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一个广告人的江湖 >

第3部分

一个广告人的江湖-第3部分

小说: 一个广告人的江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跟从。这也许是不敢去承担改变带来的风险,他们常常要去看同行们都做了什么。 
譬如蒙牛和伊利,你做早餐奶我也跟着,你推特仑苏我这儿就有金典。以前中国移动动感地带的广告很出位,自打联通上了3G,前期推出的几个TVC看着都有些动感地带的影子。也许这时候,该是动感地带考虑有所改变了。 
头几年帮一个做美术的朋友找工作,当时有两家4A可选择,一家做传统广告,一家做互动。我建议他去后者,因为那时互动刚刚兴起,有很多的机会;现如今去做常规的美术,要付出的太多了,而且还未必有多大的成就。 
传统广告越来越难以突破,成本的透明加上恶性竞争的杀价,广告公司靠此赚钱几乎已没多大的利润空间了。就拿某4A来说,现在正服务的四五个客户的月费,都不够给公司几个高管开薪水。这次经济危机受影响最大的就是这些外资广告公司,但是这种4A公司想转型创新,又谈何容易! 
周围几个开公司的朋友都在考虑改变,因为每天加班熬夜,靠出卖体力和时间赚来的钱不但很微薄,而且实在太辛苦。 
突破传统搞不好很有可能会死掉,但也许会活得更好。 
2009年11月29日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在文案班曾教过两个学生,他们一心要做广告,因此不惜放弃之前所学的专业和工作,甚至不顾父母的坚决反对。文案班里还有些学生本来是广告专业的,结果大学毕业后却选择了其他行业。其实我觉得学什么、做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你喜不喜欢,或者你最终想要什么。 
文案班有个女生在广告公司和银行之间权衡了一番后,最后去了银行。最近她的一个朋友游说她辞职,和自己一起开摄影工作室。女生很犹豫——摄影工作室很有诱惑力,但可能不会很稳定;银行虽然干得很不开心,但她又舍不得那份待遇。她征求我的意见,我说:你回去好好想想到底要什么,想清楚了再来做决定。 
前一段时间和以前的一个同事聊天,她很不喜欢现在的AE工作,可是经济状况又不允许她为了自己一直想做的文案,长久处于寻找和等待状态。所以她的时间就在无奈中慢慢流逝,搞得她非常痛苦。 
当初改行做广告,并不是我不喜欢老师这个职业,而是因为我觉得自己的精力只用了四分之一,其他绝大部分的能量都在闲置着。但是一时又找不到方向,让我很煎熬。 
刚入广告那阵子,虽然实际上并不了解这个行业,但是做下来发现自己非常喜欢它,而且我的世界因此开了一扇窗。文案、设计、策划、媒介、客服,我都非常感兴趣。当时公司有位比较资深的AE问我到底想要做什么,她说文案、策划、媒介都有自己的发展方向。我顿时有所领悟,不久换了家公司,决定专心去做文案。 
不过那个时候还是没有完全收心。有一年年底,创意部为北京移动设计新年贺卡,我当时刚好没事也做了一稿。结果我的通过了,而CD和ART们的稿子却全被毙掉了。不久我和另一个组合作一个项目,一时手痒又自己上机做了俩稿子。 
后来一关系比较好的同事拿话点我说:你既会写文案又能做设计,这不是抢我们的饭碗嘛。我立马明白,自己做的有些超出自己的职务范围了,从此以后专心写文案。 
其实我一直认为,作为一个广告人应该广博而专精,光会写文案或者做设计,而对其他环节一点不清楚甚至不懂,就不是一个好的广告人,而且也不会有长远的发展。所以好的文案,不但能驾驭文字,还要有画面感,甚至掌控策略;而优秀的ART完全可以自己写标题和内文。 
我很庆幸当初入行时的好奇心和“多管闲事”,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广告虽然像各个部门的流水作业,但如果对其他环节不是很了解的话,就不能站在一定高度成为一个统领全局的人,或者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个外行。 
经验对于一个广告人来说很重要,所以很多新人面对一个创意会觉得无从下手,或者脑袋里思如潮涌却不知道哪个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只有当你阅项目无数,才会很顺理成章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和方法。 
但是光有经验还不够,还要善于总结和学习,找到和建立属于自己的做事方式和理论体系,否则很容易停滞不前,无法突破。有些同行很有经验,但是只会自己闷着头干,不会带领团队一起前进。 
其实不论博还是专,都会遇到发展的瓶颈阶段。所以这个时候你的决定非常重要,往往会影响到以后一个很长的时间,甚至会改变你的一生。这个时候一定要三思而行。 
王石在他的自传《道路与梦想》里谈到了企业多元发展、专业化和转型,其实没有哪个更好、更对之说,关键是能否把握机会和坚定地坚持。 
2009年1月25日
  说起来容易
年初的一天,和以前的同事小聚。如今大家越来越难凑到一起了,不像以前,只要打个招呼一个星期能聚两三回。 
在座的各位打共事至今,认识有差不多十年了。当年大家分别属于创意、制作、客户等不同的部门,整天上班、加班,混在一起的时间比跟家人都多。那个时候好像没有谁公开说过要自己当老板,而现在,这些同事几乎都在做自己的公司,虽然规模还不算大,但都在往前走着。 
吃饭的时候,阿东说他最近想自己出来单干,问大家有什么建议。我们问他目前有没有固定的客户,有没有具体的计划。阿东说他现在还没有现成的客户,他想先注册个工作室,然后再和朋友一起去谈业务。他说他手里有很多他现供职公司的客户资料,他对公司服务的这个行业还比较了解,而且他觉得目前公司为客户做的那些东西,他完全可以做到,甚至会做得更好。他觉得经过他的努力,会有那么几家能把活儿交给他来做。 
大家都觉得他的想法有些理想化、不切实际,纷纷劝他:等你先有一两个固定的客户,再自己出来开公司。养活一个公司实际成本挺高的,需要很多开销,诸如房租、水电、人员工资以及各种税费,你现在不敢保证一开始就能赚到钱,就算有收入也不一定第一时间就到账,所以如果手里没有预备出半年的“生活费”,那还是要慎重做决定。可是阿东还是固执地认为他的想法可行。大家又纷纷拿自己开公司的亲历对他进行劝说,阿东也不置可否。 
过了一段时间,大家各忙各的,几乎把这件事给忘了。忽然某天接到阿东的电话,他终于出来单干了,只是借了另一个朋友公司的壳,没有注册自己的公司。我问他生意如何,阿东在电话里含糊其辞,说见面再聊吧。 
大概六七月份,也是许久没有联系的阿宇忽然约我一起吃饭,原来他手里有个小项目想找个人一起做,于是我约了另外一个朋友一起前往。阿宇自己开公司也有三四年了,业务基本是房地产广告,最忙的时候公司同时做七八个项目,有二三十名员工。去年他有一阵想找我过去帮忙,因为他一直在外地做项目,北京公司这块儿几乎没有人管理。 
我问他去年做的那几个盘怎么样了,阿宇一阵叹息,因为地产大环境不好,项目几乎都丢了。我问他现在有什么打算,阿宇说他现在改变了经营策略,最近接了两个项目,是给SOHO的一些设计和文案,他不打算自己接手干了,想转包出去,因为自己做成本太高了。
他说自己公司实力有限,所以只能接一些小项目,因此利润实在不大。他给我大致算了笔账,诸如房租、人员成本等——他说光午餐盒饭这一项,每天二三百块钱可能还不觉得怎样,但是一个月算下来就会有六七千甚至一两万。刨除这些成本后,月费基本剩不下几个了,而且还有可能赔钱。而转包后,虽然他自己负责交税,但是最后比自己接活儿做还赚钱。阿宇还讲起了他去年在河北做的一个项目,不算正常的开销,光招待客户吃喝玩乐,北京、河北间数个来回,前后就花了好几万进去。 
和我同去的哥们儿因为也经营着自己的工作室,所以对阿宇的话颇有同感。 
半年后再一次见到了阿东,问他现在的状况,他说最近一直在跑客户,都在进展中;他说到现在还没注册公司,也没租办公室,有客户来就领到朋友的公司;他说之前那个拉他出来的客户的活儿他也得做,因为外援做得不好,最后还得自己弄。 
阿东说今天又去见了一个客户,跟他谈项目、看市场,跑了一天。他觉得谈得非常融洽,但是最后客户还是让他先出个方案,等看了再决定是否与他合作。他说他搞不明白,人家到底想不想把活儿给他。 
我跟阿东说:你自己既没名气又没公司,人家也没跟你合作过,凭什么一上来就跟你签合同、打预付款啊?还记得上次吃饭时大家跟你说的那些吧,有时候想当然觉得很容易,做起来真的不那么简单。其实你现在不仅仅是个设计,你更是个生意人,你应该转换自己的角色和心态了。 
忽然想起另一同事阿伟,他从公司出来后就开了自己的公司。有一次,一哥们儿有个活儿需要帮忙,就把他介绍给了阿伟。后来那哥们儿跟我抱怨说:阿伟的设计做得倒是很不错,就是态度太强势了,完全不把他当成一个客户来对待。 
后来我跟阿伟提起这事,对他说:你现在已经不是广告公司里给人家打工的设计了,你现在既然开公司了就是个生意人,客户是你自己的,可以说是你的衣食父母。如果你还用设计师的态度对待你的客户,早晚有一天你会没吃没喝的。 
2009年8月3日
  江湖论剑 黄大的江湖
三少 典晶创艺广告公司创意群总监 
何谓江湖?文章就是江湖。 
广告江湖一条路,酸甜苦辣英雄泪。看得到饮酒寻欢、千姿百态,听得到逍遥问道、奇思妙想,摸得到爱恨缠绵、才色纵横,闻得到傲世雄略、万丈豪情。此间有热血,龙吟笔向天,相逢不多言,同阅一文卷。 
恍然间喧嚣过往,繁华落尽。于是相约共饮一壶老酒,笑看江湖夜雨、桃李春风。 
黄大,自身就是一个江湖。且咂摸,且悟了。 
  瞎编与捷径
“你瞎编呢!”每次郭德纲看到嘉宾胡乱写在纸上的答案,就笑着来这么一句,要不就说,“你不写还能给我们省张纸”;如果嘉宾接唱的歌词跟正确答案相差很多,郭德纲就会一本正经地管他叫创作型歌手。这些场景经常会出现在《到底是谁》的节目现场,不过因为是娱乐秀,大家哈哈一笑了之。 
可是最近一段时间,一批貌似瞎编的电视剧,却没法让人一笑了之。《潜伏》一火,于是乎谍战片自2006年《暗算》后再一次一哄而上,把遥控器从头按到尾,各个频道里放的几乎都是卧底、间谍、锄奸的戏,而且都赶在了国庆节前。让人不由得有种错觉,似乎抗战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完全是因为我们“暗战”的完胜,而正面战场上的枪林弹雨、刀光剑影仿佛变成了战略的辅助。 
不知道这些扎堆儿的谍战剧收视率如何,反正没有一部戏能让我把遥控器停住。看电视时都能想象出这些剧怎么出炉的:《潜伏》一热播,马上有一帮子人开始四处找编剧,然后几个人凑在一起攒剧本,接着拉班子建剧组,二三十集的电视剧就这么拍出来了,大家的速度差不多,于是几乎都在一个档期上了荧屏。 
这一轮谍战剧播完了,波澜不惊,没哪个火了,也没见哪个演员跟着红了。《潜伏》选演员的时候,孙姚组合据说一开始连他们本人都觉得不靠谱,不过事实证明,导演的眼光很独特。虽然孙姚组合拍的联通广告挺“二”的,但至少在电视剧中两个角色非常成功。 
除了演员,《潜伏》的成功,还跟编剧改编剧本时不瞎编的态度有很大关系。据说姜导为了尊重历史事实,查阅了大量的史料,还请教故事发生背景中当事人的后代,前后大概用了一年时间才完成。最关键的是,编剧为电视剧定了个主题——“信仰”,让这部戏一下子拥有了灵魂。 
说起“信仰”,让我回想起之前同样热播的电视剧《士兵突击》,在那部戏里也有一句灵魂式的台词——“不抛弃,不放弃”,让我们领悟到“执著与坚持”对于成功是何等的重要。 
从“执著与坚持”又让我想到了动漫《喜羊羊与灰太狼》。如果原创动力公司没有对做自己原创动漫的不懈坚持,甚至在资金出现危机的时候也不改初衷,那么这家动漫公司可能早成为了别人的代工厂。 
我说的这几部比较成功的电视剧,可能都与在某个信念下不断坚持、累积去完成一件事有关,与时下动不动一下子在网络爆红的现象完全背离。 
可以说现如今网络的普及,让炒作和一夜成名有了很好的载体和机会,可能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