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558部分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558部分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阁老,这……,可否详解?”何如宠虽然也是个老人了,可面对比他更老的韩爌,却也是恭恭敬敬的。
“……唉,何大人对于那个黄宗羲如何看?”韩爌没回答何如宠的话,反而问起其他问题来。
“黄宗羲?就是那个在彝伦堂和陛下对问的那个?胆子倒是很大,如今倒是很活跃,常在邸报上看到他为陛下辩护,其言辞,倒是出格得很…,阁老为何谈起此人?”何如宠问道。
“何大人,咱们陛下做事,向来善于拿捏,何大人就没有觉得,这个黄宗羲出头为陛下辩护,这事是不是格外别扭呢?”韩爌倒是想明白了一些东西,对这事有自己独到的看法,苦笑着说道。
“这……,这倒是,想那黄宗羲乃是我东林子弟,乃是七君子之后,是个纯孝的人……”说道这里,何如宠噎着了,说不下去了。
这事就是别扭在这里,虽然黄宗羲他老师刘宗周成了办学党,和东林党决裂了,理论上,黄宗羲为皇帝说话没错,可别扭也就别扭在这里,黄宗羲他是东林七君子的后代,东林六君子、东林七君子可是东林党的招牌,东林党虽然分裂了,那还可以说只是人分裂了,招牌、大义还在,可如今,却是连招牌、大义都给分裂了,招牌大义的后代跑到别人那边给别人说话,这就是别扭,何如宠像是吃了苍蝇一般难受。
“呵呵,何大人现在该明白了吧。”韩爌苦笑着说道,满脸充满着无奈。
“恳请阁老指点,这到底和陛下的儒字新解有何关系啊?”何如宠脑袋混乱得很,连忙问道。
“这还不明白?古往今来,有几人做到三不朽?咱们的陛下,怕眼睛就是看到这上面去了,和咱们根本不在一条线上啊!”韩爌苦笑着解释道,他倒是觉得自己理解了皇帝的意图。
“啊!阁老的意思是陛下要立功,立德,立言了?这可是三不朽啊!”何如宠得韩爌提醒,立刻惊问道。三不朽这东西,古往今来,能有几个人做到?就连大明的开国皇帝也没能做到呢,这可是对一个人最高的评价了。
“何大人难道以为,陛下吃饱了没事干,在咱们儒字头上弄一刀?”韩爌苦笑着反问道。
“还是阁老睿智,如此一说,陛下的所作所为,就合理了,如今陛下功那是不用说,逼平了东虏,收拾了蒙古人,关外的的态势,倒是越发的对我朝有利,要赢,也绝不是什么难事,只是时日的问题了,再算上陛下对海上的雄心,说句开疆扩土,四海清平,也不为过,其功,怕是直追我朝开国太祖的;立德就更不用说了,千万两银子赈济,这事,可当真是前无古人了,立德,那是在有史以来都是数一数二的;倒是立言这事,陛下还唯独欠缺了不少,如果要有和立功和立德相匹配的立言,这言,怕小了还不行……,算来算去,也只有在咱们儒字头上动一刀了,想来也只有这个言,才配得上前面二物了……”何如宠一下子就脑补出皇帝为什么在儒字头上动刀了,这三不朽之说配合上皇帝的言行,那真的就是完美的解释了。
“何大人明白了就好,故此说,咱们的陛下,那雄心可是不可小觑的,即便是咱们这些陛下身边重臣,也难以企及陛下的项背啊!”韩爌苦笑着说道,更是满脸的无奈,心里更是无边的遗憾,自己太老了点,如果能年轻个十岁,……生不逢时啊!
“下官明白了,明白了!陛下做事,果然不是无的放矢,果然是有目的的,这三不朽,古往今来,能做到的人,不过区区几人,如今陛下,怕是看上这个了,那黄宗羲,就是……,怪不得,怪不得……”何如宠也是满脸的苦笑和无奈,原来皇帝是看上了三不朽这个东西,却又唯独缺一个和立功立德相匹配的立言,这天下独尊儒术,要立言,也只有在儒字头上想办法了,给儒字一刀,也是必定的了,想跑,那是没门。
“唉,陛下做事,拿捏的那个准啊……”韩爌又自嘲道,一想到皇帝为了这事找了黄宗羲那家伙出来当立言的“炮手”,韩爌更是苦笑、无奈加自嘲,皇帝这一手,算是拆了他们东林党的招牌、大义去给自己装点门面去了,他除了苦笑,就只能苦笑。
“……”何如宠也是直摇头,觉得除了憋屈和无奈,就只能是干瞪眼,儒字头上这一刀,怕是挨定了。
“陛下有旨,今日早朝改在平台召见……”一个小黄门高声传旨道,还在议论纷纷的大臣们纷纷停下议论,该在平台里开早朝?这可是难得一见的事啊!
……
平台。
“今日在平台上朝,地方狭小,也就随便一点吧,无需那般隆重!”杨改革先到了平台,见来的大臣们有集体下跪的趋势,立刻出言阻止。
“谢陛下隆恩!”众臣谢过之后,今日的早朝,也就开始了。
……
“今日把诸位卿家召到平台里上朝,也是事出有因的,诸位卿家也就都挤挤吧,能站进来的尽量站进来。”没有太多的规矩,杨改革就开始办正事了,这个平台里,除了有宝座,中间更是放了一个大沙盘,众臣只能为在沙盘两边,一个个怪异的看着皇帝。
“……最近朝廷不断接到各地气候异常的奏报,想必诸位卿家也都知道吧。”杨改革问道。
“回陛下,臣等知道。”施凤来为首的大臣立刻答道。
“毕户部,麻烦你在沙盘上解说一下统计出来的各地的气候异常情况。”杨改革直接吩咐道,今天把朝臣们叫到平台上早朝就是为了今年干旱的事,说是对付干旱,其实,这干旱更是很多事情的催化剂,既是坏事,但对于工业化来说,更是好事,没有破产的农民,想把农民从土地上迁移出来,这个难度,不是一般的大,涉及到户籍制度,税、徭役等等,这可是根本国策。
“臣遵旨……”早有准备的毕自严立刻站出来答应道,在群臣一片惊讶的目光中,拿起一个小棍子,开始在沙盘上指点。
这个沙盘上面,黄的,率色,蓝的,黑的,各种颜色都有,如果从地形上,很容易就能分辨出,这是一个大明全图,南方有长江,北方有长城,都是很明显的表示,又有两京十三省,各自勾画出了一个大致的轮廓,还有城池数座,上面标明了各个城池的名称,让人一目了然。
“诸位同僚,各地都有上报说今年开春及早,需要提防干旱……”毕自严开始解释了。
“……为了应付即将到来的干旱,户部逐一的统计了北方数省上报来情况,总结出来,今年干旱的态势将是大面积减产,或许有有一些州县会减产得厉害,如果有一些州县绝收也不是不可能……”毕自严径自拿着小木棍,在沙盘上不断指点。
“……顺天府,陕西,山西,山东,河南等如此之大的地方都在减产绝收之列……”毕自严拿着小木棍,在大明朝的地形图上,画了一个大圈,把大明朝北方基本圈了进去。
“对了,朕说明一下,这个沙盘上,黄色表示上报气候异常的地方,绿色表示没有异常的地方,红色表示可能绝收的地方,诸位不妨仔细看下,那些地方在减产之列,那些是绝收。”杨改革插话解释道。
皇帝这样一说,群臣这才骚动起来,都伸长了脖子看个沙盘,最近一直在听说各地上报气候异常,可能出现干旱,希望朝廷能及早应对即将到来的干旱,但是,那都是一个个的汉字,都是一个个名字,实际有多少地方上报了气候异常,实际会有多少地方会遭灾,众人的心里,却是一笔糊涂账,正真算得过来,懂的人没几个,但是今日却不同,这沙盘上一看就一目了然,那黄色的一块一块就是气候异常的地方?这也太多了吧。真的是涵盖了整个北方。而且地域如此的宽,分布如此的广,还有一些红色的区域,格外惹人注目。


第537章 马车与赈灾
平台里,众臣是议论纷纷,以前也不是没见过沙盘,更知道沙盘推演是怎么回事,可如今受灾了也用这种沙盘表示出来,也用沙盘来推演,这依旧是让人吃惊不小,无他,实在是太直观了。
“毕户部继续吧。”杨改革解释完,又对毕自严说道。
“臣领旨……”毕自严立刻躬身答道。
“……介于此,户部总结出今年的旱情将呈现以下这样几点要素,第一:灾害面积极大,波及我朝北方数省,分布极广;第二,受灾百姓分布又可能是零星的;第三,如今能确定的,那就是粮食必定会减产,至于减产到什么程度,则未可知,或许只减产一点,或许减产较大,或许是绝收也不确定……”毕自严解说道。
“……介于能确定的是以上几点,以及太多的未知,而赈灾又是必须的,且是必须提前的,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如何赈灾,如何有效赈灾,如何有针对性的赈灾,如何以最少的银钱办最多的事……”
话说到这里,已经有不少大臣开始不断的点头了,今日这个事,也只是起了一个头,很多人就已经知道皇帝是什么意思了,故此,开始不断的点头。
毕自严开始不断的分析今年灾害的态势以及应对的办法,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办,这样办的好处,又自然的牵出了驿递马车化,公公马车这个问题。
“……这些驿递马车,公共马车,平时可以为朝廷运送往来公文,运送迁徙往来人员为业,如重灾来临,需要大批的转移灾民,则可将一县,一州,一府,一省之公共马车聚集一处,专事运送一县,一州,甚至一府之地的受灾灾民,这种方式,有转移灾民灵活迅速之优点,又有耗费银钱少的特点,可极好的解决我朝今年的天灾问题,也只有这种办法,才适用于日后我朝干旱的局面和特点……”毕自严简短的把天灾的情况说了一下,就带出了大家都知道的事,驿递马车,公共马车这个议题。言辞之中,更是把驿递马车,公共马车说成了赈灾的法宝,非他莫属。
众臣听毕自严的解释,不住的点头,这个事,也在大家的预料之中。
“好了,毕卿家也把今年应付干旱局面的办法说了,诸位有什么问题,就问吧。”杨改革很民主的问大家,希望大家不懂的就问,发表自己的看法。
众臣又议论了起来,过了一会,才有人站出来。
“启禀陛下,臣想问,这驿递马车,公共马车又是如何运作的,又是如何赈灾的,不知陛下可否详解?”有人问道。
众臣点点头,驿递马车,公共马车的事,他们心里早有数,现在说这个事,不外乎是走一下过程,把具体的事确定下来罢了,皇帝叫大家问,大家也都配合的问几个问题了事,也没那个大臣当真以为皇帝这是在和大家商量,如果大伙不同意皇帝还会收回这个主意,故此,问的问题,也都是很配合的,毕竟,这事要搞砸了,就是挡了很多人的财路,俗话说档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故此,倒是没那个不长眼的真的出来阻止这件事。
“刘懋刘卿家可在?这个事,你比较熟,你说说吧。”杨改革说道。
众臣一听,又是点点头,一副该是如此的模样,看来,确实如传言那般,皇帝要把这个事交给刘懋去搞了……
“臣在。”刘懋的官太小,只能站在角落里,听见皇帝问话,立刻站出来答应道。
“……嗯,你来回答这个问题。”杨改革说道。
“启禀陛下,邮政马车之运作,其实,和我朝先前的递运所颇为类似,我朝先前的递运所,也有负责运送粮草和物资之用,不过后来逐渐废弃了,如今已不堪用,如今这个邮政马车,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增加运人之功用,这个主要是为了应付零散受灾百姓,这批百姓如毕大人所言,可能是那种有些薄产,又不愿意移民之百姓家,天灾减产,一家人都靠原本那些收入只能勉强糊口,如是天灾减产,必将是都活不下去,如能省去一人的饭食,则全家都活了,驿递马车,主要是应对这些零散的受灾百姓……”
“……而公共马车,则是为了应付突发突发的绝收灾情的,如今年这个状况,某一县绝收,州府,布政使司,则可以调集附近州县,府,省城的马车快速的转运灾民,从而减少的赈济所需的粮食,减少赈济所需的钱粮……”刘懋专心认真的解释着驿递马车和公共马车的作用。
听的人都点点头,说实话,这个东西,大家也都早已熟知了,如今算是复习。
“启禀陛下,这聚集一县,一州,一府,一省之公共马车去运送灾民,这听上去确实是一件极美的事,确实如毕大人所言,及时,灵活,又迅速,且不费朝廷什么银钱,各地的官府甚至都可以自行组织,臣想问,这一县,一州,一府,一省,真的到了需要运送灾民的时候,又能调集出多少马车呢?臣是说,那种四轮马车……”又一个大臣问道。
“刘懋刘卿家,你来回答。”杨改革见有人问,继续把这个话题交给刘懋,这个事,也算是公开的事了,杨改革不想多费口舌。
“启禀陛下,依臣这些日子运营驿递马车和公共马车的情况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