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中国动脉 >

第41部分

中国动脉-第41部分

小说: 中国动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气东输全线最陡的山和最大的冲沟几乎都在十六标段,周勇觉得西气东输的施工不能仅仅停留在过去的技术和经验上,还应有创新和突破。他有着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有着创新大手笔,东部怎么打,西部怎么打,他胸有成竹。根据十六标段的特殊地貌,他们加大扫线力度,开发专用的坦克式山地运布管车,采用蛙跳式施工法来解决山区陡峭困难段的施工技术问题。在项目总体施工部署上,以组焊工序为中心,重点抓好各道工序的综合平衡和整体控制,采取了多项技术管理措施:首先是参照国外“地形服从于管道安全”的理念,加大扫线力度,经过反复测量,局部改线和细微调整,降坡取直。采用以冷弯代替热弯的施工方案,大幅度降低热煨弯头的用量,使热煨弯头由八百二十八个减少到三百二十二个。    
    在山区的峭壁段,测量工和管工紧密配合,采用逐点精确测量,精密下料,集中用坡口机下料并切割坡口。顺序施工,减少留头,在冷热弯头不到位的情况下,宁可让台班休息也尽量减少留头碰死口。回填后留两到三根管子不回填,作为碰死口的调节余量,可以有效地解决热胀冷缩问题。他们还将弹性力学和计算机编程相结合,建立了吊管机下沟的动态数学模式,为在平原段采用四台七十吨吊管机下沟提供了科学依据;    
    周勇亲自主持了十多项技术创新课题,七十吨吊管机受地形限制,无法到达双锁山以西。没有吊管机西线小平原的焊接效率就大打折扣。山地王们对压力容器埋弧焊接有着成熟的经验,按照现场实际,他们研制了一套移动式埋弧焊二接一工艺,弥补了西线因七十吨吊管机不能到位、小平原不能搞沟上流水施工的缺陷。    
    由于十六标段山高路险,热煨弯头占全线的十分之一,很多地段根本无法修筑能够满足爬行设备行走的坡道,他们就开发出坦克式山地运布管车,用于双锁山运布管子。此外还研制了大口径管道组焊液压管墩、火焰坡口切割器、管口环形加热器等器具,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企业的兴衰关键取决于人才,只讲奉献不讲待遇肯定会流走人才。周勇觉得现在是市场经济,要体现人的价值,除了事业留人和感情留人,还要注重待遇留人。项目经理要对工程了如指掌,有时说错一句话就会扔掉几十万元。西气东输的很多钱是浪费在施工方案中了,每走一步弯路都要交学费,而集思广益就可以少走弯路。如果在项目部署上不犯错误,就可以节省大量的经费,高效率地完成任务。    
    施工时大型设备是要喝油的,十六标段每个月仅汽油和柴油的钱就要花七八十万元,人均月薪三千元,三百八十个职工月薪就是一百一十四万元。再加上吃喝拉撒睡,一个月就要开销三百多万元。周勇率领队伍提前一个月完工,就节省了三百多万元。这是一种机会成本和显性成本,他用这笔钱来奖励职工,大大鼓舞了士气。    
    昕水河有三条河流的穿越,为了抢在七月洪水到来之前把河干完,尽快恢复地貌,项目部从各个作业队调集了吊管机、挖掘机、推土机和施工人员,一连三天三夜连轴转。QHSE部长郭瑞泉和项目部生产副经理张必成俩人在昕水河谷蹲了三天三夜,协调地方关系,仅用了二十天的时间就完成了三条河流的穿越。    
    二○○二年十月十六日,四川油建以焊口一次合格率98。7%的高水平,顺利完成了管道主体焊接。四川油建在周勇的带领下在陕晋段第一家通过焊圈物理性能检测,第一家百道焊口考核百分之百合格,第一家拿到业主机械化大流水沟上焊机组施工准入证,第一家实施清管试压,在世界级的管道施工角逐中,第一家实现完整标段全线贯通的目标,夺取了陕晋段综合进度第一的桂冠。在国家西气东输的宏伟蓝图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第四部分第102节:吴立斌觉得自己离不开焊枪(1)

    周勇的智囊团中,有一个集谋和行于一身的人才,他就是分管生产的吴立斌。三十五岁的吴立斌是江苏常州人,父母和弟妹都在常州。一九八八年考大学时他本想报考西北工业大学导弹和飞机制造专业,可半路上杀出一个程咬金,老师说你还是报考另外一所学校吧。他鬼使神差地填写了西南交通大学焊接专业,并如愿以偿地考到了四川。    
    刚到四川时生活不习惯,气候太潮湿,菜太辣难以下咽,他几乎每个月都要去医院看病。慢慢地他发现四川人很勤奋,很热情,他喜欢上了四川,也习惯了当地的气候。由于学习成绩优异,大学毕业后学校要让他留校任教。可他偏偏喜欢实践性强的单位,就选择到了某机车车辆厂。他在厂里搞钢结构设计制造,造内燃机火车。当时,他准备出国留学,考托福都通过了。    
    他的妻子杨燕在四川油建焊接培训中心搞焊接,为了彼此有个照应,把他也调到了同一单位,这对昔日的大学同学又在四川油建焊接培训中心比翼齐飞。工厂是程序化工作,而油建单位经常野外施工,他在培训中心当教师,主要对焊工进行自动焊的培训,有时也搞半自动焊培训,忙得不亦乐乎。    
    在管道工程中,像西气东输工程这么长的管道,这么厚的管壁,这么大的管径实属罕见。在管线钢中,管径越大,管壁越厚,管子越容易破裂。如果管子焊得好,放在管沟里不做防腐处理放上三五年也不会出毛病;但是如果管子没有焊接好,即使做了防腐处理也会出毛病。所以,管道工程的眼是焊接,而焊接的优劣取决于焊工的素质。    
    国内的X70钢已经达到国外X80钢强度的极限。国内的钢管加合金元素增加了钢的强度,但是容易开裂。有利就有弊,钢的级别越高,焊口越容易开裂。    
    四川油建西气东输焊接副总工程师吴立斌    
    天然气管道比输油管道对管子的要求要高,输油管道要是破了顶多是漏油,而天然气管道一旦泄漏,就会像重磅炸弹那样引起爆炸。二○○一年五月,西气东输工程筹备工作启动,吴立斌负责上线焊工的技术培训。为了取得STT打底半自动焊填充盖面、纤维素打底手工焊、连头焊和不同壁厚焊接等十种新工艺的技术参数,他和同事们一道用了三个月的时间连续做了六百多项试验,用了近一吨的焊接材料,终于摸索出了第一手经验。他编写了一套针对西气东输工程施工特点的焊接教材,亲自挑选了一百零六个焊工在焊接培训中心封闭强化培训了一个月。他对焊工要求一丝不苟,让每个焊工每天交出一道焊口,千方百计地给焊口挑刺儿。他白天在现场观察指导,晚上在家里写技术总结和改进意见,并连夜打印出来第二天早上发给焊工,让他们清楚焊接要领,不断调整焊接技术。四川人有股犟劲儿,不焊好誓不收兵。凭着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二○○二年三月,上线的四川油建一百一十名焊工在廊坊举行的西气东输全标段焊接入门考核中,以95% 的焊口一次合格率在强手如林的考场上拔了头筹。    
    二○○二年四月,吴立斌奔赴山西,担任四川油建西气东输焊接副总工程师。针对西气东输管道口径大、壁厚等特点,四川油建项目部在十六标段广泛采用了代表当今管道组焊先进水平的机械化沟上大流水作业工艺。吴立斌查阅了大量的国外大流水管道组焊资料,结合十六标段的施工特点,精心编写了一本实用性强的大流水焊接作业指导书,下发到每个台班。他每天都猫在工地上,在四个组焊作业队穿梭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晚上吃完晚饭,他又骑着一辆破自行车到检测公司查看当日每个作业队的焊口射线照片。发现有缺陷的焊口后,他立刻记在一个小本子上,第二天在工地对号入座,帮助出问题的焊工分析焊接缺陷原因,告诉他怎样调整焊接参数。    
    


第四部分第103节:吴立斌觉得自己离不开焊枪(2)

    十六标段原计划需要八百二十八个热煨弯头,即使全世界的热弯管厂都生产热煨弯头来供应你西气东输工程,也得八年才能做完。用冷弯代替热煨弯头这个设想是四川油建最先提出来的。    
    吴立斌的看家本事是焊接专业,在施工现场指点江山挥洒自如。第四作业队机械化沟上大流水机组推进到太德塬龙脊村时,焊接时铁水老起球,怎么也不能附着在管子上。吴立斌接过那人的焊枪一试还是起球。他重新连接了焊机控制线后情况就改观了,他调整好设备参数,亲自拿着焊枪反复演示,直到完全正常后才交到焊工手里。    
    焊接的第一道工序手工焊是制约生产效率的瓶颈,由于山区施工不便,手工焊总像老牛拉破车,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一个机组一天最多焊十三道口。一个机组有二十多人,有焊工、管工、开吊管机和移动电站的操作手及质检员。焊工焊完一道口后,移动电站要开到第二道口前,由管工对管子检查清理后,用吊管机协助对口。一个大流水机组,一天多焊一道口,就节省直接成本三千八百五十元。吴立斌绞尽脑汁琢磨着能否加快焊接速度。他连续几天在昕水河谷第三作业队施工现场蹲点,经过反复演练,萌发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原来焊接是两个人打底焊,一般需要十八至二十分钟,长的需要二十五分钟。这两个人在焊的时候其他人只能干瞪眼看着。如果用四台焊机四个人同时打底焊,调整焊工人数、焊接工艺和机具设备,只需要十分钟就焊完了第一道工序。根焊焊接效率提高了一倍,一个机组一天最多能够焊三十五道口。这一创造性的焊法在大流水作业队全面推广后,成为四川油建在陕晋段综合进度第一的秘密武器。    
    管道工程最苦的是焊工,一道焊口焊缝金属重量为三公斤,西气东输工程中最薄的14。6毫米壁厚的管子,焊一道口要填充五公斤重的焊接材料。如果是26。2毫米壁厚的管子,焊一道口就要填充十四公斤重的焊接材料,光一个焊口的金属圈就净重九公斤。由于管子太长,焊工们经常要仰着脸焊,操作起来很困难。吴立斌经常亲自示范,他焊的管子外观漂亮,X光无损检测合格,机械性能试验合格。由于整天与焊枪打交道,他的视力急剧下降,上大学时是三百度近视,现在双眼变成了七百度近视。    
    二○○二年国庆节,同学们在成都西南交通大学聚会,杨燕带着孩子去了,发现班上四十多个同学几乎都跳槽了,同学中有当领导的,有出国的,有自己开公司的,现在干本行的不超过五个人,其中就包括他们这对夫妻。    
    吴立斌觉得人各有志,他不羡慕别人当官当老板,他觉得自己离不开焊枪,自己的岗位应该    
    在生产第一线。他每天都看专业书,上网查阅资料。自从上线以来,家庭的重担就落到了杨燕的肩头。她既要工作又要带孩子,男孩儿又调皮捣蛋,真够她受的。杨燕该做手术都没住院。现在,单位在成都给他们分了一百零七平方米的新房,杨燕没有精力去拾掇。内江的房子交出去了,杨燕只好带着孩子搬进了单人宿舍。吴立斌每天都要给妻子和儿子打电话,他觉得欠妻子的太多了。    
    他的儿子吴逸帆刚刚六岁,他不希望儿子有太多的压力,只希望他快活。他从来不逼着孩子学东西,但儿子却特别爱学习英语和绘画,他每次给儿子打电话都说英语。二○○○年到涩宁兰是他第一次上线,离开家时儿子愣愣地看着他,不知道分别是啥滋味儿。等他从线上回到家门口时,一眼就看见了儿子。他多想冲上去抱抱儿子啊,谁知他往前走儿子往后退,他的心不由得一阵酸楚。儿子是他一手带大的,他喜欢带儿子买汽车、飞机……家里的玩具有好几箱子。    
    二○○二年夏天,妻子带儿子到线上看望他,永和县不通火车,妻子带着儿子从四川坐火车到临汾,他到临汾火车站接站。火车刚一到站,儿子就从车上蹿了出来,一头扑进他的怀里。妻子告诉他:儿子在火车上不肯睡觉,说怕火车到站开过了见不着爸爸。儿子在吕梁山玩得可高兴了,天天晚上缠着爸爸讲故事,临别都不肯走。吴立斌只好骗他说带他到西安去玩,他带儿子看了黄河壶口瀑布,儿子挺害怕瀑布。他心疼妻子和儿子坐火车时间太长,让他们坐飞机回去,儿子说美国“9·11”飞机撞大楼坐飞机不好,他好说歹说把儿子骗进了西安机场的安检口,儿子哇的一声哭了起来,那哭声至今还揪着他的心。    
    


第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