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一个月学中医辨证(孙理军) >

第27部分

一个月学中医辨证(孙理军)-第27部分

小说: 一个月学中医辨证(孙理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证常用于对痛经、闭经、经迟、
瘕、不孕症、产后发热等病
的辨证。
七、辨胞热内盛证
辨胞热内盛证指对素体阳盛,或嗜食辛辣,或肝郁化火,热伏冲任,滞留于胞宫所表现证候的辨证方法。胞热内盛证又叫胞宫热盛证、热壅胞宫证、热阻胞宫证。诊断依据:主症表现为经行发热,月经先期,或月经过多,经量多色红质
等。次症状表现为面红目
稠,或经间期出血;或崩漏,或经行吐
赤,口苦口干思饮,或小便短赤,大便干结,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辨证要点:一项主症及二、三项兼症和典型脉舌。
本法常用于对经行发热、经早、月经过多、经间期出血、经行吐衄、崩漏等病的辨证。
八、辨胎热证
辨胎热证指对孕妇素体阴虚阳盛,或孕后脏腑经络之血下注冲任以养胎元,致使母体阴虚阳盛,热伏冲任,胎气有热所表现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
胎热证又称热损胎元证,临证以胎动不安,胎漏下血为特征。诊断依据:主症表现为妊娠后阴道不时下血,或为胎漏,或为躁动不安,或为滑胎,或为堕胎,心烦不安,口干舌燥。次症表现为淋漓下血,血色鲜红,腰腹坠胀作痛,便结溲赤,手足心发热,喜冷饮。舌红苔少或苔黄而干,脉滑数。辨证要点:具备主症加典型舌脉。多有素体阳盛,嗜食辛辣,过服助阳之品或性情急躁易怒病史,常见于妊娠早期。
本法常用于胎动不安、滑胎、胎漏、半产等病的辨证。应与胎寒证、肾气不固证、外伤扰动胎气等证明鉴别。
九、辨胎寒证
辨胎寒证指对孕妇素体阳虚或感受寒邪,阴寒内盛,胎失温养所表现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
胎寒证又称胎失温养证。诊断依据:主症表现为妊娠胎动不安或胎痿不长,或堕胎,或为小产,或为半产,或为滑胎,腰腹冷痛。次症表现为吞酸吐酸,或恶心呕吐,腹胀,泄泻。舌苔薄白,脉象沉迟。辨证要点:必须具备主症和两项次症加典型舌脉。常见于素体阳虚之妇女。
本法常用于对胎动不安、妊娠胎痿、堕胎、小产、半产、滑胎等病的辨证。应与肾气虚证、妊娠寒中少阴证等相鉴别。
十、辨产后败血上冲证
辨产后败血上冲证指对产后恶血当下不下,反逆而上冲脏腑所表现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
产后败血上冲证根据恶血上冲部位的不同,通常又分为冲心、冲肺、冲胃,合称产后三冲证,为妇人新产最险证候。诊断要点:主症表现为产后恶露停滞不下,或下之甚少,胸闷烦躁,或神志错乱,谵语,癫狂,或发昏晕,或面赤气急,或咳逆鼻出血,或闷绝呕逆,腹满胀痛,或呕恶不食。次症表现为产后恶露下之不爽,色黯紫,小腹疼痛拒按,或神昏口噤,两手握拳,牙关紧闭,面色紫黯。舌质紫黯,脉弦细或细涩。辨证要点:必须具备主症加典型舌脉。
本法常用于对产后败血冲心、产后妄言妄见、产后狂言谵语、产后血晕、产后心痛、产后恶血冲肺、产后败血冲胃、产后败血入脾、产后呕吐、产后腹胀、产后发哕、产后呕逆不食等病的辨证。应与产后气血暴虚证、产后胃寒证、产后血虚气极证相鉴别。
子宫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发生月经和孕育胎儿,月经、带下、胎孕,产后所产生的各种病证皆与子宫失常有关。本节根据子宫常出现的病理变化进行理性分析,将其易生成的相关病证从
个方面的病理予以阐述,以提高人们对子宫病理的理性认识,从而为进一步进行妇科诸记的辨证奠定基础。


儿科常见外感病辨证方法
小儿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脏腑柔嫩,易虚易实的特点,临证时应根据这些特点进行辨证,即是小儿证候的辨证方法。
小儿寒暖不能自调,饮食不知自节,一旦调护不周,则外易为六淫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因此外感时邪和肺、脾胃病证为多见。小儿脏腑稚嫩,邪气极易鸱张,故患病容易出现高热惊风等证。小儿患病之后,变化迅速,具体表现在疾病的寒热虚实容易相互转化或同时并见。也很容易出现液脱伤阴,甚或阴竭阳脱的危候。对儿科常见病的辨证除运用一般辨证方法外,还应运用下述的一些常见证候的辨证方法和一些小儿特有证的辨证方法。
小儿病证较成人疾病要相对单纯一些,此节专述儿科常见外感疾病的辨证方法。所谓外感疾病是指小儿感染了六淫或疫气所致的病证。因此外感之邪有共同规律,所以纳入一节之中予以讲述。
一、痰热咳嗽证辨证法
痰热咳嗽证的辨证,是指对痰热交阻于肺,肺失宣降所表现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
痰热咳嗽证多由肝热,或心火素盛,炼液成痰,痰热逆乘于肺;或外感之邪入里化火,灼津成痰。临床以咳嗽,痰多而黄为特征。诊断依据:主症为咳嗽、痰多黏稠而黄。次症表现为发热面赤,唇赤目红;口苦口干作渴,烦躁不宁;小便短赤,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辨证要点:必须具备主症和次症中任意一项和典型脉舌。
本法常用于对咳嗽、哮喘病的辨证,应用中要注意与风热犯肺证、热邪壅肺证、肝火犯肺证相鉴别。
二、风寒闭肺证辨证法
风寒闭肺证的辨证方法,是指对风寒之邪束闭肺卫,肺气失宣,呛咳气急证候的辨证方法。
本证为风寒外袭所得。诊断依据:主症为咳喘气急,发热无汗。次症为恶寒不渴,痰白而稀。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指纹色青,多在风关。辨证要点:必须具备主症和一项次症。
本法常用于对小儿肺炎咳嗽、小儿肺炎气喘病的辨证。应用中要注意与风寒束肺、寒邪犯肺、风寒束表证相鉴别。
三、麻毒证候辨证法
小儿麻毒证候的辨证,是指对麻毒外袭,表现以身热、咳嗽、全身布满红疹为特征的病证的辨证方法。(一)辨麻毒闭肺证辨麻毒闭肺证是对小儿麻毒炽盛,闭郁于肺所致证候的辨证方法。
本证是麻疹病最常见的逆证之一,多由护理不当,肺卫失宣,疹毒不得透发,郁闭于肺而成。诊断依据:主症为疹点不多,高热,咳喘。次症为疹见早回,疹点密集色紫,鼻翼煽动,口渴烦躁。苔黄舌红而干。辨证要点:必须具备主症和一两项次症及舌象。本法适用于小儿麻疹逆证辨证,应与麻疹邪陷心肝证鉴别。
(二)辨麻疹热毒攻喉证
辨麻疹热毒攻喉证是指对麻毒炽盛,上攻咽喉所致证候的辨证方法。
本证是麻疹的逆证之一,由麻毒炽盛,循经上攻咽嗌而成。诊断依据:主症为咽喉肿痛。次症为疹点密布,或疹点出齐后渐回,声音嘶哑,咳嗽声重。舌红苔黄。辨证要点:必须具备主症和一两项次症及舌象。
本法常用于麻疹见疹期或疹回期伴见咽喉肿痛证的辨证。临证时应与外感风热证相鉴别。
(三)辨麻疹邪陷心肝证
辨麻疹邪陷心肝证,是指对麻疹毒热炽盛,内陷心包,出现神昏抽搐症状的辨证方法。
本证是麻疹病的证候之一。多发生于麻疹见疹期,是由于麻毒太盛,热陷心包,并引动肝风而成。诊断依据:主症为高热,烦躁,皮疹密集成片。次症为谵语,疹色紫红,鼻煽,神昏,抽搐。舌红绛而干。辨证要点:必须具备主症和次症二三项及舌象。
本法适用于麻疹见疹期之逆证的辨证,临证应与惊风、麻毒闭肺及风痧邪热炽盛等鉴别。
四、丹痧毒在气营证辨证法
小儿丹痧毒在气营证的辨证,是指对小儿丹痧毒在气营,毒邪外泄,透发丹痧证候的辨证方法。
本证是丹痧疫毒从口鼻而入,咽喉肿痛溃烂、全身满布猩红皮疹之极期。由于疫毒壅遏气营,故有邪盛也有营阴被伤之象。诊断依据:主症为壮热,咽喉肿痛溃烂,皮疹密布全身,色如涂丹。次症为面赤,口渴,神昏,抽搐。舌红苔黄燥,脉数有力。辨证要点:必须具备主症和一两项次症及脉舌。
本法适用于丹痧极期辨证,应与白喉、麻疹热毒攻喉证鉴别。
五、白喉证候辨证法
白喉是小儿感染疫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证,此处介绍其常见的证候辨证方法。
(一)辨风热疫毒证
辨风热疫毒证,是指对白喉初起,邪犯肺卫之证的辨证方法。
本证是感染疫毒,侵犯肺卫,并熏灼咽喉所致之证。诊断依据:主症为咽喉肿痛有点状假膜,恶寒发热。次症为头痛,有汗或无汗,吞咽困难。舌红苔薄白,脉浮数。辨证要点:必须具备主症及二三项次症和脉舌。
本法适用于白喉初期的辨证,应与丹痧初期、风热外感等证相鉴别。
(二)辨白喉阴虚燥热证
辨白喉阴虚燥热证,是指对白喉疫毒侵及咽喉,灼伤肺胃之阴所致证候的辨证方法。
本证多因平素阴液不足,或因气候干燥,故感染疫毒之邪化火灼阴。诊断依据:主症为咽喉红肿干痛,有假膜。次症为口咽干燥,发热,口臭,咳呈犬吠样,喉中假膜侵及上腭。舌红苔黄而干,脉细数。辨证要点:必须具备主症及二三项次症和脉舌。
本法适用于白喉见阴虚时的辨证。应与风热疫毒等证相鉴别。
(三)辨白喉疫毒攻喉证
辨白喉疫毒攻喉证,是指对白喉疫毒化火,蕴结肺胃,攻窜咽喉,邪毒凝聚之证的辨证方法。
本证是白喉病之重危证,多为疫毒化火,毒气攻冲聚结在喉而成。诊断依据:主症为咽痛剧烈,假膜延及部位广泛,身热,次症为颈部肿痛,声音嘶哑,咳声如犬吠样,呼吸气促,烦躁不安,喉间痰鸣,唇面青紫。舌绛苔黄燥,脉滑数。辨证要点:必须具备主症及二三项次症和脉舌。
本法主要用于白喉极期的辨证。临证时应与白喉阴虚燥热证,丹痧毒在气营证相鉴别。
六、小儿麻痹病证辨证方法
小儿麻痹是邪毒所犯,初起发热、咳嗽、咽红、身痛,继则肢体痿软、肢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常见证的辨证方法有:
(一)辨小儿麻痹邪郁肺胃证
辨小儿麻痹邪郁肺胃证,是指对小儿麻痹初期,疫毒外邪侵犯肺胃,证情轻浅者的辨证方法。
本证是疫毒外邪夹湿热侵犯肺胃阶段。诊断依据:主症为发热,咽红咽痛。次症为有汗,咳嗽流涕,全身不适,头痛,呕吐腹痛泻泄,精神不振,或烦躁。辨证要点:必须具备主症和三四项次症。
本法适用于小儿麻痹初期的辨证,临证时应与风热感冒、风热犯肺和其他疫毒感染初期证候相区别。
(二)辨小儿麻痹邪注经络证
辨小儿麻痹邪注经络证,是指对小儿麻痹发病
日疫毒流注经络,涉及四肢百骸之证的辨证方法。本证多在肺胃症状消失的
日后,疫毒流注经络,波及四肢百骸而成。诊断依据:主症为发热,肢体疼痛,转侧不灵。次症为哭闹不安,一侧或一肢、两肢瘫痪,口眼? 斜。辨证要点:必须具备主症和一两项次症。
本法适用于小儿麻痹瘫痪发生期的辨证。此期辨证准确,治疗及时得当,便可减轻或免除后遗症的发生。
(三)辨小儿麻痹气虚血瘀证
辨小儿麻痹气虚血瘀证,是指对小儿麻痹病程
个月以上有
气虚血瘀之候的辨证方法。
本证是小儿麻痹热退,肢体麻痹,病程逾
个月以上者。诊断依据:主症为肢体痿软无力。次症为面色萎黄,易出汗。其他症状不显。辨证要点:必须具备主症和一项次症。
本法适用于小儿麻痹已经瘫痪,诸症不显着者,临证应与小儿麻痹肝肾亏损证鉴别。
(四)辨小儿麻痹肝肾亏损证
辨小儿麻痹肝肾亏损证,是指小儿麻痹出现瘫痪,并有肝肾亏损见症时的辨证方法。
本证以长期瘫痪,病及肝肾,致使肝阴不足、肾阳不振为主要病理。诊断依据:主症为患肢肌肉明显萎缩、畸形。次症为患侧肢体短小而细,畸形,脊柱歪斜凸出。辨证要点:必须具备主症及一两项次症。
本法主要针对小儿麻痹顽固后遗症的辨证。
七、疫毒痢病证辨证法
疫毒痢的辨证,是对以发病突然,发热,抽风,昏迷为主症的急性病证的辨证方法。
(一)辨疫痢毒邪内闭证
辨疫痢毒邪内闭证,是指对外感湿热疠气,内蕴肠胃,迫犯心肝所致病证的辨证方法。
本证是暑邪湿热疠气所伤,内蕴肠胃,化火动风,内迫心肝所致。诊断依据:主症为突然高热,恶心呕吐,烦躁谵妄。次症为反复惊厥,神志昏迷,痢下脓血(或肛门内指检有黏液),小便黄赤。舌红苔黄燥灰黑,脉数有力。辨证要点:必须具备主症及二三项次症和脉舌。
本法主要适用于疫痢病的辨证,临证应与其他小儿常见的疫毒之气所伤证候相鉴别。
(二)辨疫痢内闭外脱证
辨疫痢内闭外脱证,是指对邪盛正虚之疫痢证的辨证方法。
本证多发于邪盛正虚或素体内亏,或湿热痢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