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刺明 >

第537部分

刺明-第537部分

小说: 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刘宗周不合,乔允升其实不担忧《均田令》的影响。因为,他的老家是在河南洛阳。洛阳是什么处所?是福王府的所在。由于获得父亲的极度溺爱,福王在洛阳,乃至是整个河南,都可谓是一手遮天。福王名下的田地,有三四千万亩,基本上是吞并了河南大部分的良田。其他人全部都要靠边站,哪怕你同样是当官的。
即使是正二品的刑部尚书,乔允升在那里,不过是置办了几百亩田罢了。依照《均田令》的规定,只要田主将田地分隔,每个人的名下,不跨越五十亩即可。这样的规定,乔允升是完全可以接受的。甚至,全部田地不要也可以。他的家族人口也不多,全部搬家到莱州府境内,也不是什么难事。
认真说起来,河南洛阳这个处所,真的是太危险了,那里是四战之地,乱军、官军你来我往,你追我赶,翻过来,覆过去,好像梳子一样,将田地梳了一遍又一遍。一不小心,搞欠好就要被乱军或溃兵灭族。年头的时候,陕西乱军三十六营在河南聚集,乔允升就提心吊胆的。
乔允升本人端方廉直,处事刚正不阿,他甚至想到莱州府担负一个小小的推官,也不肯意担忧刑部尚书。他的最大愿望,就是在自己的管辖规模之内,打造一片朗朗晴空,让所有的犯警分子都获得惩办,让所有的黑暗,都全部流露在阳光的下面。
想要做到这一点,在朝廷根本不成能的。唯一有希望的处所,还是张准控制的土地。根据张慎言的说法,张准对法治,还是很重视的,不允许有违法乱纪的情况产生。要是他能到张准的控制区来,必定可以阐扬更大的作用。因此,乔允升明着是在为朝廷分忧解难,其实黑暗是帮忙张准说话,希望张准获得更大的好处。
王坤和高起潜互相对望一眼,暂时放下两人的矛盾,异口同声的齐声说道:“皇上,奴婢认为,张逆可用。”
拉着张准来一起对鞑子,自然是最好不过了。高起潜从吴三桂那里得来的消息,说是张准的军队,简直能兵戈。吴三桂毫不掩饰的建议,一旦鞑子南叩,应该让张准去打头阵,这对朝廷是很有好处的。
杨嗣昌说道:“臣附议。”
刘宗周也说道:“臣附议。”
户部尚书侯恂用梦游般的声音说道:“臣亦附议。”
梁廷栋和张凤翼互相对望一眼,先后说道:“臣等附议。”
能够借张准的手来消灭鞑子,又或者是借鞑子的手来消灭张准,对朝廷来说,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如果两者同归于尽,那就更好了。
杨一鹏有些担忧的说道:“臣提请皇上三思张准主动提出和鞑子接战,其实是附带有条件的,就是想要兼管山东军务,如果这个条件没有告竣,我想他是不会承诺出战的。”
傅宗龙有些疑惑的说道:“兼管山东军务,有何不成?鞑子南下,显然是要直入山东的,以山东巡抚目前的军力,只怕没有招架的力量吧?最后还不是得依靠张准?这里面有什么区别呢?”
杨一鹏晦涩的说道:“仲纶,你不知道,张准这个人,最喜欢就是扩张土地。要是将山东的军务都送给他,以后朝廷就别指望在山东获得一分一毫的好处了。现在的莱州府和登州府,还有东江镇,完全就是自力王国,外人水泼不入的。”
温体仁不愠不火的说道:“既然如此,大友有什么好提议?”
杨一鹏字大友,号昆岑。平时一般人都称之为昆岑,只有温体仁一直叫他大友,颇有轻视他的意思。大友,大友,这样的字,简直不太雅观。杨一鹏委婉的说道:“不若给他一个虚衔算了。”
刘宗周摇头说道:“虚衔?那是肯定不可的此贼不吃这一套”
杨一鹏忧心忡忡的说道:“要是真的让他兼管山东的军务,那还得了?诸位臣工别忘记了,运河也是从山东经过的。鞑子卡断了运河,京师将陷入困顿。要是被张准卡断了运河,京师同样会陷入困顿。诸位臣工,以后总不想看张准的眼色行事吧。”
提到运河的事情,大家就没有了说话的兴趣。运河的运输太重要,朝廷绝对不克不及让其掌握在他人的手上。显然,张准是不成能兼管山东的军务的。偌大的山东,决不克不及白白的送给张准。落入他手上的土地,那可是真正的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可是,要是不给张准一点实质性的好处,相信张准是绝对不会给朝廷出力的。这家伙早就是反贼,早就表白自己和朝廷不是一条心的。只是现在朝廷和他,都在互相利用罢了。到了他的份上,官位、虚衔、爵位什么的,都难以感动了。唯一可以感动他的,只有土地。还得是不小的土地。
曹化淳忽然说道:“皇上,奴婢听说青州府也已经有虎贲军进驻,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要是青州府真的已经有张逆的人驻扎,不如让他兼管青州府的军务。我们和他一人退一步,各有取舍,或许他能够接受。如果山东的土地不敷,还可以将整个辽东都划给他。”
刘宗周游移着说道:“只怕一府之地不敷……”
傅宗龙委婉的说道:“万事好商量嘛没有商量过之前,谁知道张准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崇祯在这件事情上,却是很是果断,简单明了的说道:“让史可法去和张逆谈判,看看情况再说。长卿,这件事你来抓。”
温体仁其实不太想插手张准的事务。他总感觉,张准这个人太危险。自己还是尽量的不要直接和他干上。做事不克不及太绝,否则就没有退路了。可是崇祯指定他负责,他也只好承诺下来,然后回头去找史可法。
大事议定,众人就陆续散去。
众人散去以后,崇祯感觉自己还蛮有干劲的,于是拿过奏章,继续批示起来。烛光摇曳,映照着他孤苦的身影,就恍若眼下的大明局势……
【今天的第三更送到求月票求推荐票求评价票有实力订阅的朋友,尽量支持一下正版。走过路过的朋友,也请帮我订阅一下VIP章节的第一章,帮我拉高一下高订。我做梦都想二次封推啊尽管目标看起来很远……】

'  '
第604章 粮食换战马,物尽其用
(0604)
山东,青州府。
张准站在青州城的上面,举着千里镜仔细的观察西面的道路。
从西面的道路上,来了很多拖家带口的人群,他们都是获得某些“神仙”的指点,然后迁移到莱州府的。至于那些所谓的“神仙”究竟是谁,自然是昔日闻香教的骨干了。
董淑嫣带着五百名的闻香教骨干,散布在北直隶南部的各个区域,有组织的传播谣言,果然引起了很多人的恐慌。最终,相当数量的人选择了迁徙。
随着鞑子越过长城南下,各色各样的流言蜚语,效果更加的强烈。这几天,北直隶、山西、山东等地,都开始有大量的人口,向着莱州府和登州城迁徙。沿途的官府,正被鞑子南下的消息震惊得头皮发麻,自然没有心思来理睬这些难民。于是,迁徙中的难民,又不竭的带动其他的难民迁徙,最终好像是滚雪球一样,源源不竭的迁徙到莱州府等地。
看着大群大群到来的人潮,张准还是很是感慨的。这些人,都是底层最可怜的老苍生,每天都在承受着天灾**,以近乎小强的毅力在顽强的生存着。如果没有自己的到来,他们中的很多人,要么被鞑子屠戮,要么沦丧为鞑子的奴隶,最终走向另外一个完全不合的世界。
周一鸣站在张准的身边,低声的说道:“大人,在过去五天的时间里,我们总共接收到三万余口的难民。”
张准自信的说道:“应该会慢慢的增多的。”
周一鸣又说道:“这些最先到来的人,都被安设在莱阳和栖霞等地。以后到来的人群,准备安设到文登、荣成等地。那边的人口太少了,需要大量的弥补。”
张准满意的说道:“很好,要做好全面的规划。他人既然来了,我们一定要安设好,要让他们尽快的干起活来。有人就有劳动力,有劳动力就有生产力,有生产力就有战斗力。”
周一鸣有点担忧的说道:“大人,这些难民里面,会不会有鞑子的奸细?通报上说,怀柔的城门,好像也是被内奸打开的。内奸杀之不断,如何是好?”
张准自信的说道:“有鞑子的奸细又如何?在山东的地面上,还怕他们翻天不成?不过,为了平安起见,所有的难民,都不允许在青州府规模内勾留,必须全部迁徙到莱州府以东。要是有人不服从,可以采纳部分强制手段。”
周一鸣点颔首,暗示自己知道了。随后,他又抓紧时间,向张准述说青州府的有关人事放置。依照张准的估算,朝廷肯定是要自己出兵匹敌鞑子的,整个山东可能没有那么轻易的落入自己的手中,可是,无论如何,青州府一定会被自己控制的。从现在开始,是时候经营青州府了。
青州府中部大部分都是山区,对农业生产晦气,对成长工业却是相当的有利。铁矿石、硫磺、硝石等急需的矿产,都在这里可以找到。而青州府的北部和南部,则要继续加大开发的力度,开垦更多的荒地,争取生产更多的粮食。
鞑子这次南下以后,北直隶的农业生产,基本上会被破坏殆尽,想要恢复到以前的水平,没有五年的时间是不可的。除非是虎贲军接管,推行《均田令》,极大的刺激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整修水利设施。否则,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北直隶的农业生产,只会越来越糟糕。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虎贲军打败鞑子的第三次入寇以后,鞑子应该再也没有入寇的机会了。换言之,在以后一段时间内,在虎贲军的控制区域内,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成长生产,丰富物质供应。莱州府已经先行一步,登州府正在追赶,青州府也要努力的赶上。
说话间,陆伊典到来,向张准述说说道:“大人,山东巡抚朱大典求见。”
周一鸣于是就告辞离开。
张准自言自语的说道:“求见?他使用了这样的词语?”
陆伊典肯定的回答:“大人,对方简直是这么说的。”
张准若有所思的点颔首。
这次朱大典的姿态,放得很是的规矩啊看来是真的有事相求了
朱大典简直是求见。鞑子南下,朱大典立刻意识到欠好。明军在北直隶的军力,实在是太虚弱了,鞑子骑兵只要绕过京师南下,完全可以深入山东地面的。严冬季节的黄河,根本不成能阻挡鞑子的铁骑。
北直隶去年才刚刚被鞑子抢掠过,生产生活都尚未恢复,今年鞑子又来,显然抢不到更多的工具。鞑子要获得更多的战利品,只有继续南下。因此,山东陷入战乱,已经是不成避免的了。
在山东的地面上,唯一能够匹敌鞑子的,只有张准。其他的任何人,都不要指望了。其他各省的明军,只会向京师的标的目的增援,绝不会增援山东的。想要包管山东的平安,只有山东军民自己努力。用虎贲军的话来说,就是自力更生,丰衣足食。
于是,在思索一番以后,朱大典决订婚自来见张准。军情危急,他不想通过他人的转述了。尽管这样做,对他的身份,是很是大的降格,他也顾不上这么多了。要是鞑子真的杀到了山东,他能不克不及活下来还是未知之数,还会在乎这些繁文缛节?
“请他到衡王府客厅。”
张准随口说道。
陆伊典承诺着去了。
虎贲军开入青州城,协助宋德钢摆设防务,衡王畏惧,又跑到了济南府出亡去了。现在的衡王府,暂时是空置的,只有原来的下人在。张准于是借来会客。可是他晚上,依然是住在虎贲军的军营里面。不是怕影响欠好,而是住在军营里面,绝对平安。
现在的情况比较特殊,他已经成为各方势力瞩目的对象。为了杀死自己,他人可能会不择手段的。张准轻易不会拿自己的小命来开玩笑,一切固然要以平安为上。万一搞个美女刺客什么的,就糟糕了。
张准回到衡王府不久,朱大典就到来了。
朱大典的神色有些憔悴,步履仓促的,拱手为礼,语调晦涩的说道:“都督大人,下官有礼了。”
正二品的文官,向正一品的武官行礼,在崇祯时期,绝对算得上是一绝了。要是换了其他人,即使是正五品的文官,都不需要向正一品的武官行礼的。这一点,对朱大典来说,简直很是难受。可是,有求于人,他不克不及不这么做了。
张准点颔首,算是回礼,然后若无其事的说道:“朱大人远道而来,有何见教?”
朱大典神情木然,将一份公文递给张准。
张准看过以后,依然若无其事的说道:“设防德州……朱大人手上有这么多的军力吗?”
这份公文是兵部发给朱大典的,说鞑子可能直入山东实施抢掠,要朱大典从山东各地抽调军力,在德州重点设防。朱大典觉得这个战略有待商榷,于是就来找张准。潜意识里,他觉得张准在军事指挥方面才是权威的,自己多听听他的意见肯定没错。
上次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