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电子重生 >

第183部分

电子重生-第183部分

小说: 电子重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不过不同于普通的国立研究机构,泛翰帝都研究所除了项目研发。也有负责项目运营的部门。这个负责项目运营的部门,被周硕单独放置在研究所的东北角。一栋三层高的八边形、红白相间的办公楼,就是运营项目部的所在地。

和研发部门所属的中心实验室一样,这个运营部门中也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独立存在。这就是位于运营项目部办公楼地下。一个名为蜂巢的地方。

这个蜂巢当然不可能像《生化危机》电影里一样,是个庞大而且复杂的地下建筑群。实际上,这里只是把一处防空洞做了修整。又打通了拆迁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几处地下室,最后形成的一个两层地下空间而已。

和帝都流行的那种地下室完全不同的是。蜂巢的空间极大。五米高的举架,足足1000平方米的面积。根本没有寻常地下室的那种逼仄感。

蜂巢的入口被设置在运营项目部办公楼的外面,利用了原本防空洞的一条斜入通道。地面上是混凝土水泥修筑的入口,和帝都研究所整体优美、自然的环境完全是格格不入。在它那宽厚的大铁门不远处,耸立着一块显眼的警示牌。上面用醒目的红色,写着大大的“无关人员,禁止靠近”八个大字。

周硕和涂岸北从招待处过来,是路途最远的两个人了。他们抵达的时候,杜鹃计划a类研究者名单上面的所有人,就已经全部到齐了。

涂岸北对a类研究者名单倒是有所了解,这是周硕制定的一份招聘名单。在将近一个月的挖角活动中,是明确要求千方百计必须得到的人才。这里有已经成名、正处于研究生涯黄金年龄的实验室负责人,有工作没几年声名不显的普通研究员,甚至还有刚刚走出校园的普通本科生。

虽然来源和履历都完全不同,但涂岸北以其多年的研究经验,面试之后完全可以肯定这些人都是非常难得的技术天才。这让他对周硕挑人的眼光赞不绝口,也万分疑惑他是从何处收集到的这些人才信息。

蜂巢入口处的停车坪上停着七辆电动汽车,十四个穿着白大褂的研究员好奇的看着由远及近的周硕。他们都是被泛翰帝都研究所花费重金招聘过来的,然而经过一个月之后,其他人都已经被分配了实验室和项目组,只有他们仍然还在等待。

早就等到不耐烦的众人,如今总算见到了周硕,哪里还按捺的住。不等两人从车上下来,就纷纷围了过来。

“哟,大家来的都很快嘛。”周硕更大的场面见得都多了,这么点人群根本是丝毫不怵。

“周院长,我们想问问,这是要把我们归属到项目运营部吗?”这十四个人都是学术精英,当然不可能乱哄哄的一拥而上。即使是表达意见,也是先选了一个代表过来。

周硕从车上的公文包里拿出一摞文件来,笑呵呵的说道:“这个问题嘛,你们首先需要把我手上这份保密协议签了,然后我才能回答。”

“保密协议?”代表众人提问这人略微愣了一愣,问道:“为什么需要签署保密协议?”

周硕正色道:“因为你们接下来的研究项目,对泛翰集团的未来发展将是决定性的。为了保证研究计划不被泄露,你们只有在签署了保密协议之后才能得到具体的情况说明。”

听到周硕这么说,他们反而高兴了起来。之前众人的不满,也只是对一个多月来没有工作分配,以及担心被划归到项目运营部的不满。如今见研究所竟然如此郑重其事的要他们签署保密协议,那自然是涉及到的项目非常重要才会有的情况。

周硕扬起手里的协议,问道:“怎么样,你们考虑一下要不要签署这份协议?”

“我签!”“我也签!”“给我一份,我先看看再说。”

在场的十四个人人人都领了一份协议,有的人看也不看就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有的则仔细的读了一遍之后,才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十多分钟之后,周硕把他们手里的协议都收回来,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好,既然大家都签署了协议,我就最后再啰嗦一句。你们接下来看到的、听到的内容,不论其是否仍然在泛翰集团任职,十年内不能向任何人透露。否则面临的将不止是经济赔偿,所以大家千万记住即使是睡觉,最好也要管住自己的嘴。”

他最后一句的冷笑话逗得众人哈哈一笑,然后推开防空洞的大铁门,跳上车一马当先的开了进去。

蜂巢如今的形象,和过去的防空洞可是完全不同了。如果没人提醒,这里和一间高科技的实验室几乎没有两样。一群人把电瓶车挺在专门的停车处,然后经过一套熟悉的除尘工序,这才真正进入了它的内部。

abs材质的栅格地板,低沉的除尘空调声和通过软管连接的呼吸过滤器,莫不提醒着众人这里是1k等级的洁净室。所谓1k洁净室,也就是要求0。5微米的微尘数量被严格控制在每立方英寸1000个以内,相比泛翰晶圆厂生产单晶硅车间的a类洁净室3500微尘的要求,这里的投资可不是提高三五倍那么简单。

超高的无尘要求,意味着这里是以生产高等级集成电路芯片为目的建造的。

“这是!”涂岸北震惊的看着蜂巢里,排成一排的设备。虽然确定没有见过实物,但他却万分觉得眼熟。

“是中科院微电子中心,在今年上半年刚刚完成的0。8微米技术,包含光刻机、cvd离子注入、检测等设备的整套cmos集成电路制造系统。”周硕踌躇满志的说道:“而我们的任务就是在接下来一个月时间里,将它们改造成一条0。5微米技术的生产线。”

第二百六十三章杜鹃计划

实验室里几乎一瞬间便陷入到了寂静无声的状态,面对周硕的豪言壮语,所有人都在用一种“这货疯了”的眼神看着他。

集成电路芯片的制程工艺,基本是遵循了一个规则的。那就是每一代新的制程,都是上一代制程乘以0。714。但这并不是说,只要时间一到工艺提高的要素自然就会具备。实际上每一次制程工艺的进步,前进的都是无比困难。

芯片制程工艺不仅不断的挑战着人类精密制造的极限,而且还在不断的挑战着人类想象力的极限。对于这种极端微观、精密的制造技术,任何新技术的出现都会很快被应用到整个体系中来。每一种能够提高制程工艺的可能,都被几乎是变态的提高到最高等级。这也就是说,人类很难通过重复性的劳动去无止境的提高光刻工艺的线宽极限。

想要在之前的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必须找到全新的突破领域。这是一条非常艰苦的道路,远不是某个人站出来喊喊口号,然后立刻就能赶英超美。周硕如今站出来说要把1995年上半年中科院刚刚研发完成的0。8微米制程的光刻机工艺,在一个月时间里就推进到0。5微米级别。这不仅仅是无视中科院无数大牛的辛勤成果,根本就是无视至高无上的科学规律。

别说只是这十几个人了,就是全中国所有的顶尖科学家、以及国家无止境的投资,也不可能在1995年把整个技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再提高一代。而按照摩尔定律的规则,集成电路芯片上晶体管的数量每18个月翻一番。性能同样也会翻一番。中国的芯片制造技术即使只和国际水平保持一两代的代差,最后的性能差别就会是天差地别的距离。

“怎么。你们不信?肯定是觉得我疯了吧?”周硕哈哈笑道:“好嘛,有什么问题咱们可以都摆在明面上谈。”

“周……校长。我理解你对提高我国半导体产业技术的急迫性。”涂岸北开口说道:“但我们做技术的、做科学的,首先一条是尊重科学规律。大干快上搞大跃进那一套,不适合半导体领域。”

“是啊,我们国家从2微米到1。2微米,就花了五年时间。从1。2微米到0。8微米,又花了五年时间。这还是在国家的支持下,以及半导体工艺对精密制造水平要求不高,投入了无数人力物力才完成的。”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站在涂岸北的身边说道:“那么周院长你准备做出多少投入。来完成0。8微米到0。5微米的工艺改进?”

“如果这就是周院长你的研究计划,请允许我退出。”一个看起来外表比较稚嫩的青年也站了出来,他扶着眼镜摇头道:“请你放心,这里发生的事情我不会泄露出去。但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我不能在一个无视科学规律的人手下工作。”

周硕环顾一周,见在场的算上涂岸北一共十五个人,竟然没有一个认同他的目标。不禁啼笑皆非道:“那么你们觉得中国的半导体行业,究竟要如何才能追上世界先进水平?按照你们嘴里的科学规律,恐怕等我们追赶上去的时候。人家已经走远了。不仅走远了,甚至还要用专利技术砌起一道墙来。”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国外就是比我们先进。虽然很不服气,但我们国家整体水平就是这样。又有什么办法?”

“办法当然是有的。”周硕骄傲的抬头说道:“你们可听说过米格25战斗机?”

“前苏联的米格25?”男人们多少都会有点武器情节,有人显然是军武迷,当即点头说道:“上世纪70年代米高扬设计局出品的高空高速截击机。飞行速度可以达到3马赫。其优秀的性能,使得它甚至在现在还有很多装备正处于服役之中。”

难得有人这么识趣的接茬。周硕连忙反问道:“那么你一定知道米格25和以往飞机最大的不同,以及西方世界曾经对它的恐惧。”

“米格25最大的不同?那肯定就是它的全不锈钢机身了。飞机达到3马赫的飞行速度。其与空气摩擦就会造成300度的高温。为了适应这种高温,以往飞机的铝合金外壳被换成了全不锈钢结构。”这人显然是被周硕搔到了痒处,说起这个话题就滔滔不绝起来。

“还有它的机载电子系统,由于苏联电子技术落后导致雷达功率太高,只要它一开机在它周围的电子系统就会报废。但美国人并不知道这是由于工艺不足造成的,反而以为是苏联的某种秘密武器。它最辉煌的战绩是第四次中东战争,埃及的米格25在以色列空军发射了响尾蛇导弹之后,竟然以其恐怖的速度,甩掉了追尾锁定的导弹。”

周硕满意的大点其头,说道:“没错,要说米格25使用全钢结构,这是不是违背了飞机设计上的一些规律?但苏联凭借其先进的发动机技术,硬是让一堆钢材飞出了比铝合金还快的速度。在这方面我们的光刻机工艺,是否能够借鉴一下?始终沿着欧美的技术路线去追赶,我们就永远没有办法超越他们。”

涂岸北这时也是若有所思起来,他想起周硕一直以来的这些成绩。尤其是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以及他在网络技术上的很多创新,其实都能看到这种奇思妙想的痕迹。而且他在科研上面的成就,也不可能是一个无视科学规律的人能够做出来的。既然他今天如此郑重其事、信誓旦旦的说能突破0。5微米技术的难关,说不定还真就是有可能呢?

想到这里,涂岸北心里也冒出一团火来。如果真的在一个月时间里,就把制程工艺推进一代……

这种速度别说国内,放眼国际也是足以傲视群雄的奇迹了。

他搓了搓手,说道:“周校长那你就说说看,你想走什么技术路线来把国内的0。8微米技术,改进到0。5微米?”

周硕伸出一根手指来,竖在面前说道:“买,买国外的0。5微米工艺生产设备。”

涂岸北愣了愣,这算什么答案?如果能买的到,中国还用苦苦自己研制吗?凡是涉及到这种高科技设备的,欧美等发达国家必然会对中国禁运。如果出钱就能买得到,国家就算当了裤子恐怕也会买回来啊!

看出来涂岸北的疑惑,周硕解释道:“涂老,你应该知道研究所里有一个杜鹃计划吧。”

涂岸北点了点头,不明所以的说道:“当然知道,那不是你为了挖角各大科研院所,制定的招聘计划吗?”

周硕摇了摇头,笑道:“那只是杜鹃计划的前期准备工作。涂老知道杜鹃这种鸟吧,它们可以说是自然界最狡猾的一种动物。”

“把自己的蛋下在别人的窝里,让人辛辛苦苦把小杜鹃养大不说,新出生的杜鹃还会把养父母的其他孩子都掐死。”周硕竟然露出悠然神往的表情,看向涂岸北说道:“杜鹃之所以能让别的鸟心甘情愿养当接盘侠,首先它的蛋得有一个真假难辨的伪装。而这个杜鹃计划,目的就是制造出一个我们已经完成0。5微米工艺攻关的伪装。”

“伪装?怎么伪装法?”涂岸北疑惑的问道。

“嗯,真的造一批0。5微米工艺的芯片出来。”周硕斩钉截铁的说道。

听到这里,涂岸北彻底糊涂了。这叫什么计划?能造出来0。5微米工艺的设备,为什么还要从国外进口0。5微米工艺的设备?哪里有自家设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