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经典诵读教育与艺术创作灵感 >

第4部分

经典诵读教育与艺术创作灵感-第4部分

小说: 经典诵读教育与艺术创作灵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慧智同运去进行研究,那么就能够告诉自己很多的信息,启迪自己的智慧,使自己真实地认识很多问题。
      像这幅画【图示】,有个朋友要求我谈一谈是否能够作为自己公司的中堂之画。要是把这副画当公司的中堂画,那员工和各部门经理可能经常要吵架了。为什么呢?从这个形格上一看,虽然有水有山有房子,但是这些孤峰独耸,置换成每一个人的话,每一个人都在充分表现自己。把它放在中堂里面,放在一个公司大堂的中央,一进门就传递出一个全息,舍我其谁,总经理算啥?无形当中给人这么一个全息的信息。而且,它缺乏中国道学幽远、宁静、空明的意境,画面塞得满满的。所以,像这样的画,要是作为中堂画,的确会带来很多弊端的。
      我们研究中国文化,如果说将左脑和右脑开发出来,就有了一元,就有了系统观,任何东西拿到面前,马上就能够从最简单的表面,捕捉到最复杂的本质,从天文反映到它的人文以及地理,都是有一系列的。所以说,这个创造力,并不简简单单是一个局部。像西方为什么属“金”?到那里去考察一下它的地理。我在阿尔卑斯山一看,它整个山形就是金形,山峰间以及下面的森林包围烘托这个金形山形结构,构成了金木形神,那它当然属“金”。体现在西方人身上,他们都皮肤敏感,对方有没有能量,对他们是亲和的,还是怀有敌意的?跟对方进行对视,握个手,通过自己的皮肤,他们就能够感应到。想让他们上当受骗,想欺骗他们,还不太容易。因为他们比较敏感,通过自己的身体就可以感应对方,通过眼睛就可以捕捉对方的信息。这就是各个民族用自己的能量和本身存在的功能,来判别很多的现象,来保持自己民族的文化取舍。
      经典诵读,的确是开慧启智的方法,各个民族都有经典诵读,只是我们国家将其淡忘了。所以,建议现在的大学生和年轻人,还是把我们祖先的东西捡起来。要想拥有智慧,每天早晚抽点时间去诵读。我在开始讲过了,犹太人的经典诵读是不放弃的。包括我认识的犹太人巴伦博伊姆(Daniel 
      Barenboim),他是世界著名的钢琴家、指挥家,是中国钢琴家郎朗的导师,他五岁之前就把本民族的经典全部都背熟了。他自己介绍说,他们民族的经典对他一生的创造力和艺术生命,都是一个坚定不移的支撑。
      西方人有一部《圣经》,作为他们的必修课,从小到大都要读。阿拉伯人,有本《古兰经》,终身诵读,作为他们的精神营养。我们中国单单缺乏这样一本大家都能认同的经典。其实,西方都还是带宗教色彩的经典,而中国老子五千言没有宗教的色彩,它既不属于道教,也不属于佛教,也不属于基督教,也不属于《古兰经》的范畴,而是超越这个历史之前诞生的一部文化经典。这部文化经典,是天人合一的经典,它具有的全息性和能量性,可以说在世界上是无出其右的。我们看一看,世界上所有的宗教经典,无论是佛经,还是《圣经》,还是《古兰经》,全部都是他们的弟子代写的,不是本人命笔。而老子五千言恰恰是老子在函谷关、在青灯下,亲自提笔写在竹简上,流传于世。所以,它的学术价值、文史哲价值,特别是修身来开启我们智慧的价值无可限量。我们只要走进老子五千言,去诵读它,这一生能改变我们的素质,提升人文的素养,对自己根文化的学习,都能带来一个良好的状态。
      虽然儒家也有吟诵,但是它所吟诵的经典受到局限。特别是在宋明时期,丢弃了《易经》的诵读,那么对于开启右脑功能的体制也就自然丧失了。所以,维持到了明朝的晚期,清朝以后,中国人的创造力就急剧下滑。在明朝时候,还保留着一点余绪,可以跟西方国家一争短长。包括德国的莱布尼兹,还曾经给中国的康熙皇帝写信,想加入中国的国籍。这恐怕是历史上第一位西方人士正式写出申请书,申请加入中国国籍。虽然当时被中国皇帝拒绝了,但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中国根文化实际已经开始淡薄了,祖先都已经开始丢失了。
      儒家的诵读方法,还不足以启迪我们的智慧。佛家也有念诵方法,也有作用,效果也挺好。但是,道学在历史上曾经一直保持着一种观诵的方法,可以说是最佳开启我们智慧的一种方法。只要在“恭熟忘”并进入“合”的状态下,采用这个观诵的方法,对右脑功能的开启作用非常大。我列了一个表,将经典诵读教育的丢失现象,做了分析。时间关系,不能全部一一介绍。但是诵读的最佳作用,的确存在道家的领域当中。因为儒家的吟诵,我也实践过;佛家的念诵,我也实践过;而道家的观诵,也是我自己在体内长期坚持而没有丢弃的一种修身实践方法。因为我们诵读的这个“音”,它是一种能量波,是种震动波,作用于我们的精气神。这种震动波的作用,对我们的体内是一种全面再造过程。
      我们掌握它,不是用默读,不要采用西方的读书方法,西方的读书方式不能开启智慧,中国的文化完全是为中国人的智慧而设置的。像古代的书,都是从右侧到左侧的翻阅,从上到下翻阅,它都规定了从右侧往这边,大脑反应就是这样的扫描,而且从上面往下看,也是对前贤圣人们所写东西的肯定。点头“是”,摇头就“不是”,对不对?这是一方面。第二方面,从生理上来说,就是前后角度,点头阅读,两个肾里面维持智能高度活动的能量,就会随着脊髓的能量波进入到大脑,营养大脑。不像西方,它没有慧观。西方祖先丢失了自己的根文化以后,对生命的了解不像中国祖先那么彻底。
      西方书籍,都是这样看,脑袋一摇,这一“摇”,第一个显得对作者的不尊重,简单说意味着全部都是“no”,否定人家。从生理来说,摇头的时候,颈区的动脉血管,有个压力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只要颈椎稍微紧张一点,这样看书半小时以上,就一定会疲劳。为什么呢?血压就在跟自己“跳舞”,随着不断的左右摇头,“no,no,no”,血压就跳起来了,一升一降,起伏不定。所以说,别看西方研究很细致,但是他们很多的教育方法和文化方法,是违背人体内精气神、血、气运行规律。我们只要走进自己的根文化当中,就可以发现,祖先很多智慧都是超越现代、超越西方的,只是我们没有把它进行升华。
      比如说,老子帛书版道篇第一章的“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在观诵的时候,可以掌握尝试一下“道,可,道,也”,在体内去观一观这几个字,每一句都观,而且很奇怪,每一句后面都有一个“也”字,为什么有个“也”字呢?以前儒学的智能人士、不能内观的人,就不知道为什么。实际上,2500年前,祖先们使用这个“也”字是主动去呼唤肾的能量,让肾气能量上来帮助开发自己的创造力,达到一种慧智同运的生理功能。所以,每一个“也”字都要落实到自己的体内。后来,道篇第一章在汉代以后被删掉了9个字,其中就有8个“也”字被删掉了,但是在这以前,是全部保留的。“之乎者也”,全部都是用于内观当中使用,它们不是语气词。而且,四言绝句、五言绝句、六言绝句、七言绝句,也全部是对应在体内的七个点上,甚至九言也是加了一个“天”、加了一个“地”而已。这就是中国古代文言文行文方式的特点跟修身的关系。所以,道家的经典诵读必定是要跟体内结合在一起。
      像这个“也”字,是指我们的生殖器。生殖器里有这个能量,有肾精之能。肾精之能逆向上来的时候,人就比较聪明智慧。肾精下滑、顺化的时候,从肾里面顺行的时候,就消耗了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初中生、高中生一谈恋爱,学习成绩就急剧下滑。当然,我在网络上看到稀奇古怪的文章,说恋爱当中的人最具有创造性,我看这个不太可能。为什么?因为违背了人体生命能量和肾气能量。人体的两个肾,在脊柱两侧,像一个大型的水力发电站,它产生的能量,顺着脑脊液的上升,进入大脑以后,这个人就非常聪明,具有智慧。一旦它开始下滑,下滑到尾椎,从尾椎漏到盆腔以后,就化为后天的浊精,那么上面的能量就急剧减小。所以,古人特别重视用这个“也”字唤醒肾气能量,让它逆向上升。这个“也”字也是内观的结果,像男性前列腺的剖面图,就是一个“也”字造型,去内观它,就激活了它,能量就能够往上升。所以,“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其中的这个“也”字,都对应了自己的前列腺。这个“玄”字,也是对应这个位置,“门”字也是对应这个位置。整个这一章,包括“道篇”所有篇章,都可以找到这个感觉。读熟了以后,再去应用内观诵读,看一看自己的精神面貌发不发生改变。
      从我在全国各地推广德慧智经典诵读的经验来看,无论老幼,无论健康人,还是病人,经典诵读对健康人对的智能、智慧,对他们精力提升,有极强大的作用。对于有些患者,它还有一种养生、保健、治疗的作用。这说明,祖先们非常简单运用“修之身,其德乃真”这样一个原理,给我们子孙留下了一笔非常丰富的宝贵文化遗产,只是我们要去应用。我在下面推广的时候,也就是用帛书版《老子》的道篇第一章和德篇第一章这两章,在用的时候,就找到了体内的真药。古代是用音乐来进行治疗,这个“樂”字是代表自我治疗的。只要使用这个“音”,体内就能产生“乐”。实际上,这个“樂”是一种波,就是生物能量波。这个能量波,到后来人类丢失了“音”,不再诵读了,语言变成了一种交流的工具,而不再是自我调整的一种方法和能量。这时候,生了病就要向外求,所以在这“樂”上面加一个“艹”,就成了“藥”,借助外求草药来调节身体,丢失了原来自动通过经典诵读自己给自己调节精气神的方法。大家要是研究中医就知道,《黄帝内经》当中没有任何一味草药,没有带草字头的药。不存在处方,只有针灸,???(29:52)。那么当时的治疗最佳方法是什么?就是通过自己发出的“音”,产生的“樂”,调节自己的五臓功能。
      这里有一幅画,可以看到最古代的人。当我们诵读时发出的声,通过我们的口腔,传达到天际。但另外还有看不见的能量,就是“音”,是声带产生的一种振动波。而且,沿着喉返神经、迷走神经,可以传达到我们颅顶外,在头顶形成能量流的蘑菇云。这个作用是相当大的。运用得好,就能自己给自己调节、治疗,并且开启自己的智慧,这些都是有医学根据的。所以,古人常常就是利用自己的生物光,利用自己的“音”和自己体内精气神中的“气”,运用光、音、气三种物质,达到自我治疗保健,同时也开启自己的智慧,延缓自己的衰老。每个DNA有个端粒体,燃烧速度越快,生命衰败得就越快。道学的经典诵读和道学的修之身养生,都是运用了音、光、气,来使端粒体保持较长时间的燃烧,减缓消耗速度,维护和减慢这个过程。
      在当今这个社会,我们马上就要进入2012年。大家可能看了电影《2012》,觉得有些悲观,认为是不是世界末日到了。实际上,玛雅人在记录这个现象的时候,就描述了我们整个人类,在5125年期间是丢失了大慧大智同步运行的这样一个历史空间。我在讲学的时候,将这个五千多年,命名为一个“智能文明期”。“智能文明期”是指什么呢?是整个太阳系在银河系运行一天当中的黑夜。这个黑夜,在2500年前那个时候是子夜时分,而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黎明的前夜。很快,我们就会摆脱这个期间,左脑和右脑同步运用的时代即将到来。所以,我们及时去运用经典诵读,将老子总结的2500年以前人们还没有完全丢失的同步开启慧智的方法,用于主动启迪我们创造能力,使自己的生命能有所价值,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将这样的一个方法尽早采用起来,那么可能对我们的学业、对我们的人生、对我们今后的事业,就会有所帮助。
      最后,祝福大家早日开启艺术灵感和创造力的井泉,在经典诵读和中国古代根文化的哺乳下,获得一个亮丽的人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