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585部分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585部分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杨改革点点头。
“……呃,敢问陛下,这是为何啊?”王承恩见皇帝看东西看得发呆,好奇心驱使之下,试着问道。
“噢,呵呵,陕西的李延翼夫妇提到,他们在陕西炼油,从地里‘舀’,已经‘舀’不到多少了,要想有更多的石油,得打井,或许得打很深的井才行,朕知道,他们是不好意思跟朕开口,既然他们提到了这件事,那朕就得帮他们解决了,故此,才让大伴去问盐井的事……”杨改革笑着说道。
“陛下圣明!……”王承恩回答道。说道李延翼夫妇,王承恩好像又想起什么事来,道:“启禀陛下,李延翼夫妇送的油渣已经到了,内官监正在铺路,陛下可要去看?”王承恩见皇帝对李延翼夫妇挺好的,也就顺便把这事说了,这件事,皇帝早有交代,属于可说可不说的事,既然皇帝这样额外的看重李延翼夫妇,那就不妨把这事说说。
“哦,油渣来了?有多少?”杨改革听闻,立刻来了兴趣,沥青路啊!终于可以再重逢了。
“回陛下,来了二十车,有两万斤。”王承恩立刻答道,这事他一直在关注,倒是很清楚。
“两万斤?”杨改革默默的算了下,大概有十二吨沥青,这个数量,也不少了,如果参杂了石子,怕能修个两三里路了。
“回陛下,是的,两万斤!”王承恩肯定的回答道。
“好!这就去看看!”杨改革来了兴趣了,沥青路,这可是稀奇玩意啊!
……
皇帝的队伍浩浩荡荡的就开往修路的地方了,这个地方,杨改革来过几次了,第一次就是来看修的三合土的路,第二次,来看修水泥池子,顺便看了被碾烂的三合土路。
面对一地磕头的工匠,太监们,杨改革免过了礼,众人才起来。
杨改革惊讶的看着这修路的场面,格外惊讶,这场面,只能用热火朝天来形容。
几十口大铁锅一字排开,旁边堆满了柴火和木炭,每口锅都有好几个人伺候着,锅里,已经放了不少油渣,看起来黑乎乎的,负责锅子的人,也是满脸的黑炭,被烟火熏的。
由于杨改革提早有要求,所以,这路基,倒是提前就造好的,石子铺在最下面,上面是一层三合土,最上面,才准备铺油渣,这是皇帝交代的,如今,三合土的路已经铺好了,就在以前那条烂三合土路边上。
杨改革发现,众人虽然黑不溜秋的,但是,也还是有条不紊的,看样子,明显就是有人指挥的。
用沥青修路,杨改革也不是没见过,九十年代,中国还很穷,修路也没啥机械,特别是乡里,修路的场面,比这个好不了多少,也是搭一个灶,用装油的铁桶来烧沥青,烧了沥青之后,混合一些石子,然后就铺在筑好的路基上,沥青路就算是修成了,而一般修路的人也不会很多,几个的也有,十几个的也有,每天修个一二十米的样子,有了油渣就继续修,没有了就等几天。
“这里可有管事的?”杨改革问道。
“回陛下,有的!”王承恩立刻回答道。不一会就给杨改革找来了管事的。
“奴婢内官监少监张春叩见陛下!”一个穿着体面的太监叩拜道。
“哦,张春?朕问你,这修路,有人教你们吗?”杨改革问道,看这个修路的架势,明显不是第一次修路,知道架锅子烧沥青,还一架几十口。
“回陛下,有的,随车来的还有专门负责筑路的工匠。”张春立刻答应道,皇帝看重的营造,他是亲自出马前来督造了,算得上是勤勤恳恳,这里筑路,都是按照李延翼送来的工匠的要求做的。
“哦,叫来朕问问。”杨改革有些好奇,虽然沥青路没啥技术含量,可看这个场面,也必定是知道一些的。
“奴婢遵旨!”张春激动的答应道,然后立刻去找人。
不一会,张春就领了一个浑身激动的老头。
“草民叩见陛下!”这个老头能到皇宫,已经是八辈子积德了,还能见到皇帝,这祖坟肯定冒青烟了,浑身哆嗦着,不哆嗦都不行。
“免礼,你叫什么?听张春说,你懂得修油渣路?”杨改革笑着问道。
“回皇上,草民姓张,大家都叫草民老张头,草民本名是张大悦!不过,这个名用的少……”这个老张头紧张到不行,说话哆哆嗦嗦的,总算是把话说完了。
“哦,老张头?朕问你,你知道修路吗?”杨改革问道。
“回皇上,草民知道,草民给掌柜的修过路,用油渣修路,就是草民试出来的。”老张头说道自己的得意之处,声音立刻高了不少,人也镇定了许多。
“掌柜是谁?”杨改革一下子没回过神来。
“回皇上,掌柜的就是掌柜的,她就是给皇上炼油的……”老张头尽量的解释道。
“哦,朕明白了!”老张头稍稍的提醒一下,杨改革就明白,这大概是说李延翼的媳妇马兰花,从给自己的信来看,石油工业基地,是这个马兰花在打理,杨改革印象里那个敢叩宫门的小女人,如今的印象,是即模糊,有清晰。
“……说说你这油渣路是怎么铺的吧。”杨改革抛弃了一些思绪,问道。
“回皇上,草民遵旨!”老张头格外兴奋的说道,掌柜的没骗他,没有亏待他,也没贪他的功劳,他能进京给皇帝修路,就是掌柜的推举,不然,怎么能进皇宫?不进皇宫,又怎么见到皇帝,既然皇帝如此看重这个修路,那他飞黄腾达的日子,也就不远了,乡里人虽然没见过世面,但是,也知道一些好歹,隐约的知道自己要发达了。
“……回皇上,草民先用这大锅把油渣加热,然后放入准备好的石子,这是自,最好是麻石石子,大小最好差不多,待烧热,混合好了,就倒在这个小车里,然后运到路上,铺上,铺好了之后……”


第559章 还是用沥青铺路
杨改革听了一气关于沥青铺路的方法,觉得也没有超过自己见过程度,属于相当原始的铺路方法,杨改革也不打算说什么,任何技术的进步,都需要长期的积累,不可能一撮而就,拔苗助长并不是一个好主意。
“嗯,不错,朕听李延翼说过,这个油渣,真是好东西,用来铺路,简直就是美妙至极,老张头,好好干,想尽一切办法把路修好,朕可从来不吝啬赏赐的,知道吗?”杨改革也就是给了些奖励性的话,至于奖励,如果出了成果,杨改革可真的不会吝啬,也无需吝啬,一旦沥青路成功,自己必将大规模的修路,修路的费用,可不是一点两点钱,那么这个发明用沥青铺路的工匠,自己有必要少他那几个钱吗?自己少他那个官吗?随便给个锦衣卫百户,不过是一句话的事,而锦衣卫百户,对于这些工匠来说,已经是天大的官了。
“回皇上,草民遵旨,一定好好的给皇上把路修好。”老张头开始眉飞色舞起来,满脸的通红,好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啊!这才见皇帝一面,皇帝就这样看重自己,真的是时来运转。
“朕话可说在前面,修好了,朕满意了,朕自然不会吝啬,但如果没有修好,那可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修路的事,朕可是很看重的,你看看那边那条路,也是朕让人修的,朕每天叫人用装了重货的大马车在上面碾压,还时时在上面浇水,结果就是这个样子,如果修出来的路依旧是那个样子,朕可不会有任何赏赐……”杨改革又笑道,给了甜枣,也不忘记给个笼头。
“皇上放心,草民明白,一定不会让陛下失望的……”老张头有些紧张的看了看那边那条烂路,尽管很烂了,但依旧有大马车在上面跑,依旧有太监在上面泼水,那个烂路,烂的真的是不同寻常。对于用油渣修路,老张头是很有信心的,毕竟,他自己在陕西就验证过了。
“好!……,大伴,张春,这个路,朕是很看重的,老张头修路,你们尽量给予方便,多给他支持,明白吗?”杨改革笑着对王承恩和张春说道。
“奴婢遵旨!”两个人答应道。
交代过了事情,杨改革又看了一阵修沥青路的场面,说实话,比当年在乡里看到的修路场面大多了,起码这气势上就很强,这一排摆开的几十口锅,可就不是普通人能办到的。
也因为早早的就把三合土的路修好了,石子也有现成的,所以,如今只要在上面铺沥青就可以了,算是大大的加快的修路的进度。
看着一截已经有模有样的沥青路,闻者那沥青特有的味道,杨改革是真的舍不得离开,工业化怎么离得开道路?要想富,先修路,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牢记的一句话。
看着久久不愿离去的皇帝,王承恩为难了,这烧油渣,那个烟雾真的是大,皇帝的额头,似乎已经落下了几道烟尘,由于火太大,烟太大,皇帝又站得近,那烟雾时不时的就熏倒皇帝这里来了,王承恩看了,着实心疼,老早就想劝了,可看皇帝一副在深思的模样,王承恩又怕打断皇帝的思路,又不敢去打搅,犹豫了再三,王承恩还是决定找个事打断皇帝的思考,有必要转移皇帝的注意力,这烟熏火燎的,都要烧到眉毛了。
“陛下,那个用三合土烧出来的灰,抹的水沟,早已修好了,如今都装了好多水,水一直都没干过,似乎不漏水,实在是神了,陛下可要去看看。”王承恩正愁没个东西打断皇帝的注意力,东张西望之际,看到了那个皇帝先前让造的水池子,于是,立刻用这个说事,打断皇帝的思绪,真的不能让皇帝站在这里了。
“……哦……”杨改革听到王承恩的呼唤,才醒了过来,其实,心里正在计算着,修一条从北京城到通州的沥青路要多少沥青,用沥青修路,杨改革倒是见过,模糊的记得,乡里修路,二十吨能修个两公里左右,那么,像这二十车的沥青,有十二吨,应该可以修个两里路的,四十里,就需要二百四十吨,也就是说,像今天这样二十车沥青,还需要运二十次,差不多可以把北京到通州的沥青路铺上了。【好像没错,欢迎指正。】
杨改革算了一阵,只觉得,这样比铺石板路可节约多了,再怎么着,也用不了二三百万银币,更不是水泥路可比的,如今的水泥,顶多算个土水泥,用来修路,铁定会修出个豆腐渣工程,算来算去,也就是沥青路比较合算。
一旦到通州的路修好了,也算是个示范性的工程,一旦知道了沥青路的好,其他地方修沥青路,也就没问题,要想富,先修路必定成为整个大明帝国呼喊的口号。北京到通州的这条路,又有很大的特殊性,即便是不用沥青修路,而用石板修路,即便是耗费几百万两银币,也不会有人说什么,因为通州到北京这条路实在是太重要了,关乎到京城的命脉,倒是不用担心在这条路上投资太多而导致有大臣罗嗦,毕竟大家都要吃饭不是?
杨改革算了一阵,心里已经有了眉目,看来,修路工程需要立刻提上日程了,得派更多的运输车到陕西拉油渣去,也就是说,石油的产量,必须尽快提升,而且是大规模的提升。
也就是说,灯油的价格,还需要再降,灯油几乎成了石油的副产品,能降到五文的,绝不降到八文……
杨改革虽然已经从深思中醒来,可思绪还在石油工业,道路,成本,这些问题上。
见王承恩期望的看着自己,杨改革也顺着王承恩的好意,看向不远处,确实是有个水池,杨改革先前就注意到了,走了过去,自己先前修的水泥池子已经修好了,虽然水泥标号不怎么样,可抹得厚,工匠师傅的手艺不错,修出来的池子,效果好像很好,池子上面,水波荡漾,杨改革看得那个亲切。
“这个三合土烧出来的灰,似乎不透水啊!”杨改革略带惊奇的说道。
“回陛下,这真的是神了,谁能想到,天下间居然还有如此神奇的东西,能够如石槽一般,把水围住,简直就是不可思议啊!如不是奴婢亲眼所见,奴婢也不会相信,人还能造出石头来。”王承恩以夸张的言语解说着这个水池。这个水池,不是刚刚建好的,水池修好的消息,早已传得沸沸扬扬了,只是现在,王承恩要用这个水池吸引皇帝的注意力。
“嗯,确实没料到,居然还有这般妙用,朕不过是想用他修水沟,居然修成了水池子,还不漏水,这结实吗?要是结实,那用这个修水沟,可就能管很多年啊!……”杨改革赞叹了一句。
“回陛下,这个可结实了,都快和石头一样了,奴婢已经试过了,不比石头凿的水池差,甚至比石槽更结实,要是破了个地方,起码还可以拿那个灰补,石槽可就不行了……”王承恩笑着解说道,这个水池一修好,就成了一项传奇,引起不小的轰动,如今,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
“嗯,既然结实,那就试着叫人用那个灰造房子看看,看结实不,如果能修几层楼,那就更好!修好了,内外都抹上这种灰,岂不是怕再怕雨水了?地上也抹上……”杨改革随口说了句。
“奴婢遵旨!”王承恩兴高采烈的就答应了,这个三合土烧出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