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584部分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584部分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告消息了,不管怎么说,零死亡和东虏打了一仗,这简直就是奇迹。
“小的领命!”一个校尉应声答道,然后策马向海边狂奔。
“今日观摩作战,你们可都有体会和心得?”秦良玉又问另外一群前来观摩的人,他们很多,都是新白杆兵的骨干,军官,这次观摩,也是给他们“刷”些经验。
……
今日这场战斗,算不上什么大战,但是,却也开创了一个先例,明朝以零伤亡打败了后金,注定要在关外、辽东这块地上掀起风浪。
……
还在路上赶路的黄台吉接到这个消息,只能是对着纸片发呆,这都是怎么了?连明朝军阵的毛都没摸到就退了回来,自己死了三四百,杀敌一百?这个消息,让黄台吉看不明白了,明朝什么时候能一打四了?这还是明朝吗?
“文程,你来看看,这都是怎么了?”黄台吉正在往三岔河赶路,路上接到这个消息,让本已疲惫不堪的黄台吉,更加的疲惫,好消息没有,全是坏消息,而且一个比一个坏。
范文程接过消息,仔细看了起来,也是看得目瞪口呆,无法想象,明朝的官兵什么时候这样厉害了,六千人就敢对阵七八千大金精锐。又仔细的翻了翻信件,总结出一些有用的东西。
“回大汗,这支明朝官兵,应该是明朝秦良玉所领的白杆兵,只不过,如今的白杆兵换了厉害的火器,故此,有这样高的战力。”范文程总结了这份消息上的内容,捡些东西跟黄台吉说。
“秦良玉?白杆兵?”黄台吉心里想起很多东西来,一个个拿着白蜡杆子的明朝士卒艰难的抵抗着大金勇士的攻击,却死战不退。大金虽然打赢了他们,可伤亡,也不比他们轻,这些装备低廉,身材弱小,骨头极硬的明朝官军形象,一直深刻的印在黄台吉的脑海里,如今翻出来,却怎么也和这份消息上的白杆兵对不上,往日那个白杆兵的形象,破碎了。
“……文程可否告诉本汗,本汗该如何做?二哥可是连退四十里啊!”黄台吉疲惫不堪的说道,面色差得很,说完,就把脑袋埋进了手掌里,撑在案几上。黄台吉只觉得,除了疲惫,就只有疲惫,和明皇比战略的过程中,他从一个对弈的棋手,逐渐的落到下风,变成了一个被人操控的棋子,如今围了半年的松山堡也白围了,还得长途跋涉赶往明皇给自己设的战场去,而在三岔河,明皇又当头一棒,把大金打了个头晕眼花,士气猛跌,明军高大、威猛、厉害的形象,又被这小小的一战给树立起来了,和明朝的较量,黄台吉越来越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
范文程看着发问之后就把脑袋埋在案几上的黄台吉,更加不知道说什么,手里捏着的这张纸片,犹如有千斤重。
……
孙承宗接到消息之后,只是笑着抚摸自己的胡须,并不言语,思考了片刻之后,才开始给皇帝写战报。
……
毛文龙接到这个消息之后,先是不信,但接着就强迫自己相信,秦良玉那里,观摩的可不止秦良玉一家,甚至不少文官也跑到那里去看了,原因很简单,尽管皇帝是花自己的钱练新军,可还是有些文臣觉得浪费,既然花了这样多银子,就该有相应的战力,倒是有不怕死的,亲自来看了。他自己的部下也被借调过去,参与了这次作战,要说骗人,那是不可能的,想了半天,毛文龙只能感叹,这“娘们”怕还要当一段日子,不过,也比某人好一些,不管怎么说,他东江镇也参与了这次作战。
……
袁崇焕接到这个消息之后,更是无语,沉默许久,只能独自感叹,“娘们”这个头衔,怕是要戴一段日子了,袁崇焕是格外的郁闷,自从他回来之后,锦宁官军就喜欢低着脑袋走路,其中缘由,大家也都知道。



第558章 好事一堆,修路
杨改革正在盘算着,这纸币的事,是不是修成正果了?一直都是发二倍的纸币,如今,是不是可以多发一点?最近又是几千万两银子进京,又是一千多辆马车拉银子显摆,又是在琉璃斋的广场上修金山,除了这些自我宣传,比如京官,京营,新军的薪俸都几乎改成发纸币了,如果再把相关投资也算成纸币,这纸币,已经有相当的规模了,这纸币,虽然没有正式宣布成为法定货币,也是老百姓默认的钱币了。
为此,杨改革也颇为自得,算是完成了一件不可完成的事,如今,就是继续的扩大纸币的使用范围,京城搞定了,那么,就是其他城市,其他省了,虽然依旧有不少官员说道这个事,说是历史重演,让杨改革取消纸币。
杨改革听了这些议论,就当是在放屁,杨改革也得出了一个经验,纸币这事,还是暂时不要让文官参与的好,那些人,只会耍嘴皮子,脑子里一团浆糊,读书读得脑子里生锈了,根本就不懂纸币的事,更不懂如何操作纸币,杨改革坚信,纸币必须掌控在自己手里,更不可能放弃,放弃钞票的发行权,日后不管是那个政权,都不会干这样的傻事。
马车场和炼钢场的事,已经有了着落,算是基本定型了,总共集资了大几百万银币的资金,杨改革回头就把这些钱存进银行,转手印了一批纸币出来用,算是自己没花一文钱,白得了一批银子不说,还白得几个大型工厂。
“就是说,如今很多南方的大户都在往京城里跑?”杨改革在乾清宫里召见李若涟这个银行的行长。
最近炼钢场和马车场集资的事,相当的顺利,很轻松就集资大几百万银币出来,让原本因为集资不到足够银钱的杨改革有些意外,原本钢厂和马车场早就该正式推出来了,可惜,集资办厂因为集资的数量实在不能让杨改革满意,杨改革就这样一直拖着,因为杨改革实在不想这两个相当重要的企业就集资这么一点就匆忙的定型,给日后更大规模的集资开了个不好的开头,在杨改革看来,就一个大型煤炭企业,集资起码也要超过五百万银币才算是合格,不然,没“国企”的范。也不是说国企的范,而是日后像煤炭这些重工业,基本都是要修路的,比如铁路,如果筹集不到足够的资金,即便是有心也无力,要催生工业化,障碍重重。
所以,对于像马车场,钢铁场这两个龙头企业,杨改革是不会让他只集资四五百万银币就匆匆开张的,所以,事情也就一直拖在那里,不是这两个工场的前途不好,而是这北方,特别是京城真的是没银子了,几乎都给杨改革吸了过来,要再吸金,实实在吸不到什么。
杨改革不甘心的等待事情出现转机,事情就还真的出现转机了,最近,又很轻松的将集资的额度达到了杨改革预期的那样多,可以让马车场和炼钢场正式出炉了,一问原因,却是因为南方很多大户,有钱人往北京跑,参与了这次投资,不然,集资的数额,根本就达不到杨改革的预期。
“回陛下,是的,听说京城里好赚钱,南方很多人家,都不远千里,派人进京,故此,最近银行里的生意好得很,存取银子的也格外的多。”李若涟满脸的春风,满脸的笑意。
“哦,是这样啊!”杨改革知道了原委,直点头,全国这盘棋,是给自己下活了,南方的有钱人都往北京跑,足以说明北京对他们的吸引力。有他们参与也才好,这才有足够的资金进行资本的运作,日后会逐渐的有更多的工场出场,需要更庞大的资金支持,自己手里所掌握的资金,还是少了些,对于动辄几百万投资的重工业,基础工业,杨改革手里攒着几千万两银子,也不敢大手大脚,如今听到这个消息,无疑,是个相当不错的好消息。
“回陛下,都是托陛下的福气,如今,京城才有如今的气象。”李若涟连连说到。
“嗯,这是好事,这样,你再放出消息,就说朕准备再成立一家专门从事煤炭经营的工场,可能需要二三百万的本钱,如果有兴趣,倒是可以参与,依旧是老规矩,朕就不罗嗦了。”杨改革见形式喜人,既然有这样多的人送上门来给自己送钱,自己又何须谦虚呢?当乘机做强做大,空手套白狼,把这些重工业基地一个个的撑起来。如今煤炭企业倒是还不需要修铁路,没有大型机械,二三百万银币规模的企业,已经是相当的大了,杨改革将价格定在了这个数字,如果这事成了,基本上,唐山那个煤炭,钢铁的复合型工业基地,就成形了。
“臣遵旨!”李若涟得了皇帝的话,立刻高兴的回答道,凭着皇帝的名声,一旦放出了风声,大家除了趋之若鹜,就是趋之若鹜,没有任何人会怀疑皇帝的赚钱能力,怀疑的人如今都在后悔,跟着皇帝的,都发财了,不然南方的人也不会眼巴巴的往京城里跑,也不会银子不值钱的送银子,到处找门路,入京京城里不少有门路,没银子的人倒是靠给别人走门路,发了不小的财,李若涟只听了皇帝这几句近乎忽悠的话,就十分的高兴了。如今无数求门路的人都眼巴巴的拿着银子没地方使,就等着皇帝发话呢。
杨改革又和李若涟说了一会话,就放李若涟回去了,杨改革得了南方有钱人进京这个好消息,觉得,有些事,可以加快进度了。
“大伴,小顺子回京了么?把他找来,朕有话问他,另外,也把富明德叫来,朕有话吩咐……”杨改革吩咐道。事情出现了转机,那么,补贴马车的事,就可以正式开场了,先前放出的风声,一直在天上飘着,现在,该让他落地了。
“奴婢遵旨!”王承恩答应道。王承恩很快就出去传旨了。
杨改革倒是又捡起“作业本”,开始给学生们批改作业。看着作业,杨改革的眉头,一会皱,一会松……
不一会,王承恩就回来了。
“大伴,朕听说,四川有一种井盐,是从地下几百丈的地方抽上来的,可有此事?”杨改革还不等王承恩站稳,就劈头盖脸的问道。
“四川……?井盐?……几百丈……”王承恩真的是莫名其妙了,这事,他是真心不懂。他就是个伺候人的太监,又怎么知道那样遥远的事。
“对,朕听闻有一种井盐,是从地下几百丈地方打起来的?可有此事?”杨改革皱着眉头问道。
“回陛下,这个奴才真的不知,这个,或许得问过内官监,兵仗局,或者工部才知晓,或许琉璃斋知道……”王承恩回答道,这件事,他可是莫名其妙了,不过,既然皇帝说的是井,说的是盐,那么,就找这方面的行家就是。
“嗯,很好,你这就派人去这几个地方问一问,看可有人知道具体是怎么回事?”杨改革吩咐道,不是杨改革要打几百米井去挖盐,而是杨改革看上了这个钻探技术,几百丈啊!就是上千米,要是古代就有这个技术,那石油的钻探技术,真的就是现成的,钻探技术有了,提炼技术也马马虎虎有了,这石油工业,当真是可以强行催生了,要修路,三合土的路没用,水泥不靠谱,那就只有上沥青路了,那就只好催生石油工业了。
花几百万银币才能修一条四十里的石板路,有这样多银子,用来催生石油工业,石油工业真的是要飞黄腾达了,石油工业起来了,沥青路也就出来了。
“奴婢遵旨,这就去!”王承恩刚进来,又出去传旨了。
杨改革看着陕西的来信,直发呆,这陕西的来信,终于是提到这个事了。
杨改革原本一直就想把这个事提出来,可又怕太妖异,所以,也就一直藏在心里,等着这事自然发酵,还好事情没有让自己失望,陕西的李延翼两口子,很快就提到,更大规模的石油产量,已经不能完全靠在地里“舀”了,需要挖井,也才稍稍的提到了石油相关的钻探这个问题。
杨改革也就顺着这几句模模糊糊的话语,直接让王承恩找四川盐井去了,实际上,四川的盐井,古已有之,随着年代日渐久远,这盐井也越凿越深,甚至深达几百丈,也就是一千米以上的盐井也不是什么稀奇事,既然古代就能从千米深的地方把盐弄上来,就没有理由弄不上来石油,既然井可以打到千米,那这钻探技术,自然也是杠杠的,也才有了杨改革一直都趋之若鹜的石油工业,杨改革老早就看过央视的一个纪录片,其中提到,四川的盐井,历史悠久,有的盐井,甚至钻到了地下几百丈的距离,这让杨改革惊叹不已,也让杨改革看到了石油工业的可能性,有了炼油技术和钻探技术,石油工业的门槛基本上没有了,石油工业也才值得大规模的投资,不然,真的就这样无缘无故的给石油工业投巨资,那真的是脑袋被门夹了。
不一会,王承恩就回来了。
“回禀陛下,奴婢已经传旨下去了,相信一会就会有消息的。”王承恩说道,这个事,得到处问了才行,也不可能立刻就得到答案。
“嗯……”杨改革点点头。
“……呃,敢问陛下,这是为何啊?”王承恩见皇帝看东西看得发呆,好奇心驱使之下,试着问道。
“噢,呵呵,陕西的李延翼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