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血染大明 >

第162部分

血染大明-第162部分

小说: 血染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甲板上站稳脚跟。我们只好用绳子,把自己栓在最进的固定物上。”

在这里,日记上有一道很长的滑线。当时的海浪很大,文书在写日志时,不小心在上面重重了画了一笔。

“该死的天气,该死的大海,我想回家。”

大概是心情过于紧张,书写者竟然把自己的心情也写到了公用日志上。

日记在这里中断,夹在里面的是两页书写公正的文档,这时后来有船员叙述的当晚的情况。

十月七日,黎明前的风浪很大,雨也很大。船上所有的人都在艰难的拼争着,他们收紧船帆,不同的向外波水,虽然海水很快又会涌进来。

分舰队的所有战舰,不得不拉开距离,防止因为海浪的波动,使三艘船撞在一起。

作为分舰队游击将军的岳一鸣说:“这次的风浪不算大,更大的风浪我都经历过,也就新来的文书胆小,总以为天要塌下来了。总是在那里神经一样的尖叫,像个娘们似的,烦死人了。我有几次都想把他挂到船舷外面去。”

原来文书是新人,难道会紧张。

而这个分舰队的游击,跟南方舰队总兵岳一荣好像有点亲戚关系。岳一荣是一个很甚至的人,希望岳一鸣,不要给岳家丢脸。

哈大全一向喜欢任人唯亲,给亲信部将的亲戚找工作,是很平常的事情。

按照哈大全的说法。“这叫举贤不避亲。”

虽然,这种行为备受批评,可哈大全依然我行我素。哈家军的战斗力强大,很多方面,是因为裙带关系。

大家都是亲戚,一个被打死,一群人红眼。

根据记录,大雨在黎明前停了下来,海浪也慢慢的平缓了许多。因为晚上风浪太大,分舰队的一艘战舰不知飘到何处去了,剩下的两艘战舰,都有一些轻微受损。

这时在海平面的另一边,一座小岛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岳一鸣马上下令,舰队向小岛考虑,寻找避风港,等待另一艘战舰汇合,并对战舰进行临时的维修。

风向不错,剩余的两艘战舰很快就接近了小岛。

远远的,人们看到了岛上的密林,其中有许多高大笔直的椰子树。

“有椰子吃了,有椰子吃了。”

不知是谁在兴奋的大喊。在海上生活,携带的淡水都存放在水桶中,许多水都已经变质了。椰子是天然果汁,香甜可口,还没有腐臭的异味。对于海上漂泊的人来说,椰子汁简直就是天赐的甘露。

就连岳一鸣都舔了舔舌头,看到椰子树,他都开始流口水了。

就在大家兴奋不已的时候。突然,在小岛的背面出现了三艘战舰,在这三艘战舰上飘舞的是荷兰海军军旗。

“有敌情,有敌情。”

桅杆上的瞭哨大喊起来。在他们现敌舰的同时,对方也现了他们。从敌舰上升起一窜烟雾弹。

这三艘荷兰战舰都收紧了船帆,远远的看去,船员们正在收拾东西。他们应该是在小岛附近避风的,同样没有想到,会和中国人的舰队遭遇。

岳一鸣马上下令。“冲上去,干死他们。”

船帆被彻底张开,船桨伸出去,水兵们像打了鸡血一样,拼命的划水,借着风力和人力船达到了最大。所有人都准备就绪,左船舷的炮口挡板被全部打开。

慌乱的荷兰战舰开始出港,许多船桨从船舷处伸出来。

海战和骑兵战差不多,如果失去度,将意味着死亡。

离敌人越来越近,原本兴奋异常的岳一鸣破口大骂:“娘的,难道这里是鬼子的老巢吗?”

离远的时候,岳一鸣只看到了露出来的三艘战舰,等离近了一些才现,在海盗弧形的海湾内,停留着的西洋战舰,足有七艘。

两打三,岳一鸣有自信。

突然变成两打七,岳一鸣也开始紧张了起来。

现在跑,已经来不及了,唯一的出路就只有拼了。

岳一鸣跳到船上,一手拽这缆绳,一手拎着火枪,跟水兵们说“兄弟们,为国捐躯的时候到了。打死一个够本,打死两赚一个。”

“死战报国,死战报国。”

谁开的第一炮已经不得而知。

在航海日志上有如此的记录。

“十月七日,刚经历了一夜的风浪,我们就遭遇到敌军的将对。他们足有七艘,虽然抢得先手,击伤了其中一艘敌舰,但我们还有六个敌人。

外面的炮声不断,我不记得是谁开的第一炮,到了现在,这些都不重要了。”

        第333章 航海日志。

正文 第333章 航海日志。

“昨夜,下了一夜的大雨,海上的风浪很大,东方广阔的神秘的大海充满了神秘的力量。有船员担心传说中的海怪出现,海神波塞冬回收走他们的灵魂,让他们连灵魂的无法返回故乡。这种恐惧感随着暴风雨的加剧而加剧。

船长史蒂夫严厉的训斥了散步谣言的水手,甚至威胁要把散布谣言的人丢尽大海。

随行的牧师长老约翰不停的咏读圣经上的句子,希望圣父圣子圣灵的力量,能够挽救我们这些在海上漂泊的人。

我们只能跟着旗舰的导航灯前进,尽可能不被海浪卷走。旗舰导航灯灭了几次,海浪打灭了其中的灯火,几次都被人们再次点燃。可每一次导航灯熄灭,都有不在亮起的可能,这对所有人来说,都是灾难性的。

就在所有人都绝望的时候,突然桅杆上的瞭望手大喊:“有6地,前面有6地。”

人们兴奋的大叫起来,所有人都在欢呼。

我们得救了,这是上帝的旨意。

在夜色中,前方出现了一座不大的岛屿,她有一处优良的海岸,这对我们来说,简直就是上帝的礼物。

雨依然很大,却不在那么恐惧了。”

——荷兰,圣安东尼号航海日志。

就在荷兰人感激上帝的恩赐时,第六舰队三艘战舰中的一艘飞海浪冲散,但舰队剩下的两艘战舰,在游击岳一鸣的带领下,正在向这个神秘的岛屿靠近。

荷兰人安心的过了一个晚上,有些船员不愿继续呆在船上颠簸,而纷纷坐小船上岸休息。

有些精神的年轻人,找到随船的黑人妇女和东南亚妇女泄欲。

不分东方西方,男人都是下半身思考的动物,走到那里,播种到那里。所以东南亚地区,才出现了很多很多的混血儿。

荷兰舰队将军准备在这里停留几天,对受损的战舰进行简单的修补。顺便在建立一个简单的补给站,为将来的海上行军做准备。

就在荷兰人享受温暖的海风,吃新鲜的海鲜的时候,明军的战舰出现了。

荷兰人慌忙出航,却遭到了明军的激烈炮击,圣安东尼号被击成重伤。

荷兰人疯的往外冲,几乎所有人都在拼命的划桨,如果不赶紧出海,就会被明军打沉到海里喂鱼。

岳一鸣兴奋的叫喊:“开炮,开炮,打残这群洋鬼子。”

他也一点不吝啬炮弹,对正在出港的荷兰人一顿猛打。冒着炮火冲出海湾的荷兰人损失惨重,几乎每一艘船都在燃烧,每一个荷兰人都感到绝望。

荷兰人很崩溃,却依然开始反击。军队崩溃的时候,大部分人应该逃跑。可在大海上,没有地方跑,荷兰人只能开始了最后的抵抗。

双方在岛屿边展开了激烈的海战,受创的荷兰人占据数量优势,虽然被突袭,但反应过来的荷兰人也开始了猛烈的反击。

二打六。岳一鸣想顶住可不容易。

双方展开激战,从早上一直打到中午。明军一点点被*到了下风,就在岳一鸣感到绝望的时候,失散的第三艘战舰出现在海平面的后面。

荷兰人一开始很紧张,以为是明军的援军。可看仔细之后,现就一艘战舰,荷兰人又放心了下来。

现在是三打六,岳一鸣心理还是没底,在获得了支援之后。岳一鸣选择了撤退,他趁着风,迅的离开了。

荷兰没有追击,他们损失很惨,需要修整。

参战的双方都没有想到,这场遭遇战是一场持续一个月的大海战的开端。

八国联军派出沿岛链搜索的舰队又八只,分别属于荷兰人、葡萄牙人、瑞典人和威尼斯人。他们的目的是沿途搜索,寻找合适的岛屿,建立起海上的补给基地。他们的目的是进攻哈大全下辖的台湾。

而别外四国,西班牙人,英国人,法国人,奥地利人为一路,从满荆加出兵,沿安南海岸上行进攻琼州府(现在的海南岛),希望在那里建立基地,并进而攻击哈大全的老窝福建。

这一年十月的战争,与后面四国没关系。

同样是搜索前进的分舰队,在吕宋到台湾间的岛链区域,进行了长达了一个多月的大战。

虽然都是小型的海上战役,却无法改变战争的惨烈。

王寡妇派出的十支分舰队,三十艘战舰,安全返航台湾的只有十八艘战舰。

而联军方面也损失了相同数量的战舰,其中波兰人比较惨,损失了十艘战舰,是其他三国损失战舰的总和。

波兰在欧洲并不算是强国,这次出征,完全是来凑热闹的,希望在东方捞些好处。

而抱着财梦想的波兰人,还没有财,就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其实在这时的欧洲,为了海上的霸权,欧洲列强正在进行一场长达三十年的战争。这场战争本该在1648年结束,但东方海域的财富,让欧洲人团结了起来。把矛盾转移到海外,是停止欧洲大6战争的最好方法。

在后世的历史学家看来,这次远征,让欧洲的百姓不在遭受战火的煎熬。

欧洲的王室,大部分都是亲戚关系。既然能出去抢,自家兄弟的先消停一阵吧。

八国联军一厢情愿的到东方抢劫,可作为地主的哈大全,却不愿意满足洋鬼子的白日梦。

第一次十月战争结束。

哈大全看完报告,对八国联军有了一定的认识。

这支军队并不可怕,他们所乘坐的,等级差距很大。真正的巨型战舰并不多,全部主力加起来也就三百余艘,比哈大全手里的战舰多一些。

但低等级的战舰,哈大全却比八国联军对,他占据本土作战的优势,可以迅的建造舰船,增调商船作战。

哈大全和上手里的报告书,揉了揉眼睛。

这时王可臣端了一碗热汤过来,军机处是不准闲杂人等进入的,收拾卫生端茶山水的工作,大部分由王可臣包揽了。谁叫他是哈大全的义子,又是这里最年轻的人。

“义父,您累了,去休息一下吧。”

哈大全叹息道:“时间不等人啊。”

“义父,洋人远道而来,旅途劳顿。我军以逸待劳,一定能够击退洋人。”

“希望如此。”

哈大全闭上眼睛,沉默了一会,随后淡淡的说。

“传令,叫你母亲出兵吕宋,要打仗,就到外面打,不能霍霍我们自己的地方。”

“是。”

“你母亲独自在台湾压力很大,你和可烈明日就去台湾吧。”

“是。”

        第334章 二八小妞。

正文 第334章 二八小妞。

第334章 二八小妞。

马尾港的夜色十分迷人,往来的商旅川流不息。即使入夜之后,海港周围依然热闹非凡。为了抢时间,为了更多的利益,商人们连夜调配货物。在码头工作的工人,每天要劳作超过十个小时。

当然了,哈大全对码头工人很好,他提高了搬运费用。码头工人收入增加了许多,一个人干活,就能保证一家三口吃穿不凑。很快就出现了大批职业工人,专门在码头扛货为生。这算是中国最早的工人阶级了。

“靠,都三十岁了,哥咋还思春呢?”

哈大全低头看了眼,开始盘算找谁泻火。就在这是,王氏兄弟一起来辞行。

兄弟两一起下跪磕头。“义父,我们坐明日的船去台湾,义父您老人家多保重身体。”

哈大全心里老不是滋味儿了。他今年才三十岁,咋就变成老人家了,相当年老子是多么的年轻,多么的意气风发,多么的帅气。

摸了下腮下的胡须,一缕长须直垂到胸口。

哈大全有一把漂亮的胡子,在当时人看来,有一把好胡子,是男人魅力的体现。哈大全在明朝拼打了十年,审美观也被通话了。在辽东时还会刮胡须,到了福建之后,哈大全便不在刮胡子了。

“你们起来吧。”

叫王氏兄弟起身,哈大全拔出刀借着灯火照了照。在光滑的刀背上,哈大全看到一个留着长胡子的中年汉子,一脸的彪悍,一身的杀气。以前那个青春阳光的少年,早已经随时间的流逝消失不见了。

王氏兄弟心里十分纳闷。

义父这是怎么了,突然拔出刀当镜子用,要照镜子可以回家去啊。

王氏兄弟还好,他们见惯了哈大全怪异的举动。他们是哈大全看着长大的,哈大全也是被他们看着变老的。

四周的亲兵,脸色都古怪了许多,他们第一见,有人用刀背当镜子。

王可臣说:“义父有心事?”

哈大全看着刀背上的自己,说:“看到你们,在看看我,感觉仿佛已经老了。”

王可臣忙说:“义父那里老了,三十而立,现在正是义父建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