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血染大明 >

第277部分

血染大明-第277部分

小说: 血染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个男人的态度,决定了他们与哈月辉之间的关系。大雪封山,哈月辉在拉萨一直住到第二年的3月,这期间除了礼佛,她经常与黄宗义探讨学问,短短数月见识学识都增进了不少,两人的关系也亲密了不少。

许胜则每天到军营里溜达,整日想着打打杀杀的事情,就像个长不大的孩子。

3月,哈月辉从拉萨启程返回北京,四大藏王与**等活佛随行。

哈月辉的西藏之行圆满结束,也达成了她的第一大功:安抚西藏。

北京的哈大全听到消息大喜,逢人便夸奖女儿能干,比家里的几个小子强多了。哈大全手下女将众多,最近连御书房掌印都换成了宫女,他是不放心长期掌权的太监,这也算是一种突破性的改革。

按照新规定,御书房掌印宫女必须出身官宦之家,最少也要四品官位之上。被选择的人要经过严格的考试,确保知书达理样貌端庄。女孩子们十五岁进宫二十岁出宫,任期不得超过五年。如果在任期间被皇帝收了,就编入嫔妃序列,而她们的老爹则必须罢官回家。

开始时,官员们都想把孩子送进宫,可一看后面的条款,又全都不干了。

因为皇帝的**爽,而丢了自己的官位,实在是不合算。虽然能成为皇帝的老丈人,可皇帝的老婆多,老丈人也多,这个身份名义上风光,却一点实用价值都没有。

因为选拔报名完全自愿,结果第一次选拔竟无人参加,最后只好把官员等级降到六品,这才凑齐了报名人数。

第一任女掌印朱红欲,是福建一个知府的小女儿,学识渊博连男人都佩服不已。

很快朱红欲有了一个新的称呼,掌印女宰。

前朝掌印太监,是不准许参与政务的,而女官有提出建议的权力。

封赏进京朝贡的**喇嘛和四大藏王是必须的,哈大全按照前朝惯例,准备提升他们的爵位,赏赐金银财物,在文件上盖章时,朱红欲说:“皇室不如去迎一迎,顺便散散心,还赢得一世的英名。”

哈大全点头说:“有道理,有道理,我们就去迎一迎。”

从拉萨到北京得走四个月的时间,哈大全率众臣到长沙恭候,给足了**和四大藏王面子。

这期间有言官上疏,说哈大全失节,不应对蛮夷土司、番僧过于礼遇,这样会损害朝廷和皇帝的脸面。

前朝言官骂人,是一个优良的传统,从朱元璋开始骂了二百八十年。哈大全保留言官,是为了安抚天下的官员。都改朝换代了,还敢出来闹事,就是找收拾了。

哈大全叫朱红欲拟旨,痛斥了前朝言官的失职,痛斥他们在党争中的坏作用,甚至把前朝的灭亡都归结于言官的恶性。

“依附权贵,参与党争,祸国殃民。委于虚名,不切实际,空谈误国。”

哈大全的二十四字批文一出,已经有二百八十余年历史的言官制度走到了尽头。满朝文武在心里都是反对的;低级官员反对,因为没有骂人的机会了;高级官员反对,因为失去了免费的打手(帮忙骂人的)。

可在哈大全这样的强势老板面前,他们也不得不屈服。

        第569章 被延后的战争。

正文 第569章 被延后的战争。

第569章 被延后的战争。

废除言官,只是废除了风闻言事的惯例。官员们不能听到点风声就上报,不能为了政治目的随意弹劾他人。

除去大部分弊端,言官制度本身是好的。

哈大全废除了御史台,建立了一个新的督检校院。

原本六七品的言官们,又找到了一个新的就业岗位。督检校院的官员按照省区划分,每个省有二十一个人,专门负责查处官员的**。

为了保障新言官们得大公无私,哈大全规定一旦加入督检校院,就不得到其他部门,或地方为官,必须在督检校院干一辈子。作为回报,他们的等级得到了提升,最高等级的大检校官,可以是从一品。

督检校院在现代有一个更专业的名字,纪检委。

后来督检校院的权力被进一步提升,还剥夺了一部分刑部的权力,取代皇帝的批红权,画勾杀人改由大检校官负责。

这一切改革都是在长沙进行的,所以又称为长沙新政。

收拾完不听话的言官,**一行也到了。

夏历公元2002年6月,**一行的朝贡队伍到达长沙,哈大全亲自率众出城迎接。

哈大全拉着**的手说:“国师,欢迎你到中原来,中国有民族数百支,同在一片蓝天下生活,就都是一家人,都是兄弟姊妹。所有的藏族同胞,也都是我的兄弟姊妹。”

**感动的说:“皇上盛名。”

哈大全跟四大藏王一一见过,拉着**的手步行进城。

这一盛况,被记录下来,也印证了西藏其后数百的走向,那里将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哈大全如此做,是不想做一个罪人。

哈大全有罪吗?世人看来没有,哈大全自己却觉得有。

如果大明一直延续下去,中国不过是一个局限于中原地区的小国,国土面积将减少四分之三。

满清入关,采取了极度的扩张政策。蒙古、回部、西藏先后成为中国的土地,固定了现代中国的庞大版图。哈大全要做弥补,他不想因为自己,使以后的中国版图缩水。

虽然他身边的人不会知道。

但哈大全对自己说:“我知道。”

西藏的稳固,给哈大全以极大的信心,下面要处理的就是回部的问题了。

蒙古那边有巴林看着,基本不会出岔子,至少最近几十年都不会。为了稳固蒙古,哈大全向蒙古地区大量移民,鼓动汉蒙通婚,从文化上同化蒙古族。软刀子捅人,效果会更好。吸收了汉族文化的蒙古人,将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并在灵魂深处牢牢的刻下三个字:中国人。

安抚好**一行。

哈大全找来女儿,问:“我的小公主,你这次立了大功,想要什么奖赏啊。”

哈月辉害羞的说:“我想嫁给黄宗义。”

当时哈大全就蒙了,女儿二十多岁不出嫁,他都快死心了。哈月辉突然提出要嫁给黄宗义,这样哈大全十分不适应。况且当时的人结婚早,黄宗义早有妻室,连孩子都有三个了。

让女儿去做小,哈大全是万万不能答应的。

哈大全说:“黄宗义已经有妻室了啊。我看许胜不错,这孩子一直都没结婚。”

哈月辉说:“我不在乎。我就要嫁给黄宗义。”

哈大全拗不过女儿,只好点头同意了。

哈大全带着**一行回京,住了大半年,到第二年开春,又送**一行返回。这来回一折腾就到了夏历公元2003年5月。

几年的休养生息,中原大地又恢复了勃勃生机。

辽东很安静,海上很安静,南洋很安静,西藏很安静,中原更安静。

别外蒙古也很安静,但哈大全不希望蒙古安静,特别的西部蒙古的土默特。

每次看地图,哈大全都会注视新疆一代,那里还属于四个独立的国家,土鲁番、鞑靼土默特、卡塔尔和叶尔羌。

其中以叶儿羌的葛尔丹最为强大。

现任葛尔丹王,跟康熙那一带的不一样,这个葛尔丹比较老,野心也不大。

作为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部落国家,他们十分的好战,对扩展伊斯兰教义有着极大的热忱。在他们眼里,天下所有的土地有应属于真主,以及真主的信徒。

“我们得调拨一下。”为了新疆的土地,哈大全又开始出坏道了。

他找来亲近的大臣开会,希望研究一个可行性方案。

面对皇帝扩展领土的欲望,大臣们的态度比较一致,就是:反对。

王鑫说:“皇上,天下刚刚平定,需要休养生息。至少十年之内,不应在燃战火。”

武官本应比较好战,但这次王八一变成了反战派。他说:“皇上,我们从辽东开始,从北到南,从东到西,打了几十年了。兄弟们都累了,该歇歇了。”

这种结果可不是哈大全想看的,他就是想去西域,想征服那里,并把那里更名为新疆。

会议直接冷场,没人发言,没人提意见。

哈大全叹道:“做皇帝,也不能当万金油,也有不好使的时候啊。”

既然没有结果,就只能散会了。哈大全不得不把对战争的渴望压制一段时间。

回到后宫,哈大全先找来太子哈可仁,询问关于西域的问题。

哈可仁很直接的说:“我听说大臣们都反对,这么多人都反对,一定是有道理的,请父皇三思。”

也是一个反战派。

哈大全只好摇头说:“你还真不像我,把天下交给你,扩大地盘是不可能了,保住现有的家产应该还可以。”

被如此说,哈可仁很高兴,因为这个评价很高。

哈大全又找来了安国公主哈月辉,大家都是这个女儿像他,又帮她安抚了西藏地区。

可哈月辉也变成了反战派。

“我反对,我们没有出兵的理由,无法鼓励士卒去战斗,还是在等等吧。”

哈大全算是无奈了,没有一个支持他的。

可哈月辉真的很像他,虽然结了婚,也该信了佛教。哈月辉骨子里,还有他老爹的强盗基因,办事还是很给力的。

哈月辉建议道:“我们不如效仿汉代,派使者出使西域,先探明虚实,在徐徐图之,我相信一定会有机会的。”

哈大全笑道:“都说你像我,果然如此,你如果是男孩子就好了。”

因为大臣们得反对,一场战争被延后了十年。

        第570章 十年变革。

正文 第570章 十年变革。

第570章 十年变革。

夏历公元2003年,西历公元1651年。

从天启元年穿越到辽东算起,哈大全在这个时代度过了三十年时光,从肉体年龄算他已经50岁了。

按照古人的平均年龄算,他算是年近古稀了。

多年以来,哈大全一直在打仗,到那里打到那里。

突然不让他打仗,失去了动力的哈大全一下病了。虽然只是一场小感冒,却让他老了不少。这位开国君主突然不再上朝,每天躲在后宫不出来。

前朝的言官已经被收拾了,也没人敢站出来谴责哈大全。

这时一个皇帝的不作为,就变成了一件大好事。在王鑫等内阁大臣的努力下,国家慢慢的步入正轨,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而在徐士安为首的学士会的努力下,大量民间资本用于国家重建,工商业迅猛发展,生产得到了迅速的恢复。

到夏历公元2013年、西元1661年,短短十年时间,中原地区完成了第一步的资本积累,皇族成为全国甚至全世界最大的垄断资本家。

一个史无前例,后无来者的,巨无霸诞生了。

在皇族之下,还用众多的贵族财团,子公司,子公司的子公司。

以学士会为最高机构,一个如蜘蛛网般密布的半自由经济体完全成型,在这个半自由经济体内,资本在有序的流动,一点点的累积膨胀。

永无止尽,永不停歇。

中国人常说:“有钱,就有权。”

学士会控制经济,当然有钱,权力也随之而来。以徐士安为首的学士们,开始图谋更高的国家权力。

这时作为传统最高权力机构的内阁,不得不做出反击,来确保自身的地位。

内阁与学士会之争,慢慢的显露端倪。

内阁说:“学士会里全是满身铜臭的奸商,那里有资格称为学士。”

而学士会说:“内阁都是些书呆子,说话不切实际。难怪皇上会说:空谈误国。”

从小小的争执开始,一场惨烈的权力斗争拉开序幕。

虽然已经六十岁了,哈大全一点都不糊度。他看到两方的争斗,却不站出来阻止,有着很多深层的考虑。

比如:皇权的延续。

当年建立学士会时,哈大全梦想着西方式的民主。那时,他是一个很理想化得人,把一切都建筑在梦想之上。

现在,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为了皇权的延续,他可以放弃一部分梦想。

比如:所谓的民主。

学士会的结构,类似于西方的议会。所有事情都要在议会谈论通过,必须符合国家和上层统治者的利益。

这种制度很好,但有一个致命的缺陷,议会限制了皇权,甚至抹杀了皇权。

以英国为例,君主立宪制的议会制度,创造了强大的日不落帝国,同时也消除英国皇室的所有权利。到现代,英国皇室已经成了国家的形象代言人,皇室已经失去了所有权利,连向议会申请年金都要低声下气。

中国需要这样的体制吗?No。

皇室能失去权利吗?No。

所以,学士会必须被打压,但现在学士会没有大错,反倒有很多的功劳。哈大全要收拾学士会,唯一的方法是等待,等待他们出错,然后一锤子刨死。

按照中国人的**,叫做:欲擒故纵。

内阁要好一些,虽然他们分走了皇帝的权力。但在前场二百八十年得历史中,内阁制度得到了考验,是符合皇室利益,符合中国国情的。

在哈大全心里,内阁已经注定了胜利,但这份胜利必须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