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血染大明 >

第278部分

血染大明-第278部分

小说: 血染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哈大全心里,内阁已经注定了胜利,但这份胜利必须由一个前提,王鑫必须隐退。

作为哈大全起家的功股之臣,王鑫的权力太大了。他做内阁首辅十余年,说一不二,已经越来越嚣张跋扈,根本不把其他六位内阁大学士放在眼里。

当初为了控制王鑫的权力,哈大全规定内阁首辅不用参与具体工作。其余六名内阁成员,分别协调六部事物,首辅负责签字盖章。

崇祯十五年十二月,哈大全在南京成立新内阁。任命王鑫为内阁首辅,徐凌为内阁吏部首席,蒋金卫内阁户部首席,代童为内阁工部首席,陈琦瑜为内阁兵部首席,南居益为内阁礼部首席,朱敦为内阁刑部首席。

最初执行的还很好。

后来徐凌被调去了学士会;代童常年在外修水利,;陈琦瑜病逝;南居益病逝;朱敦退休回家。

剩下一个蒋金,还有一群新人,根本抵制不住王鑫。

自古以来,开国君主都会收拾同患难的功臣,以前哈大全认为可以摆脱这个怪圈,现在他不得不收拾几个人。因为这些开国功臣太过彪悍,太过不自觉,太不把自己当外人,不收拾几个,就要天下大乱了。

王鑫以前还算低调,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那边低调,已经被滔天的权势冲没了。

学士会以前也很低调,可随着金钱的积累,他们也越来越不听话了。经常打着保护皇室权利的旗号,背地里搞些不三不四的事情。特别是掌握学士会的徐家,已经成为仅次于皇室的第二大贵族财团。

除了王鑫和徐家,其他的人也不厚道,贪污腐化越来越严重、都太折腾了,都该被收拾。

哈大全的心都要伤透了。有一天,哈大全那会一根荆条,放在桌子上。太子哈可仁进来,见哈大全盯着桌子上的荆条看。不解的问:“父皇,您为什么不把荆条上的刺剃掉。”

哈大全很想说:“我下不了手。”

但他没说,朱元璋和荆条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他不想给人留下任何幻想。

哈大全对太子说:“我在想他有什么用,如果把刺都剃掉,万一有用怎么办。”

哈可仁说:“能有什么用,还是早些剃掉。”

“恩。有道理。”

在旁边还有女宰朱红欲,她听到两人的话低下头,心中升起无限的恐惧。

很快这段对话传到了安国公主哈月辉那里,作为掌印女官,朱红欲也是一位权臣,也需要在朝廷里站队,作为女人她站在了哈月辉一边,成了公主党的一员。

哈月辉意识到要出事了。她派人带话给徐凌,说:“要出大事了,小心一点。”

徐家父子同时得出一个结论。

皇帝要做朱元璋第二。

        第571章 财富的力量。

正文 第571章 财富的力量。

第571章 财富的力量。

由一对父子的对话引起的政治斗争开始。

在这场政治风暴中,大臣们要做的是:保命。

想保命,就不能做错事。回想三百年前的明初三大案,朝廷上下无不战栗。朱元璋为了清除异己,弄出一堆莫须有的罪名,枉杀了很多很多人。大明开国元勋,基本死干净了,除了一个汤和之外。

哈大全又会怎么做呢?很多人都在等待。

就在此时,已经沉默十余年,被改名为检校的言官们开始行动了。

哈大全亲手创办了都检校院,也就是现代意义上的纪检委。一个叫唐豪的检校上疏,弹劾公部尚书代童贪污修筑黄河河堤的工程款。

这就有点恶搞了,代童为人大家都清楚,没有比这位工程师更死心眼的人了。他整月整年的在外修河堤,搞水利。吃在工地,睡在工地,全心全意为皇帝干活。这样的人就算贪污,也是应该原来的,何况代童没有贪污。

最初,大家都以为是冤案。

可事实证明,代童是贪污了,他贪污了两块钱。

在经济高度恢复的这个时间段,两块钱也就是几顿饭钱。为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学士会的*作下,纸币被大量发行,已经完全替代来白银和铜钱,成为由国家担保的硬通货。

两块钱,也就是一顿饭钱,就代童都没有意识贪污过。

所有人都认为,哈大全不会惩罚代童。但就为了这两块钱,哈大全把代童从黄河工地上招了回来,当着满朝文武臭骂了一顿,然后毫不犹豫的关进了大牢。

至于怎么处理,以后再说。

为了两块钱,工部尚书可以下马,其他人呢?

哈大全的做法,让一群曾经叫言官的人们兴奋不已,潮水般得弹劾奏章涌进御书房,在哈大全的书桌四周堆其一座又一座小山。

朝廷上下,所有官员,有一个算一个,没有不被弹劾的。

徐凌急忙找到哈月辉,商议应对的办法。

徐凌很急切,因为脑袋要搬家了。“现在学会内部人人自危,一些正常的工作都无法进行。难道真如传闻一样,皇上要收拾一批人。”

哈月辉点头说:“是肯定要收拾一批人的。”

“殿下,我们怎么办。”

“学会那么多人,就没有一个应对的办法。”

“有是有,一些学士私底下串联,想公开罢会,向皇上施加压力。”

哈月辉怒道:“胡闹,他们越这么闹死的越快,现在最好的办法是主动认罪,去跟父皇把事情交代清楚。串联罢会,只会火上浇油。”

“认罪可不容易啊。就这几年,学会每通过一个贸易法案,那些学士都能大捞一笔。一切商贾为了垄断市场,不惜重金贿赂学会学士。整个学会上下,那有一个干干净净的啊。”

哈月辉看着徐凌问:“你呢?你们徐家也不干净吧。”

徐凌低下头,算是默认了。徐家不但不干净,还是学会带头贪污的骨干。学会没通过一个法案,徐家都能大捞一笔,这成就了庞大徐氏财团。作为帝国内部,仅次于皇室的第二大财团,他们贪污的钱是最多的。

哈月辉叹息道:“如果早年,父皇能对你们严格一点,也不会走到今天的地步。”

徐凌哀求的说:“殿下救命啊。我们徐家上下几百口人,就全仰仗殿下了。”

“得想一个万全的办法,不然我们都得倒霉。”

朝野的恐慌,也已经传到了皇宫大内。哈大全叫女宰朱红欲把弹劾的奏疏分类,六部个放一处,学士会单独放一处。

很快七座小山被堆了出来,而高度最高就是学士会了。

哈大全又让朱红欲把有证据的和没证据的奏章分开,结果弹劾学士会学士的奏疏中,没有证据的奏章最少。

“钱能使人,急速的堕落,果然如此啊。”

朱红欲小心的说:“皇上,学会把握全国经济命脉,把这些官员都处理了,恐怕会出大事啊。”

“你是指天下大乱?”

“臣不敢。”

哈大全开始犯愁了。学士会是他一手建立起来的,并把她培养成帝国的经济调控中心,把握全国的经济命脉。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如果调控出现魂乱,很可能引起社会的动荡,甚至帝国的倾覆。

当初搞市场经济,完全是对美好世界的yy幻想。当经济高速发展,民众得到了启蒙,危险的一面就出现了。

这个危险不是针对国家,不是针对民族,而是针对皇权。

在烦恼的时候,哈大全喜欢到安妮那里小歇。这位来自英国,瞎了一支眼睛的贵妃,总能提出别类的见解。

听过哈大全的话。

安妮说:“皇上不如效仿英国,颁布大宪章,规定皇帝,贵族,平民的权力。以法律的行式连贯治国的政策,稳固帝国的统治。”

“大宪章?不行,我不能让贵族的权力,凌驾于皇权之上。”

“皇上,凌驾于皇权的不是贵族,而是宪法。商人,他们关心的是生意,只要能挣钱,他们就不会闹事。如果你耽误他们的生意,拿走他们的钱财,他们就会闹事。”

哈大全叹道:“难怪前朝把商人视为贱民,真是一群见利忘义的小人。”

哈大全正骂着,有太监来禀报,说徐凌来了。

“叫他进来。”哈大全现在的心情超级不好。

徐凌进宫时抱着一堆账册,一进门就跪地哭诉。“臣该死,臣该死,臣鬼迷心窍,对不起皇上啊。”

哈大全反倒被闹蒙了。

徐凌把这几年贪污的事情全都交代了,还带来了徐氏财团所有的账册,希望把整个财团捐献给国家,将功补过。

徐凌说的很坦诚。

哈大全看的很心惊。

徐氏财团的总资产是三千万元新币,这相当于帝国一年的财政收入。如此庞大的数目,在学士会不过是冰山一角,学士会掌握的财富达到几万万。

如果与这样的力量对立,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哈大全惊出一身冷汗,他想起了巴士底狱,想起了法国大革命,想起了欧洲工人起义。

如果这些事情发生在中国。

皇权的覆灭将不可避免。

这就是财富的力量。

        第572章 废“太子”。废首辅。

正文 第572章 废“太子”。废首辅。

第572章 废“太子”。废首辅。

哈大全不得不考虑,暂时放过学士会。

扣掉了徐氏财团10%的财产,然后把剩下的还给了徐家。作为惩罚,徐士安退休回家,徐凌留了下来。有徐家的先例,学会学士纷纷捐出10%的家产保命,很多学士辞职,由代表其利益的新人代替。

学会内部进行了一次大换血,比之前更加的年轻化,更加据有活力。哈大全的口袋也一下子被装满,财富源源不断的流进皇宫内库。

为了把皇室跟学士会牢固的栓在一起,哈大全规定,学士会通过的贸易法案中,皇室可以征收10%的利润。

法案很快通过。因为商人们意识到,只有拉皇帝一起做生意,才能保证长治久安。

学会破财消灾,内阁又要付出何种的代价呢。

他们除了暗中谴责皇帝贪财,也必须考虑自己的前途。

学会管钱,交了钱可以免灾。

内阁有权,交了权可以免灾吗?答案是:可以。

但学会交完钱,可以得到更多的钱。而内阁如果交权,是不会得到更多权利的,所以以王鑫为首的内阁决心拼一把。

和皇帝正面对抗,显然是不明智的。

王鑫也采取了迂回策略,他先是请辞,准备回家养老。他当然不想回家,这么做事为了试探哈大全的态度。

就如王鑫预料的,哈大全驳回了他的请求,还鼓励他继续工作。

但很快哈大全就把一个人辞退了,这个倒霉蛋就是吴三桂。按理说,哈大全要收拾文官,不应该拿武官开刀啊。

有些事情我们得转着圈看。

王鑫请辞,是在搞迂回策略。

哈大全开除吴三桂,也是迂回策略。吴三桂是前朝的降臣,功劳很大,爵位很高,却没有实权。为了在朝廷里魂下去,他就得找一个靠山。太子哈可仁能够出位,吴三桂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是个天然的太子党。

王鑫也是太子党,所以吴三桂被看做是王鑫的同伙。

在近乎于恶搞的迂回战略中,吴三桂成了牺牲品,被哈大全开除回家。

这么一搞太子哈可仁坐不住了,他以前范过错误,好不容易当上太子,还经常有人用以前的事情找他小脚。吴三桂被开除,哈可仁担心会被老爹收拾。

王鑫也开始担心了,他是坚定的太子党。哈可仁做太子做了十年,期间并无大错,不出意外就是下任皇帝。王鑫加入太子党,算是提前站队,为以后做打算。

如果太子被废,他可就要倒霉了。

随后哈大全又收拾了另一个太子党黄宗义。

黄宗义是安国公主哈月辉的丈夫,哈月辉是哈可仁的同母姐姐,他也就成了坚定的太子党。

连驸马都下马,哈可仁就更害怕了。

哈可仁急忙找到姐姐帮忙,哈月辉说:“你明日去找父皇求情,父皇若不见你,你还有出路。父皇若见了你。”

下面的话就不必说了。

第二天一早,哈可仁就进宫求见。

哈大全说:“我今天心情不好,让他先回去吧。”

哈可仁垂头丧气的离开皇宫,又去找姐姐帮忙,他不解的问:“姐,父皇不见我,我怎么就安全了?我不是应该更担心吗?”

哈月辉说:“父皇如果见你,说明他的目标就是你,你想不被废都不行。如果父皇不见你,说明他的目标不是你。你在忍一忍,等这阵风过了,就一切正常了。”

“父皇的目标不是我?又会是谁?”

“我不知道。”哈月辉是知道的,但她不会说。

哈可仁走后,黄宗义说:“月儿,皇上清除王党,会不会波及到我们。”

哈月辉很自信的说:“不会,父皇是个很现实的人,他明白只有付出才有收获,皇权不是万能的,国家不能靠一个人运作。”

哈大全当然明白,他没彻底干死学士会,就是因为明白,国家不能靠一个人运作。

王鑫的权力太大了,必须下台,不管他是否有罪。

早上,皇帝拒绝接见太子,消息马上传遍了北京城。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