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 >

第76部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76部分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千大千世界在哪里?在毛端。十方世界没有缩小,毫毛里面的十方世界没有放大,没有大小。
  这桩事情也是一九八二年,法国的物理学家他发现了,他这个实验是第一次发现。发现这个事实,爱因斯坦讲的光速不变的定律打破了,为什么?确实有超光速的现象存在,他们发现了全息理论。上次也跟诸位做了个简单的介绍,这个理论就是整个宇宙跟佛说的一样,就是这句话,法界,科学家称之为整个宇宙,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每个部分之间都有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任何一部分包括整体的信息。一毫端,一毛端这是部分,这里面有整体的信息,就是有整个法界的现象。这是佛法里面讲,「芥子纳须弥,须弥纳芥子」,你看佛在三千年前所说的,现在三千年后的科学家他能够发现,这是我们不能够不佩服他。他虽然发现,他得不到受用,这就佛法讲他是解悟,解悟沾点边,真正实际状况他不晓得。
  《华严经》上讲得太清楚了,《华严》说小,讲微尘,微尘是个不能再分的物质。现在的科学家讲最小的物质,基本粒子,夸克,认为这是没有法子再分,这最小的,基本的物质。所有的物质都是基本物质组合不同,组合不同它变成电子,电子再变成原子,原子再变成分子,这样形成元素,由元素再组成整个宇宙的物质现象。科学家发现,不可分割的基本粒子里有整个宇宙的信息。我们科学现在发现的晶片,你们用电脑,你看很小,像指甲这么大的一个晶片,里面可以包容一部《大藏经》,我们觉得很不可思议。一部《大藏经》,可以装在一个指甲那么大的晶片里头,这是今天科学的成就。可是学习大乘的人看到,一点都不希奇,为什么?佛在经上说,比晶片更小,小到肉眼不能看见,显微镜也看不见,「极微之微」,是不是今天科学家讲的夸克,基本粒子?那里头包含整个宇宙,你这么大一块包含一套《大藏经》算什么!这是讲到什么?佛经里的高等科学。现在科学里面去发展,跟佛经里面讲的还差得远!
  更殊胜的,微尘里面的世界,微尘里面有大千世界,前面我们读过,佛说普贤菩萨能进入那个世界里面去。到那个世界去参观,到那个世界去拜佛,去供养佛,去听佛讲经说法,到微尘世界里头去,这是什么?这是佛家讲的诸法实相。所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毫毛端跟法界(这个刹就是法界)相容,互相包容。科学家发现的全息信息,他还有个比喻,这个比喻他们用照相,是用两组激光照相机给人照了一张照片,照了一张人的照片。这个照片洗出来之后是一条一条的,看不见的,必须用一支激光去照它,这个人像就现出来,所以它要用特殊的设备你才能看出来。他说:奇怪的是什么?你把这张照片撕掉,撕成两半,再在激光照下每一张里头还是完整的人像,并没有撕掉,就变成两张,两张都是完整的,一丝毫损伤都没有。你把它撕成碎片,撕成一百张、两百张,随便拿一点点纸片你去看,里头还是一个完整的。这就说明,原来一大张是全体,部分里面有全体的信息,无论你把它撕成多小的碎片,你在激光里依旧是完整的。这不就是此地讲大小相容吗?这是科学家做出一个证明,这个照片叫全息照片。为什么会有这种境界?他们还不知道,现象他们看到了,发现了,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大乘经里面佛讲得清楚,自性里头没有大小,自性里头没有对立,自性是完整的,一粒微尘里头也是完整的。然后我们再想想,我们人的身体,身体是物质,我们把身体分析,分析到细胞,细胞可以分析成分子,分子可以分析成原子,原子再分成电子,分到最后是基本粒子,每个基本粒子里面都是完整的一个人的身相;不但是完整的人的身相,是完整宇宙的现象。宇宙在哪里?幻象!
  我们再看下面,这是李长者说的「心境无二相,无中边方所」。心是讲我们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妄心,不起心、不动念是真心。不管是真心、是妄心,释迦牟尼佛在楞严会上,就用这种方式去考考阿难,心是什么样?心在哪里?阿难跟我们凡夫一样,把能够思惟想像的执著这就是我的心,这妄心!佛不给他说真妄,然后问他:心在哪里?他的确比我们聪明,他说了七处,都被佛否定掉,这是《楞严经》的发起。为什么他不能说?心是能现、能变,境是所现、是所变,心境是一体,心境是一相。所以在全息照片里面能看到,你把这张照片撕成一百张,撕成一千张,在激光下看的还是完整的照片。我们的自性是心,我们的菩提智觉是心;我们的身体是境,我们周边所有环境是境,一切人事物都是境,再缘山河大地,再缘整个虚空法界都是境。你要晓得,境不管大小,全是心现识变的。心周遍法界,境也周遍法界;心没有大小,境也没有大小;心没有先后,境也没有先后;心没有远近,境也没有远近。心境无二相,没有中边,哪个地方是中央、哪个地方是边际,没有!没有中边,没有方所。方所是什么?十方,东南西北、四维、上下,没有,找不到。这个真正是高等科学、高等哲学,科学跟哲学融成一体。
  下面又说「又诸法无自性,一多恒圆满故」。一是圆满,多也圆满,一多不二,这在全息照片是非常好的例子,照的时候一张大照片是一,撕成碎片是多。一张照片你去看,里面一个完整的人像,撕成一百张,撕成两百张,每个撕破的碎片里头还是完整的,为什么?没自性。如果有自性,那就不可能有这个现象,没有自性。性是讲体性,一切法没有自体,怎么成就?佛讲因缘和合,许许多多条件凑起来形成的,所以它没有自性,它没有独立的。因此,一也是众缘和合,多也是众缘和合,所以一是圆满的,多也是圆满的,没有一样不圆满,圆满就自在。我们现在自在的意思没有了,处处都有障碍,不自在!原因要记住,佛是一语道破,总是妄想分别执著障碍了你的性德,你自性里面本具的般若智慧不能现前,本有的德能不能现前,本有的相好也不能现前,这麻烦大了。
  如果我们对大乘教义稍稍有点通达明了,你的人生观会改变。也就是说在这一生当中你会找到一个正确的,这一生生活在这个世间,我的目标在哪里、我的方向在哪里,你会找到。你会跟诸佛菩萨一样,你会把所有一切都放下、都舍弃。活在这个世间干什么?我要把自性找回来,回归自性。用回归自性你什么都得到,什么都圆满,你才真正得大圆满。你要不能回归自性,麻烦可大了,为什么?继续搞六道轮回。六道是假的不是真的,佛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六道是有为法,梦幻泡影。《证道歌》上说「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六道十法界是个梦境,迷在里面永远出不来。这是诸佛如来常常感叹的,这些众生叫「可怜悯者」,这些众生迷而不觉。
  所以佛菩萨示现在世间,我们用凡夫的眼光来看、来感触,那真正是无尽的慈悲。大乘教里面所讲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展现在我们面前,为什么?帮助我们回头,帮助我们觉悟。所以世尊示现降生在王宫,舍弃王位,要把自己找回来。在中国,宗门常说的,禅宗里面常讲的,「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这就是自性,是真正的自己。什么时候你能把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找到,那个本来面目是什么?本来是佛。所以佛告诉我们,我们本来是佛,现在又发心学佛,你说你会不会成佛?肯定成佛。要怎么样成佛?成佛要放下,你真能放得下,放下什么?放下执著、放下分别、放下妄想。佛是什么样子?佛是具足圆满的智慧德相。佛的世界、佛的形像,《华严经》里面所描绘的华藏世界就是,所描绘的毗卢遮那佛的报身,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那是自己,找不到一丝毫的缺陷。我们能接受,我们能信,为什么?佛说这是平等的,不是哪个人有、哪个人没有。
  佛在《涅盘经》里面,肯定了一阐提也有佛性,这是世尊过去讲小乘、讲大乘,都说一阐提没有善根,没有佛性,那是什么?方便说。涅盘会上讲真话,一阐提也有佛性。佛法是真正平等法。佛门里头有个公案,就是有个故事,「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生公是道生,他是鸠摩罗什大师的四大弟子之一,讲什么法叫顽石点头?就是讲一阐提。道生法师他想来想去,一阐提应该有佛性,为什么?佛曾经说过,一切有情众生皆有佛性,一切无情众生(无情是讲植物、矿物、山河大地)皆有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个性,佛性是法性里面的觉性,就是智慧,智慧、德能,法性具足佛性,佛性离不开法性,实在讲这是一桩事情。所以他就曾经说:一阐提有佛性。没有人相信,佛在经上没说过。人不相信,他聚集一大堆石头,对著石头讲话:一阐提也有佛性,你们信不信?石头就点头。
  到以后《涅盘经》到中国来,翻译出来之后,佛果然这样说,大家没有话讲了。那个时候《涅盘经》没到中国,《涅盘经》是唐朝时候翻译的。所以佛说过的,虽然没有传到中国来,中国的法师有这么高的悟性,明白这个道理。一阐提是梵语,印度话,意思就是讲没有善根的人。没有善根的人,佛在以前方便说:没有佛性;到涅盘会上佛才肯定,没有善根的人也有佛性。他为什么没有善根?他迷得太深,迷得太重,他必须要长劫薰修去培养善根。用个最粗浅的话来说,就是帮助一切众生建立自信心。我们是不是一阐提?如果我们不承认、不相信自己有善根,那你就是一阐提。佛讲我们有佛性,我有善根,我马上就承认,这个难得,不容易!
  我在初学佛的时候,没有学佛之前我上班工作,我有个同事跟我是好朋友,学了佛之后我到他家作客,他请我吃饭,我跟他讲些佛法,他的太太不敢承认,不敢进寺庙,不敢进大殿,为什么?我一身的罪业,不好意思进大殿。你说她有没有善根?有。她看到佛菩萨像,她感觉她自己有罪过,不好意思,这就是有善根,迷得太重,不敢见佛。以后常常接触多了,慢慢的她就明白了。首先要给她解释:佛不是神,佛是老师,等於说现在老师我们塑个像供在那里,挂个照片搁在那里,又不是真人,你有什么不好意思见面?能够见佛,低头一拜都种善根。所以说了这么多,都是讲不离菩提树而升忉利天。清凉大师在开示里头说得简单,前面讲得详细,所以后面不必再说,读到这个经文就可知了。
  第二句「帝释遥见佛来者」,佛上升忉利天。帝释天主,中国人叫他做玉皇大帝,佛法里面叫他做帝释天,或者称为忉利天主,他住在须弥山顶,遥见是远远的看到佛来了,长者说这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是事,第二个是表法。「事者,为如来於无去来性,示去来之相,故言遥见」,这从事上讲。这里面我们要注意到的,他没有讲佛,他讲如来,佛经上凡是称佛多半从相上讲的,称如来多半从性上讲的,差别在此地。你看十大愿王第一句「礼敬诸佛」,你就晓得从事相上讲的,第二句「称赞如来」,那就不一样。这就说明,礼敬是平等的,称赞就不一样,与性德相应的称赞,与性德不相应的不称赞。五十三参里面我们学到了,不批评、不称赞,因为他做的事情,在这个社会上,我们今天讲他是起反的效果。譬如他讲贪瞋痴,他表现的是贪瞋痴,贪瞋痴自性里头没有。我们见到,用什么态度?不批评、不赞叹,我们对他礼敬。礼敬是应该的,差别在此地。
  特别是在今天,我们要很认真努力去学习,为什么?这个世间批评人的人太多,就是讲不能容人,见不得人做一点坏事。你要晓得,今天的人干种种贪瞋痴慢,是正常的,为什么是正常的?他就受的这个教育,他学会了。谁教他?现在的小孩,从小父母教他,老师教他,教他贪瞋痴慢,这是社会动乱的根本因素。社会的教育、电视、网路,所有一切文艺的教育,你说哪个不是教竞争。竞争是什么?损人利己。所以现在综合西方的教育,包括学校都是自私自利,本位主义,只有我自己,没有别人。连父母都不关心,跟兄弟没有情义,只有利害,除了利害之外什么都没有。有利的是朋友,明天没有利的时候就不认识,现在是这么一个社会,你要了解。
  传统伦理、道德、因果教育,已经疏忽、失掉了将近一个世纪。外国教育也是如此,不再相信宗教,从前外国社会是宗教教育维系著安定。现在相信科学,不再相信上帝,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