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902部分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902部分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疲,恶,穷,这三字如今已经是草原上的噩梦,诸位可以想象一下,如今的草原上是一副什么模样……,说是人间地狱也不为过,为几斤米就能杀人绝不是稀奇的事,为几个番薯就能拔刀绝不是说笑……”申用懋以骄傲的姿态说着。
听到这里,大部分人都明白过来。
“……既然如今草原上几斤米就能买到人命,几个番薯就能招到敢死的人,诸位同僚还担心我朝深入大漠不利么?”申用懋以骄傲的神态说道,似乎这就是自己的得意之作。
“启禀陛下,臣明白了,陛下的意思是,只要有足够的粮食,可以无限的召笼到皇协军,以蒙古人对蒙古人,以蒙古人对东虏?让他们互相残杀?”陈于廷也不是傻子,稍稍的一听,就明白过来,这东西,他以前也听过,如今是有些模糊了,如今再被提起,那些东西又回到了脑子,刚好他的任务也完成了。
“是的,如今草原上之干旱,诸位可能难以想象,除了饥饿,疲劳,穷困之外,还有天花、瘟疫肆虐、战争横行,那里的人随时随地都要面对死亡……,情况是相当的糟糕,……当然,这对于我朝是有利的,……所以说,如今的草原上,谁掌握着粮食,谁就掌握着主动,有多少粮食,就有多少兵力,我朝可以随意的挑选皇协军,不听话的部族,不能打仗的部族是没有存在的必要的,即便朕不去打他,他也活不下去,要活下去,就得为朕战斗,所以说,担心深入大漠对我朝造成影响,这一点,诸位无需怀疑,先不说东虏能不能打得过朕的大军,先问问他们,有没有足够吃的……”杨改革接过话茬,说道。利用干旱来布局,这是杨改革一直遵从的,这算是站在了历史的高度,天生就占了很多便宜,杨改革相信,自己的对手们一定在盼望来年水草丰盛,不会像自己这样认为年年都是个干旱年。在年年干旱的基础上布置下去的战略,天生就站在了有利的位置,所谓天时也就是这个意思,平时或许并不觉得有多高明,但到了一定的时候,这威力就显现出来了。
“……陛下高明,陛下占尽了天时,自然无往而不利,不过,陛下,都说这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可即便是天时在我朝这边,可这地利,却是于我朝不利的……”一个大臣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所以,朕只是将这一圈围起来,让他们更加的疲惫,更加的饥饿,更加的穷困,让给瘟疫更加的肆虐……”杨改革用手指在如今林丹汗和黄台吉所占的地盘上画了一圈。
“……陛下圣明,陛下圣明,臣明白了,明白了……”这个大臣立刻醒悟过来,这九边已经将东虏和林丹汗围在了一定的范围内,没有明朝的允许,根本得不到任何补充。饥饿,疲劳,贫困,天花瘟疫,战争,失败等等这些阴影一直笼罩在头上,所处的境地可想而知。这个大臣先是点点头,接着又摇摇头,似乎有所不忍,中原有易子而食的词语,此时的大漠,只怕比这个好不了多少,一斤番薯换条人命,只怕不是说笑。
“明白就好,经过这几年的围困,效果已经出来了,如今,到了收网的阶段了……”杨改革带着微笑说道。
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互相一阵低语起来。
“启禀陛下,臣有一言,不知道当说不当说。”韩爌想了想,还是站出来说道。
“哦,何事,只管说。”杨改革道。
“启禀陛下,臣以为,即便是如今可以以粮食招募皇协军,可以以粮食轻松的控制草原上的部族,可大军深入大漠,也依旧是十分危险的事,东虏未必没有引诱我朝深入大漠的心思,臣以为,若是大军要深入大漠,还是应当谨慎谨慎再谨慎,万不可出现差错……”韩爌提醒道。
“嗯,韩卿家提醒的是,这一点,朕会提醒前线的将帅们的,我朝始终还是要进入大漠的,不然,何以清扫大漠?谨慎是应该的……”杨改革点点头说道。


第817章 切糕
一场大雨。将火辣的天气浇得透凉。
气候宜人,杨改革的心情也不错。
批改过了作业,杨改革伸伸腰,这个难得的清爽日子,杨改革准备出去走一走,老是呆在这里,有些乏了。
杨改革刚要准备出去,却看见王承恩欢喜的进来。
“怎么了?”正准备出去的杨改革问道。
“陛下,喜事,喜事啊!孙师傅来了急报!”王承恩脸上的欣喜已经布满了整个脸庞。
“哦,快拿来看看!”杨改革喊道,自从东虏集结开始,从北方来的急报,就是一封接一封。
“陛下,喜事啊!东虏和林丹汗大战了一场,林丹汗果然输了,如今已经往西退走了……”王承恩连忙介绍着。
杨改革欣喜的接过急报,看了起来,果然,黄台吉的动作很快,动作也算隐蔽,即便是明朝对草原上了如指掌,也是硬生生的将突袭的方向和地点隐瞒了下来,给了林丹汗一个出其不意。等林丹汗和明朝探明准确的地点的时候,黄台吉已经出其不意的到了西拉木伦河岸边上,这个位置,在白城(今赤峰)的正北方,稍稍一发力,就可以直达白城,绝对是打了林丹汗一个措手不及。
当然,杨改革即便是知道黄台吉的出兵路线和地点,也不会告诉林丹汗,杨改革还指望着黄台吉和林丹汗火并,然后乘机跟进呢。
“这个黄台吉,算是个人物了,可惜……”杨改革看过之后,默默了说了句。
黄台吉的出其不意,给了林丹汗不小压力,可经过明朝一直的削弱,黄台吉的实力大不如从前,林丹汗经过明朝不断加强和支援,比历史上那个时候要强得多,并没有像历史上那般不战而退一蹶不振,终于还是大战了一场。但似乎黄台吉天生就克制林丹汗,一场大战下来,林丹汗还是输了,当然,没有输得那么彻底,迫于明朝的跟进压力,黄台吉不敢倾尽全力去追,林丹汗让出赤峰,朝商都(即明朝的开平卫)退去,总算还算有序,没有像历史上那样大崩盘。
“去平台……”杨改革看过了急报,思索了一阵说道。这算是按照剧本在走,没有超出战略判断,剩下的该怎么做,已经不用杨改革这个皇帝发号施令了。
……
平台里。
实际这个时候,在这里已经商议不出什么了,顶多算是做一个情况通报,兵部尚书讲解了几方的态势之后,算是没什么说的了,剩下的就是明朝贴上去,挥舞着军队,粮食,皇协军去迫使东虏再次西进,从而达到清扫草原的目的。而这些,也早有商定,自然归孙承宗去协调指挥。消息送到这里的这个时候,只怕在前线,明朝已经贴上去了,所以,倒是没什么好说的。
气氛有些沉闷。
兵部尚书申用懋见气氛有些沉闷,想了想,还是决定把自己准备的东西说出来,他当兵部尚书,虽然皇帝也没剥他的权,可他做的事,也就一大号秘书,没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申用懋也想做点其他的,做点能显现他个人功绩和能力的事,倒是准备了不少,不过很多都是上不得台面的,和如今的战略几乎都搭不上边,不过,今日孙承宗送来的这个最新的急报,让他觉得似乎时机到了,他的那些玩意,似乎可以抬上台面了。
“启禀陛下,臣有一事,不知道该说不该说。”申用懋想了想,说道,大的谋略他不敢插手,也无法插手,但小聪明他还是有一些的。
“哦,何事?”还在考虑下一步策略怎么走的杨改革问道。按照如今的情形,林丹汗带头往西跑,黄台吉在后追,这个态势若是保持下去,很可能会重现历史,将林丹汗赶到甘肃青海去。如此,这东北,内蒙这一块算是要落入明朝的手里了,剩下的,就是西北的经略了。
几个重臣也看着兵部尚书申用懋,看他能说些什么。
“回禀陛下,是这样的,臣以为,按如今的情形,林丹汗西退,东虏被我朝赶着西进,这几乎已经成了定局,那么很可能,这战事的重心会从北方大漠转移到西北漠西,日后极可能会更多的经略西北,漠西,臣不才,没有大智慧为陛下出谋划策,却也竭尽所能,愿意在细枝末节上为陛下尽力……”申用懋诚恳的说道,他倒是有自知之明,知道他做不了皇帝的主,也给皇帝出不了什么大的注意,却把心思放在了一些可大可小的事上,准备以此证明自己的价值,博皇帝的看重。
“哦,卿家有就直说吧,朕洗耳恭听,若是有益,朕自当采纳……”杨改革倒是笑着鼓励道。
“……陛下,向来都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陛下为了打蒙古大漠,提前数年布置粮食,臣佩服万分……,虽然如今的战事还没打到西域去,但也要准备经略西域的粮食了,臣斗胆,寻访了一些适合西域行军打仗的吃食,特献给陛下……”申用懋认真的说道。
杨改革听了,点点头,这个申用懋还是用了些心思的,多少有些长进,起码知道按照自己的思路做事,杨改革看了看申用懋,眼光确实高了那么几分。
“不知道是什么吃食?适合西域的?”杨改革问道。
“陛下,就是切糕。”申用懋及其兴奋的说道,似乎中了大奖。
“切糕?”吃惊的不仅仅是杨改革,周围的几个大臣也是吃惊不小,切糕是什么,身为老北京的他们自然知道,那东西能当行军用的吃食?那不可能,都怀疑的看着兵部尚书申用懋。
要说最吃惊的莫非杨改革了,杨改革从哪里来的?切糕是个什么东西?杨改革不会不明白,这东西,在杨改革穿越过来之前,就已经“名声在外”了,如今,杨改革听到有人叫自己做切糕来当行军作战时候的军粮,杨改革被雷得不轻……,这得多少银子一两啊!
“陛下恕罪,臣不解了,这切糕乃是用米、枣或豆馅制成大块,放在案板上切块零卖,所以称切糕,这东西做零嘴吃确实可以,可若是供西域行军作战时食用,只怕是适得其反吧,这东西不易保存的……”切糕乃是北京城里有名的吃食,对这个熟悉的人可不在少数,当下就有人反问了。
“是啊!陛下,这切糕臣家里也常吃,虽然味道可以,可若是说作为行军作战时候的吃食,只怕是不妥,这制作保存皆不适合行军作战……”即便不是老北京,可在北京城里住了这么多年,对北京的吃食多少还知道一些,当下有更多的人反对了。
杨改革却和这些老北京们想的不一样,虽然杨改革自然也知道北京切糕这个东西,不过,对于杨改革来说,切糕这个东西,更有名的是新疆的切糕,那东西……
兵部尚书申用懋却也不急,反而自信的微笑起来,似乎就等皇帝发问,他好一展他的智慧。
“卿家可是说西域的切糕?”杨改革从“切糕”的思索着回过神来,问道。
“陛下当真圣明,臣所说的切糕,正是西域的切糕……”申用懋稍稍有些惊讶,这个东西,是他做了好久功课才找到的,他想说出切糕来,大家肯定会误会他说的是北京切糕,可皇帝一口就断定他说的是西域切糕,让他很是惊讶,皇帝圣明,果然不同凡响。
西域切糕?在场的几个大臣都摸不着头脑了,北京小吃切糕他们都吃过,可西域切糕,他们却没听过。
“……哈哈哈哈哈……”皇帝发出一阵不知道用什么来形容的笑声充斥着真格平台。
众人都惊讶的看着皇帝,不知道皇帝出了什么状况。
杨改革确实有些失态了,其中缘由,自然不用说,因缘际会这个东西,确实是一个难以言明的东西。短暂的失态过后,就道:“申卿家,你就说说这西域切糕怎么做吧,说说他适合不适合在西域行军打仗时候使用。”
“遵旨!陛下,此切糕非彼切糕,西域切糕,乃是选用核桃仁、葡萄干、葡萄汁、芝麻、玫瑰花、巴丹杏、枣等原料同糖熬制而成,熬制之后,经用木板压制,会十分重实,巴掌大小一块切糕就够一个战士食用一整天了,带上两三块,就够用三四天了,有携带方便的好处;再这切糕制作之后可以存放很长时间,经数月而不腐坏,制成军粮之后,不腐,不占地方;第三,这切糕可不用生火做饭,可省去了军旅作战之时的生火做饭之苦,特别是激烈的斥候战当中,绝对是上等的军粮;第四,这切糕香甜可口,甜而不腻,却是恢复体力,恢复精力的上等佳品,人吃过之后,很快就可以恢复体力,缓解疲劳,绝对是是一等一的好军粮,有如此之多的优点,臣相信,一定会助陛下经略西域的……”申用懋十分自得,将这切糕的好处说了出来。
杨改革自然是好笑,这切糕,在二十一世界的名声可不怎么样,可如今,貌似好像要成为自己征服西域的军粮……,这确实有点意思。
其他大臣自然是不信,这切糕会有这么多的好处,凭直觉也要找一些刺。
“陛下,先不说这切糕方便不方便,效果如何,单是这制作的原料,只怕收集不易,成本高昂啊!”有人立刻就这方面提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