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 >

第254部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254部分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参观、来看看。这就是这个会议,议而有决,决而有行,这行动,这是好事情。所以我们欢迎他们来参观、来考察。
  后面这首偈,「不见诸法空,恒受生死苦,斯人未能有,清净法眼故」。这首前面两句,清凉大师注解,「不见二空,受二死苦」,这两句是说「小乘之恶」,清凉大师《钞》里给我们指出来,小乘确实见到我空,法空他没见到。小乘人知道这个身,身是四大五蕴和合而有的,所以无我,小乘人不执著这个身是我,但是他以为四大五蕴是有,身没有。四大五蕴,不但我们身是四大五蕴组合的,所有一切万事万物哪个不是四大五蕴组合的?你看所有动物都是的,这容易懂。植物也是的,植物你看那棵树,那个树是不是四大地水火风?物质!树有灵性,灵性是什么?见闻觉知,它有,它有受想行识。矿物呢?矿物现在也发现了,所以江本胜博士发现,水有见闻觉知,水是矿物。就是说所有一切的物体,再给诸位说,包括虚空,虚空也是相,这个相离不开四大,虚空也有见闻觉知,所以它给我们传递讯息。如果虚空没有见闻觉知,我们跟十方世界就不会起感应作用。为什么我们这个念头起来,遍法界虚空界都能够收到?虚空是传递的一个媒体,媒体有见闻觉知。小乘人认为我没有,法有,也不是没有道理,所以他还受二死苦。这二死,分段生死他没有了,身的生死小乘人没有了,他有变易生死,变易本来不是生死,变易苦!死是代表苦的意思。我们六道凡夫真的是不见二空,受二死苦,小乘比我们好一点,不究竟。我们执著以为身是我,为这个身造无量无边的罪业,堕阿鼻地狱受种种之苦,叫冤枉!那不是我。这真叫是,李老师以前讲经常讲,「我们这些众生糊涂到所以然,认假不认真」,真是什么?法性才是自己,才是真的,宗门里面常说「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那是讲法性,有时候我们也讲灵性,这是自己。
  末后这句「斯人未能有,清净法眼故」,《疏》里面讲,「后半无实谛观,何有法眼」,实是真实,谛观是常讲的三观,空观、假观、中观,具足三观那叫法眼,知道一切法不外乎空假中。从理上讲、从体上讲,「万法皆空,了不可得」;从事上讲、从相上讲,是假的不是真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从作用上讲,中观,你对於事实真相清清楚楚、明明了了,二边不著,空有二边都不著。大回向里面所谓是「巧把尘劳作佛事」,那是中道。你有善巧方便,你能够利用这一切境界、一切事缘,提升自己的灵性,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叫行菩萨道。那没有法眼不行,法眼是菩萨有的,他见到事实真相。小乘虽然放下了执著,不容易,我们六道凡夫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我们放不下,他放下,也就是见思烦恼断了,他没有错误的思想,没有错误的见解,可以说是正知正见,所以他获得的成就是正觉。佛法所求的,这个一定要知道,学佛求什么?求无上正等正觉,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就成佛。所以佛是最高学位的名称,无上正等正觉是最高学位的内涵,你证得了,凭什么成佛?凭你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菩萨,菩萨是正等正觉;阿罗汉是正觉,这是佛门三个学位的名称,算是证果了。由此可知,没有证得阿罗汉以前你没有学位,像在学校念书一样,你还没有拿到学位。
  所以学佛目标在哪里?方向在哪里?自己不能不清楚。如果学佛目标是在名闻利养,我将来成为一个大法师,受一切信徒的恭敬供养,这种发心,你们想一想,有没有好处?也弘法利生,也讲经说法,没讲错,依照古人的注解去讲没讲错,以前李老师告诉我,果报在哪里?在阿鼻地狱。他一生行的是善法,怎么会堕阿鼻地狱?我们想不通,老师说你再细心想一想,破坏圣教!佛不是这样教人的,你这种做法,你把天下学佛的人误导了,这个罪重不重?我们才明白。佛帮助众生了生死出三界,你把他引诱回来了,让大家对佛教产生重大的误会,把佛法当作什么?取得名利的一种方法,你这个罪重不重?弘护都不例外。弘扬正法、护持正法,福德无量无边,一个观念错误,你就造罪业了。造多么重的罪业自己不知道,将来堕落的时候,你还能跟阎罗王吵架吗?你还能不服吗?所以发心比什么都重要,发心要正,你的行才正。发心不正,那个行正的正里头有偏有邪,正中的偏邪,罪过更大。为什么?邪里的偏邪,大家一看就晓得,受害不大。正中里面藏著邪,人家看不出来,那个过失就严重,所以他堕的地狱是最苦的、最深的。这些微细的地方,确实没有古人给我们提示,我们看不出来,我们想不到,明显的还是古大德给我们提示的。
  人间天上得大富贵的,在天上作天王、人间作人王,那是真福德,他能传子孙传几十代,享国几百年,这些福从哪里修的?都是过去生中弘护的福报。如果不是弘护正法,他哪里能够修这么大的福报?现在走向民主、自由,开放了,国家领导人是人民选举的,任期四年、五年,顶多连任一次,你就想到修大福报的人没有了。哪有从前帝王那么大的福报,自己做一辈子,还要传给儿孙。如果佛法没有了,修大福报的机会就没有了,这个世间不可能有这么大福报的人出现。所以在现前,佛门里修福就不容易了,因为佛门里面修福,首先要是正法道场,这就不容易。但是法没有邪正,邪正在人,人心正,法就正;人心不正,正法也没用,也被他用错了。这三首偈里,最后一句话很重要,没有清净法眼,清净法眼是果,从哪里来的?从清净心来的。清净心从哪里来的?从平等心来的。我们要知道,清净法眼是性德,是自己本来有的,不是外头来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哪个人没有清净法眼?各个都有。清净法眼为什么失掉?被贪瞋痴慢搅和了,你的清净法眼里面有贪瞋痴。
  贪瞋痴是什么?是染污,你清净失掉了;傲慢是不平,你平等性失掉了;换句话说,你眼睛瞎了,世出世法你都见不到了。为什么佛教我们要断烦恼?四弘誓愿里面「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先断烦恼再学法门,你就晓得它用意之所在。烦恼断了之后,你的心清净,你学法门你才真的得到。如果心不清净,你怎么样学,你所学的东西里面都有染污。古大德给我们比喻,佛法像无上醍醐,醍醐是人间最好的饮料,天人是甘露,人间醍醐是最好的饮料。贪瞋痴叫三毒,这里头有一滴剧毒在里面,那你饮料全部变质了,全部都是有毒的,道理在此地,带著有毒的这个心,你求不到佛法。所以佛才这样讲,你要想得到醍醐,你先把你的杯子搞干净,不能有点肮脏东西,你这杯醍醐才纯,才真养人!所以先教我们断烦恼。
  用什么方法断?用戒律。我们今天特别强调这四个根,这四个根就是把我们的法器,我们的心是法器,能够接受大法的,法器里面的染污把它去除干净,我们才能够接受如来正法。清除法器里面的毒物,就要用《弟子规》、用《感应篇》、用《十善业》、用《沙弥律仪》把它清洗。所以我们现前在这一百个七的时间,七百天,两年的时间,把我们自己的法器洗得干干净净,然后在经教里面选择一门。一门不少,一切不多,《大藏经》也叫做一切经,《华严经》里面「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经通了,一切经都通;一个法门契入,八万四千法门统统契入。为什么?一,你才能得三昧,你的心专一,容易得三昧。三昧就是清净心,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之后,清净平等是禅定,得到之后,后面就开慧,觉就是开慧了。如果我们同时学很多东西,夹杂,不容易。
  现在我们这个道场先修这四门,这四门都是根,可以同时修学,四个根都扎下去。将来我们专攻一门,十个人可能都不一样,那就变成十门。十门我们都在一起做报告,我学《华严》,我报告给大家听,大家也听了《华严》;你学《无量寿经》,你做报告,我也听到了。这算不算夹杂?这是专攻跟广学同时并进,只要有四个根。没有四个根,都不能成就;有这四个根,我们专攻跟广学同时进行,行。要怎么修法?著重我自己修的这门,别的我听听就行,知道有这么回事情,可以做为自己参考资料,能帮助自己这一门的理解。所谓触类旁通,我不学那个法门,就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一样,善财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听他的,我们不学他的,不在那上面下功夫,在我自己本门这一门上下功夫。你只要用这种方法,大家在一块学的时候,彼此都得殊胜的利益。可是决定要专攻自己这一门,不受别人影响,那就是定力。你能把其他的经义会通,跟自己学的经论圆融,帮助你开智慧的时间可以提前,这是肯定的。记住,不能被外面境界所转,这是最重要的原则。
  这个道场的护法很多,诸位在此地能有成就,护法都得真实利益,我们的报答,就是成就德行,成就学问,提升自己的灵性,将来教化有缘的众生,这是报答。我们的教学不著急,不可以有竞争,心平气和,什么人先出来学讲并没有次第,是同学当中哪几个讲得好,优先他排在第一,就第一个梯次。每个人讲自己的一部经,讲完之后,第二个梯次也是给成熟的人,都讲得不错。讲得比较差的排在最后,就是说你学习薰修的时间长,到最后轮到你的时候,你学习的时间最长,也成就了。这个方法是正确,合情、合理、合法,比抽签好。抽签不行,抽签碰到的时候我根本就不能讲,你上台耽误时间,也耽误别人。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把他推出来,哪一个他比我讲得好,他在先,我在后,我再学一段时期,要互相谦让。讲,我们大家听,大众也听,如果觉得很满意,不错了,我们就开始在录影室里面讲,录影室里面讲的时候,同时网路就播出。这是古人做不到的,古人独善其身就不能兼善天下,你自己十年苦修没有人知道,不能接触群众。现在我们用网路,我们有卫星,你讲的东西,网路同时播出;卫星,我们录成光碟的时候,在卫星电视台播放。到明年,如果快,今年下半年我们就可以拥有两个卫星电视台。所以我们不出门,十年不出门,你经讲得好已经是名满天下,这要感谢现代的科学技术。虽然讲得好,也要守住十年不下山,躲避名闻利养,这个名利一现前往往人就堕落,迷了,很快就迷了。这是自己要有自知之明,要常常怀著恐惧的念头,这很可怕,我们这一生是提升、还是堕落都在一念之间。如果没有这个定力,二十年不下山,三十年不下山,古来大德有一辈子不下山的,为什么?怕外面环境干扰,自己把握不住堕落了,这些事情自己不能不知道。学习,同学们常常在一起,哪个人程度好一点的、差一点的,大家都很明白,学习得好的,德行好的,讲得好的,他优先。
  或者同学们可以用无记名的投票,你们大家选,自己看,哪个人应该排第一、排第二。不必记名,你觉得哪个人应该在第一,哪个在第二,哪个在第三,每个人都填个表,然后大家拿出来看谁的票最多。按这个顺序,这也是民主的精神,很公平,没有争执,大家公认的,这个方法都非常好。记住六祖在《坛经》里面说的一句话,「此宗本无诤,诤即失道意」,这要记住,任何场合里不能争,一争,道就没有了。为什么?道是和谐的,道里头没有对立,所以它没有竞争。一有竞争的念头,道就没有了;有好胜的念头,道也没有了。在佛法里面修得再好,修福、修慧,有竞争的心、有好胜的心,他的果报在哪里?佛给我们说的,在阿修罗、在罗刹。阿修罗有大福报,都是在弘法、护法里得到的成就,修得的福。为什么会堕在那一道去?好胜、好强,任何场合不服输,总是要站在别人前面,所以他得大福报,修罗、罗刹都大福报。但是要晓得,堕到阿修罗道里面他福大,他造的业就更重,所以阿修罗跟罗刹命终之后都是堕地狱。这在佛法叫三世怨,你看第一世修福,第二世享福,第三世堕落。
  佛把这些业因果报详细跟我们说清楚,让我们提出警觉,路是自己走的,没有人干涉你,佛菩萨也不能约束你,佛菩萨只是劝导你,听不听是你自己。所以佛不度众生,谁度众生?自己度自己,自己对自己要负责任。诸佛菩萨、世间圣贤都是我们的善友,都是我们的好老师,他给我们做增上缘,所缘缘、无间缘是自己的。在大乘教里面讲得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