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176部分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176部分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家伙,居然干了几十年,诈骗金额,几百亿美元,家产,一千多亿……,自己这个皇帝,有无数的金手指不说,如果仅仅用麦道夫这家伙的经营水平,也能支撑几十年呢,几十年之后,这大明朝还在不在,还另说呢……哈哈哈……,杨改革眼泪都笑出来了。
几个人看着皇帝狂笑到哭,更是不知道皇帝发的那门子疯,这事实在是严重之极,皇帝居到底是在笑还是在哭啊?
“哈哈哈……这件事,徐师傅,朕真的有办法摆平,这件事,徐师傅不要担心,朕确实是缺钱用,但是朕赚钱的功夫,几位怕还不知道吧……唉……嘿嘿,这玻璃厂就是朕开的,以玻璃厂的赚钱速度,几位难道还觉得,会还不起每年一成的利息?现在几位不担心了吧……”杨改革擦了擦眼泪,如此说到。想的就是如何尽快的借到无数的钱,好助自己度过难关,至于十年后是还五十还是一百,那是次要的,为了打消“自己人”的顾虑,不得不把一点点秘密透露出来。
下面几位又是张大了嘴,惊骇的望着皇帝,这琉璃斋和皇帝的关系不一般,这京城的官场上,不少人都闻出味来了,不过,没有人想到,这就是皇帝开的,都以为,这是皇帝利用权力在里面吃干股,当保护伞,那里知道,这居然是皇帝自己开的,这区别可就大了。
半响。
徐光启才把张大的嘴合拢起来,遂变得眉开眼笑的道:“启禀陛下,陛下既然有如此的生财之道,那臣就不担心了,……不担心了……,不过,臣还是提醒陛下,钱庄付利息,是前所未有之事,臣以为,先给百份之无的利息,看存钱的人多不多,如果不多,再加高利息不迟,陛下以为呢?”徐光启听皇帝这样一说,就不怎么害怕了,从坚决反对皇帝给高利息,现在变成希望皇帝按照市场行情给利息。
呃……有道理,如果百分之五的利息就有足够多的人来存钱,也即没有必要给百分之十。这个,还真的看看情况再说啊!杨改革同意了徐光启的看法,这利息的多少,还得看市场的反应!
“嗯!这个徐师傅说得在理,朕接受了,先把利息定低一点,看存钱的效果再说,对了,玻璃厂的事,几位千万要替朕保密啊!不要泄露了,呵呵……”杨改革依了徐光启的意思,又叮嘱不要泄露了秘密,其实,京城里的人大多知道这琉璃斋的玻璃和皇帝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京城,你干这样大,这样吸引人的生意,没个后台,怕是根本不可能的。
徐光启见自己的提议被接受,也就不再在这件事上说什么了,这开钱庄就开钱庄吧,发票子就发票子吧,这大明朝现在要的就是钱,皇帝是个能捞钱的好手,这算是老天爷给大明朝送来了一位救星啊!至于其他的什么,就不管了。
孙承宗和毕自严对这琉璃斋的玻璃也是有所了解,对这玻璃的赚钱速度,那也是有所了解的,自己家里的娘们们都讨论去买块大镜子,好用来穿衣了,否则,就是没品,就在这京城里抬不起头啊!听她们一说这穿衣镜的价格,那就两个字“肉疼”!这既然是皇帝开的店子,那就好,那就好啊!赶明叫媳妇多买几块,也算是替皇帝分忧了……
君臣几个欢欢喜喜的,一扫刚才尴尬和郁闷的气氛,一切能用眉飞色舞来形容了。
杨改革盘算今天自己的收获,很大,这纸币问题,基本上已经解决了,顺带解决了储备金的问题,顺带,还解决了银行的吸储问题。这一连串下来,如果操作得好,自己当真可以赚不少钱,这个,比开金手指赚钱,还要快,这就是当皇帝的好处,远比从小人物从基层爬上来要容易弄钱得多,只要给出政策,随便出个主意,就有数不尽的钱。
徐光启今天为皇帝解决了不少的事,心中也是得意,见皇帝一副神游天外的样子,估计皇帝是在想什么开心的事。也捋着自己的胡子,自从被皇帝诏还朝,第一天见皇帝就被皇帝尊称为师傅以来,徐光启一直就很纠结,皇帝叫自己的那声师傅,叫得实在是让人心中有愧疚,自己没有给皇帝帮上什么忙,白得皇帝如此的信任,心中有愧,直到今天,为皇帝解决了这储备金这个大问题,心中的那点愧疚,才一扫而空,皇帝的这声师傅,现在也不算白叫了。
徐光启捋着自己的胡须,也想着如何替皇帝敛财的问题,想着想着,就想到一件要紧的事了。
“启禀陛下,臣有一件事,是和发行钞票沾得上一点关系,不知道该说不该说……”徐光启犹豫再三,还是把这事说了出来,现在皇帝就是一门心思的搞钱,自己也应该一门心思的帮皇帝弄钱,至于其他,就暂时放一放吧。
正在神游天外的杨改革听到徐光启又有什么“高见”,立刻问道:“哦?呵呵,徐师傅,又有什么高见?只管说,没有什么该不该的。”即将要发大财的杨改革此时,“爱”死这个老头子了,这个老头还是很有智慧的,能替自己解决问题。
“回禀陛下,臣见陛下要重印宝钞,发行钞票,臣忽然想起来,在海外,一些蛮夷也发行一种银子做的货币,称为银币,臣和西洋传教士谈起海外风情的时候,常听传教士谈起他们那边的银币,臣觉得,这里面,或许有些赚头,不知道陛下……”徐光启是个天主教的信徒,和老外的联系非常的紧密,知道老外的事,也就很正常了。
“银币?”杨改革有点诧异了,老外这个时候已经开始用银币了吗?杨改革挠挠头,银币?金币?铜币?这确定不是在玩WOW?
“回禀陛下,确实,为银币,似乎是蛮夷们通用的货币,相当我们这边的银子一样,……不过好像还有金币,不过远不如银币多……”徐光启解释道。
“等等,徐师傅,你是说,洋人们,在用银币了?这个没搞错?而且,这里面还有赚头?”杨改革的脑子有点混乱,但是还是抓住了几个关键,第一个就是老外用银币,第二个就是这里面有赚头。
“回禀陛下,是的,是银币,臣家中还有一些蛮夷使用过的银币,确实是银子做的,臣和西方传教士谈起这货币的时候,就谈到这银币,臣还和他们换了一些留在家中研究……,臣研究了一下我朝的铸币情况,发现,这其中,似乎很有赚头,或许……”徐光启为了大明朝的中兴,可是干了不少事,什么自己种番薯,玉米,自己晒盐,自己拜西洋人为师,自己入洋教,自己翻译西方科学书籍,自己制作科研用具,甚至练新军,购买老外的先进大炮,自己仿制等等,可以说,是一位一心望着大明朝好的“好人”。
“……银币?”杨改革这回,真的有点意外了!这明朝就有银币了?这银币不是常常出现在清末的各种小说里吗?怎么这明朝就有银币了?
杨改革一脸惊讶的看着徐光启,这家伙不会是个穿越者吧,越看越像啊!
徐光启一脸的茫然,这皇帝怎么听到银币的反应这样大?难道这里面有什么忌讳不成?
“……回禀陛下,确实,是银币……,蛮夷制作的银币,银币的样式类似我朝的铜钱,不过中间不穿孔,比铜钱稍厚……”徐光启觉得自己还是把这银币解释一下,否则,自己犯了什么忌讳还不知道呢。
“呃……银币……这个,徐师傅,你确定?”杨改革弱弱的问了句,要是这个时代洋鬼子们就开始印制银币了,那自己可真的该追赶世界的先进水平了,要和世界接轨了。现在明朝还在使用元宝,大额的元宝是官府监制的,小额的散银子还得用剪刀剪开,用称称,这个,落后得很,确实,这回,得跟上世界的形式,得造银币了。
“……回禀陛下,臣确实有,不过在家中,今日尚未带来……”徐光启见皇帝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不知道皇帝在想些什么,又考虑今天说的这个银币的事,到底该不该说,也不知道犯了皇帝的那条忌讳,皇帝的脸色可不怎么好啊!
“家中就有?真的?好,立刻派人去取一些来,朕要立刻过目……”追赶世界的脚步,一刻也不能耽误。说起银币,杨改革印象最深的就是“袁大头”,这个中国历史上银币的代表,可是不能忘记的啊!那里想到,远在几百年前的明朝,就已经有银币了,而且还流传得颇广。唉……落后了啊!落后啊!杨改革的心思,又飞到明国初年,“袁大头”身上去了。
“……这……陛下,真的要……”徐光启对于皇帝办事的风格,有点不适应,立刻就要到自己家里去取,这得多急啊!
“呵呵,是的,立刻就要看到,大伴,立刻派人到徐师傅家里去取银币,……”杨改革这回,是替主人做主了。
徐光启也没说什么,这皇帝到自己家取东西……,难道自己能说个不字吗?
“奴婢遵命,这就去……”王承恩应道,转而又小声的提醒道:“陛下,这时候不早了,陛下,还是用点午膳吧,再不吃,皇后娘娘又要骂奴婢了。”
说道吃,杨改革的肚子,立刻咕咕的叫起来,这一大早就上早朝,和大臣们斗智力,花了不少时间,和自己的几位心腹讨论问题,时间花得更久,一直就没吃东西,如果不是王承恩提醒,怕这顿午饭,是要省下来了。
“哦……呵呵,差点忘记了,几位还没吃午饭吧,今天,就在朕这里吃了,等徐师傅家的鹰洋取来之后,再继续研究,呵呵,吃饭要紧,吃饭要紧,大伴,立刻让人传膳,加几双碗筷,朕的两位师傅和毕爱卿都一起吃。”杨改革立刻放下手中的公务,吃饭。自己不饿也不代表这几位老人就不饿,何况,到徐光启家里取鹰洋实物,还要一点时间。
“奴婢遵命。”见皇帝终于想起来吃饭了,王承恩也松了口气,这皇帝他一忙起来,经常的顾不上吃饭,为这事,已经被皇后说过几次了,不得不留个心。
……
杨改革吸取了教训,这皇帝吃饭,他得等别人试吃之后,才轮到自己吃,所以,杨改革尽量的要求把菜减少,这试吃的时间才变得短,自己才能吃到热菜热饭,不容易啊!


第215章 当皇帝是很爽的职业
杨改革得知老外们开始制作银币了,使用银币了,才觉得,自己该向老外学习了,这大明朝本来是先进的,可惜,没玩下去,又从纸币退回到原始的银子了,这个,得追赶一下世界的先进水准。
吃饭的时候,大家都安安静静的吃饭,没人作声,在讲究食不语的古代,吃饭的时候,都很安静的,不像二十一世纪的国人,干什么事,都得在饭桌上解决,完全抛弃了食不语的传统。
君臣几个安安静静的吃过饭,又开始接着忙碌,还有正事要做。
杨改革漱口,擦嘴,然后跟王承恩道:“大伴,这银币取回来了吗?”杨改革很关心这个。
“回陛下,回来了,回来了,刚到的。”王承恩连忙答道。
“来了就好,立刻呈上来。”杨改革迫不及待的想看到明朝的银币是什么样子的。
小太监呈上来的银币有几十枚。
杨改革翻看了一下,这……就是明朝老外们用的银币?只能用一个字形容,那就是“烂”,粗燥烂制,远不如日后的袁大头那样漂亮,制作得那样精美。
“徐师傅,这就是洋人们用的银币?”杨改革心目中那种精美的“袁大头”银币形象被这种粗制的银币搞淹没了,如果现在的银币就是这个水准……
“回禀陛下,是的……这……”徐光启回答到,徐光启准备找个机会向皇帝解释,说明一下自己的“奇谋”,这个可是能缓解朝廷财政压力的好办法啊!可惜,话还没说出口,皇帝又把话接了过去了。
“没有更精美一点的?漂亮一点的?这银币怎么做的?”杨改革彻底的失望了,如果现在使用的银币还是这种烂样子?那自己的打算,怕是要泡汤了,杨改革很清楚,这铸造银币里面的猫腻有多大,这里面的利润有多大,但是,前提是,银币必须制作得很精美,比如做成袁大头那样,即使成色不如纯银,但是也基本能让人接受。制作得精美,说技术含量,说火耗,人工,别人也才想得通,如果银币制作得都是老外们银币这种烂样,这铸造出来的银币,想从里面赚钱,怕“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不会轻易的让自己赚到钱啊!杨改革失望了。
“回禀陛下,这已经算比较好的了,……银币是铸造的,和铸造铜币差不多,只不过这上面的记号和图案,据说,是用锤子砸出来的,洋人可能制作钱范的水平不足,所以,才显得这银币制作得相当的粗糙……”徐光启准备找个机会向皇帝说明一下自己的想法,奈何皇帝根本就不让他有发话的时间,再次打断了他的发言。
“砸出来的?中间那个记号?”杨改革心烦意乱,没有听清徐光启后半段说的话,只听清了前面一段,也看见了,银币中间,是一个字母“M”,不过却不念出来,问徐光启。
徐光启很郁闷,又一次被皇帝打算,自己的话又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