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汉光熹 >

第396部分

大汉光熹-第396部分

小说: 大汉光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脸惶恐不安的和连回头一看,发现是他掌旗官在向他说话,也感到有些累得受不住,回头瞭望一眼,心中还是有些不安,就决定还是再逃上一阵子,因为汉军很少进入过阴山。不过当看到掌旗官依旧用肩头扛着单于大旗,心头就涌起一阵暖意,好言道:“带着大旗赶路太耗费体力,你还是被他丢掉吧。”

“不行有了这面大旗,等过了阴山只要我们把大旗立起来,逃兵就会主动向您靠拢,那样等其他鲜卑部落前来会和就不敢小看您。”

听了掌旗官这句话,和连久久无语,心中暗想以后一定要重用这个掌旗官。以前和连总是觉得掌旗官自以为是檀石槐的老人,仗着资历在他面前说话总是不中听的,为此和连就有些不喜欢掌旗官,经过这件事后和连有些明悟汉家忠言逆耳这句话的真实含义,就决定重新启用。

当然,眼前这些事情对于和连而言都是小事情,眼见阴山一点点靠近,和连心中的惶恐就一点点消失,方才被汉军击碎的自信有渐渐回到了他身上来。

让和连重拾自信的原因,正是前边的大阴山。

过了大阴山,就是面积更加浩瀚的草原荒漠,不说不熟悉地形的汉军,就连一些鲜卑人也会在这里迷失方向。

汉人历史上,飞将军李广很是了不起,可是李广这一辈子没有封侯的原因就是经常在这里迷失方向,甚至在汉武帝特意给李广配备了熟悉匈奴地形的张骞之后,照样找不到方向。了解大草原的和连知道,这件事不能怪张骞,虽然张骞在匈奴生活了十几年,可是张骞走过的地方还是有限的,他不可能一个人走遍大草原。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汉军数次出塞而无功而返,所以以后不是有异族部队带路,他们很少独自在阴山以北作战。也正是有这个依仗,和连才非要逃过阴山才停下来休息。

心情恢复之后,和连想到以后这次威信扫地的出兵,肯定会让那些心中不服从他的部落,更加看不上他,于是心中不由得开始仇恨让他吃了大亏的汉军。一边前行,一边在心里边大骂汉军和汉军首领刘谦,恨不得将刘谦祖宗十八代都给问候一万遍。为此,和连根本没有注意到潜伏在山岭树林中的汉军。

就在踏入阴山山口,和连心中猛然松懈下来的时候,忽然,断裂带两侧的密林中倏然窜出来数千骑兵,见到他们,一边高声呼喊着口号,一边就凶狠的举起了手中的连弩,只等进入射程就给他们致命一击。

阴山断裂带很宽,道理上根本不适合埋伏,所以和连等人也没有考虑过汉军会在这里设伏。不过也正是因为这里很为宽阔,宽阔得汉军能射出三百步的连弩对着他们干瞪眼睛,这就让和连得到了一丝机会。

和连身后的两千五百名侍卫,他们可是当年死死追随檀石槐崛起的老兵,平均年纪虽然大了一点,但是每个人至少有十年以上作战经验这一点,恐怕天下间的军队都不能和他们相比。。。。

五百八十章 张辽三百重骑阻万敌

檀石槐极为强盛的时候,不提其他鲜卑人部落,单单他自己就拥有十万控弦战士,而能来到他身边的侍卫,肯定是优中选优。十万人中抽选出两千五百人,就等于从四十个人中抽取一个精锐战士,更可况草原上还有很多被檀石槐大名吸引来的各路英豪,这些英豪很大一部分也加入了檀石槐的亲卫部队里。

古代,一般将领手中最精锐的军队大多是他的亲卫队,檀石槐为了个人安全和威信,自然也是得到什么好处第一个就装备他的亲卫队。熹平六年战败汉军之后,檀石槐得到了很多汉军优良的武器装备,这些装备又让他的亲卫队战斗力增强了不少。

十年以上的战争经验,精挑细选百战精锐组成的原檀石槐亲卫队,加上一流的防护铠甲,这支亲卫队的战斗力水平之高就不难想象了。

眼见汉军从两侧杀气腾腾而来,具有优良素质的亲卫队立刻将和连裹挟在中间,两侧侍卫都用大盾护体,然后展开全力向山谷中间露出的空隙突围。

此刻,汉军人数过少的劣势凸显的非常清晰,由于人数过少,汉军只能在山谷两侧布置重兵,而导致山谷中间出现一个很大破绽,这就让和连亲卫队抓住这一线生机,快速突破而去。

不足二十岁的张辽立马在一个山坡之上,面带自信微笑注视着被保护在鲜卑人中间的和连,手中拉满的强弓随着和连移动而不断调整位置,他在等待一个好机会。

张辽年纪虽轻,可是争胜心却并不是很强,具有非常良好的大局观念。

他了解刘谦连续布置两道阻击线的目的,更清楚他手下第一道狙击线的任务只是为了彻底打乱鲜卑人的编制,最终目的是让公孙瓒第二道狙击线可以成功大规模杀伤溃散的鲜卑人。

为此,他只是将兵力主要集中在山谷两侧的树林中,依靠比较高的地形,无论是射击或者是冲击敌人都保持着绝对优势。这样安排,既可以有效杀伤敌人,同时也最大保护了自己。

至于山谷中间露出的破绽,兵力过少的张辽根本没打算让手下骑兵用生命阻挡狗急跳墙的鲜卑人,而是在鲜卑人没有来到之前,让手下士兵在山谷中间挖了一道不算很深的壕沟。

壕沟不深,只是恰恰能够有效组织骑兵而已,壕沟也不长,壕沟东西两侧只挖到进入连弩射程就停止了。张辽这样安排第一是时间来不及做得更好,第二是山地上挖掘石方工程也殊为不易,就只能在最短时间内把事情做到这个样子了。

几个呼吸之后,张辽倏然将手中拉满的弓弦又拉开了三分,双目犹如鹰隼一样盯着正在向北方突破的鲜卑人。

在张辽密切注视下,和连亲卫队前锋看到了前面阻挡在他们面前的壕沟,当发现这道壕沟不能让他们纵马驰过,他们很自然就降低了战马速度,四处张望可以通往北方的道路。

和连这支亲卫队不愧是素质非常高的队伍,前边战马忽然减速,也没有让后面的人收拢不住而撞上前边的人,两千多人在前锋忽然减速之后,他们好像一个整体很默契额的完成了逐渐减速的动作。

就在两千多人队伍的尾巴,刚刚完成减速动作的时候,最前边的和连亲卫已经在短时间做出了决定,他们在壕沟前方五丈距离,倏然一分为二,分成两道兵锋各自寻找到壕沟两侧的平地,想要从壕沟两侧突围而出。

“真的很厉害短时间就做出如此果断的决定,和连亲卫队果然不愧是精锐的精锐。不过,虽然你们的反应超出了我的预期,可是你们不知道,这个机会我也等了好久了。”

几个呼吸间,鲜卑人能在队伍最后刚刚减速,前锋就做出了新的判断,这却是非常了不起,张辽自认,他见识过的刘谦军骑兵都做不到这一点。但是,正如张辽所说的那样,他一直等待的就是鲜卑人减速这个动作,只要鲜卑人看到壕沟迟疑减速,张辽就达到了他的目的。心中犹如闪电一般思考着,张辽猛然间松掉了手中犹如满月的弓弦。

由于张辽藏身的山头有树木遮掩,鲜卑人并没有发现他一直像一条毒蛇一般隐忍,时刻伺机取掉和连的小命,故而,等张辽这一支狙击白羽宛如闪电射向和连时,很多鲜卑人就是发现了也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

张辽满意地望着白羽没入了和连的脖颈,连继续观察和连是否死去的兴趣都没有,纵马驰下北边的山坡,然后带领早就做好准备已经等得不耐烦的三百重骑,借着山势,呼啸着对着刚刚从连弩封锁线下逃出来的鲜卑人扣动了手中的连弩。

“啊”

张辽对他的射术非常自信,他肯定他这次偷袭狙击和连,应该会准确射中和连的脖子。事实也确实如张辽预料的那样,不过事实还是出现了一点点偏差。

箭支射中了和连,却因为和连当时为了观望汉军封锁壕沟两侧的暴雨般连弩,无巧不巧的扭动了一下脖子,结果让应该准确命中喉咙的箭矢,从脖子一旁刺入了和连体内。

由于原来应该射断和连气管的箭矢发生了一点点偏离,这样就使和连忍受不住剧烈的疼痛而惨叫起来,不过也正是因为和连惨叫很响亮,结果让和连亲卫队很多人都知道和连受了重伤。

如果眼前战士不是生死般的紧急,以和连如今的伤势应该马上医治,如果医治及时和连还会有一半生机。可惜,眼下对于鲜卑人可谓是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他们只有尽全力先从汉军狙击中逃出去,之后才能有机会有时间给和连医治。

和连的伤势如何,凡是见过的鲜卑人心中都有数,他们更清楚耽搁下去和连就会没命,于是这种救不能救不救就会死的局面,让鲜卑人的军心逐渐下沉,意志力在不知不觉中下降了很多。

赞呗望着和连的惨状,心头也是骇然,更担心的是他也会像和连那样不明不白的死去。再观察到汉军连弩封锁线下九死一生的鲜卑人,赞呗觉得拿着小命冒险去闯汉军封锁线不是一个好主意,为了生存下去,赞呗大脑立刻高速度运转,力求找到最稳妥的求生之路来。

危急时刻,赞呗心急电转间,还真是被他想出了一条妙计。眼看他就要被和连亲卫裹挟着来到汉军封锁线前,赞呗眼疾手快一把撤掉和连腰间佩戴的玉玺,趁大家不注意用力向后丢去,然后一边大声呼喊和连玉玺掉在了地上,一边装作不怕死的要去为和连捡回玉玺。

和连前卫知道赞呗是和连的大舅哥,还以为赞呗一切都是为和连考虑,也就没有任何怀疑,甚至一些人还用崇敬的目光注视着向后退去找死的赞呗,将赞呗这个举动当做了英雄之举。殊不知赞呗穿透亲卫队队伍后,心中大定的站在汉军射程之外,卖力举着和连玉玺高呼和连已死,用事实向汉军表示他的投靠之意。

果然,汉军看到赞呗背叛鲜卑人的举动,就没有专门找他的麻烦,而很多鲜卑人看到赞呗小人行径,心中就算恨不得立刻杀死赞呗这个叛徒,可是也不敢转回身再去接受汉军连弩的洗礼。

赞呗见鲜卑人果然不敢回身找他的麻烦,这才终于安心下来。回想到方才疯狂的举动,他禁不住生出了一些后怕。

如果不能及时想出这个办法,他就算是有心投奔汉军,裹挟在鲜卑人中的他也根本没有办法实施。因为就算是鲜卑人不杀他,汉军也不会因他一个人投降而停止对其他鲜卑人的屠杀,他的结局很可能是白白的死亡,现在就不同了,手中有了和连的玉玺就可以在汉军中卖上一个好价钱。

刘谦不是说了,他愿意款待主动依附的同祖同源的鲜卑人。赞呗相信,有了手中的玉玺,他以后可以在汉地生活的很好,他甚至遥想到未来汉军进军大草原时,他还可以做一个非常重要的向导。

不提赞呗站在山谷中间做着美好的向导大梦,只提经过大半伤亡后闯过封锁线的亲卫队,他们刚刚穿过封锁线,马上就遭到了张辽居高临下的冲锋打击。

加入刘谦军之后,张辽接受了教导员苦心孤诣的培训,培训中很多资料都是讲述刘谦取得一次次辉煌胜利的经过。经过虚心学习,张辽总结出刘谦对于战争把握的其中一个关键点,就是对时间的把握。

所以,这次张辽顾不得去看和连的生死,就是为了争取时间上的优势,这样就让他和三百重骑兵恰好堵住了第一批突破封锁线的鲜卑人。

后世很多人评价张辽,认为张辽的武力没有关羽等武将高,但是张辽的胆子确实出了名的大,率领八百骑对阵孙权十万大军,几进几出更是差点活捉孙权。

时下,张辽身后虽然只有三百勇士,但是他对面也不过只有两千多鲜卑人,更甚者,这些鲜卑人还在封锁线下苦苦支撑,突围而出的每次人数不一,这就给了张辽名扬天下的机会。

话说张辽率领三百重骑兵居高临下杀向刚刚突围的鲜卑人,这批鲜卑人人数基本上和张辽人数相当。可是,这些很多身上带伤的鲜卑人,在遭到张辽三百骑连弩攻击后,又死伤数十人,结果他们被张辽一个冲锋就基本上全部结束掉了。

和连亲卫队配备的铠甲精良,人人都配置有大盾和汉军制式长枪,这些精良装备让他们可以从连弩中侥幸逃脱,但是他们毕竟只是轻骑兵,无论如何也不是全身重甲的重骑兵对手。更可况张辽等人居高临下从山坡上冲下来,巨大的惯性就像一辆辆坦克冲锋,只要鲜卑人战马被他们撞到立刻非死即伤。

结束了这些鲜卑人之后,张辽立刻带领三百重骑杀向另一侧的缺口,拦腰切断突围鲜卑人,然后以他过人的武力为锥尖,数次突破了鲜卑人的绞杀,然后成功把这些鲜卑人给消灭干净。

数次来往奔战,由于重骑防护力很好和张辽威风凌凌的玩命突击,他们每次都把刚刚逃出缺口的鲜卑人恰好堵住,然后利用重骑兵优势无所畏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