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盛世文豪 >

第75部分

盛世文豪-第75部分

小说: 盛世文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内侍立刻高声喊道:“众位请起!”

“谢万岁!”余柏林等人继续垂首站立。

封庭喝了口热茶,润了一下喉咙,照着内侍递上的稿子,开始讲话了。

这一段讲话余柏林已经听过了。封庭为了考察弟弟有没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次特意让封蔚捉笔,还特意叮嘱余柏林,绝对不能帮封蔚作弊,连建议都不能提。

封蔚鉴赏的文化素养还不错,让他写文章,还是这种枯燥无味的歌功颂德制式文章,就差了些。他抓头挠耳,折腾了好几日才写好,还被封庭评价“太烂”,返工三次。

封蔚时候诉苦,这比让他舞刀弄枪还累。

余柏林心想,废话,你舞刀弄枪没看着累过。

不过封蔚其实写的再烂,朝臣们听了也不会说什么。这种讲话本来就没有实质内容,有时候皇帝还会直接套用以前的,一篇讲话说几年。

封蔚这写的规规矩矩的文章,算是不错了。

垂着头站着其实很累。余柏林左右腿重心换了好几次,后劲都有些僵了,才听完讲话,熬完三次跪拜,可以入座了。

然后封庭开始依次敬酒,余柏林等人喝酒前还得再磕头一次。然后众臣向皇帝陛下磕头敬酒。

这统一的磕头终于结束了。

此刻本已经吃饱肚子才出门的余柏林,都觉得腹中有些饥饿了。

还好饭菜虽难入口,果脯糕点勉强能就着热茶热酒果脯。

酒宴开始之后,便是歌舞助兴。

众臣接着歌声乐声窃窃私语,开始交流感情。

余柏林等人也开始继续聊天,聊这大半年时间他们在官场上的经历和郁闷。好不容易遇到小伙伴,每个人都有一肚子的槽要吐。

陈磊听得一脸无奈。他只比这三人大十来岁,怎么感觉就跟大了一辈似的?好吧,或许十来岁,本来就是一辈了。

属国使者安排的位置在皇帝陛下下首单独一列,离余柏林较远,余柏林只见他们和皇帝陛下,以及文武辅臣在交谈什么,具体的就听不到了。

但看着双方表情,属国使者显然没讨得什么好处。

连他和鸿胪寺官员都搞不定,遇上晖朝最顶尖的几只老狐狸,他们哪可能讨的了好?

余柏林正想着这次该没他什么事,突然感觉到周围鸦雀无声,抬头一看,一内侍朝着他走来。嗯,熟悉的瘦子,熟悉的微笑。

“余修纂,陛下召你过去呢。”黄内侍笑眯眯道。

余柏林忙站起,道:“公公可否透露,陛下因何事召我?”

黄内侍笑道:“不过是几个东施效颦之人在那里狂言狂语,几位中堂又不可能亲自与其比试,陛下便让奴婢来召余修纂过去,给他们讲讲,什么是真正的学问罢了。没什么大事。”

“下官明白。”余柏林点头。

诸位同僚看着余柏林,眼中露出羡慕的神色。能在皇帝面前打属国使者的脸,这是多大的荣耀,能给陛下留下多深刻的印象啊。

不过他们转念一想,余柏林不因这事,就已经在皇帝陛下挂了号了。正因挂了号,才会叫他去。再来,为了显示出我国对属国的藐视,又要保证胜利,余柏林作为新晋进士中的状元郎,自然是最佳人选。

众人压抑住自己心中酸意,对余柏林道,必定要让那些人好看,扬我大晖朝国威。

在对外时,大家都还挺团结的。

余柏林一路走一路思考,那群使者到底又出了什么幺蛾子,还没被他们吓唬够?不是书信都寄回去了吗?怎么还不消停?

他来到宴会最前端,对着皇帝陛下跪拜后,皇帝陛下笑道:“给余修纂赐座。”

“谢皇上。”余柏林抬头找座位,却发现自己的座位的确符合礼仪,不在席位之上,而是在席位之旁。

但这“之旁”,却不是在文臣辅政他们那一边,而是在武将这边。

具体来说,在封蔚和太子正中间。

余柏林:“……”突然有点不敢去坐怎么办?

但座位已经赐好,皇帝陛下又没有反对,他只能硬着头皮,顶着周围大臣揣测的目光,坐上了凳子。

他简直跟凳子上有钉子似的坐立不安。

大宝虽然年纪不大,但也被皇帝陛下带来参加此次给属国使者的赐宴。他裹着厚厚的毛皮,像一只雪白的小熊。

大宝见着余柏林坐到旁边,不由自主的屁股朝着余柏林这边挪了挪。他还好记得这是宫宴之上,若是小宝,估计就要往余柏林身上扑了。

余柏林坐下时,才开始打量站在皇帝陛下面前的那个年轻人。见其穿着打扮,不知是倭国还是高丽。

这两个国家都在前朝最繁盛的时期,派人前来学习,并将儒家文化引入本国。

在他的前世,倭国和高丽也在古时派人来学习过,到了现代的时候,一个国家声称儒家正统是在他们国家延续下来,另一国家更无耻,直接说儒家正统是他们的,由他们发源了。

当然,因为华国实力强盛,这两个国家的叫嚣也只是跳梁小丑的叫嚣而已,除了引起群嘲没溅起任何水花。

不过这已经足以让余柏林这位国学大师心中膈应。

所以又见到另一时空的这两个国家使者,他心情自然好不到哪去。

何况这两位使者还在侃侃而言,宣称他们多么醉心儒家文化,又如何已经把儒家文化结合本国传统发扬光大。最后扬言,四书五经,他们是不虚的,要和六元及第的文曲星公比较比较。

封庭微笑问道:“余爱卿意下如何?是否接受他们的挑战。”

其中一男子自傲的扬起下巴道:“余状元不会不敢吧?”

另一男子和善笑道:“余状元自然是不会不给我们机会的。”

你们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好像我不接受挑战就是没面子是吧?虽然接受挑战余柏林也不虚这两人,但,你逼我我就要接受挑战,凭什么啊?

余柏林微笑道:“自臣小三元及第之后,京中就有童生和秀才接连不断的向臣挑战;自臣高中桂榜魁首之时,向臣挑战的就多了举人;待臣大魁天下之后,全天下的读书人都想向臣挑战。”

“臣想了想,原因无他。臣乃是六元及第,千古第一人。只要臣接受了挑战,臣输了,自然那些人就一战成名;臣赢了,那些人输给六元及第之人也不难堪,说不得有向臣挑战这个名声,就足以让他们吹嘘了。”

余柏林扫了一眼那两人,见着那两人一人脸色忽青忽白,露出羞恼之色;另一人则脸红脖子粗,一副受辱悲愤神情。他微笑着继续道:“可臣哪有那么多时间让人挨着挑战,臣若全接受了,估计连睡觉吃饭的时间都没了。”

余柏林说完,文武辅臣非常给面子的发出有声响的笑声,一点也不顾大国礼仪,十分无耻。

皇帝陛下也朗笑三声,笑得十分惬意:“那依爱卿意思是?”

余柏林恭敬道:“现在与臣切磋的友人,至少也是二甲之内。既然使者要向臣挑战,臣总要知道他们……”

“够不够格啊。”余柏林轻蔑道。

“你!”其中一使者当即就要怒斥余柏林无力。

余柏林微笑反问:“不过是略微测验一二,两位使者既然有胆气向本官挑战,那么想来进士的水准还是有的。两位应该不会惧怕小小的测试吧?以两位身份,在两位国家应该也是学问深厚之人,想必也不是谁的挑战都要接受的。”

封蔚非常默契的冷淡道:“既然胆敢向我朝状元挑战,你们二人不拿出点实力来,本王可就当你们故意侮辱人了。”

得,这两人一人唱红脸一人唱白脸,把两位使者的招数原封不动的甩了回去。明明是余柏林羞辱人,到了封蔚口中,倒是这两人羞辱余柏林了。

两位使者面面相觑。本来是他们咄咄逼人,怎么变成他们被考验了?

若是他们接受考验,当众被审查所谓资格,无论他们之后能否向余柏林挑战,现在气势上都输了一截。

何况说句实话,余柏林声名在外,连晖朝的读书人遇上他心里都发憷,更别说外国人。他们虽然嘴里口口声声说自己学得有多好,其实心里也明白自己有几斤几两。

他们找上余柏林挑战,说白了,就和余柏林刚才所说话一样,赢了就闻名天下,大大的打了晖朝的脸。输了,也不尴尬。

输给余柏林,多正常啊,余柏林可是文曲星公。

但现在话已经说到这份上了,两人也只得硬着头皮答应了。不然,他们还能应了德王那句话,是故意羞辱余柏林吗?

两位使者同意之后,本以为皇帝陛下要亲自考校学问,或者说让他们作文写诗。没想到,居然内侍立刻就端来了笔墨纸砚和试题一套,像是之前就准备好了的。

余柏林笑着解释道:“既然几位熟知我大晖文化,应该就知道。我们大晖文人最低功名为秀才,而要成为秀才,则要经历府试、院试、县试三场考试。”

“在下自然是知晓的。”使者答道。

“既然你们知晓,那就应该明白,府试作为进学前第一场考试,考中者才能自称童生。童生便是读书人的起点。”余柏林看着他们面前试题道,“这是本官当年府试时第一场考试,帖经的试卷。乃是起点中的起点。因各国文化不同,本官也不为难你们。当年本官府试第一场考试成绩为帖经全对。而和本官一样的,在那场考试中,占比至少三分之一。而童生录取,还不到应考总人数的五分之一。”

“要向本官挑战,读书人第一关总能过的了吧?本官已经将难度降到最低,你们若能将这最基础的考卷答到满分,本官不妨承认你们读书人资格,指点你们一二。”余柏林傲气道。

文武辅臣又适时的给出了欢快的笑声作为背景音,黄内侍还特别保证:“若两位有疑问,当年考卷,现在京城各大书店均有售卖,你们可随意查阅。当年考试成绩,县学也有记载。”

“若连帖经都达不到满分,童生试是根本不可能通过的。”黄内侍尖细的嗓音比余柏林的轻蔑笑,更具有讽刺效果。

两位使者被这么一顿嘲讽,当然只得答应。

因只给了他们两炷香的时间,所以这题都是截取了的。当然,截取的都是最难的部分。不过默写这事,会答就会答,不会答就不会答,其实要不了多少功夫。

余柏林微笑坐下,精心品茶。

他一点也不担心。

帖经的确是最容易的,但是对于读书人而言,却也是最难的。

就算是余柏林,现在再让他原封不动的做一次当年的帖经试卷,他也得不到满分。

这当然不是因为他学问不如当年,不如那些考了满分的童生。不过是走过这个阶段,就不需要死记硬背了而已。

当年为什么应试考生多能考得满分?那就是因为这一场只需要背诵就能得高分的考试是只需要刻苦就能达到圆满的。读书人十年寒窗苦读,就算没有天赋,四书五经加上注释就那么多本,每天诵读也该倒背如流了,自然满分不在话下。

余柏林当年也是花了大力气在背诵上。

但人的记忆是有时间限制的。余柏林现在能说出这一段典故具体意思,甚至在哪一本书哪一页,但让他再全文背诵,他就不一定一字不错了。

不只是他,所有读书人,都是这样。他们之后的精力没有放在死记硬背上,所学知识已经融会贯通。

这两人既然胆敢向他挑战,肯定是有几把刷子的。

若他们写文作诗绘画,肯定也是上等水准。

当然,余柏林不会惧怕他们,但就和他说的一样,只要他们表现较为良好,输给他也不会有什么声望上的损失,甚至还能拿出去吹一吹,说他们不如余柏林,但比起其他进士如何如何之类。

甚至还可以回国踩着余柏林,吹嘘余柏林险胜他们而已之类。

所以余柏林要让他们败的难堪,甚至连败的资格都没有。

这帖经试卷,说是最容易,对这两人也已经到了对儒学融会贯通的程度的人而言,反而是最难的。

他们看着试卷,熟知这些典故,甚至知道这些典故出自那本书那个作者哪一页。但帖经,错一字就是整句全错。

余柏林看着他们在寒冬腊月之时,额头上居然沁出密密麻麻的细汗,他悄声对身旁封蔚道:“炉子是不是烧得太旺了?”

封蔚回道:“我们拿些好炭回去吃烧烤吧!火锅也不错!”

余柏林:“……”怎么有一种鸡同鸭讲的感觉?

大宝动了动耳朵,小声道:“林,我也要吃火锅!”

“……你们两都安静。”被别人听到怎么办!

封巨宝和封大宝遗憾的收回目光,乖乖坐着。

封庭看着,嘴角忍不住往上翘。果然他的弟弟和儿子最可爱了!

香烧了一炷半之后,其中一人已经面露绝望,另外一人则放下毛笔,起身对着余柏林长长一作揖道:“在下甘拜下风,井底之蛙,再不敢狂妄。”

第71章

余柏林微笑道:“各国文化不同,以短比长,没什么可比性。若君与本官比连歌俳句,本官也得认输。”

率先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