果客人点名要他的炸鸡,生意越做越好的话,倒有可能与餐馆老板一起分享收益。于是他拍卖了所有家当,用他那辆破旧的福特车,载着他的十一种香料配方及他的得力助手——压力锅开始上路。他到印第安州、俄亥俄州及肯塔基州各地的餐厅,将炸鸡的配方及方法出售给有兴趣的餐厅。    
    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每一位拜访的餐厅老板时,人们的反应却通常是残酷的。很多人都当面嘲笑他:“得了,老家伙,若是有这么好的秘方,你干吗还穿着这么可笑的白色服装?”山德士并没有就此放弃,他一次次请求,一次次被拒绝。在他得到第一位餐厅老板的“同意”之前,整整花费了两年,被拒绝了1009次。在这两年的时间里,他就是独自驾着那辆又旧又破的老爷车,走在美国大地的某个角落上,困了睡在汽车后座,醒来便逢人诉说他那些点子,他所示范的炸鸡,经常就是自己果腹的餐点。    
    他驾车万里,拜访一家又一家餐馆,寻访合作者。终于在第1010次走进一个饭店时,得到了一句“好吧”的回答。他马上就握手拍板同业主达成协议。协议规定:餐馆每出售一只鸡需支付他5美分。有了一个人,就会有第二个人,在山德士的坚持之下,他的想法终于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    
    1952年,盐湖城第一家被授权经营的肯德基餐厅建立了,这便是世界上餐饮加盟特许经营的开始。紧接着,让更多的人惊讶的是,山德士的业务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在短短5年内,他在美国及加拿大已发展了400家连锁店,创造了奇迹。    
    一位商界的权威人士说过,商业成功的秘密,就是了解大多数人的需要,然后,满足它。需要、发现需要其实是一种智慧。而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未必会一帆风顺,很可能是充满艰辛的。生活中,并非每一个完善的想法总能轻易得到别人的赞同和支持。在这一过程最重要的是了解一个人的意志,是他面对失败和挫折时,所能保持的顽强、坚韧的精神。    
    山德士上校的成功,在于他不在乎那1009次的失败,在于他长达两年的坚持与不放弃,在于他顽强的意志与拼搏的精神。


《蛇吞象》 永不放弃《蛇吞象》 永不服输

    第四十七式 永不服输    
    [埃里森]现任甲骨文公司CEO。1944年生于美国曼哈顿。从小由舅舅一家抚养,在芝加哥犹太区的中下层长大。1962年进入伊利诺斯大学就读,二年级时离开学校。1964年进入芝加哥大学,同时还在西北大学学习。历经三所大学,他最终却没得到任何一张大学文凭。1966年来到加州的伯克莱,学习电脑编程。1973年到阿姆达尔公司工作。1977年6月合伙出资2000美元成立了软件开发研究公司,1982年改名为甲骨文公司。现在,甲骨文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软件制造商。    
    除非上帝永远都会眷顾你,否则创业的过程谁都不可能一帆风顺。社会中充满了激烈的竞争,对手无时无刻都会存在,关键是你要如何去面对。甲骨文公司的总裁埃里森的成功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成功,面对对手一定要有股永不服输的劲头。    
    埃里森曾说过,击败微软,成为世界最大的软件企业是他的一大目标。“我成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他所有人都失败了,那时我才是真正的成功。”硅谷也流传着这么一个笑话:上帝和埃里森有什么区别?上帝不认为自己是埃里森。埃里森被多数人公认的形象就是狂傲专横,争强好胜,对竞争对手毫不留情。他的财产堪与比尔·盖茨相匹敌,而他的不服输的精神则已经成了众人皆知的事。    
    埃里森是从俄罗斯移民的美国犹太人后裔,1944年出生于曼哈顿。埃里森从小由舅舅一家抚养,在芝加哥犹太区的中下层长大,当时的贫富差别没有现在这么大。学生时代的埃里森并没有显示出优秀的素质和成绩,在学校他有些孤僻,喜欢独来独往。惟一喜欢的就是计算机。    
    1962年埃里森高中毕业,历经三个大学,最终埃里森却没得到任何一张大学文凭。1966年埃里森离开家乡,来到加州的伯克莱,他学习了电脑编程,主要是为IBM开发大型电脑。他并非想投身高科技,只不过想赚点生活费。他给一些大公司开发应用程序,那时的软件开发意味着:挂上磁带,备份数据,工作单调,也没什么挑战性,远不能和现在的程序员相比。可是,埃里森对自己驾轻就熟的技术工作越来越缺乏兴趣。有一次,他在一个聚会上对他的朋友谈了他下一步的想法:“我不能再干技术了,靠它我永远富不了,我要当老板,开创自己的公司。”    
    于是几年间埃里森陆陆续续换了许多公司,后来他加入了Ampex,这是硅谷一家生产影像设备的公司,在那里他认识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人:BobMiner和EdwardOates。当时他俩在一起研究如何有效存储读取海量的数字信息,埃里森转向了市场销售工作。他俩的项目最终还是失败了,埃里森将这归咎于公司管理不善,“我比公司的头儿们懂技术,也比他们懂市场,如果他们能经营公司,我也能。”就这样他坚定了自己办公司的念头。    
    1977年,他与两个同事在6月正式成立了软件开发实验室股份有限公司(SDL),以家里的房子做抵押,最后以40万美元作为项目的启动资金。开始了他的创业历程。    
    1976年,IBM研究人员发表了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R系统:数据库关系理论》,介绍关系数据库理论和查询语言SQL。埃里森非常仔细地阅读了这篇文章,并为之深深震动,这是第一次有人用全面一致的方案管理数据信息。在这个启发下,埃里森和他的同事开始着手编写关系数据库,虽然当时IBM也投入巨资在编制这一产品,但这4个人的小公司创造了一个奇迹,他们是第一个在市场上推出了SQL关系数据库产品的公司。埃里森促成了一个远大前程的行业——软件业的诞生。    
    1982年,埃里森把公司的名称改为“甲骨文(oracle)”。因为此前,埃里森曾经在美国中央情报局干过,而oracle是他曾经做过的一个项目,同时他认为,oracle的字面意思是数据和信息的记录,而公司创建了领先的跨企业信息存储系统。    
    其实,早期的oracle版本无法正常地工作,程序充满了错误,用户有着许多抱怨,但埃里森关注市场更胜于关注技术,他相信较早占领大块市场份额是最主要的。埃里森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还是个推销高手,他不只推销公司产品,同时更聪明地到处宣传关系数据库观念,他经常做的演讲标准题目是“关系数据技术的缺陷”,讲述关系数据库会出现的问题,然后介绍oracle是如何解决的。埃里森还当场演示技术,在电脑上输入一个关系查询,很快结果就出来了,虽然也许实际的效果达不到,但至少做到了让人们印象深刻,所以埃里森的成功不仅靠的是技术,更多的是市场推销。    
    在20世纪80年代的一段时间,甲骨文公司几乎每天都会推出一个新版本,到1989年光是数据库就已推出了6个版本。其实甲骨文软件功能还不是很完善,但埃里森的市场销售策略胜人一筹,他总是着重宣传其产品的三大特性:可移植性,可连接性和兼容性。这些特性在市场销售上,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1986年甲骨文股票公开上市,更是给埃里森带来了9 300万美元的身价。但就在第二天,微软也公开上市,比尔·盖茨拥有的股票价值超过了3亿美元,在微软让世人震惊的同时,埃里森也找到了他一生中最强大的对手。此后将近15年的时间,微软和甲骨文开始了长时间的争夺战,其实他们两个是朝着截然不同的方向发展的。微软侧重于PC软件的开发;甲骨文则把重点放在数据库和网络应用软件上。    
    埃里森独具慧眼,网络的出现和应用让甲骨文的事业蒸蒸日上。埃里森将甲骨文的销售全部转到网上,电子商务搞得有声有色,吸引了许多大公司,他们准备利用甲骨文公司的数据软件,通过全球网络销售产品和提供服务。同时,美国高等法院对“微软”提起的反垄断诉讼给两个人的较量带来了转机。美司法部提出了分解微软的详细方案,对盖茨来说,这真是个黑色的星期五,那一天美国股市的收盘价,微软股票的价格猛跌,而埃里森持有的公司股票因此上涨。在这一天,世界首富的头衔第一次落到埃里森的头上。但是这只是短暂的辉煌。此前爆发了著名的“垃圾门”事件,它是一个不好的开端,让甲骨文的股票开始下滑。甲骨文公司“二号”人物雷蒙德·莱恩突然辞职,更是让华尔街人士议论纷纷,投资者纷纷抛售手中的甲骨文股票。甲骨文公司股票的价格仅在两个交易日便大幅下挫。    
    微软仍然是市场的主导者,但埃里森从来不会放弃。他说:“观念的战争已经结束,市场的竞争才刚刚开始。”当别人问他,为什么这么成功,还要继续和微软争斗,他说:“因为正在参加的这场比赛更加刺激、规模更大,它比悉尼…霍巴特帆船赛更让人兴奋。互联网这场大赛比我做过的任何事情都要激动人心。”埃里森就像是软件界的成吉思汗一样,一寸寸打下甲骨文的辉煌帝国,而且还要做到最好。他带给人们的永远是不可思议的争议和奇迹!


《蛇吞象》 永不放弃《蛇吞象》 逆境中不屈

    第四十八式 逆境中不屈    
    [史蒂夫·乔布斯]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1955年出生于加州山景城,是个孤儿。1972年,进入波特兰大里德学院。1974年被学院勒令退学。1975年,他的朋友沃兹尼克成立了一个家用电脑俱乐部,自行设计电脑。1976年,沃兹尼克做了一台电脑。乔布斯从中看到了巨大的商机。1976年秋,与沃兹尼克共同创办“苹果”公司。1977年夏,“苹果二号”上市,公司的产值迅速突破100万美元。1980年底,苹果公司上市,公司产生了4个亿万富翁和40多个百万富翁。    
    2003年5月,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因体内胰腺上的一个癌肿瘤走上手术台的消息不胫而走。尽管手术结果非常成功,但这不禁引发了华尔街分析师们的一个疑问,如果没有了乔布斯,苹果的未来会怎样呢?    
    事实上,苹果公司的投资人此前已经经历过没有史蒂夫·乔布斯的日子,事实证明,乔布斯不在的日子,苹果的生活过得并不滋润。因为苹果的成功是乔布斯用魅力和能力去征服世界的结果。    
    史蒂夫·乔布斯1955年出生于加州山景城。乔布斯是个孤儿,出生不久就被领养了。在他心里,始终充斥着孤独和焦虑,渴望发现真实的自我。    
    硅谷是高科技的圣地,而山景城则是硅谷的心脏地带,集成电路就是在这里诞生的。这里到处弥漫着独立思考、标新立异的气息。    
    当时,计算机主要应用在政府和企业,个人电脑是一个根本不被看好的领域。1976年,沃兹尼克也做了一台。沃兹尼克只想做台电脑玩玩,乔布斯却从中看到了巨大的商机。他有吃素的习惯,最喜欢吃的是苹果。所以,他将这台电脑命名为“苹果一号”,并立即投入生产。AppleI是一种没有键盘、机箱、声音和图像的计算机电路板。    
    乔布斯卖掉了他的汽车,沃兹尼克也贡献出了他最大的财产——两台计算机,共筹得1 300美元的种子资金。1976年秋,乔布斯与沃兹尼克在乔布斯的车库里共同创办了“苹果”公司。    
    当时,世界上还没有个人电脑这个概念,大家要么觉得电脑是公司里的大机器,要么觉得个人电脑不过是个复杂点的玩具。很多专家都认为,个人电脑不会有发展的市场。    
    事实证明,人们接受个人电脑的速度比专家的预计快得多。1977年4月他们成功开发了AppleⅡ;这是有史以来第一台具有彩色图形显示功能、键盘、电源和造型的个人电脑产品,也是第一台在市场上进行销售的个人电脑。    
    “苹果二号”在1977年夏天刚刚上市,公司的产值便迅速突破了100万美元;一年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