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903部分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903部分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先不说这切糕方便不方便,效果如何,单是这制作的原料,只怕收集不易,成本高昂啊!”有人立刻就这方面提出了问题。
“是啊!陛下,这核桃仁,葡萄干,芝麻,枣,没有一样不是值钱的物品,臣相信制出来的东西肯定好,可数万大军食用,只怕抗不住这般消耗……”有人提出了问题。
“陛下,若是作为精锐在斥候战时作为特殊的军粮,却也还有一定的价值,可若是全军都吃这个,只怕陛下也供应不起……”有人给出了一个比较折中的答案。
杨改革倒是没太在意这些话,脑子里满脑子都是切糕的“今生前世”。
“申卿家,你怎么说?”杨改革笑问道。
“回禀陛下,这是事实,臣也考虑过这个问题,却也有一些小小的心得,以解陛下的忧愁……”申用懋高高兴兴的说道,显然,他能把这个问题拿到这里说,显然是做了一些功课的,要打动皇帝,得皇帝看重,出那种莫名其妙的主意可不行,那样只会被皇帝看低了。
“……陛下,传统切糕用的那些用料,确实昂贵,用来给大军食用,确实负担不起,不过,却也不是没有变通的办法,陛下,这西域切糕里面用得最多的,怕就是糖了,陛下,若是以前,我朝是万万用不起糖,但如今有了番薯,可以用番薯糖来代替,陛下,只要在边关重上一些番薯,自然有用之不尽的糖,这原料一下子就可以便宜下来一大截……”申用懋兴致勃勃的讲解着,显然,为了这一天,他没少做功课。
不少大臣都是眼前一亮,是啊!如今大明朝打仗,很大一部分粮食都是就近种植的,比如人和牲口都能吃的番薯,边关如今到处种得都是,这才能支持数万大军作战,否则全靠江南运过去,这银钱开销只怕还得再翻一个档次。
杨改革点点头,这个申用懋确实是用了一些心思的,纯净的白糖或许价格很高,但填饱肚子,不讲究卖相的番薯糖那是要多少有多少,用番薯糖来代替白糖红糖,或许不是不可以。
见平台里皇帝和大臣们都点头,申用懋更加的卖力了。
“……陛下,臣打算以玉米代替核桃仁,如此,又节省一大笔开销……”申用懋认真的说道。
玉米这个东西,在场的人也都不算陌生,如今大明朝抗旱,除了主要种植番薯意外,还有其他的抗旱作为,这玉米也是其中之一,也是皇帝大力推广的作物之一,这两年的种植面积也越发的大了,根据这种作物的特性来看,确实当得上便宜二字。
包括杨改革在内,都一致的对申用懋给了一个点头的评价。
“……当然,这需要提前在边关安排种植,好在这玉米也适合在干旱的地方种植,也容易养活,不似稻米那般需要精心养护,若是能大片种植,必定会很便宜……”申用懋认真的说道。
平台里的人依旧点头。提前安排军粮的种植,这绝对不算什么新鲜事,如今皇帝就是这么干的。
“当然,这里面,也不能全用廉价的东西来代替,还是得掺一些比较金贵的,臣算了下,番薯糖和玉米占了大头,再佐以花生,就已经是很好的切糕了,若是要保持口味,再加入一些葡萄干,枣,核桃仁,也是可以的,只要不掺得太多,也是能控制本钱的,想每日都能吃到葡萄干,核桃仁,枣,想这军粮,也绝对会得将士们的喜爱,加上先前的那些有点,臣以为,这切糕,简直就是上天为我大明经营西域所准备的……”申用懋激动的说道。
不得不说,杨改革也对自己这个大号秘书刮目相看了,没想到,他还能整出这些玩意来,看来,人都确实要有一些压力,有了压力,才有动力,才会动脑子想问题,这申用懋绝对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啊!
平台里一阵细语。
“陛下,臣以为,若是真的能以这些原料制作出切糕,若是真的有申大人说得那么好,这却也是件好事,日后经营西域,却是少了很多麻烦,特别是如今的斥候战,往往数日奔袭,没有功夫做饭,若是能吃到这种现成的东西,对于我军军力,却是一个不小的提升……”韩爌站出来,给了一个肯定的说法。
“启禀陛下,臣以为,这确实值得考虑,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做出这样的切糕来,就是不知道这吃起来的口味如何,吃了之后的效果如何,若是真的如申大人说的那般,却也是我朝的福气了。”另外也有人赞成了,当然,也还带有怀疑。
“陛下,臣已经在家中试着熬制这种切糕了,已经有了一些眉目了,并且已经叫人试吃过,其口味纯正,口感香醇,酸甜适度,清香袭人,甜而不腻……,陛下,我朝如今不是就有姜糖和茶糖两种补充体力的吃食么?不过因为这糖过于腻人,许多军士不到不得已,倒是不喜欢吃,臣也是苦思改进的办法,这才有了切糕……”申用懋赶紧说道。
这回,真的是满平台的人都对申用懋刮目相看了,已经试制过了?并且有了结果,看来,确实是很上心的。说到姜糖,茶糖,大家都能理解,那东西,吃是好吃,头几次吃确实新鲜好吃,但若长期吃,当饭吃,那绝对是腻死人,若是真的能做出香甜可口,甜而不腻的切糕来,那绝对是不小的功劳,将会很适合如今战场上的需要。这东西,将特别适合斥候战。斥候们一出去就是好几天,根本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埋锅做饭,特别是中午,特别是和敌人对峙的时候,很可能对峙数个时辰,甚至几天,分散一丝的精力都可能导致问题,能省一丝精力都是好的。
“哦,真的?若是真的如此,那卿家可算得上是用心了,若是真的,朕自当不吝嘉奖……”杨改革的眉毛也飞了起来了,若是满朝文武都像申用懋这样积极,那自己就不用那么辛苦了。切糕的前世今生,确实有着不同的用途。


第818章 和徐光启关于读书的辩论
北方大漠的战事对于民众来说,是可以狂欢的节日,可对于杨改革来说,可以用波澜不惊来形容,一切都是建立在徐徐渐进上的,一切都在预料之中,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外。
张显庸的自然实验很快就风靡整个北京城,进而风靡整个大明朝,购买实验仪器的风潮更上一个阶层。由自然实验引发的辩证思考也进一步撕裂着这个世界。
确实如杨改革所希望的那般,大漠的战事和张显庸的自然实验吸引了北京城的目光,吸引了天下人的目光。
原先对准徐光启的焦点模糊了许多。徐光启进京,已经不是众人唯一关注的焦点了。当然,仅仅是有所减轻,徐光启依旧是很多人关注的焦点,许多人仍然希望在徐光启身上找到突破点,这些人里,也或许包括了杨改革本身。
……
和昨日见徐光启不同,今日杨改革的情绪已经好多了,没有像昨日那般见面就情不自禁的流泪。
“今日徐师傅的气色好多了……”杨改革笑着说道。这个时空,再某种层面上,最亲切的人或许就是徐光启了,这是杨改革的感悟,这种感觉,即便是亲密如皇后,亲信如王承恩,信任如孙承宗,也不曾有,这种亲切,来自于数百年的传承,是独一无二的。
“回禀陛下,托陛下的福分,一切安好。”徐光启回答道。能完成这古往今来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业,徐光启十分的自豪,对于眼前的皇帝,除了佩服,自豪,感慨之外,更多的是佩服,自豪。
“坐吧……”杨改革笑着说道,让徐光启回京,杨改革自然是有重要的事,昨日除了落泪就是汇报工作,和杨改革的目的几乎没什么关联。
“谢陛下!”徐光启也不矫情,谢恩之后就坐了下来。
“……徐师傅可知,朕让徐师傅回京,可是为了什么事?”杨改革也不打算废话,准备直接进入主题。
“回禀陛下,臣出京已经数年,也该回京叙职了。”徐光启回答道。
“呵呵,这不过是个小问题,朕相信徐师傅,即便是十年不回京,朕也放心,不是这个问题。”杨改革倒是笑呵呵的说道,关于徐光启回京,绝不是大臣们说的什么数年不回京,不合制度什么的,而是杨改革有重要的事给徐光启。
“……谢陛下信任,那臣实在不知了……”徐光启心里也是一阵欣慰。他能做成这般事业,除了皇帝无条件的支持就是皇帝无条件的信任,除了这两样,要做成这件事,绝对不可能,一个皇帝能放手让大臣手掌大半个明朝的人和钱,这份胆量和信任,绝对是绝无仅有的。
“……徐师傅对天下人都读书的事如何看?”杨改革笑着问道。
徐光启稍稍的沉凝了一会,道:“回禀陛下,天下人都读书之事,实乃是古往今来的大事、盛事、要事,体现了陛下的仁德,圣德,千秋的丰功伟业,受益万万百姓,福泽延绵千年乃至数千年……”徐光启是认真的回答的。
看着徐光启认真的表情,杨改革相信,徐光启这不是拍马屁,这是在说正事。
“先不说功德,徐师傅先说说这天下人都读书的后果是什么?”杨改革认真的说道。天下人都读书,被杨改革视为撕裂儒家,撕裂这个世界的利器。
要改变这个世界,必须改变这个世界的精神面貌,要改变这个世界的精神面貌,儒家,儒家所代表的文化,绝对是绕不过去的,由儒家文化所延伸出来的人文伦理,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法律是绝对要改写的,是绝对要变革的,变革这些东西,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绝对没有那么简单,再没有外力将这些东西碾碎之前,妄想改变,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但……,杨改革准备放手一搏,誓将这些东西改变过来。
“……后果么……”徐光启陷入了深思,这个问题,不是什么难以思考的难题,但这后果,确实是难以预料,不是难以预料而是和如今的现实格格不入,矛盾重重,是明知有问题却说不出来。
“……前些日子,朕和衍圣公孔胤植聊起这个问题,后来又延伸出了另外一个问题,徐师傅想听吗?”杨改革问道。
“敢问陛下是什么问题?”徐光启疑惑的问道。
“……朕问衍圣公,若是日后人人都读书了,他孔家是不是也要奴役几千家丁,剥削数万佃户?合起来就是一句话,圣人后裔是不是要奴役剥削圣人的门徒?”杨改革说道,这个尖锐的问题,一直发酵下去,杨改革相信,一定会逼迫儒家作出改变的。
徐光启一楞,脸色陡然不自然起来,这个问题,绝对是十分尖锐的,直接问到了骨子里,让人摆不脱,躲不掉。
徐光启楞了一气,实在是不知道该如何回答皇帝的话,不管怎么回答,都绝对是有问题的。不支持人人都读书?那先前他说的那些话难道是废话?圣人的理念呢?不要了?圣人错了?支持都读书?那皇帝的这个问题怎么回答?圣人的后裔奴役圣人的门徒,那还叫什么圣人?那读书人算什么?就那么下贱么?
“回禀陛下,臣实在不知该如何回答的好……”徐光启叹息了一口气,皇帝的这个问题实在是太刁钻了,也实在是太尖锐了,尖锐到他无法躲避。
“……徐师傅放心,这不是要为难徐师傅,而是就这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这个问题,既然已经有了,迟早还是要给出一个答案的,总不能把脑袋埋在沙子里装作什么也没看到吧,既然要解决、解释这个问题,自当从朕这里开始剖解,徐师傅是朕最信任的人,但说无妨,……”杨改革诚恳的说道。
徐光启叹息了一口气,人人都读书这个问题,他私下里不是没想过,确实想过,人人都读书的后果就是大家都是读书人,读书人该有的优待大家都有,大家都有的东西,也就是大家都没有,也就是说,造成了一种事实上的“人人平等”,但这“人人平等”的后果是什么?直接一点,如今、以往的道德伦理制度可能会崩塌。
“……徐师傅但说无妨……”杨改革又催促道。
“……唉,陛下,人人都读书的后果是实际上的‘人人平等’,虽然符合圣人大同世界的理念,可这后果,确也是如今的伦理道德彻底的沦丧……”徐光启叹息道,将心里的话说了出来。
“是伦理道德的沦丧还是伦理道德的改变?”杨改革较真的问道。
“……这,……”徐光启看了看皇帝,疑惑得很,也惊讶得很,伦理道德的沦丧和改变可是有很大的区别的,绝对不可混为一谈。
“……回禀陛下,是改变,不该说是沦丧,毕竟礼仪都还在,之是人人都持读书人之礼,这似乎有些滑稽……”说道这里,徐光启的嘴角却有了一些笑意,人人都是读书人,人人都持读书之礼,这貌似也没什么不好啊?虽然有些怪异和滑稽。
“哦?呵呵呵,有什么滑稽的?如果徐师傅家的下人给您端了一饭碗过来,徐师傅是不是也该说一声谢谢,鞠个躬,答个谢?”杨改革笑着说道。
这个假设,绝对是有“创意”的一个假设。徐光启不自觉的笑起来,皇帝说的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